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读后感

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这本小说叙述了各种昆虫的生老病死、生活习性,如蚂蚁,蜜蜂、马蜂等等。它们全部被法布尔一一观察过,因此法布尔也受了不少苦。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篇1

在寒假里,我再次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

这本书向我们主要介绍了17种昆虫。《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那么,我就说说最吸引我的书中的建筑大师迷宫蛛吧。迷宫蛛也叫作圆网蛛。它是个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它用蛛网来猎取那些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坐享其成,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有两条宽阔的黑色饰带,饰带中间夹着白道子和褐色的斑点,不过到快要产卵的时候,圆网蛛就要搬家了。它结的丝囊色泽鲜亮、外观富丽精致。

在圆网蛛产完卵后,它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卵化出来了,但它们要在这个袋子里过冬。岁月无情,母蜘蛛的食量渐渐小了起来,体力也不足了,虽然如此,它还能维持

四五个星期的寿命。但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它继续拖着蹒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视。最后。在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的墙壁,精疲力尽地死去了。

读到这里,我觉得母蛛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全部责任,我十分感动,母蛛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母蛛伟大的精神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母爱。

想到自已的母亲,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总是鼓励我,帮助我,我要感谢她。将来,我也要向她对我一样地对她好。

《昆虫记》是一本值得我们中学生反复阅读的书籍,我在闲暇时还会再次阅读的。

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篇2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大大小小的昆虫都介绍得很具体,其中我最了解的昆虫是螳螂。

通过法布尔具体的描写,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螳螂的知识。它的刀是主要的武器,上面长着几十个小小的倒钩,在刀的最前端,有一个5毫米长的倒钩,螳螂捕食时,通常站在墙上,猎物在墙下经过时,它突然从墙上跳下来抓住猎物,将猎物一口一口地活着吃掉,当它遇到比自己大的猎物时,会张开两张巨大无比的翅膀把猎物吓倒,再把猎物吃掉。但这些都是雌螳螂的捕食方法,它通常吃较大的蝗虫。

雄螳螂飞得很快,通常去捉几只苍蝇吃。在两只螳螂交配时,雌螳螂会吃掉雄螳螂。螳螂也有不吃许多肉的种类,如椎头螳螂,它只吃一些幼苍蝇吧!

螳螂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绿色的叶螳螂,雄性叶螳螂是棕色和绿色的;有白色的花螳螂,雄性花螳螂颜色不详;还有绿色和黑色的竹节螳,雄性竹节螳颜色不详。

螳螂在秋天产卵,一个卵里最多有400多个小螳螂,一只雌性螳螂能产下3个卵,这些卵会从白色变成棕色,最后在春天孵出小螳螂,小螳螂是棕色的,经常被蚂蚁和蝗虫吃掉,剩下的慢慢长大。

我爱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从书里我了解到螳螂是永不畏惧的斗士,它从不惧怕对手,即使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对手。这一点让我感到生活中、学习中都要勇于挑战,不惧怕困难。

写得还可以吧!回来后他又讲了一则小插曲,让我感到这孩子是真正热爱螳螂的人呢。原来他们班有个同学也想写螳螂,可是记不清了,儿子就给人家口述,把螳螂的特点全部口述了出来,直到那同学写完为止。我听罢直乐,这是儿子的风格,平时跟我们讲起昆虫来都是出口成章,一套一套的呢。看来只有喜欢的书才能读到这个份上啊!值得夸奖一番。

昆虫记五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篇3

有那么一片不太大的地方,与公路上的熙来攘往、喧闹飞扬相隔绝,它静静地伫立于偏僻荒野,无人问津,却成为了昆虫大师法布尔心中那方“钟情宝地”。它便是《昆虫记》的诞生地——荒石园。

《昆虫记》被人们冠之以“昆虫的史诗”之美称,它是昆虫学家法布尔凝聚了一生的心血而写出的科普名著,在书中他详细地记载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宽容大度的隧蜂、相处和睦的松毛虫、无忧无虑的蝉、灵敏狡诈的螳螂……无一不吸引着我细细品味这本书。

书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蝉和蚂蚁的故事。在儿时读的寓言中,蚂蚁是辛勤却吝啬的劳动者,蝉是快乐却懒惰的乞丐者。可在《昆虫记》中,作者却为被人们当做反面例子的蝉正了名,书中说“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绝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火热的七月,蝉确实如故事中所说“乐至疯狂,欢唱昂扬”,可小小的蚂蚁,竟趁人之危,爬上蝉的翅膀,趾高气扬,上下奔忙。冬天,蝉耗尽力量,长眠不醒,觅食的蚂蚁甚至连它的尸体都不放过,进行着凶残的争抢,无情的掠夺。“蝉在钻透树皮找佳酿,你们却偷吃偷喝忙,它玉碎身亡,你们仍揪住不放”这是对蚂蚁何其强烈的控诉啊!法布尔用自己的观察实践,发现了自然界这样一个巨大的真相,纠正了人们对于蝉的偏见。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蝉”和“蚂蚁”还少吗?有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却只能被人们看到他游手好闲的一面,这是“蝉”。有人投机取巧简陋成瘾,人们却赞颂他机智勇敢勤劳能干,这是“蚂蚁”。《昆虫记》这本书,看似在写昆虫,实则还折射出了社会、人性啊!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