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房龙人类简史读后感(汇总16篇)

房龙人类简史读后感(汇总16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书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读者们分享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

人类简史读后感

曾经一度痴迷与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的磅礴历史和慷慨义士当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这么去了,他所认知的世界摈弃了利益、仅依靠义气来诠释生命。“宁赴湘流,葬乎江鱼腹安能皓皓白,蒙世俗尘埃乎?”屈原也就这么走了,他所认知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下苍白,所以他要让自己的一腔热血染红这个腐朽的国度,在永恒的历史长河重现当年怀王“一鸣惊人”的大国风采。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随着我了解的越趋深入,我的志趣却越来越难以和当今现实社会相融合,我向往那种自由热血的年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现实压迫的日常生活。

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人类简史》,这是所有我曾看过的历史书中都未曾有过的格局,第一次,过去与现实相融合了,我这才明白,原来我死守的那一块净土,也不过是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不过是古代残酷冷兵器时代中为数不多的人性的温暖,而我之所以能知道它并得以心生向往,也许,不仅仅因为它是现在人们所缺少的,而更因为这即使放在古代的人们当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人类的历史,不可能总是允许我选择我所喜爱的去读,而忽略更为广阔的灾难和痛苦,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多的,应该说是格局,而后才是思想。感谢作者,这本书,我很喜欢。

人类简史读后感

这周,我通读了《人类简史》,不得不为尤瓦尔·赫拉利的学识所折服。

顾名思义,《人类简史》阐述的是智人从十多万年前萌生以来,到今天21世纪人类的演化与发展历史。除了线性的客观历史外,作者基于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个维度来看待历史的发展,输出自己的主观观点。

尤瓦尔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智人为何能够在十几万年间,从弱小的食物链中层成员,一跃跃至食物链的顶端?答案便是人类的语言和认知。除智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他们自身的语言,能传递信息,但为何是智人取胜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语言能够创造出客观物质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来达到智人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从石器时代的壁画、装饰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时候就已经创造出某种想象的东西,或是神明、或是神兽,将整个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捕猎巨型生物。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其实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东西,在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国家、法律、货币、正义、民主全部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东西,但保障着70亿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说,讲故事,讲虚构的故事,确实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过其他文章,也说,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就是一场宏观叙事,人们信仰这一套叙事,社会就能正常运行,若这套叙事不能跟上时代了,就会导致礼崩乐坏,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叙事产生。

渐渐地,人类开始培养农作物、驯养家畜,从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来,开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关于人类发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认为,发展到现在,虽然从演化意义上来说,人类,甚至那些猪羊牛狗等被驯化的动物都是成功的,因为他们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续了下来,但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来说,却远远不如以前。被驯化的动物基因得以延续,种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们作为家畜来说,却一生被压抑天性,从死到生,无缘与大自然见面,甚至无缘与同伴玩耍、与母亲孩子相伴,只过着匆忙地完成任务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链金字塔的人类,无疑是进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论其个人幸福感,也许大部分人还没有采集时代高——工作时间加长了、工作任务加重了、世界变得复杂难懂了。

在人类的融合统一中,作者以帝国、货币和宗教来说明人类的融合统一,我个人认为也是表达全球化为历史所趋。十四、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给欧洲诸国带来了对这个世界全新的认知,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大陆,但带来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与此同时,通过帝国主义武力征服,又确实让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货币,其实是一种信任的产物,你相信十元能换那么多东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货币就能流通起来,促进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失去信任,货币就等同于废纸毫无价值。而由虚构搭建出来的社会秩序太过脆弱,所以此时需要一个看似超越人类的幻想搭建出来,同时要具有普世性的东西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宗教便是这样一种东西。但我本人因为没有什么信仰,我对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怀疑的态度。

最后,看了世界的编年史,一开始从亿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产生、生命产生,到智人产生开始从万年算、千年算、百年算。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智人的历史在物质历史中,实在是过于短暂与渺小。也许千万年后再看,不过是湮没于亿万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从微观的个体上来看,读了这本书也获益匪浅。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大多数是幻觉与虚构,我们得到的快乐与幸福,很多不过是消费主义和浪漫主义下催生的产物,他们既不必需也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人类早就过了最快乐的时代了,当祖先漫步在丛林采集的时候,他们虽然需要躲避猛兽,但那时候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虚构的概念,他们要想的不过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会有猛兽,等到天黑时,大家带着寻觅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人类发展到现在,想象中的虚构世界与秩序越来越复杂,而人越来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种主义的耳濡目染下,变得浮躁与焦虑。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暂的智人经历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质,找到内心的平静。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作者视角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一时代,而是类似于外太空史学家,对人类的历程进行复盘。复盘了人类历史上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1.认知革命开启了历史,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人类的语言不仅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根本不存在的事务信息,即虚构的能力。而虚构,不只让人类能够想象,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一起”想象,从而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照作者的观点,国家、宗教、公司、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所有这些概念其实都是虚构的,而正是因为这些虚构,使智人能够灵活合作,并且创造出“文化”。

2.农业革命加速了改变,农业革命的影响,意义深远。告别了狩猎与采集时代,人们开始固定安居下来,有了村庄、城市等。动物的命运也跟着改变,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个固定房子也开始有了我们与你们的边界,在推动建筑学发展的同时人的心理也在演变。生产力的提升培养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国王、战士、宗教人士等等。

3.科学革命创新了局面。基于作者的观点,金钱、帝国、宗教是凝聚人群的三种力量。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是人类很重要的发明,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做有效的互信系统。

4.历史是二级混沌系统,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永远无法预测。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永远无从假设。了解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拓展视野,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5.科学革命是无知的革命。科学革命之所以产生在欧洲,根源在于当时欧洲人巨大的好奇心。承认自己的无知,即留白,并付诸于行动去探索。

6.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7.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们原因信任未来,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生产。

人类简史读后感

读《人类简史》,讲真第一遍读我是懵逼的,但硬着头皮读完了,第二遍读的时候仍然觉得哪怕只是短短一页都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单独列出就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的延伸,概念也一个接一个抛出来,完全让我的大脑超负荷,前读后忘。

第二遍读完了,于是我思考为什么。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段位,也许真的还够不上一马平川得阅读这类书籍,虽然书名让我一度觉得这本书是写人类历史的,但实际书里很少涉及历史事件,相反作者的观点不少,为数不多的例证当然是来论证作者观点的啦。

其次是阅读过程的体验。在童年和到高中读理科之前,我的阅读习惯发展到近乎看到文字就会去阅读,看报纸连中间的小字也不会放过。所以这导致我对阅读的体验很敏感。说到阅读的习惯,真的是在记事起就被外公培养起来了,印象里这位老复旦人,除了陪我玩和打麻将,他似乎总是一壶清茶然后在看书。个体心理学流派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观点:童年时期的一辈子。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当然童年受到的影响,在今后人生里的解读,完全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觉,上学时候语文或者历史的教材,总是饶有兴致得去读教材里的小字部分或者选读部分,而且记得清清楚楚,相反正文那些正统科班的内容,总要强迫自己因为应付考试才去记住。而从学生变成社会人以后,面临压力和觥筹交错的漫天信息,还有农药,抖音等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阅读只能靠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我基本是在通勤的时候拿着kindle阅读或者听英语,效率最高的是坐飞机的时候,但其实这状态中的我们精神相对难以集中,所以也导致今天新闻,自媒体,推送和网络小说成为首选,人的信息采集越来越趋于“skip”的形式,说白了,短平快,不然很难调动大众阅读下去。

这本书被无数大佬推荐过,而对于资质平平的我来说,只能成为一个曾经立下的flag被完成了,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最精彩的是在最后,从宇宙开始到生命产生,再到智人的出现和进化,直到今天的我们,有人可以搞清楚资本主义和信贷这两个当下经济的支撑以后,作者对未来的猜想,主要关于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这两个元素基本无法现象和控制未来的情况,但也有可能人会被反牵制,对于进化这件事情,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片段。

进化和时间一样,无法阻止,生而为人,利用正面,防范未然得来这世界走一遭,命里有时终须有,无时莫强求,再缓慢也记得顽强向上生长。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之所以优于动物,是因为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并用以构建共同的“想象”。

初读此书,这个观点就让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个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对现今人类社会的解读。

这个观点乍看无理,但却是本书的灵魂,随着文章的推进,跟着作者思想的脚步,一点点逐步清晰,让人一时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这想象成行的,是人类对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从认知革命开始,人们就开始想象,他们制作并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并崇拜它们,信仰它们,这或许就是宗教的开始。人们因一个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个个部落,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到了农业革命,人类似乎开始从居无定所的生活中走出,开始驯化种种能为人类所用的植物与动物,有了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个个村落。现今,历史学家们发现一些历史遗迹,也与人类农业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作者明确的表示了他对农业社会的不推崇,并将农业革命形容为“史上最大的骗局”,但从现在来看,这仍旧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开始。就在这人类发展的源头,人们也在为了一个共同的想象勤勤恳恳地劳作。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个国家产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现,社会上也有了阶级划分,人们相信恶人有恶报,而奴隶生来就身份低微。从这时,人们的“想象”似乎并不都向着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发生了变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学争论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杀得难分难解,国家与国家也不停交战,互不相让时,他们对对方手中的钱币可没有任何抵触的情绪:一种新的互信系统产生了。金钱正是这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比起任何国家、法律、等级或是宗教,金钱的魅力让它毫无阻碍的跨过一道道鸿沟,丝毫不受宗教、种族、性别或是性取向的影响。

读到这里,稍一思考,就发现作者的用意,从始至终在文字里透出来的,都是对人类社会梦幻泡沫的戳穿与嘲弄。他甚至不用“人类”这个词汇,他频繁的使用”智人“,这个生物学意义的词汇。他想做的,只是将人类从高高的食物链顶端拉下来,把人类从自己的想象里点醒,告诉人类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而人类的“想象”在“上帝”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想象”,造就了当今的现代社会,使之达到了现在的高度……。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

“从动物到上帝”,人类是否能够成为上帝?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书,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作者在写农业革命时写下的一句话: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早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人类简史读后感

思考的代价。题目很有意思,思考事情需要什么代价呢?编者(夏老师)认为,这是在说在250万年前,人类处于食物链的中游,获取食物比较困难。那就只有通过减少自身消耗来减少食物需求。而人的大脑需要大量营养来维持,导致食物需求上升,而人类相对于猛兽,抵抗能力不足,因此狩猎采集工作难度加大。这就是思考的代价。

作者举例说明人和其它动物大脑的区别。60公斤重的哺乳动物大脑的平均容量为200立方厘米。而25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大脑容量约600立方毫米。而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在1,200到1,400立方毫米。这就是说,人的大脑进化了。但这种进化并非不费力的(no—brainer)。

作者认为,为了维持大脑能量消耗,人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找食物,同时肌肉萎缩。

大脑为什么能量消耗大?现代人的大脑只占身体总重量的2%到3%,但身体在休息的时候却要消耗整个身体所需能量的25%,而其他类人猿则只需要8%。

那为何肌肉会萎缩?编者认为逻辑是这样的:人类相对于其它凶猛动物来说是没有战斗能力的,因此人类只有减少活动才能避免被猛兽袭击,虽然生存了下来,但人类肌肉因此而退化萎缩。作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无尾猿可以轻松地将一个人撕成碎片,就如同撕一个布娃娃一样。(编者注:人类不仅面临猫科大型动物的猎杀,还有同属于人属下的其它人类!)。

作者没有继续讨论一下,而是话锋一转,讨论起人类的另一个优势,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的双手,也让人的双手得到巨大的发展。最终,人可以用双手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比如制造出精密工具等。

但直立行走也有其缺点。人最初是四肢爬行动物,要实现直立行走,患上了背疼,脖子也变得僵硬。

而女性付出的代价更大。直立行走需要盆骨更窄,因此繁衍后代受到了影响。死亡率变高。孩子生得越早,由于其头部比较小和柔软,因此母亲更容易活下来。这就导致孩子早产。作者说到,人类幼崽需要依靠大人多年的照料,才能独立。而小马驹刚生下来就能跑能跳,小猫仅仅在生下来几周后就能离开妈妈觅食。

因此,人类培养出非凡的社交能力,也产生了社会问题。(编者注:因为人类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生存下来,所以产生了部落,也就是社会。)作者强调,人和其它动物不同,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作者接着说道,虽然人具有较大的脑容量,会使用工具,高出其它动物一等的学习能力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但在200万年中一直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100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在被肉食者追杀的恐惧中,也捕捉不到什么大型动物,主要靠种植植物,采挖昆虫,偷捕小动物,吃腐肉为生。直到4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捕猎大型动物,10万年前人类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不过作者指出,人类之前其它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其进化是漫长的,持续数百万年,而人类进化太快,整个生态系统无法逐渐调整,人类自身也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整。人类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保持在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充满恐惧和焦虑,这让人类变得凶残和危险。而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灾难,从伤亡惨重的战争(编者注:英法百年战争,一战二战等)到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的浩劫(编著注: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海啸,物种灭绝等),都是由此而来。

编者对最后一段的真得觉得很赞,不愧是历史学家,从历史进化的角度剖析人性,观点独到!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这本书并不简单,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书,被翻译成了很多很多版本,从石器时代讲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现在,从全方面分析了人类。我觉得身为人类,我们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了解,也是人类的一个自我反思,推荐大家阅读。

人类,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我们演变了那么久,很多人还认为这整个世界就是我们人最为特别,我们是最聪明的,独一无二的,但从演化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目前在现代的世界里我们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种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种,就像其他的动物一样,比如猪,猪有美国的猪,有中国的土猪,也有野猪等等。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据统计,在历史上存活的人种数不胜数,我们人并不是一条直线型的进化,比如先从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时代有很多的人种是同时存在的。

宽容并不是智人的特性,我们的祖先和我们有同样的自私基因,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所以将其他的人种赶尽杀绝,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体,智人在过去的三万年里已经太过于适应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跟其他的动物不一样,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就是造物主的极致。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在提出我们智人其实也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人会大发雷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有一种人种。这就是我们自私的基因,我们自恋的原因。

但是成为那么聪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类的脑容量是全物种最大的,现代智人可以达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体25%的能量,而相对于其他的猿类,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动物了,更少。如此聪明的大脑和脑容量换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缩,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说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赛sat它考不过你,但是可以在几秒把你撕成碎片。那么这样的选择和策略是好是坏呢?没人知道。

举一些例子,澳大利亚,是智人第一个受害者,当时的澳大利亚有着与其他很多大陆不同的生态链,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种,比如双门齿兽、袋狮、巨型蜥蜴等等,都陆陆续续的灭绝了,而它们灭绝的时间正好是人类登上澳大利亚的时间。虽然有人会为智人脱罪,说这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但周围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时间推翻了这个理论和说法,巨型动物的灭绝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是它们放松了对人类的警惕,一个小小的猿类无尖齿和利牙,自然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还有一个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将灌木和树都烧了,留下草来吸引这些巨兽,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巨兽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怀孕时间长,怀胎不多,间隔长,就算几个月人类就只杀一只双门齿兽,几千年也会慢慢的灭绝。所以如果智人并没有登上澳洲,那么我们可以确信那里的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

同样的情况发生于美洲的猛犸象、驯鹿、犀牛、巨型地懒和剑齿虎,都惨遭毒手,并且灭绝的时间也是人类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陆的时间,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样发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区,马达加斯加北极都没能幸免。

我们人类现在还在一步步的毁灭地球,如果我们并没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陆,那些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现在的严重工业化和过度开发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毁灭地球,很多的物种也在灭绝的边缘。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类的自省,我们因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对整个生态和地球造成了那么大的损伤,我们应该感到愧疚,也同时感恩这整个地球为我们提供的资源。读到这一部分,让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大智若愚,人类过于聪明,导致这个聪明进化成了灾难,反而那些脑容量并不是很大的动物们,对地球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在我们过度滥用我们的优势时,同时也伤害了很多,夺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类简史,我觉得人类应该更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和生态,请为我们的生态和地球多多考虑,珍惜它爱护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们其实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人类简史》读后感

我很努力的记住了作者名字,然后开始认真地读这本书。

智人从亚非大陆到席卷全球,一路上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作者把物种毁灭定罪给智人。

我承认在人类征服各种生物到达食物链顶端的过程中,很多生物因此灭亡。但是试想一个场景:一群智人迁徙到了美洲大陆,这里有很多巨型动物,有脖子很长的,有尾巴很大的,有腿很粗的。智人和这些动物一样还不会创造资源,只能利用现有资源,资源有限,混吃等死的智人估计都不够这些巨型动物塞牙缝。动物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巨型动物有,智人也有。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智人胜利了。巨型动物死亡了。然而人类被作者形容为毁天灭地的洪水。我觉得对人类来说不公平。

有时候,我们为达到我们的'目的,损害了别人的利益,然而这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认知革命下,智人有了意识,有了情感,有了生存的能力。智人尝试驯化狗,养鸡,杀大型动物,让自己的孩子顺利长大,让自己的部落明天依然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随之狗被驯化成宠物,鸡进化的肥肥的,大型动物灭绝。显然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而是为了生存而做选择。

后来人类不再需要和其他生物竞争资源了,那就转为内斗了。

首先,人有互信才产生金钱,有了金钱置换资源,人们就开始追逐财富。

其次,人类通过想象构建出阶级,宗教构建出神,上层阶级构建出国家,人们就开始追逐权力。

然后男性战胜了女性,白人战胜了黑人,富人战胜了穷人。

人类在追逐财富与权力的过程中,欧洲人通过革新技术创造武器征服一个又一个新的大陆,并且顺便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提高了航海技术等等。当然,上层阶级的地位是不稳固的,被压迫的人们不断反抗,成功的下层阶级会成为上层阶级,帝国本质未变只是至高权力的椅子上换了一个人而已。在这样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人类为了巩固和平现状学会了设计制度、设计规范约束、设计法律。为了达到平衡制约,人类学会了博弈,让利益双方共同遵守约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可怕的毁灭性武器。随着战争成本提高,战争利润下降,现在的地球出现了空前的和平状态。

似乎当人类在做恶事的时候,也会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世界的发展。

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从无正义,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人类演进过程中,感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斗争,然而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敬畏。

我们敬畏生命的短暂所以珍惜,智人为了子女和自己的生存敢于对抗强大的对手。

我们敬畏群体的力量所以依附于群体,建立秩序发明规范有了文明。

我们敬畏自然的神奇所以创新,我们利用资源,我们用热能转化动能,我们用人工智能替代自己,我们在改造自然。

或许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并不重要,从宇宙大爆炸产生原子到构成分子再到结合成有机体演化成智人发展成人,我们经历了太多,无法追溯过去,无法想象未来。站在每一个岔路口,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没有神力预测,我们也并不知道会带来什么,但我们走过,都留下痕迹,又都找不到边际,但是这都是人类走过的路啊,都有意义。

《人类简史》读后感

作者通过4部分分析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说了人类的起源,以此告诉人们,人类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生物。来源于大自然的基因突变和筛选。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讲述了农业的产生导致智人数量大增,并且导致其他物种减少,人类成为大自然主宰。并且因为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导致出现阶级。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讲述了金钱的产生,帝国的影响和宗教的本质。尤其讲了宗教很多种,而且相互之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部分宗教发扬光大是因为这些宗教属性带有扩张气息而已。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讲述了科学的重要性,而且科学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速度,未来成为不可预测的,变化极快的。

本书重点讲述了历史的上的几个帝国,讲述了人类犯下的罪,侧面证实好坏真假都是相对的,所有意识形态都是想象出来的,并且受到后来者的极力维护。本书客户的`阐述了,世界没有神,物种是进化的后果,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科技的厉害之处在于极快的改变了人类世界,未来难以预测。过分的贪婪和不节制将导致人类的毁灭,必须从意识和科技上改变这种后果。

《人类简史》读后感

好久没有这样一口气把书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从上帝的角度,没有国别民族的区分,没有宗教意识形态的桎梏,从十万年前谈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地呼应了当下人们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虑。向大家推荐!主要有几点感想:

1.人类的存在是无数竞争的结果。十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由东非大裂谷出发,在地球发展数万分之一的时代里,占领了生命的高峰,同时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蓝田人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智人消灭。

2.动物行为的'动力都是由其基因驱动,人和生物只要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物的神经系统就会悄悄地用愉悦的感觉来回应,种族竞争的本质是物种数量的竞争,计划生育不应该只是减量的计划,也需要增量的计划。

3.三种力量推动全球一体化,金钱、帝国和宗教。而金钱可能是目前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关系的纽带,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追求金钱最大化的方式成为大多数政府的选择。单纯意识形态的宗教正在最后的挣扎,如伊斯兰的isis们。

4.人类社会关系正在变革,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替代,我们成了相互疏远的个体,个人的生存不再依赖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对公司而言信息革命势不可挡。

5.社会主义在未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科学使人获得了神的能力,当基因改造使得长生不老、智力增长成为现实时,人类社会阶层的永久固化将会来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减少这个差异,保证人类万民生物学特征的永续。

《人类简史》读后感

250万年前,东非的广阔土地上,南方古猿费力地站立起来,它拖着还未适应的背脊,成为了“人类”。50万年后,他们走向地球的各个角落,成为有许许多多具有差异的人类。而如今,这些差异性已经消失,因为其他的人类已经成为历史的遗骸,仅有我们,智人,存留下来。那么到底为什么智人能在众多人类中脱颖而出,把其他人类逼到灭绝,然后不断发展自己,使我们自己越来越完美,甚至到现代我们拥有了威力惊人的核力量?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应该去纵览从智人出现到现在,人类自己所书写的历史。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应该能挑起你关注历史的兴趣。这本书没有详述学者们发现的一切历史事件,比起历史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次放松的餐后讨论。赫拉利冷静、锋利的笔锋与俏皮的口吻,没有给我看那些厚重历史的沉重感。一些非凡的观点,像是“不是我们驯服了小麦,而是小麦驯服了我们”,肯定会让你会心一笑。尽管从专业的角度看,这本书有不少缺陷,有些理论观点带有一丝作者赫拉利的主观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是肤浅的,相反,我们要看这本书整体的叙述方式和作者观点的刁钻。整部书读起来连贯流畅,章节之间联系紧密,从头到尾一气呵成。

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人,1976年出生,算起来有42岁,在学界这个年纪可不算大。然而正是这个40多岁的以色列年轻人,写下了《人类简史》这本奇书。这本书以希伯来文写成,2012年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30种文字,畅销全球。有趣的是,这本书在不同国家出版的版本,都被他精心修改过,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就能感到他的用心与知识广博。他在文中列举有关中国的例子,就像中国历史学家一样熟练。

《人类简史》开篇便把整本书要讲的告诉我们了,即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以及这三大革命是如何改变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赫拉利按照时间顺序,述说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以及科技革命与作者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四个主要模块。如果按照一般的历史书的套路,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一定有许多要讲的知名的人物,但这本书并没有这么做。赫拉利用一种宏观的视角解读历史进程,他更关注的,或者说想引起读者注意的,是隐藏在人类历史背后的一系列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让智人从诸多人类中脱颖而出,也让诸多彼此不熟悉的智人们共同协作,形成地球上最危险的物种。而一切运行机制的起点便是认知革命。

但进步是有代价的。我们的祖先一开始是采集狩猎者,采集狩猎要求人类拥有诸多技巧与知识,以免受到动物的伤害;而且采集狩猎的生活意味着祖先们没有固定的食物,他们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通过食物吸收的营养非常全面。而到了农业社会,事情变得有些不同。祖先掌握了种植的技术,这种技术把他们困在附近的土地,给与他们单一的食物,还要求他们弯腰驼背、悉心照顾。人们向种植技术屈服,理想过上比以往更轻松的生活。但为了养好庄稼,他们要付出心血;而单一的食物,又让人们难以抵御疾病。所以说这种理想是有代价的——人们追求轻松的生活,而这追求又让他们变得疲惫不堪。

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不仅要面对秩序,还要面对“文化”。文化可以说是秩序的产物,是人们处在充满各种秩序的环境中产生的非自然的直觉,一种“人造的直觉”。因为秩序也是人造的产物,其内部必然会存在矛盾。文化想要抹平矛盾,就会引发变化,这种变化是人类进步的要因。在农业时期,历史进程中最为重要、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变化,是一种观念的变化:从界限清晰地划分彼此,到认为所有人类有可能成为一个整体。货币、帝国、宗教,正是引领这种变化的三种秩序,相信这些秩序,人类就有可能融为一体。

在看待这三种秩序时,人们更倾向于关注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历史绝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混合的合理。金钱的流行让人们担忧冷漠会泛滥,但人们不会排斥它的便利性;帝国确实践踏了文明的多元性,但人们不该忽视帝国境内的稳定;宗教不仅仅是神明崇拜,崇拜的对象还可以是人类自己,现代种种主义都可以说是宗教的'发展。

历史是一条单行道。尽管在我们回顾历史时,它看起来就像在无数种可能中,选择了一条出乎我们意料的路,而历史就是这样延续下来。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有这样一个选择无比闪耀,它改变了整个地球的所有生命,它就是“科技革命”。

科学革命最早出现在欧洲。与之前的体系不同的是,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以获取新的能力为目的。科学让我们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拥有知识人类就能改变自己,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但科学无法决定自己的优先级,它始终受到经济、政治和宗教利益的限制。直到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开始紧密相连,世界随之迅速改变。

由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人们的求知欲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潮,科学因此有了发展的基础。而推动科技发展的,除了求知欲外,还有人类从来没有满足过的欲望——贪婪。帝国对土地的贪婪,让冒险家得以探索未知的世界。随着新世界的迷雾消散,人类丰富了眼界与见识,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为他们的贪婪不会得到满足。历史无法断论,它既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科技确实让世界迅速发展,但也让不少人承担了极为沉重的代价。现代社会的建立,无法避免诸多惨剧,这是一种代价,也是一种牺牲。

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

赫拉利在解读历史,同时也在述说自己的历史哲学。人类与世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它们到底以哪种姿态向我们走来?其背后隐藏着的,也仅仅是人类无数个偶然的选择与一条紧密捆绑着的纽带。这条纽带承载着的,正是故事、改变的代价与人类统一的向往。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如果你平时很少读社会发展史类通俗读物,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本书可以说让你脑洞大开,倍感惊艳。其中充满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例如公司,国家,民族人权等都是想象的现实。

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让我们快速看看这本书说了什么,这本书以三个重要的革命脉络分篇章展开,人类历史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正式启动、一万两千年前的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到了大约不过500年前,公元1500年让历史另起新局。

人从哪儿来,是科学哲学社会学不可避免思考追寻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与我们最最相近的亲戚黑猩猩,在600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目前科学家多半同意,大约15年年前,东非有了跟我们几乎一模一样的智人。大约7万年前,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然后6万年前到了亚洲,4.5万年前到了澳大利亚,1.5万年前左右到了美洲,也许冰河世纪大陆之间有连接,台湾两三万年前也有智人同期的化石,智人征服了全球。

人类,这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整个世界上存在着至少6种不同的人,200万年前,不同的物种,魁梧肌肉发达适应欧亚大刘冰河世纪寒冷气候的尼安德特人,适合热带丛林的梭罗人,为了适应环境侏儒化弗洛里斯小矮人,东方亚洲直立人,直立人也成北京猿人,和1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是不同物种,例如马和驴是不同物种,交配的骡子会不能生育。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种类。

智人迁移有两种不同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第二种是替代理论,其他物种人类被智人赶尽杀绝,智人怎么将其他人类物种赶出世界舞台?这些是未解谜团。

智人10万年前,第一次与中东霸主尼安德特人冲突,赢家是尼安德特人,大约7万年前到3万年前,智人仿佛脱胎换骨,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是正是认知革命,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目前也没有办法知道,普遍认可的理论是,某次偶然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链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不论人类还是许多动物,都能喊出“小心!有狮子”,甚至还可以说谎,用“小心!有狮子”吓走同类,获取食物。但是认知革命之后,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讨论虚构的事物是正是智人语言的最独特的功能。

除了这些俯拾皆是的“洞见”之外,整本书也给人很宏大叙事的感觉。视野固然足够宏观足够全球,视角也足够“俯视”,几乎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待芸芸众生和凡碌尘世的变迁,也因此一部人类简史并不仅仅是关于人类自身的历史,同时还是一部自然史、生态史和地质史等等。

在经过近三十年在新史学指导下对小人物、边缘人物的日常命运和局部的、区域的小历史的“关爱”后,人们渐渐对过多通过森森细细的细节去填补大历史画卷的努力感到不满足,就像素食主义了大半天突然想吃肉一样,迫切希望再次跳出来看人类自身的“大历史”,这也是近年来各种全球史、新全球史、世界史和简史又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根源所在。

当然,“发现”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回事,找到一个合适的结构来展现是另一回事。挂一漏万是可以的,但必须让人感到“框得住”整个大历史。这时你对历史片段的截取和历史机枢的聚焦,就真正见功力了:哪些时刻和事件是历史的“奇点”,哪些趋势真正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哪些工具承载着历史的驱动力等等。

这其中最重要是找到串联历史的“关键词”,比如伊恩·莫里斯以“战争”枢纽来串起人类历史,道格拉斯·诺斯则用“暴力”及其控制来展示社会秩序的演化,而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两兄弟则以“制度”及其变迁为平台来展现国家兴衰的悲喜剧。

就《人类简史》而言,历史主线的拿捏并没有太出人意表,对于熟稔全球化叙事的我们来说,肯定觉得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大合流”的故事的说法,往好了说是题中应有之义和“正确的废话”,往坏了说还有从现状倒推历史之嫌。尤瓦尔·赫拉利的出彩之处在于用“三次革命”即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框架来拢住人类发展进程,并用金钱、宗教和帝国这三个承载驱动力和凝聚力的工具,来阐释四海为家的人类是如何走到“天下一家”的。

手握这些颇为新颖的组织性符号之后,尤瓦尔·赫拉利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讲述人类的故事了。而给他的故事添彩的是,他把学术通俗化,也即把《三国志》白话为《三国演义》的能力。比如讲到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作为入侵者的雅利安人为“说服”被征服者认命而“发明”出的一种秩序,让人想到马克斯·韦伯在《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中的相关论述。再比如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虽然挣的比从前一个鞋匠多上许多,但从来享受不到从头到尾完成一个产品的快感,无疑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异化”的通俗版表达。

尽管尤瓦尔·赫拉利对人类大历史的把握给人以得心应手之感,《人类简史》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惶惑不安之情:人类历史并没有所谓的规律,而是充满了随机的选择,人们更多时候不是在“创造”历史,而是将错就错。人类的来时路固然崎岖泥泞,充满因恐惧而生的暴力和自以为是的偏见,未来的发展也并非全局在握,种种快速演进的科技进步或将给人类带来种种始料未及的风险。

《人类简史》,类似于《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从宏观尺度描述整个人类的历史与发展。作者把人类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描述了智人如何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统治的地位,不仅征服了原本居住在生物链顶层的凶猛动物,而且消灭了其他智慧生物,比如尼安德特人。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花费了几百万年登顶,而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达到新的平衡。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生态系统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农业革命,则是“史上最大的骗局”。农民的生活比采集者更加辛苦而且饮食更差。人类以为驯化了植物,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但也正式农业革命,使得人类有了多余的食粮,从而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与哲学,为科学革命打下了基础。

科学革命的不同,在于人类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欧洲之所以在科学革命中统治全球,在于现代科学与资本主义的结合。建立在钢铁基础上被商业无尽野心驱动的西方文明压垮了在竹木基础上受限于精英政治自我封闭的东方文明。

虽然是一本严肃的专著,不过作者在书中的一些小幽默也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节选一段:“如果大卫王穿越时空来到今天最正统的犹太教堂,却看到信众穿的是东欧的衣服,讲的是德国的方言(意第绪语),不断争论由巴比伦文字写的教条(犹太法典),相比也是十分傻眼。”

宏观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希望在中学学习历史之前的学生都先看看《人类简史》与《枪炮、病菌与钢铁》两本书。

《人类简史》读后感

尤瓦尔·赫拉利对金钱的看法。不论我们来自哪里,信仰如何,钱永远是全世界的共识。它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个信任,书中所说,不同于宗教的“源于本心”,而是在“其他的人都信任”这个巨大的前提下达成的。

另外关于钱,其实书中也有一个论点我觉得对我很有启发。现在的我们看种姓制度、奴隶制度,只觉得那时的人没有伦理道德可言,无知而且傲慢。其实现在这种阶级歧视并没有被消除,而这个歧视就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异。富人永远可以用钱享受特权,而穷人不可以,就如以前白人孩子能够去上学,而黑人孩子却不能进入同样的学校一样。

但总有值得开心的地方:只有穷与富的差异,是可以被我们改变的。肤色无法改变、民族无法改变,但有没有钱,是所有人能力范围之内的,不过需要的努力程度不一样罢了。

这是我们智人现在做到的微小的,但非常重要的改变。

《人类简史》读后感

春节假期读完这本书,看到作者最后提到人类有了神的能力,却不负责任,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确实是莫大的危险,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忍不住重读一遍序,高老师序写的非常好,基本上写出了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说这本书是历史著作确实算是非主流的奇书,能成为畅销书无疑是抓住了现代智人心中一直有的困惑,应该说,这样一个篇幅描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图景,看问题角度,表述人类社会发展关键要素的深度实在让人佩服,特别关于资本主义教条,写的`真是精彩,很短的文字让人对金融的本质,资本的力量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按照作者提及的,没有太大的生物学差异,但是,人和人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电视上在播着最近大行其道的美食节目,大约也同样反应出人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佛太难,还是顺从自己的内心比较容易,就像拜年时说的恭喜发财,好运啥的,说白了就是期待不劳而获,都是顺从自己内心的人,到一起就会有冲突,所以才需要规则。

基因技术是神一样的技术,外化的人工智能也可能制造一个神,这种趋势依旧不可逆转,但是这方面的规则远没有技术发展的快。看起来我们能在人类革自己命之前活着实在是幸运!起码社会种种不公平还没撕破人人平等的温情面纱,也还没有像我们看动物一样看人类的超级新物种让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看到太阳。

继续努力,也好好享受生活吧!

人类简史读后感

从动物到上帝,其实这个书名很有讽刺的意味。

本书一步步的推倒,从几千年的时间来看,每个时间段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上帝,支配者,却支配的.还是自己。并用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维护着,作者并没有说这个想象共同体(依靠文明货币民族法律等等)是好是坏。但也推导出了,在这个共同体中逻辑的矛盾(美国独立宣言对比汉莫拉比法典)以前看罗辑思维中说人类社会是个想象共同体,使大家拥有一个可以想象的社会轮廓,并使人类进步,貌似很有道理。今天看了这本书,作者真实想表达的就是人类就是个动物,还不如蜜蜂社会。因为人类为了营造一个有阶级的社会,杜撰了自由民主博爱这宽泛概念。

但支配人的是人自己创造出来钱这个概念,这个想象最大推动世界一体化(非领土),但作者从文明的角度再反过来看,世界一体化又摧毁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包括中华文化,不可逆)并朝向单一稳定的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本身又是矛盾,缺乏逻辑支持。从作者证明了证明人类进步的一些表现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作者认为无论技术和科技的进步,都无法改变这个阶级的社会,因为总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把别人当成动物,而人根本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对此我认为作者是悲观,从牛被关进笼子象征人类被自己束缚(虽然牛数量达10亿只)再写到小麦发展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也没使人过得更好更自由,反而......所以我判断作者最为羡慕的是采集社会(绳文文化)哈哈...最后说句,逻辑思维没逻辑。

《人类简史》读后感

在原始社会时期盛行的母系社会,逐渐没落变成了父权社会,可是如果仅仅是因为男性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有良好的体力保护群体吗?这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女性能做的并不比男性差。就如同书中所说的女人往往在田里、在工厂里、在家庭中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不是从事一些不需要体力的工作。这明显不因为历史遗留的原因造成女性被不平等对待的,而是一种观念女性被弱化的概念,这种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脑海里,尽管女性可以和男性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也被人们所否认。

不可否认,男性在力量,雄心,好强这些方面比女性更占有优势。那难道女性就应该被区别对待吗?我觉得女性也有她们独特的优势:她们更懂的发展社交技巧,学习如何合作,给予彼此抚慰,最主要的是她们对后代的关爱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女性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最近热播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尹希娅,而是她母亲。整个电影都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进行,女性生活在印度,似乎就注定了悲剧的一生,就像电影中,尹希娅父亲的姑妈对其所说的那样“你妈妈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你生下来。我妈妈最大的错误,也是把我生下来。”因为在印度每个女人的www。bkzsw。net人生,都像是一场重复。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梦想,只是男人的生育机械、家里的保姆,乃至可以随意打骂的对象。尹希娅的父亲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对尹希娅的母亲拳打脚踢,把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到尹希娅母亲身上。尽管尹希娅母亲被这样不公平对待,可是她对女儿的爱是不变的,当全家人知道尹希娅还没出生是女生时,是她坚持生下尹希娅,在尹希娅希望成为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她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人。最后因为对尹希娅的爱使她生平第一次反抗了丈夫,带着尹希娅走向颁奖典礼。如果不是因为母爱,尹希娅不会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所以女性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不应该提倡男尊女卑,而是呼吁男女平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