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热门15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热门15篇)



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有一些综合实践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共8个班,我担任的是(7)、(8)二个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大部分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生物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学生在生物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生物自身的结构和生理,以及卫生和保健,学会健康的生活。

三、教学措施。

1、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地关注如何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4、通过作业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至五周: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2课时)。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课时)。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

第六周至第十周: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3课时)。

第二节植物细胞(2课时)。

第三节动物细胞(1课时)。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课时)。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中考。

第十二至二十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六)上报评估结果。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达标要求: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调查报告必须用word文档。提供学校网站录入。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在具体实施中会存在着很大的困惑,往往把它等同于以往的劳动课,科技课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课程资源就是资源包,上课时多采用问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活动,有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小观察,小实验,没有把它重视起来,学生活动兴趣不高,综合实践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厌倦情绪。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到得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乡土特色的实践活动。

1.根据本地区的乡村特色,帮助学生选择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本地区特色的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内容不能为本地区服务,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也是不感兴趣的。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就必须的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求。

2.教师注重对活动中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学生主动实践的关系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走出农村。

人不可能一辈子总在一个地方停留,学生未来应该奋斗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走出农村面向社会。

在这个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难题,首先是学生对外界的事物了解太少,产生不了足够的兴趣;其次是学校不可能带学生到城市中区体验,没有真实的直观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用实际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具体的任务区调动他们。

1,为了长期的能与外界联系,农村学校与城镇的学校可以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教师间的互相交流。我们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取得了信息互享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学生在语言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转变特别显著。

2,每周开展“新科技”“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大脑,拉近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将来的成长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注意各学科的融合,调整教学时间。

农村教师大多数都必须身兼数职,小学各科教学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各科知识的融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避免了重复教学。

四。教师的反思和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种类繁多,不可能适合每一名学生兴趣爱好,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及时地反思自己和调整教学方法。

1、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够完善,个人喜好在主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兴趣。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鼓励性的语言,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来促使学生进入正常的活动当中去。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师生合作,师生双方必须做到心灵相通才可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对教师有一点恐惧感,不能与老师充分的交流,导致活动效果的不够理想。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和他们谈心,消除恐惧感,但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我们知道学生的恐惧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消除它也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针对这些学生都有心理素质不强饿缺点,我们便对他们委以重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对老师的恐惧感也就消除了。活动时师生的交流也就变得很自然了,效果明显的好了。

3、农村教师的自我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学生为主题的一门课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所以只有教师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精要,学生才能得到更加丰富的收获。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外地实践经验后,在本地区进行了实践,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农村教师深入学习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给我们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带来了一次蜕变,这蜕变是什么呢?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博学多才,需要教师放弃权威,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因为这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这门课程的灵活性大、知识领域很广,所以我们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新课程的开发者。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变成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课程落实。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要积极利用“本校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2、我校已经稳步实践,形成模式。教师依据主题,放手让学生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初步形成:“确定主题,搜集信息,汇报整理,定向研究,制定计划,社会实践,资源共享,交流展示,拓展延伸”的活动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定期开展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听取有经验老师的栽培技术知识介绍。

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活动不仅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锻炼了同学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

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4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标: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组长:张如。

副组长:王爱东杨瑞武。

组员:王海成、王云杰、张军元、薛志平、贾小明、吴兴。

三、具体安排:

1.一线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学习”、“学案学习”等课堂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学相长局面的形成。

2.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时。此外,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开展全校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共设立八个兴趣活动班,学生自主选择,班主任引导调配,相关兴趣班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结合道德进校园活动开展学生互帮互助志愿活动,倡议学生为我校黄春姬同学上下学提供帮助,对她学习上关心,生活上关照。

4.各班级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社区服务活动,活动记录要有活动场所负责人签字和活动过程图片,政教处对活动材料审核记入班主任个人量化成绩。

5.成立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本年度计划组织一次到孙各庄村对烈军属的慰问,聆听老红军在抗日斗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查满族的民风民俗。到乡防雹站了解科学知识。利用成校掌握一些果树的嫁接知识技能。学校综合实践课教师要组织开展好教学活动,在集中组织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跟随家长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跟随家长入农田,进药园等。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4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2

页,当前第。

1

1

2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聪明,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4、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4、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求各年级、各班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继续按长短线结合的方式推进,其中长线主题活动各年级要求完成两个,由各班自主选择,可以为“江海文化”的“人文篇”(如张謇精神、海门山歌等)或特产篇(如三星绣品、三星葡萄、三和猕猴桃、海门山羊等),也可以围绕“节日文化”(如清明、端午、立夏等),还可以抓住上海世博会召开的契机开展相关研究。同时要注意学科、活动的整合,结合“每月一事”中相关主题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统筹兼顾,有效开展活动。每次大主题单元活动,都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注意丰富阅读内容,增加与社会互动和研究的成分,同时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严格按照教研室规定整理资料包。对需要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的,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协助,按要求认真辅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提高学生网上收集资料的能力。

1、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七年级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第一段:实践之初的迷茫与困惑(200字)。

回首七年级的综合实践学习,我仿佛置身在一座未知的迷宫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一开始,面对形形色色的实践内容,我并不知道如何入手。是环境保护、社会实践还是手工制作?每一种都吸引着我,却又摸不着头脑。在迷茫的路上,我变得有些焦虑和不安,我开始寻找方向,寻找能够引领自己的灯塔。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讨论,我逐渐明确了自己想要参与的实践项目——环境保护。

第二段: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250字)。

在实践项目中,我不断学习和成长。我参与了学校的环保小组,每周我们都会组织一次环境保护活动。比如,清理学校周围的垃圾、宣传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和同学们一起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宝贵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克服困难和挫折。这些经验和技能不仅在实践中有所体现,也将对我未来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实践的意义与感悟(300字)。

综合实践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我不仅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知识并非只停留在课本之中,而是应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把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综合实践还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明白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懂得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第四段:实践的不足与反思(250字)。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太累了,想要放弃。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会感到沮丧。这时候,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意识到,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和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坚持和积极应对。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不足。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第五段:展望未来,继续前行(200字)。

通过七年级的综合实践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未来,我将继续坚持实践的道路,不断探索和尝试。我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够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结:

回顾七年级的综合实践学习,我在迷茫和困惑中找到了方向和目标,我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和启示,我明白了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虽然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愿意面对,愿意努力去追求更好的自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

1、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