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反思(专业18篇)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反思(专业18篇)



编写初一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便与学生和家长有效地沟通和合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有理数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学会由数到形的转化,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倒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相互表示,掌握单位互化。

3、掌握幂的概念及表示。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相反意义的量知识点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有理数分类。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知识点4:相反数知识点5:绝对值。

知识点6:倒数知识点7:乘方知识点8:多重符号的化简。

知识点9:科学记数法。

[典型例题]。

例2.把下列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代数式的值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会计算代数式的值。

2、在计算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感悟整体代入的思想。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凝激思--------引题。

工地上有一堆圆形钢管,第一层有2根,第二层3根,第三层4根,……。

你能说出从第一层到第八层共有多少根吗?到第n层共有多少根呢?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文案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

《认识乘法》是二数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时间4课时。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一、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几个几的表达方法。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而在课堂教学中,是首次认识几个几这种表达方式。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

(1)看图。

(2)操作。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每几根小棒一组,一共有几组,也就是几个几根小棒?

(3)画一画。

每5个圆圈一组,画3组,就是几个几;你能用三角形画出2个4吗?

(4)游戏。

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说说看,老师一共拍了几个几下?

同桌同学一起玩拍手游戏。

让学生运用手、眼、耳、口、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听、说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二、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

通过教材第二个例题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

有关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常识,通过让学生看书自学和集体交流来教学。

本环节的重点是沟通乘法算式意义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尽管没有明说:一个乘数是相同的加数,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口述乘法算式的含义。如。

四乘二就表示4个2,为什么其中一个乘数是4呢?因为加数2有4个;为什么另一个乘数是2呢?因为相同的加数是2。

从而使学生对乘法的意义逐步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

三、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乘法计算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对比,在强烈反差中,使学生认识到求几个几用乘法算式表达比较简便,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例如:请学生列式计算9个2的和,看谁写得快。

四、加强对比,避免加法运算的负面干扰。

刚刚接触乘法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加法和乘法混淆。

例如把2个5相加,写成55;把5和4相加写成45;把2乘3的积算成5。

这样的错误是很正常的,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第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让孩子尽快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

五、抽象过程循序渐进。

由于二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认识几个几,接受新知有个过程。

整式的加减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操作:

(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活动思考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做数学”的乐趣与收获。

教学重难点:

1.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良好的感性知识,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

展开与折叠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把一个立方体沿着某些棱剪开,使其既相连又能展开成平面图形,那么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条棱.

2.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则x=_______,y=_______.

3.如图,四个三角形均为等边三角形,将图形折叠,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三棱锥。

b.圆锥体。

c.棱锥体。

d.六面体。

2.葛藤是一种刁钻的植物,它自己腰杆不硬,为争夺雨露阳光,常常绕着树干盘旋而上,它还有一手绝招,就是它绕树盘升的路径,总是沿最短路线——螺旋上升.

(1)想一想怎样找出最短路径?

(2)若树枝周长为3cm,绕一圈升高4cm,则它爬行路程是多少厘米?

(画图设计成3cm,4cm的实际长度,再测量)。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如图,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张明用17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几何体,然后他请王亮用其他同样的小正方体在旁边再搭一个几何体,使王亮所搭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几何体拼成一个无缝隙的大长方体(不改变张明所搭几何体的形状),那么王亮至少还需要个小立方体,王亮所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2.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着某品牌红烧牛肉方便面,如图是它们的三视图,则货架上的红烧牛肉方便面至少有桶.

3.如图所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说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

(2)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线段射线直线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火车票价是根据两站距离的远近而定的,距离越远,票价越高.如果一段铁路上共有五个站点,每两站间的距离都不相等,那么这段铁路上的火车票价共有________种.

知识点2线段、直线的性质。

2.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个实例体现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已知三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c.一条直线通过无数个点。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儿童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感情与态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待人接物,增进主客间的友谊,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家里来了客”和“陌生人到我家|”的防真性表演活动,指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活动重点、难点:

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会礼貌待客。

活动准备:

1、歌曲《祝你生日快乐》、《乖乖熊请客》的磁带。

2、组织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待客礼仪的名句或格言。

3、学生每人自带一张自己的照片。

4、绘制一幅“文明礼仪树”的彩图。

5、接待外宾或学校领导、老师的录象。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议一议,感受接待礼仪。

1、师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今天老师带来几段录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3、回忆1:你做过客吗?别人怎样接待你的?你的心情怎样?

4、回忆2:你家经常有客人来吗?你喜欢他们吗?你是如何接待他们的?

5、揭示主题:家里来了客。

活动(二)——看一看,学习待客方式。

1、出示图:(1)盼盼把小朋友请进自己的房间,和他一起搭积木。

(2)盼盼随父母送客,挥手说再见。

3、师生读读图上的儿歌,相互再介绍一些接待客人的方法。

活动(三)——演一演,模拟待客情景。

1、小朋友,假如今天是你的生日,同学们来到你家祝贺,你怎么接待他们呢?

2、师: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客人,如果他们来了,我们会怎么做呢?

3、对表演好的小组或同学发给文明礼仪之星。

活动(四)——玩一玩,体会待客乐趣。

1、游戏:过城堡。

2、交流玩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会接待客人的,可以将照片贴到“文明礼仪树上。

4、总结:今天这一课小朋友参与的热情很高,不仅感受了待客的礼仪,学习了待客的方式,还在模拟生活情景中增长了自己接待客人的能力,每位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大家瞧,我们的“文明礼仪树”生长的多么茂盛啊!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2.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也就是说,在进行含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运算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因为乘方是比乘除高一级的运算,所以像这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你会根据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计算上面的算式吗?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知识目标:经历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步骤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经历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做客的情况,学生们对此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进行这节教学时,我们主要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开始,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根据故事的内容,辨析“小主人做的对不对?哪里不对?应该怎样改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后,又进一步提出,“如果你是小主人,会怎样做?”并请学生自愿上来表演。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加明确家里来了客人,自己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

当然,在这节活动中,还要进行了安全教育。提出“如果有客人来访,家里只有你自己怎么办?”其实,这个话题在上学期我就向学生讲过。这一次再提出这一问题,他们都知道应该怎样做。

生活中的数学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评注(1)看到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恐怕很多同学会有出乎意料的感觉:这个结果与我们预先想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这说明了学习数学知识既是很有趣,同时又是很有用处的.

无论是数学学习中,还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直觉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直觉,而不依靠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也是不行的.

有一则数学趣闻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印度宰相发明了一种妙趣无穷的国际象棋,国王舍罕决定重赏他.国王把宰相召进宫里,对他说:“你发明了这种绝妙的游戏,我要重重地奖赏你,你要什么,凡是你想得到的,我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宰相想了想,微笑着对国王说道:“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2粒,第三个小格内4粒,第四个小格内8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是前一小格的2倍,请把摆满棋盘64个小格的所有麦子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开场白:

同学们,祝贺你步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在这里,你将更好地与数学交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你会发现数学能给你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和快乐.数学能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的世界,领略数学的风采.

引入:

实践探索一:

2.投影:在我们的上学路上能看到许多交通标志:

请你说出你熟悉的图形,从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有理数与无理数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感受夹逼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导学部分)。

1、我们上了六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了范围,从形式上来看,我们学过的一部分数又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我们能够把整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吗?如:5,-4,0……可以吗?可。

有理数的乘方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重点。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师)。

问题引入。

乘方的有关概念。

试一试:

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与无理数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整数b.最大的负整数是﹣1。

【分析】根据负数、正数、整数和有理数的定义选出正确答案.特别注意: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大的负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定义.

【解答】解:a、没有最小的整数,错误;。

b、最大的负整数是﹣1,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和定义.有理数: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像﹣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