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考试

中学考试内容心理学效应

中学考试内容心理学效应



中学考试内容心理学效应

在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试题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考察心理学效应的题目,这部分内容既常考又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中学考试内容心理学效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学考试内容心理学效应

蔡格尼效应

上个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蔡格尼做了一个实验,将被试分为A、B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不同的是,蔡格尼要求A组演算完成后离场,要求B组演算到中途就要离场。后续请两组被试分别回忆演算题目,发现B组优于A组。实验说明解答未遂的问题会更深刻的保留在人的记忆当中。人们对于未完成的工作尤其有有始有终完成的执着。

责任分散效应

人们把许多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如果今天在我们面前有一个人陷入困境,并且有且只有一人看见,那我们会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陷入困境之人伸出援手。否则,将会被罪恶感、内疚感淹没。反之,如果多人在场,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承担,造成责任分散,旁观者甚至连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苏东坡效应

我国著名宋代诗人苏轼曾经书写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句很好的印证了古代一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了。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自我“往往比认识客观现实更加困难。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时,带来的单位效用逐渐递减。试想,当我们在非常渴的时候,有人给我们拿来了几瓶可乐,那喝第一瓶的时候感觉应该是最好的,喝得越多,每瓶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越小,直到喝饱了,那剩下的可乐就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马蝇效应

林肯少年时和他兄弟在老家农场里犁地。林肯负责吆马,他兄弟负责扶犁。那匹马很懒惰,总是走走停停磨磨蹭蹭。中途突然间,马儿快了起来。林肯好奇转头观察,发现一只马蝇叮在马匹身上,他伸手打落。这时林肯兄弟抱怨,为啥要打落马蝇,正是应为有它的叮咬,马儿不敢怠慢,才跑得飞快。这告诉我们,人只有被盯着工作学习,才不敢松懈,努力拼搏。

单选题

下列属于蔡戈尼效应的是( )。

A.妻子为使爱睡懒觉的作曲家丈夫起床,在钢琴上不停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

B.温故而知新

C.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情,不管多难,小李都坚持不懈努力完成,从不半途而废

D.小李看一本书的时候,总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就会针对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作出取舍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蔡格尼效应。蔡格尼效应定义的关键是存在未完成的工作,解答未遂的问题会更深刻的保留在人的记忆当中。人们对于未完成的工作尤其有有始有终完成的执着。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教师资格考试教材三种表现形式

【考查方式一:教材的概念】

我们先了解教材的定义。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

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狭义的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与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单选题】( )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与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

【教师点拨】答案选择C;

【教师归纳】对这类题目的考查,重点把握对教材概念的识记,记忆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教材对于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方式而言,属于最为微观的概念,是中观概念课程标准的再具体化形式,所以识记时抓住关键词“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可做出题目。

【考查方式二:教材编排的两种模式】

教材编排的两种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螺旋式从学生经验出发,同学科逻辑相结合,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

【单选题】小学数学教科书对三角形知识的呈现,先呈现三角形的概念,后三角形的种类,再呈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体现了教科书编写的什么结构?( )

A.直线式教科书结构 B.螺旋式教科书结构

C.Y型式教科书结构 D.双规式教科书结构

【教师点拨】答案选择B;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螺旋式从学生经验出发,同学科逻辑相结合,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重点在于知识有重复出现,题干中三角形的知识循环出现,内容逐步加深,故选择B选项。

【教师归纳】本题目考查教科书的编排结构。解题时重点分析知识内容有无重复出现。

教师资格证考试似动知觉的种类

一、似动知觉概述

首先要知道知觉划分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其中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指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例如:胳膊的摆动。

似动知觉:是指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二、似动知觉的分类

(一)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例如:电影的连续画面、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感、路牌广告的变化、小人书快速翻动里面的人物会动起来等。

(二)诱发运动

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月亮在动;坐火车的时候,看两旁的树,会觉得树在向后运动。

(三)自主运动

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例如:在暗室内,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四)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我们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如果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在向上飞升。

三、小试牛刀

1.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诱发运动。( )

【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察的是似动运动种类的相关考点。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我们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是运动后效,不是诱发运动,故本题错误。

2.圆月高挂,浮云飘动,人们却觉得月亮在动,而浮云不动,这一现象是( )。

A.动景运动 B.真正运动

C.自主运动 D.诱发运动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察的是似动运动种类相关考点。

题干为浮云动,月亮不动,但却觉得是月亮动,因此将实际不动的知觉为运动为似动,而由于浮云运动引起的月亮动,是似动中的诱发运动,诱发运动是指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动。故D选项正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