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优秀18篇)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优秀18篇)



调研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这些调研报告范文是多个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和实用性。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入村调研报告

自3月份驻村以来,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下派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队员的相关规定,坚持与村干部一起工作,深入村民中间,详细了解村情民意,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最基层人民的现实状况;同时,与村领导班子一道,在乡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新农村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委会隶属xx县xx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xx县城18公里,交通方便。xx村委会东邻金马镇,南邻督捕抚,西邻秧田坝,北邻青禾。辖瓦舍、xx、路溪白、旧龙寨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撒尼等民族。全村有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海拔在1820米—1850米之间,适宜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744.00亩,其中人均耕地0.56亩;有林地8205.00亩。有农户1336户,有乡村人口5007人,其中农业人口5007人,劳动力3605人,其中党员为94人,其中贫困户有100多户,占全村人口的13%。

二、开展工作情况。

驻村后,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以调查了解情况为主,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村民交心谈心,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努力维护驻村指导员的形象。驻村后,我对xx村的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现状等作了认真调查,并草拟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是根据xx村的实际情况,协调州属有关单位为xx村争取相关工作经费;二是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当地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现状做了相关了解,按县新农队办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村干部积极深入到各小组就“美丽家园”建设、文明交通进村等政策法规进行了宣传,为人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学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打下很好的阵地基础;三是积极协助村干部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收缴、贫困人口识别、农村低保工作整顿及各类纠纷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面临的问题。

xx村的经济发展是以烟草为主,这样就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和村民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二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要开展什么活动、做什么工作只能向上级讨,这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四、几点建议。

xx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来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党中央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尤其对“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许多的政策逐步倾斜到“三农”上。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总结二个月来我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中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都迫切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努力去完善;继往开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逐项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在“深思考”上多下功夫,做到凡事多想一点,想早一点,想细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3自驻村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和新农队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有关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相关规定,积极协助村委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翻家村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333村委会位于333乡西部,距乡政府7.2公里。海拔1658米(其中最高1910米,最低980米)年平均气温17度。村民委员会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247户,867人,彝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总耕地面积2093亩,其中田515亩,地1578亩,主产烤烟、包谷、油菜、出产稻谷,特产干巴菌、鸡枞、羊肝菌等,主要特色产业核挑、蘑芋。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8801元。

二、主要成绩。

(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烤烟等支柱产业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有较快发展。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近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存在问题。

333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一是农业产业单一,主要以烤烟为主,进一步发展受局限;二是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急需解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整合有限的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入村调研报告

新塘村地处巧家县南面,金沙江江之畔,有约11.7平方公里。距县城区35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625户,总人口2160人。2012年人纯收入4640元,以种植蚕桑、烤烟等农作物为主。按照上级要求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以及附属职能机构。在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种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治保、调解组织;发动群众成立治安联防队,明确职责。村交通方便,社会稳定,村民安村乐业。

二、社会经济、社会事业、农村基础设施。

(一)经济发展水平。

全村去年粮食总产量30万公斤,人均年有粮243公斤,经济总收入1601.27万元,年人均收入4640元。

1、种植情况:蚕桑1100亩,产量36产值60万元;烤烟面积300亩,产量4.5吨,产值45万元。

2、养殖业情况:发展生猪养殖1500头,出栏肥猪900头,实现收入50万元。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教育:全村有1所完小,校点4个,有教师10个,其中村完小在校学生150人,校点在校学生70人。

2、卫生:全村有村卫生室3间,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98%。

3、广播电视:已安装电视村村通用户150户。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良好。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乡村公路:江边3个自然村地处巧蒙公路两侧,交通便利。

2、农田水利灌溉:三面光渠20千米,抗旱水窖500个15000立方米。

3、人畜饮水:饮水管网5000千米,解决800人。

4、农村电网通电情况:农户通电100%。

三、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设党总支部1个,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支委5人,党支部5个,支部书记5人全村有党员49名,特困老党员有10名,外出党员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四、村级发展长远规划。

(一)基层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抓好农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一是加强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二是重视和发展党员工作,消除党员空白小组。

(二)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争取资金加大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蚕桑、烤烟产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经商。

(四)社会公共事业。争取资金改善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和卫生医疗环境。

五、意见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新塘村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不仅是对农村长期形成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塘村由于群众对村内各项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摸底调查和走访群众,新塘村最急需建设的项目是:村内道路栽种绿化树,修建村委会公共厕所和卫生室以及改善村小学的教学楼和学生课桌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建设这些项目,应发动群众积极投工献料,采取以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来建设新塘村。项目建设完毕,将使新塘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将焕然一新。

二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式,把农业产加销、农工贸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现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农户与农产品市场有效对接,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确保农民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获得收益。产业建设要结合新塘村委会产业结构单一,立足村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上下功夫。通过走访得知,新塘村委会目前有耕地余亩,人均有耕地1.05亩。迫切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发展一些适合新塘村发展的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更多新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发挥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建设进程。由于新塘村位于巧蒙公路沿线,是县委打造新农村长廊的重点,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农业产业的脆弱性和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这就决定了农村和农民自身难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尤其是在“多予”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激励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继续落实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计划生育激励等有关政策,努力完善制度保障,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是加大培训农民工力度,大力造就新型农民。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使转移就业的农民成为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能手,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专业农民,从而增强农民群众自主创新、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同时,在农村要积极组织一些内容通俗、贴近生活、群众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善于发现人才,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进取精神强的青年农民培养成农村的各种致富带富的能人,又要把这些能人中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成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组织、领导、示范和带头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致富。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成果,强化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注重改善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调研报告

public“-//w3c//dtdxhtml1.0transitional//en”“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工作心得体会-本网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党团|文秘|自我鉴定|演讲稿|讲话稿|读后感|合同范文|节日庆典|礼仪|导游词|广告词|学生评语|情书首页范文大全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正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统一论文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心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害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发展正逢其时。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全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推进全村经济稳步发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全村经济实力。一是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全村将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建设这个载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全村要依托优势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强镇富民。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带,抓好百亩玉米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生猪、肉牛、鸡三大优势畜禽品种,在全村推行标准化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将以抓好张家沟、肖家湾、树林、路边、河边、水淹坝村民小组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道路、边沟、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扎实推进水利、饮水安全、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及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完成全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干部执政能力得到增强。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力量。全村将紧紧围绕”五个一“工程,以全面争创小康村(户)活动为基础,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在各村、各支部广泛开展”干群联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争当先锋模范;同时,全村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实现党支部职能作用的转换。”支部加协会"活动,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科技大户为基础,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假如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1」「2」。

参考来源(中国大学网)。

xx乡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为持续深入推进“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注重聚焦“四风”、解决问题,更加注重敞开大门、群众参与,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更加注重上下协力、衔接带动,更加注重严格要求、真抓实干,践行群众路线,恪守三严三实无“休止符”。全心全意为挂钩扶贫点谋发展,做实事,着力解决挂钩扶贫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落后民族地方稳步快速发展。为此我们采取走村入户、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xx县xx镇xx村委会就“深入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恪守三严三实,破解落后民族地方三农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广泛听取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xx度,年降水量xx毫米。辖x村、x村、x村、x村、x村、奈母x村、x湾村、x河沟村,共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x户x人,全村共有劳动力x人。耕地情况:耕地总面积x亩,其中水田x亩,旱地x亩,人均耕地x亩。由于是该村气候干旱缺水,水田逐渐转化为旱地。经济收入:xx年末全村委会经济总收入x万元,其中,烤烟为主要经济收入,产量达x吨,收入达x万元。年末人均纯收入x元,比上年x元增x元。增幅达x%。全年生产粮食x吨,人均x公斤。年末大牲畜存栏x头。其中,黄牛存栏x头,水牛存栏x头,马存栏x匹,驴存栏x匹,骡子存栏x匹。全年大牲畜出栏x头。党组织情况:岩脚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于x年x月设立,下设x个党支部,现共有党员x人,其中正式党员x人,预备党员x人,65岁以上老党员x人,妇女党员x人。

二、调研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一是集体经济较薄弱,基本为零。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岩脚村委会调研中,我们发现x个村民组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组党支部订报刊、慰问贫困党员、军烈属的经费都没有,更不谈其公共事业的推进。

由于当前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流转缺乏激励政策和有效引导,土地流转中承包户的权益经常得不到法律保护,承包土地规模养殖、开发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土地作基础,产业发展困难。

三是发展产业资金短缺。农民在发展富民产业的初期缺乏前期投资费用,筹款、贷款难度大,导致资金困难无法推进富民产业的有效发展。如x村委会大多数村民都想发展黑山羊养殖,但因贷款难, 缺乏资金投入。虽然政府推出了“红色贷款、红色股份、红色农场”帮助农民致富,但毕竟名额有限,条件还不够成熟,很难落实。

四是农业生产设施差。主要是没有水源,x村委会x个村民组都非常缺水,目前人畜饮水基本满足,生产用水非常困难主, 30多亩良田也变成了旱地,水资源问题严重影响着岩脚村委会的发展。

五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尽管近年来农民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经费所限,受培训农民范围和数量还是非常有限,农户的科技运用技能较低,生产技术还很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六是大多青状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成了影响农村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民生问题极为突出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当前农村面广,集体经济薄弱,

需求上级项目资金量大,加之物价上涨,要想做点农民满意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困难,因此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如农村道路、饮水设备、公共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严重不足,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农民群众盼望改变的愿望日以加深。

二是物价上涨过快。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产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过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群众的承受能力,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就业难、收入低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致富受到制约。当前部分基层群众由于知识水平落后、文化程度较低,从事的行业基本上属于低收入行业,加之土地、资金、渠道的制约,增加了群众创业致富的难度。老人、妇女小孩家中种田、种地,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普遍,专门针对妇女的技能培训少,农业产业发展日渐萎缩。

四是农村就医难。基层医院基础设施还可以,但是缺乏有经验的医生和医疗设备,就医相对较难;农村养老问题急待解决。

五是农村教育质量差。城乡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平衡,农村教育基础条件差,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较薄弱;撤销合并后学生上学不方便,路途遥远,没有校车,安全隐患多;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少。

六是存在生产用水难,卫生差。大部分村组目前仍未彻 

底解决生产用水问题,有的村以前群众集资修建的蓄水池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生产、生活用水量需求,希望政府资金扶持修建新的蓄水池。农村污水无处排放,导致村内卫生环境较差。

七是村组干部待遇低,农村医务人员、农技人员等有关福利不能及时兑现,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努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要求的。镇、村党员干部必须认真解决好四个问题,自觉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忠诚实践者。

一是要认真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都要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握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不能失职失责、以权谋私。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思想上与群众共鸣,在行动上与群众合拍。一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应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最终便可能做出背离人民群众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带着感情做工作。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只有对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也只有如此,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为解决难题、做好工作打下基础。

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采取科学严谨、符合实情的工作方法。一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群众的呼声,直接反映出他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真实意愿,是其根本利益的综合体现。因此,党员干部应该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了解情况、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首要信息来源和基本依据。既要身到,与群众打成一片,更要心到,当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受群众的情绪,清楚群众的需要,增强互信,消除隔阂,为科学决策取得第一手资料。二要公平公正,让人信服。既要以情服人,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群众的困难,又要以理服人,把政策讲透彻,把道理说明白,耐心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还要以法服人,不徇私情,不带偏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群众监督,使群众信服。三要真抓实干,力求实效。要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以实事聚民心,不搭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工作安排上,不仅“想到”、“说到”,还要“抓到”、“做到”,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检查督促、一抓到底,做到“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房、教育、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狠下工夫,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要恪守安民之责。坚持从平安建设抓起,让群众安居乐业,促社会和谐稳定。构建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和谐;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和谐;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民主渠道促进和谐。三要多办为民之事。以作风赢得民心,注重把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在行政效能上,把高效的服务寓于经常性工作中;以实事凝聚民心,把关注民生真正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上;以帮扶温暖民心,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

发展中突显的“三个仍然、三个最”,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帮扶;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从而解决好“木桶理论效应”的“短板”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改善、农民增收。同时,强化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总结经验,示范引导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上取得实效。二是加强村组后备队伍和基层党建载体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注重从农村发展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物色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为岩脚村今后发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干部队伍。继续推进完善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天地广阔,时代重任在肩,我们一定以更加昂扬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小海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自2012年3月被选派为曲靖市人大会机关驻沾益县播罗村民委员会小海村委会担任驻村指导员后,我特对小海村委会的建设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历史,走访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老乡们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作了有益的.思考。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养殖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8%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及发展方式的反思

(一)对近些年发展经验的总结

小海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

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通过打造连片地膜玉

米、连片烤烟等样板种植示范区,培育壮大畜牧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2015年,小海村委会被曲靖、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点,市、县、乡、村共投入建设资金75万元,筹劳5000余个,硬化乡村道理3.7公里,粉刷墙体2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房37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群众基础好。小海村委会是云南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九〃五”播乐中学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小海村民风淳朴,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较高,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小海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踏实,曾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

(二) 对发展方式的反思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一是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

二是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

三是大部分村民和基层干部对发展经济的领导能力和

素质不强,思路狭窄,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小海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小海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是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特别是最近几年连续干旱,加上缺乏骨干水源点,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

四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缺少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五是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峻课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小海最大的问题是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为此:

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创新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道德品质好、思想觉悟高、能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作用。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市、县两级应进一步加大对播乐乡及小海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帮助、指导、扶持小海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耕作、灌溉等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小海子村小组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要积极引导,扶持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能产生明显的效益。小海村委会是当归等中药材的理想种植地区,只要稍加引导扶持,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生产规模,打造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生产链,畅通销售渠道,取得经济效益。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入村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

**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5.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6.94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842.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2.18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

(二)党情。

**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4.9%。

(三)交通、住房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

该村到草坝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75辆,摩托车2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4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4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0**,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完成栅栏建设1500米,绿化树种植160株,排水沟建设米。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推进中。已经确定10户为地震安居房建设户;**村农户饮用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卫生户厕所完成110户;庭院绿化近100户。全村农转城36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4人,参保率为99%。全村经济总收入464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

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群众认识问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取得的成绩。

(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

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十分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愿意投入资金改造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省、州、县、乡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种植业、畜牧业等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

**委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要打20多米才有水,打井投入资金大;需要人工拉水到地里灌溉;农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

综上所述,需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入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自3月云南省委政府首批派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来,已整整过去了5个年头,5年来,全省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月21日,全省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表彰交流暨派出新一批指导员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和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其中之一他强调,广大新农村指导员要加强调研,搞清摸透村情民意,要创新思维,积极作为。

202月22日至3月1日,xx区商务局工作人员陶荣才、陈珉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正式入村,通过与蹲点的xx区寥廓街道潇湘村委会党总支和村组干部座谈和走村串户,实地走踩物候地貌、人文生态、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村委会基本情况。

xx区寥廓街道潇湘村委会位于曲靖城西南偏南,出城约2公里,是曲靖潇湘水库水源所在地。潇湘河从水库流出,经曲靖城南穿城而过,潇湘村委会处于上游,与曲靖城区主山寥廓山隔河相望,地势较城区坝区为高。潇湘水库水量主要从周边山涧沟壑冲积而成,村民沿河而居,水田与山林坡地并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村委会原属潇湘乡建制所辖,潇湘乡撤建并入xx区寥廓街道。

现潇湘村委会共有4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平坡、大营、大碌碑和小碌碑。人口共计2760人,党员84名。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00人。

村委会共有耕地面积4000余亩,农业产业主要以烤烟为主,养殖和经济林果为辅。年计划种植烤烟面积3670亩,收购产量50万公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现有15户30只以上的养羊户。2012年计划确保发展20户,力争25户,培养4户只以上的养鸡大户,巩固3户万只以上的养殖户;发展1户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现有成片的千亩葡萄园一个。2012年计划完成粮食产量1260万公斤,实现人均粮食450公斤以上,实现经济总收入2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种植洋芋1000亩,种植包谷1000亩。

潇湘村委会党的基层组织健全,两委班子8人,村组干部31人。村组干部团结民主,工作积极性高,有党员教育室和接受远程教育。基层党组织能很好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做能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担子。

当前村组干部正积极组织村民进行烤烟装袋和排苗工作,正在安排抽排水浇灌工作,由于去年以来降雨减少,今春以来又一直干旱少雨,旱情明显,但人畜饮水不存在问题。

村委会治安状况良好,发案率低,民风纯朴。

主要困难是村民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几点思考。

(一)从长远计,保证水库区生态和植被不被破坏,为曲靖城提供洁净安全用水,意义重大。

水资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潇湘水库是曲靖城用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若对水资源造成破坏,代价将是难以挽回的。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角度审视。包括对整个水区的综合整治和整体规划,加强植被保护和河道疏浚。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环境承载的关系,防止水污染。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主观部门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也不仅仅是涉及潇湘村委会的`事情,而是关乎多方的事情。事实上对水库的保护各方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只是更加强调的问题。村委会由于在水库区,从短期来看是受限发展,但从长远看,潜在的利益和优势更大。

(二)以和谐为主旨,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发展最终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既是非一也是非二,科学当中有和谐的因素,和谐当中也有科学的因素,发展离开这两个方面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认为,提高农民的幸福,不能单从增收的角度着眼,导致以偏概全,其中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不出问题就是保持家庭这个细胞不要出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其他地方,家庭的和谐幸福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们对于幸福的期望,不外乎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子女有出息,家庭成员身体健康,邻里关系融洽。所以提高农民幸福也得从这些向度上展开,我们不能说发展不重要,而只能说发展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全部。在农村大力支持开展这些方面的创建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的。这里我们要转变一种观念就是:有钱并不代表幸福,经济发达也不代表犯罪率就低,收入高并不代表压力小,条件好并不代表人长寿。如果缺乏人心教化,发展也就不和谐。大力发展人心教化工程,发展也就在其中了。在当前农村,如果孝敬老人生一颗功德心,夫妻相处时生一颗平等心,教育子女时生一颗慈悲心,处理邻里关系时生一颗圆融心,身体有病时多一份祈祷心,和谐也就在其中了。

(三)以公德滋润人心,着力改善干群关系。

古人云: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格情操。对于当前社会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有很大启发和借鉴意义。首先我们要做到无私忘我,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壮大我们的公德心。只有培养好我们的公德心,才能赢得广大的民心,这是我们做事为人的不二法门。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在为老百姓做事的时候,作自身的功德利益想,终究是狭隘的。如果以一颗公心做事,百姓自然会了解,功德利益也会不得而得。关心群众,体恤孤寡,怜贫惜弱,当然是要从最困难、最薄弱处入手,好事做多了群众自然会明白。老百姓不看谁当官,是看谁具有公德心。《论语》上说,人不患不知己,患不己知也。我觉得我们应该不忘记三句话:第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第二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第三句: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不是我们当前所搞的“四群”教育最好的注脚吗?我们要知道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至于方法还是次要的。毛主席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永远不会过时。

(四)抓产业强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

潇湘村委会虽然离城不远,但农业生态仍然属于山区,目前主要产业是烤烟,做好烤烟的种植收购,提高烟民的积极性,仍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加之又是水库区,重大工业项目或污染性强的项目也不宜入驻。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同时也带来了项目开发的创新性。充分发掘农产品需求市场,发展经济林果种植、适度发展养殖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业、农家乐等,与肉食品公司、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建立联系,建成加工基地等也大有可为。

(五)做好劳务输出。

潇湘村委会现每年约6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每年组织培训外出务工一批,巩固在村务农一批,鼓励回村创业一批,充分实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合理配置与分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

以上是下乡几天来到村委会了解村情民意的主观感受,好多事情只是泛泛而谈,并非特指。其实中国广大农村总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谓人心一理即是。短短几天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掌握无误。所说并非即是真理,肯定会存在一些偏见和谬误,但说出来总比不说好吧,就算是偏知偏见,若能从偏知偏见中得出正知正见的结论,能起到一点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是好的。我们就好比是学生,我们是来实践锻炼的,老师总会体谅学生的。其实最了解村情的是农民,是整天为那村务缠绕的村干部。他们更知道要怎么干,只是不会空谈理论而已。让我最感动的是,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详细地向我介绍了村委会的情况,党支书记蔡树良同志、高聪云副书记还亲自到我到各村小组指导生产,到田间地头察看实情。主任杨勇同志也在忙着布置春耕各项工作。看着村干部整天都在磨嘴跑腿,我也只好以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亲亲爱民之情做好下乡工作了。

新农村指导员

自驻村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和新农队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有关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相关规定,积极协助村委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翻家村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333村委会位于333乡西部,距乡政府7.2公里。海拔1658米(其中最高1910米,最低980米)年平均气温17度。村民委员会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247户,867人,彝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总耕地面积2093亩,其中田515亩,地1578亩,主产烤烟、包谷、油菜、出产稻谷,特产干巴菌、鸡枞、羊肝菌等,主要特色产业核挑、蘑芋。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8801元。

二、主要成绩

(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烤烟等支柱产业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有较快发展。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近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存在问题

333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一是农业产业单一,主要以烤烟为主,进一步发展受局限;二是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急需解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四、几点建议

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整合有限的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了一番。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高速公路都横穿我办,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办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办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早在两年前,我办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办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办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办事处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办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办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办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办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办事处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一、小海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自2012年3月被选派为曲靖市人大会机关驻沾益县播罗村民委员会小海村委会担任驻村指导员后,我特对小海村委会的建设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历史,走访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老乡们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作了有益的思考。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养殖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8%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及发展方式的反思

(一)对近些年发展经验的总结

小海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

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通过打造连片地膜玉

米、连片烤烟等样板种植示范区,培育壮大畜牧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2015年,小海村委会被曲靖、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点,市、县、乡、村共投入建设资金75万元,筹劳5000余个,硬化乡村道理3.7公里,粉刷墙体2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房37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群众基础好。小海村委会是云南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九〃五”播乐中学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小海村民风淳朴,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较高,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小海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踏实,曾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

(二) 对发展方式的反思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一是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

二是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

三是大部分村民和基层干部对发展经济的领导能力和

素质不强,思路狭窄,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小海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小海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是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特别是最近几年连续干旱,加上缺乏骨干水源点,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

四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缺少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五是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峻课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小海最大的问题是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为此:

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创新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道德品质好、思想觉悟高、能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作用。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市、县两级应进一步加大对播乐乡及小海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帮助、指导、扶持小海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耕作、灌溉等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小海子村小组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要积极引导,扶持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能产生明显的效益。小海村委会是当归等中药材的理想种植地区,只要稍加引导扶持,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生产规模,打造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生产链,畅通销售渠道,取得经济效益。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入村调研报告

2xx年3月,我被选派到xx县xx镇xx村担任第九批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员,为切实履行好“八大员”的职责,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基层组织的帮助、配合下,驻村期间,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法,对xx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一)地理气候概况。xx村隶属xx佤族自治县xx镇,地处镇东及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镇道路为毛石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89公里。东邻xx县中课乡嘎勒村,南邻勐卡镇永业村和xx镇阿莫村,西邻xx镇xx村,北邻xx镇代格拉村。xx村属于亚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平均海拔1602米,年平均气温20。3℃,年降水量1950毫米。

(二)人口及土地概况。xx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45户,户籍人口1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541人,劳动力906人,其中佤族1551人、汉族5人、彝族1人。全村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5亩,人均耕地2。41亩,拥有林地12699亩,人均占有林地8。15亩,临时耕地960亩,旱地415亩,人均占有旱地0。26亩。茶叶面积1224亩,甘蔗面积365亩,玉米面积1060亩,水田面积1190亩,蔬菜面积80亩,其他作物面积68亩。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红米、小米荞等农作物。

(三)经济情况。xx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66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0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经济来源以传统粮食种植业(稻谷、玉米、米荞、茶叶、甘蔗)、传统养殖业(养猪、牛、鸡等)及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为主,第二产业为零,第三产业只有商饮和运输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目前正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但由于种植周期较长,经济效果尚未显现。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40%以上,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0%。

(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水利条件:境内有xx河,是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但设施有限,利用率低,大部分耕地主要以雨季的天然降水为农作物提供水源,该村农业仍属山区雨养农业。全村的农田水利化程度还很低,全村20公里水均为未实现三面光。交通条件:通镇的主干公路道路1条,为毛石路13公里,路面宽4米,有效路面3。5米。能源条件:7个村民小组445户已全部通电,通电率为100%。由于经济贫困,用电仅用于照明和电视,群众基本上是靠伐薪柴作为生活能源;经济条件稍好的群众安装了太阳能。教育:建有小学1所,但仅办到4年级,校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拥有教师5人,在校学生71人,住校生29人,图书约有2000册。文化: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卫生: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3公里。广播电视:339户通卫星电视,拥有电视机339台。农户住房:以杈杈房、木板房为主,抗震级别较低,基本属于贫困危房的改造范围。

(五)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0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党员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75岁,最小年龄24岁,村党总支部设5名委员,村党书记和村委主任实行“一肩挑”,党总支部下设7个党支部,党员活动室有8个。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xx村林地多,耕地少,耕地土壤贫瘠,现有的农田多数是“雷响田”,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差,无法保证农田的灌溉需要,多渠道发展农业经济受限。目前,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玉米、茶叶,并有小规模种植核桃、米荞、甘蔗,由于近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费用不断上升,村中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特别是今年种植的甘蔗由于国际糖价下降,糖厂收购价较降低,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全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偏低。

(二)农业生产缺少技术支持,市场观念落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而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依靠的便是先进的技术。例如,在xx村家家户户都养殖冬瓜猪,但存在饲养时间长,肥肉多瘦肉少,产量低的问题,而在销售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本地人喜欢买,外地人不认可,但是本地人购买力有限,由于缺乏对产品的包装宣传,没有与国内市场对接,未能向高经济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发展。再如种植的米荞,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投入少,全国范围内只有xx县种植,又称为“xx米荞”但种植户缺乏技术指导,产量较低,多为“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保障,米荞产业多以初级产品出售,其潜在的巨大经济附加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三)道路交通滞后。该村7个村民小组中,一、三、四、五、七组的道路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实现了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基本能满足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但二、六组处于山区陡坡地带,路面狭窄,还属土泥路面,尚未得到硬化,道路路况较差,经雨水冲刷后路面损毁严重,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

(四)农村公共事业条件差、教学水平低、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普遍偏低,药品短缺,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欠缺。三是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致使法律在调解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村村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

(五)认识上有偏差。一是农民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二是乡镇和相关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虽然高,但是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加快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少数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功夫就能建成新农村。xx村作为xx重要的佤族村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然而这些特色文化并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如何将特色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起到互惠互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环境卫生整治还需进一步深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村建盖了七个公厕、五个垃圾池,但大多数村组、农户没有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杂物乱堆乱放,牲畜随意放养,粪便到处有,垃圾路边扔,长年累月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影响了居住环境。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的发挥上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指导、帮助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宽,工作方法单一,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心想的都是自己的日子,盘算的都是自家的“如意算盘”,精力没有放在本职工作上。三是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无任何经济来源。目前,村级组织使用的经费基本上是依靠上级组织下拨来维持,很多工作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村“两委”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八)贫困危房户较多。xx村约406户为贫困危房户,贫困危房户占80%,多为杈杈房、木板房,存在漏雨、裂缝、抗震级别低等问题。今年xx县实施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按照要求,作为边疆少数民地区,由财政筹措房款最高可达4万元,剩余部分动员社会力量,由贫困危房户向亲友筹措、银行贷款,或采用捐助、出义工等形式共同解决,经过抽调了专门人员对所有住户进行逐户宣传动员和摸调查,大部分群众都愿意拟建新房。

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

(一)上级支持力度大。今年来,xx县交通局不断帮助xx村改善交通条件,xx村到xx镇和中课镇混泥土硬化道路即将完工,为沿路村组项目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物资的运输和沿街铺面的经营。现任村“两委”班子勤奋钻研,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扶持。

(二)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xx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文化水平较高,有思路,班子团结务实,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大部分党员积极性高,能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xx村属于山区,降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林地面积多,木材资源以冬瓜书、杉树、竹料、西南桦、杂木为主,可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在林下发展种养殖业,积极打造生态农产品牌。半山坡地带水源不足,适合规模种植泡核桃、茶叶等。耕地地带大量推广种植“xx米荞”、小红米、玉米等。水田地带可以种植水稻。通过农业多种经营,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抓住省委、省政府对xx实施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机遇,加快实施贫困危房户新居改造、乡村洁净等工程,以改造农村猪圈、厕所、厨房,带动种植养殖业三位一体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村庄改造中,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与自然相和谐。要把农村新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要积极发展太阳能、水能等洁净能源。要整体推进乡村道路、给排水、村庄净化亮化美化、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各级政府应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力度,提高公共资源对农民的覆盖度,突出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继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巩固“两基”成果,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力争参保合格率达100%,不断筹集新农合基金,减免新农合补偿金,切实解决农民看病、就医等问题。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坚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组建佤族民间文艺演出队,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晚会和农民趣味运动会。完成“户户通”安装和维修任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困难的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各家各户的家庭财力状况差别,组与组之间基础各异,新农村建设要尽量终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愿望,不搞强迫命令,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发挥更好的效益。建设新农村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办实,切不要重“唱功”轻“做功”,更不能搞大干快上式的“政绩工程”。

(四)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一批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育群众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引导农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的诉求,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减少用“陈规陋习”解决问题,营造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立足xx村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按照镇政府提出的“两稳两突两推进”的工作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使粮食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人均达5亩以上,进一步壮大米荞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米荞“提纯复壮”和脱壳加工技术。稳定发展茶产业。加大1000亩核桃后勤管理和500亩核桃嫁接,壮大核桃产业规模。突破养殖业发展,推出土鸡养殖及大牲畜养殖。抓好竹产业发展。推进板栗、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发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供、销生产模式,重点解决xx村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缺龙头,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企业、农户、基地利益联结不紧的问题。

总之,通过半年的农村工作,深入实地走访、调研,使我对xx村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珍惜机会、倍加努力、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为xx佤族新农村建设奉献微薄之力。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新农村指导员。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xx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

调查报告。

**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5.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6.94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842.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2.18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

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4.9%。

该村到草坝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75辆,摩托车2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4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4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0xx,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完成栅栏建设1500米,绿化树种植160株,排水沟建设2019米。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推进中。已经确定10户为地震安居房建设户;**村农户饮用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卫生户厕所完成110户;庭院绿化近100户。全村农转城36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4人,参保率为99%。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4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群众认识问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十分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愿意投入资金改造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省、州、县、乡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种植业、畜牧业等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委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要打20多米才有水,打井投入资金大;需要人工拉水到地里灌溉;农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

综上所述,需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根据楚雄州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办公室的安排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于今年2月26日到xx县新农村办公室报到,参加了xx县委组织的学习为期一天的学习培训,第二天进驻xx县金碧镇范湾村委会,开始了一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和生活。驻村后,我积极与部分村民组长、农民群众交流沟通,加强了对我村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了解认识,现将驻村情况报告如下:

范湾村位于金碧镇南郊,省道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离县城1.5公里,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2019年底,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700亩,常住户804户,人口3232人,有153名党员,全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965元,是全镇人均经济实力较好的村。自2019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以来,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范湾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要目标,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各级新农村建设文件的指示精神,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改善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1、提前谋划和部署,明确发展思路。今年以来,我村根据州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村情提前谋划,确定了新的一年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以州县镇各级党代会和政府工作的各项精神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12315”工程(做强做大一个工业园区,继续实施好村村道路硬化和农田水利治理两项工程,抓好基层组织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教育和村组环境卫生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好15个村民组居住点)为抓手,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突破性进展。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

2、群众积极性较高,心中充满期待。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是比较高,参与意识也比较强,心中充满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期待。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和政府的希望和期待比以前更强烈了。

3、脚踏实地抓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收入。村“两委”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村“两委”充分利用好作为州级示范村的优势,积极争取支持。为充分发挥各项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村“两委”积极征得项目治理区农户的同意,做好土地集中整体出租承包工作。把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根据各自的实际做好生产发展,确保收入能稳步持续增长。

4、加大建设项目编制申报工作力度。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根据村发展实际,编制了多个建设项目报告,大力争取上级单位的项目支持。我们主要针对村里的各项关系全局建设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编制报告。如:水利部门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和小塘小坝治理工程、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项目等工程。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促进全村的新农村建设。

自20xx月27日驻村以来,主要参与和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组织了全村村民组长和花椒种植大户的花椒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2、组织开展沿河片区村组的省州烤烟种植管理示范区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示范区营养土堆捂、机耕道路整治、烤烟种植片区规划、烟水配套工程和两口机井选址工作、并完成施工。

3、组织村民开展抗旱救灾,确保人蓄饮水不出问题。

4、组织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和民居火灾防范工作,加强群防群治,杜绝火患。

5、积极主动,化解民间纠纷,与村“两委”班子深入农户,调解因家庭矛盾,持刀恐吓家庭成员的恶性纠纷一件。

6、对旱稻冲、李家冲、麻地冲三个村民组共用道路500米的道路硬化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对工程预算、资金分解等工作进行认真研究,整个工程需要130000元资金,除去年争取的州级补助资金100000元外,尚有30000元资金缺口,需要作修改补充,形成报告,争取有关部门资金支持。

1、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部分村民及少数村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尚存偏差,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的村组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要求他们这样做,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

2、主导产业缺乏强劲支撑,特色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优势。目前仍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少且发展速度较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扩大发展受阻,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渠道较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3、人居环境改善压力较大。农村居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垃圾乱堆乱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能源建设亟待加强。

4、存在党员老化,年轻党员较少,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缺能人、强人,部分村民组干部软弱涣散,组织能力差。本可以组织村民一起出力,对环境整治,修沟打坝,修桥补路等事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就连垃圾清运、路段维修之类的事都得村委会出钱请工才能开展,村民已养成依赖懒散习气,自觉性差,事事依靠政府出资解决。一讲管理,就是要钱要物,一讲自治,就是带头起哄。没有起到勤劳致富、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像这样的村组干部应该坚决调整。

5、范湾村委会由于在省道公路沿线,地处县城近郊,是全县全镇的门户,各项工作的检查考核任务较多,各项工作都必须提前做,新农村建设任务较重,办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资金作保证。加之新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一蹴而就的,要办的事情较多,但各方面争取的资金有限,就需要我们有一个长远考虑,统筹安排,也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各部门各方面的资金支持。

6、范湾村委会现办公楼建于十多年前,设施陈旧,年久失修,需要修缮,估计需要资金3万元;十五个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室设施不齐,且大部分活动室没有一件像样的桌椅,环境较差,也需要资金修缮维护,估计需要资金15万左右。

7、范湾村委会属于坝区,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关系到农户日常生产生活的小塘小坝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大寨时修建的,年久失修,荒废较多,很多都是稍加整治,便可发挥效益,但也需要大量资金,建议今后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恢复原有的小塘小坝,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长期付出不懈的努力。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如下几点思考:

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绝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关心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积极性。但有不少村民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上级给钱给物给政策,许多农民都在观望,有的原来可以干的事都不干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有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又是搞形式、走过场、瞎折腾,致使许多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的集体项目搞不成。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强引导,搞好宣传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培育造成就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不断的进行教育宣传,使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正确的认识。

2、着重抓好村级产业规划工作,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注重发挥本村产业大户、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有可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村的产业发展方式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很难形成规模,更谈不上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合作生产、合作经营之路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办法,而且切实可行。

3、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好资源环境。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继续积极做好改水、改厕、改灶工作,全面保障群众的健康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做到着眼现实,先易后难。充分利用我村作为示范村的优势,整合各方面支持的力量,把最需要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做好,脚踏实地,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抓,把好事办好,真正做到得民心,顺民意。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魅力,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农村调研报告

2017年我通过询问干部、走访群众、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加上多年村干部及村支书工作实践,对沙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通过调研分析。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沙港村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1.5公里处。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468户,总人口1840人,其中党员42人。据统计我村可耕地面积3289亩,其中有水稻田2098亩,旱田1200亩,兼顾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2017年人均纯收入7907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鱼塘、窑厂,年创2.5万元。今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约500余人,较去年少100人左右,在外务工人员每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2、基层组织建设

沙港村共有党员42人,村两委成员4人,在村书记蔡绍诚、主任蔡晓斌、副主任柳江波、副主任陈志霞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

3.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沙港村两委以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沙港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村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为村民铺上了水泥路并完善了配套管道设施,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老问题,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二、沙港村发展状况和分析

1、经济发展概况及分析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和构成看,小农思想依然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的阻力。

(1)农业结构欠合理。本村经济作物仍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结构单一,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我村发展规模农业经济的障碍。

(2)集体经济单一化。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仅仅为鱼塘、土地流转管理费。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而搁浅。

2、整改措施及意见建议

(1)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体系。在积极发展规模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特色农作物,和引进配套深加工产业体系,打破单一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特色农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由于本村几乎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同时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村支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沙港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调研报告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政府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x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x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平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x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xx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平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x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x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x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x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产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x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x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政府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

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然后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政府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然后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新农村指导员评语新农村指导员评选方案

同志们:

刚才,我们在上面召开了城区选派干部驻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动员大会,现在,接着召开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座谈会,目的是就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选派和管理等问题提些具体要求。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敏杰同志,

各镇、街道党政正职领导,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各镇党委组织委员,区委组织部、城区作风效能办有关同志,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兴宁区工作队队长,城区各部门选派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现在,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敏杰同志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韦部长就选派好、管理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提出了四点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符合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城区党委的精神,请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认真抓好落实。

会议结束。

新农村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2011年我县27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情况,按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的要求,我们责成专人对我县27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确定以来,五台县县委、县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之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工作,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的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1、村级规划进展顺利。按照产业为重、规划先行的原则,五台县十分注重规划的编制工作,县或规划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2011年27年重点推进村村级新农村规划已深入每个推进村进行了外业调查、测量等工作,现已转入室内编制阶段。规划编制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都能根据各村的立地条件,比较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制定规划。

撑。全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依托立地条件和传统优势,着力抓了粮、果、菜、畜、劳务输出、旅游服务业、加工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各职能单位科技推广、良种调运、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等方面大力支持。到目前,在27个推进村中,以优质玉米为主导产业的村16个,种植面积10万亩,预计产值1000万元,以瓜菜为主导产业的3个村,播种面积800亩,预计产值2000万元,以建筑劳务业为主导产业的9个村,从业人员687人,预计产值9200万元,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2个村,从业人员312人,预计产值7510元,以餐饮、商业、运输为主导产业的5个村,从业人员268人,预计产值4550万元。

3、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五台县是国定贫困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保工资、保吃饭的压力很大。与其它兄弟县市相比,县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差距很大,但与前几年相比,随着财政状况的逐年好转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2011年,27个重点推进村预计财政投入2160万元,占各级投入的6%,尽管投入幅度还很低,但较去年有所增加。

4、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谁来组织,谁来管理,无疑是两个重点。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合格新农村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五台县委、县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各重点推进村紧紧围绕“五好”

农村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致富能力强、代富能力强、争当小康领路人的“双强一争”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致富能力强、代富能力强”的双强竟富活动,实施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活动,初步实现了农村党支部“班子强起来,阵地建起来、制度定起来、活动搞起来、形象树起来”的目标。27个重点推进村全部落实了村级财务、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的定期公开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民主管理迈上新台阶,村风民风大有改观,信访案件明显减少。

5、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措施得力。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成立了领导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春担任,副组长由副书记栗良才、副县长刘建坤担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委主任徐耀文担任。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后,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划拨了工作经费,制订了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600元。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上级要求各县在“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上要有新突破,尽管做了不少工作,投入了不少资金,也取得了不小成效。但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广大农民并不富裕,靠集体经济和群众自筹建设新农村资金明显不足。目前今年确定的27个重点推进村,大多欠债20-30万元,不少村干部反映,为使新农村建设不落后,确保各项任务完成,不少村举债开展工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做保证取得好成效,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对此,建议改善人居环境要量力而行,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投入到位。

快取得突破。部分重点推进村生产条件较为优越,生产水平较高,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主导产业要力争走在全县前列,为全县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进展。就“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的内容而言,便民店和学校建设做得最好;安全饮水隐患较大;乡村街巷硬化、村庄绿化和路灯亮化还没有开展;就各村的进度来说,村集体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村支书,村委主任威性高,号召力强的村子做的好。反之,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就做的比较差一些,从这次调研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支部或一个好的村支书可以带活一个村,致富一方人,尤其是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的村表现的更为突出。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和组织建设,真正把思想开放,大公无私,敢想敢干的能人推到领导岗位上来。

4、组织协调能力差。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靠农业部门组织新农村建设,难以牵头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当前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属于临时机构,人员不稳定。经费无保证,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机制,建议进一步理顺机构和职能,成立规格较高的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五台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二是建立了县四套班子下乡蹲村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成员单位包村机制。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定点帮扶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开展了机关定点,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四是建立督查激励机制,为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要求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季一次汇报会,半年一次大观摩,一年一次大评比。对新农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平淡,流于形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警告。

条件次好的村选出整治村和重点推进村,要突出产业重点,分步实施,争先发展;三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村,要以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榜样,从基础工作着手,着力改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拓宽增收门路,加快脱贫步伐。

3、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农民为主”的原则,五台县积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大力拓宽引资途径,采用整合职能部门的资金,争资引资,乡村自筹三种办法,将各类支农、助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新农村建设有关项目。为确保集中投放,尽快见效,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培育,农村基础条件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完善乡村综合治理等工作重点,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全力以赴,限期完成。到目前,全县“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企业,企业家和试点村开展“一企帮一村”结对子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新农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为探索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举措,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县委政府领导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在年初组织了中央一号文件宣传贯彻情况的专项视察和到周边县、市考察的基础上,组织委员深入我县望远、杨和、望洪、李俊镇,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近年来,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公斤左右,瓜菜面积达到5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酿酒葡萄、设施园艺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总量分别达到6万亩、7千亩,全县二代节能温室总量突破20万间;畜牧业、水产业稳中有增;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7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辐射农户1.6万人;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累计输出劳力3.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6亿元;加强扶贫开发力度,闽宁玉海地区2万多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8%,农民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改善。

1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开展春秋两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灌区续建配套及土地整理等项目,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以中心村、重点集镇建设为抓手,加大农村规划建设力度。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案,为科学决策城乡规划提供了依据。大力推进望远等中心镇建设,增强中心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全面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四是在全县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农民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截止10月,全县“20万农民培训工程”已培训614场次5.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办班15期,培训1511人,转移1238人。农村低收入救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乡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基本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四)“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民群众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加强了农村宣传文化体育工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开展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2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带动力不强。

(二)城乡差距拉大,二元经济结构日趋明显。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人居环境、人均受教育程度、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卫生医疗方面对比,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总体上讲,农村的发展步伐远远低于城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人均收入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农村消费份额小且呈缩小趋势,这些都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明显改善,而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三)农村人口多、劳动力素质偏低,与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多数,绝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获取的科技知识少,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思想、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比较少,导致种地多停留在粗放型经营上,不能形成集约经营,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服从乡村的组织领导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不良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十分有限。就全国而言,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而我县目前无论是经济总量,或者是财政状况,还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都十分有限。

3亟待解决。农村科技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势单力薄。

(六)基层组织建设仍显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集体经济匮乏。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五是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强;有的村班子则略显软弱,在召集群众投工投劳上,在带领群众增收上显得乏力。

三、

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繁重的任务。因此,在指导原则上,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区域规划、按层次推进;在方法步骤上,既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又要培育自己的典型,以典型示范引路,逐步推广;在评价考核上,不单以住宅新、村容好为标准,要把综合经济收入、群众得到实惠、农民生活改善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在农业投入上,既要注重物质投入,又要注重人才、科技、信息、培训方面的投入。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1、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切实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农业的市场化问题,市场是产业化的龙头,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要坚持“由市场决定生产,靠市场培植资源”,分析、研究市场需求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产业调整与县内外市场对接,按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按市场变化趋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增强农民了解市场、掌握市场、驾驭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解决盲目性生产、无序性经营和市场背离的问题。二是解决生产的专业化问题。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必定会促进农村的分工分业,我们应当重视并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创造条件,因势利导,使生产、储藏、保鲜、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在利益的驱动下协调运转,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特别是要延长酿酒葡萄、优质大米和设施园艺的产业链。三是解决农业的组织化问题。我县农村还存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导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与农户,按照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在市场行情好时,从赢利中提取风险基金;农产品滞销时给农民以补偿。在实际中,可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契约制、会员制等不同类型的利益连接方式,真正让农民获得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收益和利润。四是解决农产品的品牌化问题。品牌在我们考察内蒙古时深有感触,蒙牛、伊利、小肥羊等名优产品大家非常熟悉,这一点正是我们在解决农产品的品牌化问题中需要借鉴和学习的。没有品牌就很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因此,我们要把开发知名农业品牌作为一个突破口,实行四个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转变、初级产向终极产品转变、小品牌向大品牌转变。要从农产品的包装、注册到广告宣传,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

5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心。要把调整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战略,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充分发挥我们在酿酒葡萄和设施园艺上的优势,做到六个调整。一要把规模“调”大。农业生产要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是必经之路。目前,我县酿酒葡萄、设施园艺已经形成特色产业带动战略的良好开局,要按照县十二届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继续扩大规模。要多培育壮大像望洪镇西和村那样的优质高效设施园艺。二要把层次“调”高。农产品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初加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转变,大力推进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档次、产业层次。半冷式塑料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就是一项值得学习、推广的技术革新。三要将市场“调”向。要确定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要素配置,从主要依靠本市内销市场向周边发展,逐步推向国际国内市场,增强市场适应性。四要把产业“调”新。加快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步伐,积极改造提高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新型产业,精心谋划未来产业,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做好优良畜禽品种改良,把发展小区规模养殖同家庭规模养殖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效增长;重点抓好设施园艺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在新上多做文章。五要把产品“调”特。着力发展优质名牌产品,在“特”上狠下功夫,在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六要把机制“调”活。要按照现代农业的改革方向,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活力,实现制度和机制创新。要在坚持“两个不变”(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和农民自愿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互换:就是农民之间平等交换土地使用权以期达到规模生产的目的。(2)转包:引导那些外出经商户将土地转包给种田能手。(3)租赁:可以由集体反租农户承包地,也可以由经营大户租赁其他农户耕地进行规模经营。(4)入股: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协商签定合同,将农户承包地作为股份入到企业里,由龙头企业统一进行规模经营。二是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有效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常抓不懈。要抓紧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人畜饮水解困和灌区续建配套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二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环村林建设,建设好农村户用沼气池,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和品牌认证工作。三是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当前,县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要给予适当资金支持,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加大文化教育卫生投入,发展基础产业。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着力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文化站、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文化大院、电影放映点等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开展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助推乡风文明。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面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五是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千方百计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融资难的问题,科学合理使用各项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干一些群众公认的实事、好事。

7要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对有一定养殖规模的村队,规划时可以实行生产区、生活居住区分离。要制定近期建设任务、中期规划蓝图和远景发展目标,减少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二是以改造旧庄点为主。要选择群众基础好的村队先搞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及时清理闲散宅基地,统筹使用公共用地,旧庄点改造的公共设施部分要一次性规划到位。考察时看到,中宁县恩和镇曹桥村旧庄点改造就很有代表性,中心村庄点巷道全部硬化,铺设了上下水管道,规划了绿化池,统一了巷道建筑红线和标高,群众文化活动及健身广场也铺设一新,还预留了商业购物区,一个新农村的雏形展现在大家面前,给考察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切实抓好试点村建设。试点村建设要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原则,选择党支部号召力强、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集中力量实施。建设时要注重引入工程招投标等市场竞争机制,尽量降低成本,让群众得实惠。

(四)坚持政府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助推新农村发展。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流动车等宣传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具体措施,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科技能人对农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成立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组织机构,统一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乡镇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8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注重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村队要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村民自治制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水平。要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重点帮扶机制。建立增加投入的长效机制,坚持政府和市场投入相结合,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以此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发挥政府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四两拨千金”的投入效果,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新农村调研报告

二、凉州区新农村建设情况。

(十一)坚持统筹协调,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全方位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三、凉州区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干旱缺水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需进一步加快。资源性缺水严重;地下水采补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矿化度日益升高。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宣传、教育和培训仍需加强,全社会水资源忧患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已成立的用水户协会运行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价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杠杆作用需加快发挥。

二是农业人口多,农村摊子大,农村道路交通、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缺乏长期投入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账太多,老的投入没有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同时,由于缺乏长效投入机制,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缺口大。

三是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不能达产达标,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一些市场前景好、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由于融资困难,迟迟不能建成投产,特别在蔬菜、奶产品加工领域缺乏龙头企业。

四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层次还不高,经济发展中“三高一低”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产业的支撑和辐射带动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乡村债务重、化解难,且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债务,直接影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就凉州区而言,全区448个行政村,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六是农民增收乏力。种养业增收难,产业化带动难,农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外出务工农民综合素质低,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七是水利设施老化,生态环境脆弱、能源、信息、通讯跟不上加快发展的需要。

四、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要按照区委、政府确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民增收,做强六大产业(蔬菜、畜牧、制种、酿造葡萄、加工型马铃薯、劳务),狠抓“六大工程”(日光温室、节水、小康住宅、道路、绿化、清洁),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强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方式,切实加快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立足长远,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依据《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武威市凉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配套产业、村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卫生、社会事业等专业规划。尽快完成区级试点示范村的规划。所做的规划须经群众充分讨论,确定后向群众公示,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落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将省、市、区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作为乡镇行政一把手责任工程来抓,实行一票否决制。包乡部门一把手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所包乡镇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情况列入包乡部门实绩考核的范围,年底进行考核。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协调各成员单位定期研究、部署和解决具体问题。充实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量,强化对基层的检查指导,发挥好对部门和乡镇的综合协调、信息交流、服务指导、督促检查作用。建立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激励机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村干部优先解决养老保险等待遇问题。

(三)落实政策,加大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尤其要落实好直接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低保、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政策;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加强协调沟通,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的各项扶持资金和项目。有关新农村建设项目实行“扎口”管理、集中捆绑使用,对试点示范村优先予以扶持。将农牧、水利、林业、交通、教育、卫生、扶贫、能源、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整合,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倾斜,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四)培育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要紧密联系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关井压田、日光温室建设等重点工作和“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以水定规模”的要求,组织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一道认真研究结构调整问题,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农作物向高效益、低耗水方向发展。特别把发展日光温室作为农业大项目来抓,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重点区域和路段规划建设一批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并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发展外向型蔬菜。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以舍饲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着力发展以酿造葡萄为主的林果产业,积极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加快沿山冷凉灌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走出一条以产业开发不断富裕农民、以农民持续增收来引领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三是提升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力度,加强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加快良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鼓励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效益。

(五)政府主导,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对试点示范村优先给予考虑。“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中央出台的各项支农政策,努力争取更多的上级投资用于试点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制定政策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发挥政策效应,逐步营造一个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环境,营造一个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制度环境。坚持农民是受益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的统一,在产业发展、村庄规划、村镇建设、村镇管理等方面,都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让农民的事情农民做主,农民的事业农民来办,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六)促进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物质基础。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围绕水来做文章,盯住水权水价制度改革不放,只有水权水价制度改革推开了、节水意识增强了、水的利用率提高了,才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才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为下一步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草畜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把突破口放在草畜产业上,加快日光温室建设进度,重视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使农民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领域增收。紧紧围绕提质增效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用市场化的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化的科技装备农业,用品牌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产业化的模式发展农业,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培育一批品牌产品,提升产品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全力抓好重点小城镇、重点集镇和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要制定符合本乡镇实际,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划。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特别是示范乡镇,把重点放在区、乡、村、组道路两侧,集镇、居民点周围,以及农户院落的卫生上,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通过环境卫生整治带动农民生活观念、卫生习惯和村风民风好转。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撑城镇经济的产业群体,配套、完善和提高城镇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把小城镇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重点规划好渠、路、林、田、沼、水、电等基础设施,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继续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通过几年努力,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道路硬化的目标;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通讯等信息服务,建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工程,通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切实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九)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整合优化学校布局,建设建制镇中心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认真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文化网络,配套改善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十)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等其它各项改革,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严格执行“大稳定、小调整”的土地政策,探索规范理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新农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新农村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20**年**月**——**日,通过走访座谈,对城关镇马桥和刘竹园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崛起,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马桥村位于利辛县城西约4公里,阜蒙河北岸,西和马店镇接壤,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人口4460人,辖23个自然庄,耕地面积4800多亩,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64人。刘竹园村位于利辛县城西,和马桥村相邻,全村现有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2748多亩,辖9个自然庄,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5人。20xx年两个村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群众生活相对宽裕。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镇、村两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各个村都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三是城关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两委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村两委首先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力;怕农民收入难增加,普遍感到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缺门路和项目。极少数农户有“四怕”思想:怕惠农政策变,农资价格涨,农产品价格跌,会抵销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怕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债务;怕干部瞎指挥,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四是急躁情绪。认为建设新农村只在喊口号,还没有大行动,应该在三五年就见效,最好有个实现的目标、计划。五是消极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换个新提法、新口号而已,“换汤不换药”,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没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二、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镇村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村级集体经济实。

力薄弱,加之近年来镇村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得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发展经济包袱沉重,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三)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更不注重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盲目发展、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三、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必须进一步抓牢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产业集群村镇。

(三)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桥村和刘竹园村共有种养大户20余户,在各方引导扶持下,效益显著,使一部分村民为此走上富裕路。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当前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科学统筹资金,加快农村道路、学校、医院、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发育,特别要在劳动力务工集中的地方,以驻外办事处和本地人在外创办的企业为依托,提供农民工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中心,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化的骨干,农民就业的“蓄水池”。要进一步放活创业环境,鼓励千家万户创业,发展农村小型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就业量大、市场有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进厂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六)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七)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农民新保障。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工程,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镇村规范化卫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稳定是。

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xx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xx年-20xx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三联动、农旅结合,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泸州市江阳区西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蔬香园、异果园、渔歌园、玫瑰花园、生态植物园等观光休闲“五园”和农耕农俗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体验区、婚纱摄影基地等景观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江安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引进企业采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500户,让农民也能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增收致富。xx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411元。

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收益权+担保公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地上建筑物”、“政府增信+银行授信”等四种贷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农村金融。威远县推行农业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让农民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三是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为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如宜宾市翠屏区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由区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团共同成立公司,农民自筹资金加财政补贴占股47.8%,如此一来财政补贴便从过去给农民或企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口源源不断的水井。

(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农民生活生产需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电力、广播、电视、宽带入户连网,改厨、改厕和沼气建设大规模推进,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宜宾市积极开展“五化一处理”,即:“卫生洁化、污水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推进新村规划生态环境评价工作。遂宁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新模式,全市65%的村庄实施了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工程,75%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化要求。

教学。

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进行改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从xx年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廉租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五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引来有名的书画家、摄影家、诗人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村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部分规划做得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将新村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综合考虑,规划不全面;一些规划没能按照城镇化进程作相应调整完善,村庄布局不能对应农村人口转移等变化,造成部分农民住房闲置和资源浪费;一些居住点选择不够合理,耕作半径大,远离产业发展。二是在规划建设上复制城区模式。一些新建聚居点,规划设计和建设方式简单套用城区模式,有的搞钢筋混凝土和城市园林花草崇拜,满地都是与农村格格不入、与农民毫不相干的园林、草坪、水景、广场、雕塑等人造景观,弄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三是新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又懂新村建设规划的人才奇缺,新村建设规划执行和指导难到位。

(二)农民新村建设主体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投资投劳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既搭台又唱戏,大包大揽,让农民成为局外人、旁观者;有的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集中建房,打着节约土地的旗号,实则暗藏着支撑土地财政的玄机,无端盘剥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有的地方工商资本强势进入,搞大集中,建小产权房,剥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

源配置上没有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一些地方不惜重金,在基础好、条件好的地方搞示范,集中资源塑造“形象”、打造“亮点”,忽视最需要投入帮扶的边远山区、落后地区,造成区域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只单纯注重农房修建,忽视农民的生产生活,出现农村“外表光鲜、内部寒酸”的情况。

厕所等,但维护和运行方面没有资金保障,导致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从顶层设计上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新农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关,既是重要的载体,也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议国家在土地流转、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政策上有更大突破和松绑,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比如加快农村金融立法,保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和社会稳定。再比如放活土地经营权已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重点,建议全国人大制定《土地流转法》或国务院制定《土地流转条例》,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操作规范、合同签订、违约责任等问题。规范政府、农民和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土地流转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运行机制和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要确保农业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且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城镇化率仅有45%左右,农村人口接近4500万,且居住分散,因此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议在资金投向上要向四川这样的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地区倾斜。二是进一步明晰财权和事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哪些由国家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应该进一步明确,并合理划分各级财权、事权,从而调动各种主体、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三是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对某些项目可只下达资金计划,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为地方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应尽早下达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加强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科学高效。

新建聚居点空置率很高,除了规划不科学,更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想法和农民的意愿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新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规划、选址、建设、管理全过程,切实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对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公服管理等项目,采取由下而上,让民作主,自主决策,自主实施,实现农民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从中发挥导向作用。我们大英县探索“申建制”值得推广,新村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民自愿申请,达到一定数量就开工建设,建设工程中始终依靠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三是创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在家乡留得住、有钱挣、过得好,就地就近实现增收致富。

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四是努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要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新农村调研报告

1、贫困户家庭结构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人口老少人口数量多,有专长和一技之长的人缺少。二是家庭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普遍缺乏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三是家庭居住条件简陋、屋内摆设简陋,占全村一半的农户还住在土房中。四是家庭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少、现金纯收入比重少,收入主要来源和支柱还是单靠纯农业的收入。五是家庭消费食品消费支出偏高、人均食品消费量偏少,不少家庭开支入不敷出,而尤为明显的事如果有学生要供养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外债累累。

2、贫困户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规模偏小,农业生产能力较低。贫困户平均每户经营耕地面积很少,比全村户均平均值低很多,同时又由于资金不足和经营观念淡薄,制约生产发展。二是缺乏增收渠道,结构调整进程较慢。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老幼,另一方面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落后,限制了其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少数贫困户既无劳动力,也无特长,只能靠政府和其他乡民的救济。三是经济效益较低,抗灾自救能力很差。在有天灾的年份很多农户都无法偿还生产贷款,而这样又为第二年的在生产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