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事迹材料

陈立群先进事迹大全

陈立群先进事迹大全



陈立群先进事迹大全

人物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的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陈立群先进事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陈立群先进事迹1

3年前,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独自背起行囊,走进贵州省的连绵群山,担任起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3年后,陈立群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支教的日子里,陈立群做了什么,想着什么,又给当地带了什么变化?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陈立群,听他讲述这些年的支教点滴,他也想通过《浙江日报》,向家乡人民分享一个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喜讯。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外在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发、内驱的强大动力。舍此,便不成其为教育。”

陈立群先进事迹2

这两年开学前,贵州省台江县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村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开欢送会。孩子的脸上充满自信,家长眼含热泪,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谁家孩子考取大学了”,每个人都感受着这份以前少有的荣耀。

2018年,台江县民族中学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了本科,本科成绩完成率达到了183%,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

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也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地区;台江县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民中在陈立群来此就任校长之前,教育质量堪忧:每年仅有100多人能上二本线,2008年和2011年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一本。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陈立群的支教初衷就是这样简单、真诚——不为名利、只为初心。

抱着这样的心愿,陈立群迅速投入到台江民中的工作中。可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当他走进台江民中食堂,着实被“吓了一跳”:偌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师生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苍蝇乱飞,卫生状况堪忧,学生的营养根本无法保障。

陈立群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他先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抓起,着手改善食堂环境。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校3个年级分3个食堂用餐,单独开设教工食堂。

偏远山区硬件条件不好能够理解,可是,整个学校学习氛围之差,才更让陈立群感到诧异:校园本是安静之地,可是台江民中晚自习时间吵吵嚷嚷,老师不管,学生不学,完全不是一所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陈立群立即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校,手机全部上交,只在周六发还并限当天使用。学生自习时间不允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检查评比,早中晚挨个教室督察。没多久,3000多人、55间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有序起来。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静下来,怎么能够想得深远呢?”陈立群说。

浮躁止于宁静。新校长的这根缰绳一拉,这些四处撒欢的学生们像是被一记无形的教鞭抽在了心上,立刻进入了紧绷状态,一盘散沙式的学习氛围逐渐改变。

温文尔雅的校长,动起真格来毫不手软。走进课堂的陈立群,开始调研教学质量。这一次他又被教师的不在状态“吓了一跳”。

“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陈立群当机立断,直接让这位老师“下课”。没过多久,他又将另一名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数学老师调离了岗位。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位老师接连被调岗,在台江县教育界迅速传开,大家都被这位铁腕校长雷霆般的整顿魄力震惊了。

“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台江民中副校长粟高胜说,大家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深刻理解陈立群口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含义,“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教学上变得认真严格、质量有了长足进步。”

短短两个月,陈立群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台江民中经历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巨变,这所原本涣散的学校终于回到了正常轨道。

2017年6月7日,是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的日子。两个星期后,当揭开榜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欣喜——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了近300人,是以往的3倍。

“教育,就是要把人性中的善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出来,并付诸实践,绵延后代,完成人类精神文明健康和谐的传承。教育即心灵唤醒。”

陈立群先进事迹3

“严师”只是他的一面,另一面是深的得学生之心的“暖男”。个人的烦恼,家庭的困难,学习的困惑,乃至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学生们都会写在纸上,从校长室门缝塞进来。

2017年底的一天,陈立群打开办公室的门,脚边是一封信和1000元钱。写信的是高三学生王世珍。当时,她因母亲得了尿毒症,提出退学,陈立群去医院探望,极力挽留她,临走时留下1000元钱。没想到,第二天,钱如数退回,并附信一封:

“您就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灵。您的心意我领了,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但我明白,人如果不是到了绝境,绝对不能靠别人来改变处境,而是要有所作为。”

欣慰之余,陈立群退还了王世珍的学费,并帮忙联系医院。“之后,在学校每一次碰面,陈校长的第一句话都是‘生活费还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一定要跟校长说’。”王世珍说。

2018年6月,王世珍参加高考。现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专业是学前教育。“我希望以后能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像陈校长一样,有爱心、有责任心。”她说。

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方式,陈立群深知这一点。出生于浙江农村的他,也因家境困难一度辍学,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人生轨迹得以改写。

一进台江民中大门,很远就能看到石头上镌刻的一行大字——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这是陈立群到这里做校长后新设立的。“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特别想对师生传达的价值理念。”陈立群说。

刚担任校长时,全校每年辍学学生有100多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占全校人数近一半。父母遭遇重大疾病的、父母离异的、家里揭不开锅的、学生生病住院的……陈立群心里记得清清楚楚。每个学期,陈立群都要了解每个班的学生入籍报到情况。谁要是连续旷课,班主任都要第一时间报告。

没过多久,老师们又被陈立群的脚力所震惊——这个杭州校长一路向西,到了台江还没有停止步伐,一有时间就要去家访。

在台江民中,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孩子较多,陈立群经常走村入户家访。台江县境内崇山峻岭,车辆经过之处,旁边就是万丈悬崖,有些地方需要坐船、步行。最远的一次家访,陈立群需要先开车一个半小时,再坐45分钟柴油船,下船后再走半小时路,才能到达学生家里。陈立群不在学生家中吃饭,走时却总会留下几百上千元,目的就一个:千万不能辍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cailiao/624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