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事迹材料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快来看看吧。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篇1

  伏明霞,这个中国的小明星,像天边一道绚丽彩霞,11岁就照亮了天际,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冠军;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金牌,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

  小明霞7岁开始练跳水。她吃了不知多少苦,流了不知多少泪。为了加强关节的柔韧性,矫正孩子们的关节,教练每天都让小家伙在各自房间里练功。他们坐在小板凳上,把双腿平放在另一个小板凳上,然后由教练或探望的家长帮忙,坐在小家伙的双膝上。大人100多斤的重量,一压就是几十分钟,孩子关节疼痛难熬的程度,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小明霞疼得眼泪像决堤河水哗哗流个不止。她用小手使劲拍打着妈妈,尖声喊着:“到时间了吧?到时间了吧?”妈妈为了让孩子成才,真是铁石心肠,不为所动。小明霞尽管连声哭叫求饶,但第二个晚上,她还是乖乖地坐在板凳上,等着压韧带。这是一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成功正是孕育在坚韧不拔的毅力之中。

  1987年,小明霞被国家跳水队教练於芬看中了。经过精心培养和严格的训练,小姑娘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1990年7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徐益明教练果断地把伏明霞推到疾风暴雨中考验,让她参加了比赛。面对人高马大的外国运动员,伏明霞就像童话里的小矮人。但小明霞犹如鹤立鸡群,技压群芳,终於夺得友好运动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中国小女孩一下子爆出了世界大赛的冷门。

  1991年1月4日,在佩思世界锦标赛女子跳台赛中,伏明霞又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从此,伏明霞像九霄彩霞一般照亮天际。然而,任重而道远,正如她在1992年7月26日的日记中所写:“今天预赛成绩不错,我排在第一;但那已经成为过去,明天我要重新开始,一轮一轮地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7月27日跳台跳水决赛中,伏明霞沉着稳健地一轮一轮拼到底,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为祖国赢得了又一枚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14岁的小明霞再次成为万众仰慕的世界级明星。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篇2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

  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数了数,只有六道啊。宗庆后笑着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两个问题都没有难倒宗庆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拧开矿泉水瓶,看着手中的瓶盖,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

  观众都诧异地看着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多人赶到电视录制现场,就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风采,有的人还准备了很多问题,向宗庆后现场讨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将宝贵的时间,拿来问这样一个无聊问题。

  宗庆后微笑地看着主持人,说,“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8个齿。”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个你也知道?我来数数。”主持人数了一遍,真是18个。又数了一遍,还是18个。主持人站起来,做最后的节目总结,“关于财富的神话,总是让人充满好奇。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开发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饮料产品,每日需要决断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们恍然大悟,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宗庆后知道,你也应该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话。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篇3

  那一刻,吴为和车上的乘客正在遭遇一场真正的飞来横祸:当吴为驾驶的大型客车行驶到沪宜高速阳山路段时,对面一辆大卡车的刹车毂在疾驰中飞迸出去,飞向吴为面前的挡风玻璃,直砸向他的身体。每小时100多公里的车速,吴为当然无法躲避,他甚至来不及看清飞行物是什么。在被飞来异物击中的一瞬间,吴为的表情看上去很痛苦,他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是,吴为的左手始终没有离开方向盘,即使是右手,在短暂地捂了下腹部后,迅即又紧握住方向盘。然后,他咬紧牙关,挂挡减速,待客车平稳停下后,他打开双闪灯,拉好手刹,再解下安全带,无比痛苦地站起来,转身面向乘客说:“帮我打110、120,你们不要乱走。”

  11时42分,吴为妥当地处理了一切。终于,在他强忍疼痛76秒之后,倒在了车上。车上的乘客齐声喊着:“你要挺住!”他点着头,却不能再说一句话。吴为被送到医院,医生告诉大家:他的肝脏被全部击碎,肋骨多处骨折,肺和肠子严重挫伤。6月1日下午,他离开了24位毫发无损的乘客,离开了他的亲人,一个人去了天堂。

  一段只有76秒的车载视频,放了又放,数亿双感动的泪眼,湿了又湿。

  在76秒钟前,48岁的吴为已经驾驶客车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在76秒钟前,吴为曾跟妻子说,他很想去西湖走一走;在76秒钟前,吴为曾跟女儿说,休假的时候,带她去云南游玩……如果没有这76秒,这个普通司机的普通或者不普通,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短短的76秒之后,吴为成了“最美的司机”。

  被感动的人们知道吴为家经济状况不甚宽裕后,纷纷表达要向英雄家属捐钱、捐物的意愿,但很快,人们便在媒体上看到了英雄家属婉拒捐赠的公开信。吴为的姐姐事后说:“我爸爸退休前是军人,他对我们从小要求就很严格,昨天他拉着我说,千万不要收别人的礼物,一定不能收,什么都不能收。”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吴为为什么能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吴为姐姐的一番话,似乎无意中给了人们答案。

  在这76秒钟的时间里,人们看见了吴为的一生,瞬间明白:时间是默不作声的摄像师,美丽的心灵就在于,无论什么时候截取他生命中小小的一段大白于天下,他都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都能让自己生而无憾、死而无悔,都能挺立于天地之间。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篇4

  他非常,从不放弃点滴空闲,少年时代在当地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在校6年,他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上千册文艺图书,还能背诵大量诗作和剧本里精彩对白。

  从小喜爱戏剧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镇长,喜欢看戏,经常招来一些剧团到镇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亚都看得非常入迷。镇上没有演出时,他就召集孩子们仿效剧中人物和情节演戏。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镇上发生事,很小就表现出非凡戏剧才能。

  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管家和乡村教师。在为养家糊口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人物进行了细致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对戏剧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

  对此,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在舞台上更近距离观摩到演员们表演。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他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成千上万人死去,剧场被迫关门。老板和演员们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亚却选择了留下来看守剧院。在经济极度萧条两年里,莎士比亚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整理了自己各个时期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并开始了新剧本创作。等到英国经济复苏、演出重新红火时候,莎士比亚剧作一炮打响,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演员。

  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 篇5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比如骑马赶路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时候是要翻身,当他翻身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精神,司马光和他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cailiao/336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