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2024年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及反思(优质8篇)

2024年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及反思(优质8篇)



教师编写初三教案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设计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指梅花精神,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创设良好氛围,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采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结合近反义词方法、举例子的方法,理解“秉性、朦胧、气节”等词语。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1、课前交流梅花材料,。

2、板演“魂”字,指导写法。

3、解释“魂”义,质疑引趣。

我们知道课题中的“魂”字就是精神的意思。那课文中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段,相机疏通词句。

(朦胧-蒙 秉性 眷恋 衰-哀 稀罕 玷污 郑重)

(一)感受梅花的形象品格,体会“梅花魂”

1、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向我们具体讲述了梅花的精神?(出示13小节内容)

2、指名读,齐读。什么是“秉性”?

3、在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外祖父的话,文中那些句子介绍了梅花的秉性?(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指名读,学生评议。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6、面对这圣洁的梅花,你认为它的秉性是什么?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傲然不屈、临危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顶天立地、一身正气、永不言败、奋勇直前、坚守信念、无私奉献),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魂啊!这就是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二)感知梅花的象征意义,体会“民族魂”

1、(1)外祖父仅仅在歌颂梅花吗?在读读这一段,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举例理解“有气节”,生接着往下说。

(2)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理解“有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气节不可丢。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2、这些铁骨铮铮,坚强不屈的人物,就像这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所以外祖父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3、、祖父眼里这已不是平常的梅花,分明是英雄的化身。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4、这些有气节的人物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对,他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引说)因此,外祖父赞美梅花,就是——赞美祖国,外祖父喜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三)揭示“保存”的真正含义,体会“爱国魂”

(1)在离别的前一天晚上,外祖父送我他最宝贵的画,让我好好保存。他让我保存的到底是什么?(爱国心,不但自己爱国,还希望下一代爱国,教唐诗宋词的真正用意,送我们回国的目的;梅花秉性,他想让我铭记这样一句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告诉自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也外孙女牢记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2)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读读这意味深长的话语,触摸老人那颗赤子心。

(3)正所谓“一言一语总关情”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情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

1、一哭,吟诗思乡情更切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课件出示诗词,指名读。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句诗所表达的情感?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勾起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想到了久别的祖国,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让我们试着读出这份思乡情。

2、二哭,不能回国泪满襟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引读句子,交流感受

(2)想象写话,走进内心

看着这个省略号,在痛哭之后他可能茶不思饭不想;可能彻夜不眠,垂泪到天明;还可能——还可能——望着那心爱的梅花图 眺望祖国的方向,他会想起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播放歌曲《思乡曲》。

(3)诵读古诗,升华情感

3、三哭,离别送绢寄心愿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2)看着亲人离去,想到自己不能回国,外公心如刀绞,此时此刻,他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其实他想真正递给我的是什么?(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浓浓的思乡情,一份希望)

(3)瑟瑟的寒风中老人含泪送别,充满希望的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读重点句:“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引读重点句。

漂泊异乡的外祖父遇到外国人欺凌时,他会对自己说——

回到祖国的作者历经种种磨难时,她会对自己说——

在我们学习落后时,在我们比赛失利时,在我们生活不如意时,我们要高声对自己说——

3、总结:梅花有“魂”,魂系每一个中国人;做人更要有“魂”,魂能直起你的腰杆。让我们记住这盛开的梅花,这感人的爱国情,记住这句做人的准则——“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三课时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运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效果。

汇报读懂了什么?

(3)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欢。请选折你喜欢的句子朗读,然后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4)各自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请你们组有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归纳:第一句话是总写,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的。

(3)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指导在田字格中将生字端正、匀称、美观的书写。

指导写字。

生字卡片

1、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说出下列偏旁

尸字头又字旁提手旁自字头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发片休息还退挨寒

3、组织交流

片:最后一笔竖折。

发:最后一点别忘了。

休:左窄右宽。

尽:尸字头居中,两点保持一定距离。

还、退:半包围结构。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

4、学生描红。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宝盖头()()()三点水()()()走之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人们梅花

涌动盛开挨着片片彩云

人流一朵一朵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散发清香

(多)(美)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设计

阅读课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在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1、德育: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心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力及创新力。

3、美育:从外祖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中受到人格美的熏陶。

1、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3、在情语相融的交流中,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回顾全文,针对全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及灵活性。

2、大量阅读课外资料,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1、落实训练点1让学生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手、及、口并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带有选择性的读文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质疑问难,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

读文—析句—悟情—运用

录音机、投影仪

激发情趣导入,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9课《梅花魂》相信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1、谁来说一说《梅花魂》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呢?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

2、学第13自然段

c从外祖父的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d傲立雪中的片片梅花清高、雅致正像旅居海外的祖父,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是那亘古不变的爱国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动情的语句来读,自己选一选,试着读一读。

e音乐怡情,配上音乐,感受这种意境,谁愿意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1、本文的作者正是在这看似乎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文章写得真实、自然,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一提。

质疑后学生答疑,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疑

小结: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此时此刻,海外游子的爱国心、爱国情已淋漓于纸面。可见以《梅花魂》为题是作者巧具匠心地安排,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四、拓展训练,强化效果

1、现在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文章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真是妙不可言。老师想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训练100篇》从训练15、33、92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来读,看看这些文章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同学们也可以翻阅手中的其它资料,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一篇饱含深情、结构完整的文章,总是使人百看不厌,相信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好处的同学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1、默读13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

(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

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

(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指名说)

(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

(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

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品读理解: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应是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气节的人(指名说)

(2)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指名说)

(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

(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不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三)外祖父的期望

齐读,要求:读出你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4、师生齐读13自然段

要求:带着对梅花精神的爱,对有气节的人物的敬仰,有语气地朗读。

5、师引读:

1)他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联系第15自然段)船快开了,泪眼蒙眬的外祖父又递给莺儿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她是在告诉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

(3)外祖父分明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生接:作为一个中国人……)

6、小结: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对这位华侨老人如此热爱梅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位无限眷恋祖国的爱国华侨,他由爱梅,赞梅所表现出来的是拳拳赤子之心,楚楚爱国之情,他代表了一个个漂流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和爱国情怀。

请大家带着这份尊敬和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说话练习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

(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习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1、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在自主园地展览。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民族魂

骨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梅花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图;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案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2、指名读两个长句子。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_这一段共三句话:梅花开放的时间;梅花盛开的样子;梅花发出的味道。

_第二句写出了梅花开得多而美,就像彩云一样。(结合图理解)

(3)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一句总写人们喜爱梅花,第二句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

第一句先说时间,再说看话的人多。

理解:报春、涌动、人流。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形容人们很高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同桌练说;大胆在全班说。

(3)联系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作业

1、用“像”说一句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案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熟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有效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春到梅花山)

二、整体感知

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指名分行读,生齐读,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啊?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就更好了。(学生练习说话)

三、深入文本

学习第二段

师:你们喜爱梅花吗?(板书:喜爱)许多人也像你们一样,也非常喜爱梅花,那我们一起去梅花山看看吧!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从哪儿看出了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学生汇报,交流)

(课件强调“涌动着看花的人流”。)

(出示图和第二自然段)指名生有感情地读。

师:这么多人置身与梅花山中,你猜他们会做什么呢?(学生自由练习说话,师注意评价鼓励)

师:歌声,笑声融合在一起,大家在梅花山玩得非常欢乐。这里成了——(出示:欢乐的海洋)

你能读出人们欢乐的心情吗?(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来,小朋友们和图上的人们一样,都很喜爱梅花。(手指板书)

拿起书,一起读出你们欢乐的心情(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一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

老师引导: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

学生汇报(预设):

1.因为梅花很美(板书:花美)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梅花很美的呢?

学生汇报: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出示梅花图)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学生答:晶莹透亮)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什么也是晶莹透亮的呢?(钻石宝石…)

师:有点透明有点发亮,这就叫做——晶莹透亮,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学生读该句话,生齐读,师注意评价。

梅花不但美丽,还有香味儿呢!(强调: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谁来读?(指名生读)

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闻过这样的清香味儿呢?(学生说)

淡淡的清香味儿让人闻了心情舒畅,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生再读,男女生比赛读,生齐读,师生评价。

2.师(过渡):近看梅花一朵一朵,非常美丽,那么远看梅花呢?(出示图)

师:你看到了这样的图,你想说什么?(生:梅花非常多)(板书:花多)课文中描写梅花多的句子你找到了吗?读给同桌听听看!

指名学生读。

看,梅花们绽放着笑脸,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什么叫“挨着”?(指名学生说:就是一个靠着一个)

师:是啊,一朵靠着一朵,花朵数量非常多,你能读出来吗?(出示该句话)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指名学生说: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师:漂亮吗?你能读出来吗?(出示这句话)学生读。

3.师:这样又多又漂亮的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就盛开了呢?(指名学生读句子,课件同时出示)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梅花开放的季节是?(生回答:早春)

师:“早春”是什么时候?(指名学生说)在寒气还没有退尽的时候,梅花就全部开放了,看!(出示图)

师:看了这副梅花图,你想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板书:不怕冷)

师:把你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第一句)

是啊,满山的梅花早早就开放了,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什么是“满山”,你们知道了吗?(指名学生说:就是到处都是盛开的梅花)看,山脚,山腰、山顶都盛开着美丽的梅花,真多啊!

那谁再来读?(指名读,分组读,一起读。)

师:那么现在让我们拿起书,把你最喜欢的那种梅花读的美美的,好吗?(放音乐,一起读全文)

5.背诵指导

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课文试着背一背吗?

(出示填空,让学生自由练习)

全班起立,表演、背诵全文。

五、总结全文

看来不但现在的人喜欢梅花,连古代的诗人也写诗赞美梅花,我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小朋友会更加喜爱(手指板书)这又多、又美又不怕冷勇敢开放的梅花。

六、作业设计

把梅花山上的梅花介绍给你的父母

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弹性作业设计

画一画梅花山的梅花

七、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案课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布置作业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运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效果。

汇报读懂了什么?

(3)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欢。请选折你喜欢的句子朗读,然后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4)各自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请你们组有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归纳:第一句话是总写,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的。

(3)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

(4)春笋掀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在田字格中将生字端正、匀称、美观的书写。

教学重难点:

指导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

(4)春笋掀翻()。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说出下列偏旁

尸字头又字旁提手旁自字头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发片休息还退挨寒

3、组织交流

片:最后一笔竖折。

发:最后一点别忘了。

休:左窄右宽。

尽:尸字头居中,两点保持一定距离。

还、退:半包围结构。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

4、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宝盖头()()()三点水()()()走之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人们梅花

涌动盛开挨着片片彩云

人流一朵一朵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散发清香

(多)(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