首页 > 范文 > 文学 > 事迹材料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

具体叙写先进典型的事迹或经验,寓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或先进经验于叙事之中。正文结构可分为以时间或事物发展过程为序的纵式结构和按照材料不同性质进行安排的横式结构。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篇1

吴作锋,腰坪乡段家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默默无闻,但是在段家湾提起他,村民都说是个孝敬老人的好模范。他的父母已经七十多岁了,由于地方风湿病,二老腿脚行动不便,于是他就一直守护在二老身边,孝敬二老。他们家兄弟三人,大哥在县城,二哥在省城,本来他也能去外面的世界,过更好的生活,可是因为二老舍不得这老后川,于是他也陪着二老守在了这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小村庄。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在吴作锋这里这句话却不是这样,在他的心里也不是这样。他总说老人把他们拉扯这么大很不容易,他是老小,哥哥姐姐们都忙,他要好好照顾老人,给老人在村里撑起门户。二老的风湿病是让他最操心的,为了能让二老过的舒服点,他利用自己学过的中医泡制了洗脚洗腿的药水,为老人洗脚擦腿,只为了老人不再受到疼痛的折磨,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风湿的药或者医生,他总要带着二老去试试。他的孝心可以说是人尽皆知,都夸作锋是个孝子。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不但孝亲,对村里的老人也是敬爱有加。他遇见村上上了年纪的人总会上前去打个招呼,是礼貌也是给父母撑起了面子,都说老吴家有个好儿子,遇到村里老人有个什么事,他也总是热心的去帮忙。平常有闲暇时间,他也喜欢和老人拉拉家常,发上一锅烟,泡上一壶茶,让父母和村里的老人打打麻将,老人们排解了孤单,也找到了乐趣。哥哥姐姐虽然常不在村里,可是物质上却很照顾二老,家里过年过节东西多的时候,他总忘不了给邻居几个年纪大的人也送上一点。

吴作锋,他不过一个普通农民,却在践行着中华自古以来的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他虽然比不上古人扇枕温衾,行佣供母,却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中华美德。他放弃了去外面世界的机会,他让妻儿去了县城生活,自己却留在了农村,种几亩薄田,更多的是敬心侍奉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

光阴有限情无限,孝亲敬老是美德,他是这样做的,也在用他的德行感化周围的人。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本分更是一种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给父母一点关爱,一点守护。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美好,更和谐。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篇2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车队长李树峰身上又一次得以体现。

李树峰,男,1972年7月生人,高中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杜蒙康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车队长,该同志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对群众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赢得了人们的认可。20__年10月,杜蒙康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成立,李树峰可以算公司元老,公司刚刚起步,需要办的事情特别多,他跑前跑后,毫无怨言,寒冬腊月,带领司机去接车,可以说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牢记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满意第一的宗旨

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公交工作尽心尽力,领导公司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在人少物缺的情况下,节约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

李树峰同志常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当年的劳动者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脱离劳动了,但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视人伦道德,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在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他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李树峰说:每天出车,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坐我们车的每一位都能满意,起步慢,等老人坐稳在开车,这是李树峰开会每次都要强调的话,他也正是秉承这种精神,服务着每一个人。

三、加强对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要求每位司乘人员签订“敬老文明号”承诺书并写出心得体会,倡导司乘人员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每一位老年乘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要主动帮助,搀扶他们上下车,提醒乘客让座,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公交服务的热情、周到、细致。制定《处罚细则》、设置公交投诉热线,对于服务态度差、拒载老人等不文明现象,进行从严、从重处罚。同时,经过评比审核,选出“敬老文明号”线路,在各营运线路树立了敬老示范典型。

四、完善了车厢内的服务配套设施

公交车设有橙色爱心专座,并在座椅上印有“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字样,还备有“公交爱心包”,里面装有爱心伞、晕车药、针线包、创可贴等物品,悉心关爱老年乘客出行。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也是李树峰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公交系统是公共服务重要的窗口单位,负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温馨服务的社会责任。康达公交开展岗位练兵,老年人优待工作注重平时,注重养成,突出特色。20__年,开展了“平稳驾驶安全年”、“温馨服务照顾年”,在司乘服务方面,要求驾驶员平稳驾驶,遇有老年人乘车时,慢关车门缓起步,避免因起步猛、刹车狠、拐弯急造成对老年乘客的伤害。针对老年乘客上车慢、说话慢等特点,要求乘务人员做到“有耐心、找座位、不催促”,给老年乘客提供周到服务。敬老尊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承载社会责任的公益企业,作为播撒文明的窗口行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落实,为老年人安度温馨和谐的晚年提供更加周到、热情、细致、精心的公交服务。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篇3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古有二十四孝,今天,好人就在身边。袁玉龙同志,就是我们身边敬老爱老的楷模。

袁玉龙,女,1968年9月出生,1988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在__市国税局第一税源管理局四科从事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工作,家有年事已高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袁玉龙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就从善待自己的母亲开始。

一、为母求医,锲而不舍

袁玉龙的老母亲身患多种慢性病,前年又不幸患上了因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一种较罕见的皮肤病,一旦发病,即全身多处皮肤感染破损,痛苦不堪。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为给母亲治病,袁玉龙跑遍了市里各大医院,好不容易打听到上海华山医院的一位专家的治疗方法可能有效,立刻赶往上海,托人找专家、排长队挂号、预约,几经周折才让老太太得以在上海住院治疗。

由于是全身性的皮肤病,病情相当复杂,经过多次住院治疗,却一直未能痊愈,老太太出院后仍然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袁玉龙锲而不舍,总结以往看病经验,自己在家里坚持为母亲治疗。每天以医院病房的标准打扫卫生,始终保持房间通风;不少于三次用米醋熏房间消毒;给母亲清洗全身,在患处上药防止皮肤感染。袁玉龙力气小,每到给母亲翻身涂药时,都要使出全身力气,累的腰酸背痛。

去年冬天,老太太又患流感住院。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差,服药一星期后仍时有高烧。看到虚弱痛苦的母亲,袁玉龙焦急万分,一边请来医生上门为老人挂盐水,一边辅以中药为她调理。历经大半个月的配药、送药、熬药、喂药,老太太的病情才终于有了好转。

二、照料母亲,无怨无悔

俗话说久病床头无孝子。常年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几年来袁玉龙同志对生病的老母亲只有关心和惦记,从来没有半点怨言。她一天的忙碌,从早上为母亲梳头、刷牙、洗脸开始,上班前准备好一天要服用的药,晚上下班后为母亲家料理家务,给老太太打水泡脚、涂药,一直到铺好床才放心回去。有一次,老太太突然觉得不舒服,刚刚扶到卫生间门口就忍不住上吐下泻,身上、地上弄得全是污秽,袁玉龙顾不了气味难闻,赶紧动手帮母亲脱换清洗,最短时间内把母亲收拾干净、伺候上床,并且端水喂药,彻夜陪护。平日里,袁玉龙留意气候变化,时刻记挂着母亲。夏天,气候炎热蚊子多,袁玉龙为老母亲准备了微风扇和吊扇,装上蚊帐,晚上为母亲打开电蚊灯,等她熟睡后,关掉开关才悄悄离开。天刚一转冷,就把老人的毛衣棉衣准备好。到了冬天,就每天为母亲准备好两个热水袋,用毛巾裹好以免烫伤。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风雨无阻。由于袁玉龙的悉心照料,长期卧床的老母亲从未生过褥疮,被邻里传为佳话。

三、关心母亲,体贴入微

俗话说“母女连心”,这句话用来体现袁玉龙对母亲的关爱,是最恰当不过了。在生活上,平日里只要母亲想吃点什么,不管多远的地方,袁玉龙都会抽空去买。有一次老太太想起利民路有家炒货店的炒米好吃,第二天袁玉龙就往返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找到那家店,买回了母亲爱吃的炒米,还有一天晚上,母亲说想吃猕猴桃,袁玉龙当晚就让丈夫去超市买回来,用汤匙刮成泥状喂给她吃。在精神上,袁玉龙担心常年卧床的母亲寂寞,就买来许多母亲爱听黄梅戏碟片,把母亲舒舒服服安顿在床上看戏再去工作。袁玉龙关心母亲,真正做到了想母亲之所想。

四、厄运降临,勇挑重担

照顾长期卧床生病的母亲,这种精神上和体力上的双重压力,有时使袁玉龙同志濒临崩溃,幸亏有了爱人的帮忙才得以应付。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20__年十月袁玉龙的丈夫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这对于本来就比较困难的生活就好比是雪上加霜。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对于正在紧张工作的袁玉龙来说犹如晴空霹雳!她强奈住疼痛的心,强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一遍一遍告诉自己:生活中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既然这些事发生了,除了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别无他路。从此,袁玉龙就更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每天下班,安排好家里的孩子和医院里的丈夫后,就得匆匆赶到母亲那里,三头牵挂奔忙,再苦、再累都隐忍坚持。

对袁玉龙同志的处境,科里的领导和同事都给予了理解同情和帮助,这给了她极大的精神鼓励,使她更有勇气面对困难。去年单位安排人员到无为县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科长征求袁玉龙的意见,袁玉龙当即表示:科里对自己已经很照顾了,现在工作多人手少,再不能因自己的家庭困难拖科里的后腿。她匆匆安排好母亲丈夫孩子后,就立刻和大家一起赶赴无为。

去年第二次风险应对评估,同组的主评因工作需要,被局里临时抽调参加三县电力行业评估,袁玉龙当时是辅评,但为了按时完成评估任务,她主动和其他同志一起承担了主评的任务。每天安排完家里就匆忙赶到办公室,分析指标,查找资料,有时一整天都顾不上喝一口水。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终于赶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流的操作流程,调减该户企业所得税亏损1784万余元。当年年底,袁玉龙又被抽取参加省局能手竞赛考试,她认真复习,积极准备,考试过程中认真答题直到考试时间结束才离开考场,虽然没能取得能手名次,但她在考场认真答题的严谨态度却得到在场的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誉。

平凡之中见伟大。敬老爱老,其实就是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一只温暖的手;在老人需要倾诉的时候,静静地在身边听他们唠叨;在老人需要关心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句亲切问候,一次端茶递水、一点力所能及的行动。袁玉龙用她最为善良质朴的行动,为我们展现出中华儿女最崇高的美德。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关爱老人,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强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献出全部的爱心与孝心,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篇4

马德国,齐河县第四中学九年级一班团支书。他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

一直来,他本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马德国努力做好自己,他既是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奶奶的好孙子,外公外婆的开心果,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打小起,马德国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上小学后,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由于爸爸外出务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妈妈承担。除了农活,妈妈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还要照顾马德国的爷爷奶奶,很是辛苦。懂事的马德国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烧火,扫地,收拾房间。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拉妈妈在沙发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茶水,再帮妈妈捶背揉肩,接着说故事,讲笑话,唱歌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一次,妈妈生病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他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贮钱罐的钱到村里的卫生院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又搬来凳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马德国做完了作业后才安心去睡觉。

马德国不仅是对妈妈这样,在家这样,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这样,对邻里邻居都这样。

马德国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马德国又成了他们的好帮手。首先是三餐之前,马德国都要为他们备好碗筷,亲自请他们吃饭,然后亲自为他们装饭、添饭。有段时间,爷爷卧病不起,马德国又总是和妈妈轮流前去送饭送水送药。也会像陪妈妈那样陪爷爷奶奶讲故事,唱唱歌,逗爷爷奶奶开心。马德国的外公外婆住在另一个村,离马德国家步行要一个小时。但这不影响马德国每个星期都徒步去看望外公外婆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马德国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马德国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婆,爸妈妈过生日时,马德国都要亲自制作一份小礼物,给他们一个惊喜。一张精致的贺卡,一个创意的模型,让他们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幸福当中。

离马德国家不远大队部有个老人活动中心,平日里,爷爷最爱上那去玩了。在那里爷爷爱和其他的老爷爷们一起喝茶,聊天,下下棋棋,摸摸牌什么的。许多小朋友们也爱随大人上老人活动中心去玩,马德国也常跟着爷爷一起去。马德国总是一到那就去找来扫帚帮忙打扫卫生,接着整理一些被弄凌乱了的物件,等很多老人来玩时,他又开始为这些老人们送茶添水。得空后就安静静的看大家下棋,玩牌,或取出随身带来的课外书,认认真真的看。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学。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礼物,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本他喜欢的书作为奖励。在学校里,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学习上,他刻苦勤奋,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为他的付出。工作上,尽职尽责,班级管理得有条不紊。

马德国同学的尊老爱亲,勤奋好学,聪明懂事的事迹,也为他自己赢得广泛的荣誉。在齐河县第四小学的就读的六年间,年年被评为三好生,在齐河四中他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班干部。马德国同学身上表现出的尊老爱亲的中华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推崇的。

敬老爱老助老的先进事迹篇5

长期以来,杨宝华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临汾的和谐发展作贡献。

一、为周围的高龄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

以前,临钢虽有老年协会,但一直没有活动场所。杨宝华积极争取,临钢领导专门为退休职工腾出了一处5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建设了门球场。此后,相继为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vcd、录音机、电视柜、乒乓球、麻将等娱乐用品,订了报刊杂志等。她还将自家的电风扇送到老年活动室供大家享用。每年春节,她总是对老年人挨家进行走访慰问,老人生病住院总是要去医院探望、到家中走访。老职工子女参军、升学、家中红白喜事,她总是亲自到场帮助张罗。她住的小区里7户空巢困难老人,每年腊月,杨宝华逐户上门,挨家挨户为这些老人扫家擦玻璃。在杨宝华同志的眼里,老人的事,就是她自己家的事。在老人眼里,她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坦荡君子;在社会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好人!

二、老年人的义务投递员

杨宝华同志,自20__年担任临钢老年报刊义务投递员,她工作认真负责,风雨无阻,临汾三晋都市报、老年报等报刊杂志50余份,分发任务非常繁重。多年来,杨宝华为了让老年订户早一点看到新闻,每天早上8点半就主动到邮政局取回报纸,抓紧分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登门投递。往返需要2多小时,但她从不言苦。

三、“恒爱行动”献爱心

杨宝华积极参加“恒爱行动”,组织70多名姐妹们为残疾老人编织毛衣、围巾、帽子、手套近60件。在爱心志愿者精心编织下,成了一件件美丽的、漂亮的毛衣,穿在老人身上暖上杨宝华的心上。

四、为灾区、贫困山区捐钱捐物,奉献爱心

当杨宝华从电视上报纸上得到四川雅安发生特大地震时,首先带头捐钱捐物。当得知大宁山区学校学生有困难,号召大家主动捐书包40个、文具盒60个、图书千余本。最近她又号召姐妹们为贫困山区灾区捐献过冬的衣物。通过这一系列行动,都体现了老龄志愿者服务队的高尚情操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五、积极参加老龄公益志愿活动

为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形成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杨宝华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活动中,还组织大家收看了临汾市老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实况,号召大家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

在临钢社区,没有人不知道杨宝华,很多人都把她当朋友,心里有不快的事找她讲,听她耐心开导;社区有不安定因素,有人及时向她反映,她都会立即向社区反映;家里有了困难给她打电话,她也会及时帮忙。她就是社区老年志愿者。

年已63岁的杨宝华连续8年不间断地带领临钢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累计的活动场次已经超过了数百场,被社区居民热情地称为“美大婶——杨姨”。

杨姨有着“牛”一样的韧劲。她参与组建了临钢社区“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是临钢社区第一支由社区老年人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她坚持8年在社区开展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并坚持去慰问社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和困难家庭。

杨宝华自从退休以来,一直都在为社区、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以老年志愿者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做就是8年。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