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建筑实训认知实习报告(汇总15篇)

建筑实训认知实习报告(汇总15篇)



在实习报告中,我们要准确地反映实习期间所承担的任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以下范文选取了多个实习领域的实习报告,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可以为不同实习者提供参考。

建筑实训实习报告

:建筑专业毕业生实习期结束后应该怎么写一份实习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份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xx年6月在学校进行参观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实习对于我们将要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实习是我们了解社会的第一站,今天我们来到学校的一教,新宿舍和实训楼。通过4天的认识性实习,我初步的的了解了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就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及得到的收获做一些总结。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新宿舍和实训楼都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主要是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水泥是施工的黏合剂,所以施工前要买多少水泥呢?水泥的有效时间有多久呢?都是一个称职的施工员要考虑的问题。还有砖,现在都不准用红砖了,制造红砖的污染大,而且质量重,相对于空心砖来讲,空心砖质量轻,可以减少对基础的压力。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荷载把力传到楼面,再由楼面传到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基础。

在一教,老师跟我们讲到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熟悉施操作,老师把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让我们看,主要是让我们了解梁的布筋情况,排水系统和电路。

感悟:我觉得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和甲方交流,使我懂得了很多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们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还有一个感悟就是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建筑行业也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认知实习报告300字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20xx年x月x日。

xx区建筑工地。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安全是工地上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工地师傅的带领下,了解认识了许多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还有一些施工标准,许多都是我们以后要接触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工地师傅只给我们介绍了一小部分。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

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

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只有一天,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

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7月30日。

指导老师:xxx。

项目名称:××市天骄绿苑佳泰小区。

建设单位:××市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市天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市亿泰建筑有限公司。

实习学生: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2010建工甲班。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课程以及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一)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二)梁: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二)实习感受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本文目录。

实习时间:xx年7月30日。

指导老师: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市天骄绿苑佳泰小区。

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鄂尔多斯市天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鄂尔多斯市亿泰建筑有限公司。

实习学生: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xx建工甲班本站。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课程以及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一)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二)梁: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二、实习感受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返回目录。

引言。

有学者说,生活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而我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才明白:也许学习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明天将要学到多少有多大价值的东西。此次之行的路线一定下来,就恨不得马上就踏上出发的列车了。我想: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未知的进步空间吸引着我们一路向前吧。在我看来,所谓的魅力,就是如此简单。现在回想起来,杭州西湖艳绝天下的波光潋滟、苏州园林悠远意长的绿绿葱葱、上海高楼气压人心的嚣张气势,无不给我狭隘的眼界充了一次又一次的强电,将以前自己对建筑的认识提升到另一个全新的高度。现在的我全身都像拥有了一股新鲜的力量,给以后自己更深入的学习、体会这门学科予以坚实的后盾。

28日,盼望许久的认知实习如期而至,我们终于踏上了出发的列车。经过一夜颠簸,次日清晨,火车在杭州东站停住了。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站。

乍到杭州。

试问,还有哪个能像杭州西湖这样令你浮想联翩?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那些湖水中倒影的景致,就连最普通的一棵树也会变成我相机里面跳跃预试的精灵。那一株株垂柳栽在哪里都没这里有韵味,那远处的宝塔夕阳中显得有些残旧了,我幻想着当年白娘子被关在雷锋塔里的情景,那份感动和情长不自觉就涌上心头了。

我们去时正值夏天,用苏轼的句子描述我眼前的美景,最好不过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游览完西湖后,我以为杭州看点所剩无几。内心的激动渐渐平复下来了,可是杭州带给我的岂能就是感动呢?是的,还有震撼!绝对震撼!

“建筑都是对比而知的!”老师不停地在跟我们重复。

一路上我们看着、听着、拍着、震撼着…。

杭州火车站大气而不失细腻。把大屋顶、斗拱这些传统的元素加以提炼融入其中,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符号了。熊老师要求我们不能光看,还要把交通流线记下来,最好是自己回去之后默写出来,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

像火车站这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流线是相当重要的。杭州火车站底层有巨大的架空空间,有许多车辆就从这下面经过,一些服务性的商业门面也在底层。比如旅行社,银行什么的。一个大气的楼梯直接通向二层的主入口,杭州站三个醒目的立在上方。由主入口进去便是售票大厅。

车子开到杭州工业新区,花园小区、新式的住宅楼设计新颖,现在住宅设计讲究的是特色,不仅要住的舒服,环境宜人,在建筑形式上比以前也要注重多了,各个房地产公司是各出奇招,打出自己的招牌。虽然在车上只是匆匆一瞥,便可看出商家花心思作的文章了。

最让人为之一惊的是ut斯达康的厂房,这个纯玻璃幕墙的厂房长度起码有200米,造价绝对不低,这不魁是大城市的架势。

返回目录。

xx年世博会的。

口号。

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xx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xx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xx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

名言。

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雨花台。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总结之,拙政园有以下几个特点:

a、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大多采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皱瘦漏透。水以曲见长,灵石点缀。尽可能多的采用曲线,与西方园林的规整严谨大大不同。进门用一黄石假山抑景,以求豁然开朗之感;回廊曲折,采用对景,以求步移景异;众多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框景、漏景、增加径深与光影的变化。

b、绿树荷香、色调天成。植物众多,自成一景,采用植物四季的颜色变化增加了丰富性。

c、庭院错落、疏朗有致。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厅、堂、桥、亭、台、楼、阁、榭,置于水体、植物掩映之中,自然分割,相映成趣。

d、文者仁心、妙手成章。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园中主人附庸风雅之地,匾额、楹联、石刻、题都是文化与智慧的表现。

2.甘熙故居。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甘熙故居包括南京城南的南捕厅15、17、19号以及大板巷42、46号,是南京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这篇古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中轴线形成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各组建筑间有备弄与腰门相连,同时所有后门均与后花园相通,充分体现主人居家理念,并表现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建筑严格遵守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典型的表现是窄小而高墙耸立的备弄,它既有防火功能,同时也是供下人通行的通道。坐南朝北的朝向也是取商家风水的吉祥寓意。

住宅中有很多细节表现了传统民居的科学与智慧,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例如,大厅对面墙上的小孔可以在夏天架竹竿搭芦席乘凉;室内有隐蔽的水井在夏天纳凉,保存瓜果蔬菜;跑马楼的天井通透,又可收集雨水;屋外墙角留白处栽一株芭蕉,即填补了色彩,又有了“雨打芭蕉”的妙处。

笔者认为,甘熙故居经过好好的打造是有可能成为南京的“第二个夫子庙”的。但是,又有保护与开发缺乏合理性,公共配套设施不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断层,使其成为一个淹没在庸庸市井中的“城中村”。

3.忠王府。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忠王府是忠王李秀成的府邸,是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旧址。它接近拙政园,紧邻苏州博物馆,由苏博的出口可以直接进入王府,衔接自然。基本格局保持中、东、西三路。可以看出,王府在开间布局、色彩运用上比普通民居要更上一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次,王府的院墙要比民居高几许,回廊也构造的横平竖直,体现了王府的尊严与霸气。但是,夹在开发完善的拙政园和设计细致的苏博之间,忠王府无疑成了一个附庸,处境及其尴尬。没有力度的开发与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多扇关闭的大门成了它的软肋。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它的利用潜力。比如,拙政园的主题花卉节、园林博物馆,甘熙故居的梦回童年、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也是历史文物的保护途径之一。另外,这些建筑内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无障碍通道的布局。

1.上海新天地。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它是国际知名的旧房改造项目,以“传统与现代结合”为设计理念,用现代技术保留了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老建筑。现在,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聚会场所,并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现在新天地建筑的外观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新天地为何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定位----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新天地的定位分为三个阶段:综合性历史旅游景点国际交流聚会地点。

b.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的中心”。而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其目标群体是上海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的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而且新天地是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与新天地一湖之隔就是高档物业“翠湖天地”,具有足够购买力。

c.模式----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

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与经营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

d.盈利----以房地产来带动。

表面上看来,上海新天地的投资高达10多亿元,但实际并非如此计算。由于“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地价的提升。翠湖天地可以说一分钱广告都没有投,现在还有xx多人在排队买第二期,且平均房价业是最高的。(同理,当初投资方是以公益性质的人工湖以及绿地为代价从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看似这片公共绿地浪费在市中心地段浪费了不少资金,但是对由此而房价上涨的翠湖天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买卖。因此,这对房地产的开发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现在有不少地区都在垂涎上海新天地的火爆。但是克隆上海新天地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将其原样搬过去就会成功。上海新天地的原版只能在上海,别的城市的“新天地”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地域文化来进行理性规划。时尚也是具有厚度的。

2、南京1912。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是南京人精彩的“夜生活”。

1912平面图。

在空间和功能组织方面,l形广场以4个广场作为功能组团。西南端主要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餐饮和休闲。东北端的太平广场则主用用于酒吧业,把在传统观念里比较嘈杂的酒吧置于环境较隐蔽的总统府北侧,避免和长江路的文化气息起冲突,这样的布局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楼,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甚至是平房。在建筑外观上,大多数新建筑中,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尽量做到简约无粉饰,尊重当时的风格。街面宽度和建筑的高度比例为1:1.5,适合漫步其中没有压迫感,临街建筑界面有所进退,绿色小品以及台阶、灯杆等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当初规划1912时是有争议的。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一片地区都纳入总统府内,做成展馆的形式。但最后还是把它作为"总统府"的一个配套设施,总统府通过院墙的通透式窗户与1912相互融合。在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商那里,1912的目标被表达成了"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将"南京1912"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时尚互融、文化精彩”的现代城市客厅。尽管都是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看出1912对商家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避免和总统府的民国气息相去甚远。

可以说,1912是对新天地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同。1912的消费人群还是市民为主,在白天的人气远不如晚上。这与两个城市的性质是相关的,南京相对保守,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天地这块时尚地标更易达到它的预定目标。

3、建国中路八号桥。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10号,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方便。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

八号桥是由1~9号9座楼组成,它保留了老厂房原有斑驳的砖墙、管道和地面等工业特征,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每栋楼内部分割成一件件小的工作空间,供不同租户入驻,保证其私密性,同时又预留出会议室等共享空间,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每座建筑都有天桥相连,通透的玻璃幕墙体现了视觉效果的现代感,整体风格延续,合理通畅。现在,8号桥已经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服装设计单位,还举办众多的时尚派对、艺术展、商业交流等。

八号桥对我们的启示很深刻。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除了拆掉新建外,还是有另外的利用方法的。旧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工业与创意的所在。但是,需要主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与其区位有关,而且对建筑内排水、消防、通风等也有要求。

4、田子坊。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仅420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在田子坊狭小的弄堂里,各式小铺林立,这些小铺不仅仅是商铺,更是创意视觉的展示空间。虽然说白一些,田子坊的布局紧促拥挤,但是却保存了上海早年市井生活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在这些基础上发展的文化产业,使过去和现在完成了一个交接,形成了上海的文化品牌。政府也将从房地产和税收的增长上得到巨额财富。

1.仙林大学城。

时间:7月3日地点:南京。

仙林新市区位于紫金山东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北至312国道,西至绕城公路、东至七乡河,规划面积80平方千米,是南京市总体规划三大新市区之一。新市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特别是地铁2号线的建设。仙林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结构特殊,规划以东西向的仙林大道和南北的九乡河为主轴,以两个“十”形生态廊道为骨架,构建了“4个综合片区+2个it团”d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其中,仙鹤片区是仙林大学城的主体地区,规划高校用地856ha,可容纳在校生约12万人,亦吸引了南师、南财、南理工等众多高等学府。通过对现有学校用地调整和新学校的布局引导,形成大学城内部南北向的公共设施轴和东西向的生活轴,作为大学城学生和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交往场所,努力实现真正的设施共享,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们着重参观的是南京示范大学新校区。其教学区呈轴对称布置,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为大门世纪广场教育广场图书馆广场图书馆阳光塔,贯穿了教学区与行政区组团。副轴线为东西走向,贯穿生活与文体设施组团。

整体道路网方向指向性好,功能组团分区明确。图书馆是校园的主体建筑,在形态上有如翻开的书本,又像展翅的雄鹰,颇有寓意。从立面来看,纵向为主,支柱粗大,横向较细,形成对比。屋顶用简洁的空架与复杂的屋面形成对比。

南师校园规模宏大,但在里面行走却发现了问题。校园尺度并不是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按照车的尺度,所以建筑单体之间分布松散,道路过于宽阔,产生距离与疏远感。这种宏大的尺度在大学规划里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不仅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江宁大学城。

时间:7月3日地点:南京。

南京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江宁区东山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8公里,临近沪宁告诉公路,水陆交通比较方便。规划用地约24平方公里,容纳学生13万人。规划凸显环保特色,并设置了鹭鸟自然保护区。

我们参观的是南京工程学院。各功能组团以图书馆为中心环状分布。道路注意人车分流,环形路以及从中心放射出去延伸到各大门的映天、映山、映晖、映心四条路为车行道,其他以人行道为主。校区南部为一天然湖,形成生态区,行政与教学区分布于西部,生活文体组团分布与东北部。校区内的建筑主要为现代风格,体现工业元素,大气而富有时代感,与学校教学的特色相吻合。

大学城建设,着眼并不在与大,而要讲究“小而精”,讲究人性。我们的浦口校区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而某些大学过于追求形式的宏大,形成现代的“圈地”现象,费财劳力,各大学间距离相距太远,难以形成体系规模。大学城中要重视资源共享,充分交流,还要发展城内的交通、生活配套设施。有人把南大浦口校区比作是“孤岛”是可以理解的,周边环境人文气息、都市气息不足,使大学得了贫血病。纵然大学城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但是力量还是有限的,还要靠政府等机构的帮助,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模式。

1.陆家嘴cbd。

时间:7月7日地点:上海。

陆家嘴中心区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由黄浦江、浦东南路和东昌路围成的一块面积约为1.7km2的扇形区域。它处于上海的心脏部位,和外滩一江之隔,属最佳城市区域,是最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黄金地段,是发展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最佳区域。被喻为“黄金心脏”。目前,陆家嘴cbd是在国家大力开发浦东的大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是目前上海六大cbd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中央商务区,服务范围辐射至全国甚至国际。

空间布局是以世纪大道为主轴,由小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竹园商贸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和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及周边地区组成。地块内高层建筑林立,特别是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等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新建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与金贸大厦毗邻,两者距离很近,高度也相差不多,两者并立并没有减弱金茂的标志之感,反而使整个建筑群更有腾飞的气势。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陆家嘴华丽的外表下还存在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功能比较单一,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分离给过江交通造成了不少压力,需要再加强立体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建设。

2.河西新城、奥体中心。

时间:7月4日地点:南京。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西南,河西新城规划定位为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河西新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部江心洲四个地区。新城的道路为格网状,比较总要的交通线路为已经建成的地铁1号线、滨江大道以及梦都路和奥体大街,即将建成的地铁2号线与过江隧道将加强河西新城与主城的联系。

滨江风光带是河西新城打造的特色项目。它位于滨江大道与夹江之间,北起三汊河桥,南至长江三桥,全长约15公里,最宽处约600米,通过对扬子江的体验,设置一系列亲水景点,使它成为富有长江特色的公共游览区。它分为为活动区、休闲区、自然生态区以及景观轴线四部分。

大功能区。整个场馆气势磅礴,造型现代而独特,既符合河西新城的现代气息,同特有的金陵红又是出自于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河西地区存在人气不足的缺点,主要是由于社会阶层不够多样化,人口单一,应该适当发展混合用地。

3.苏州工业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市以老城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别建设了新加坡园区和苏州新区,推动了苏州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离苏州老城区1公里,距上海80公里,靠近沪宁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2小时。

园区以现代大道为分界线,左侧主要为工业区和基础设施,右侧为生活区。并且沿着金鸡湖的岸线,增加了绿化积和亲水空间,提高的园区的宜居性。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但是却给我们一个初步认识城市、认识建筑、认识规划的实践机会。感谢于老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一路上,从巧夺天工的古建到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从息息相关的大学城到高楼耸立的cbd,从娓娓道来的展馆到肃穆严谨的纪念性建筑,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我们将会使城市更加美好!

1.实习现场记录。

2.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河西的未来和发展,xx年10月。

3.卢波、段进,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的规划调整。

4.上海城市规划馆网站。

5.中国园林网。

6.八号桥官网。

7.南京仙林城官网。

8.

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对其保护和利用的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其在中国旧城改造中的现实意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旧城改造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创意产业。

conservationandadaptive-reuseofhistoricbuildingsisoneofthemostimportantscientificissuesintoday'surban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ofchina.

takingshanghaitiansquareasanexample,thepapermakeasimplediscussionofthemodeofprotectionandreuseofit.meanwhile,thepaperwillalsoanalyseandresearchitspracticalsignificanceinthetransformationoftheoldcityinchinainthefuture.

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一些规模和体制不能跻身前列的建筑群来说,保护工作就变得很尴尬。于是,在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下,这些建筑群就常常面临着被动拆迁的命运。但是,正是这些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进程中朴素的市井生活和工业历史痕迹,具有不可估价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并且,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单纯的拆迁和重建并不是经济的开发模式。上海田子坊利用和保护的双重保护模式,代表了旧城改造中新的出路,不仅保留了当地的文脉,也创造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本文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出发,通过对现场参观的总结和相关案例资料的分析,分析并研究田子坊的开发模式以及在旧城改造中的可应用性。

1.历史追溯和现场描述。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全长仅420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和仓库建筑,建筑以二三层楼为主。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在田子坊狭小的弄堂里,各式小铺林立,布局紧促拥挤。商铺主要以各式各样的首饰、艺术品、服装、小茶吧、古玩为主。在某些商铺里还可以看到保留的尖顶、木梁、老虎天窗、高悬铁质吊灯等等,到处充满了怀旧的气息。其中,有几家店铺是知名画家和设计师的工作室,还有一栋楼是作为展览美术作品之用。

2.开发方式和产业分析。

田子坊是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并且获xx年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被成为“上海的苏荷”。所谓创意产业,就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体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实践。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在田子坊开创的创意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条件。一般来说,一个地区要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有历史、经济、政府、环境支持等方面的条件。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条件,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工业建筑。上海的gdp贡献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xx年上海的gdp突破了5千亿元,人均达到490美元,xx年预计将达到人均7千美元的gdp收入,因此上海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另外,上海发达的服务业与旅游业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来说非常有利。

对田子坊的开发可以说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形成的过程。居民利用田子坊丰富的资源,居民把住宅、仓库、厂房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集中的租给画家、艺术公司、商人等等,在其他地方另觅住处,而艺术家们在这里也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例如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等等。不仅画家们的作品成为了不朽的经典,连他们的故居、他们的生活气息也成为了田子坊的另一笔不菲的资源。例如陈逸飞的故居和画室成了后人缅怀它的最好去处,故居中陈列的草稿与画具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关于陈逸飞的传记与他画作的复制品也成了商家的一个很大的卖点。

并且在田子坊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从中获得了比较丰厚的税收。

3现实中.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上海人口和地价的上涨以及快速城市化使上海土地的供应十分紧张,虽然在边缘已经建设了松江、浦江、安亭等新城,但是老城区的土地却仍然十分抢手。泰康路东邻思南路、西接瑞金路、南靠肇嘉浜路、北面复兴路,可以说是上海的黄金地段。

但是泰康路风貌区并不属于法定的市十二片历史风貌区,政府给予它的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还不是很够,使其一度面临拆迁的危机。目前,泰康路近瑞金二路地块将拆除旧房、新建现代化封闭式的高级住宅区。田子坊虽幸免于难,但是却成了城市钢铁和水泥高墙夹缝中的一个小的角落,即使保留,它被包裹在一片不和谐的高楼中,也是不利于艺术家的灵感挥发和商机的诱发。一旦脱离了艺术家们的庇护,田子坊的也失去了它当初的意义。于是,这样的局面引起了诸多专家和市民的热议,怎样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田子坊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旧城改造,在很多地方单纯的奉行着推倒重建的原则,兴建了大量的高层现代化建筑,彰显了该地的政绩新貌,却让一个城市的文化失去了连续性,并且这样的方式牵涉到拆迁与重建的一系列社会民生问题,并不是完全优化的做法。而田子坊的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却引导了另一种旧城改造的方式,在中国目前的旧城改造运动中,它主要又以下几个现实的意义:

1.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

《马丘比宪章》在“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指出“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取决于城市的形体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历史建筑和历史地段能够深刻地再现城市时间轴上的某一段历史风貌。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该结合起来,一般来说,历史建筑物可以继续原有的用途,或者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或者改变其原有用途,作为博物馆(如甘熙故居中的民俗博物馆)、办公楼、学校的图书馆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公共效益的保护方式,其实还是可以有用带有商业性质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例如田子坊、新天地、南京1912等等。这些商业性质的开发模式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田子坊的特殊之处是其创意产业的发展。利用历史建筑的本来风貌和空间尺度,加以修葺、规划(主要是通风、消防、卫生等方面的重整),以商业的模式推广出去,吸引商家入驻。而田子坊与创意产业的结合又是它的一个新的亮点。这样的创意产业生产的是“绿色gdp”,不仅可以创收,而且对历史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又降低到最小。

但是,这样的利用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建筑与街区的改造,一般来说,经过时间的打磨,建筑的内部以及街区的景观设计、基础设施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者过于简陋与现代生活要求不符。这时就要对建筑与街区进行适当的改造,特别是供电、供水、供气、排水以及取暖等管线的改造。在景观设计方面,要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整体的和谐性。并且应该保持适当的居住人口和好的环境质量,保持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活力。

2.旧城改造的经济化。

旧城改造是一种经济成本很大的项目,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将成本降到最低是需要经过精密计算和抉择的。在中国大部分的旧城改造中,政府往往经济力量不足,所以常常要依靠和开发商合作的方式。但是开发商由于自身社会属性和追求目的的原因,其大部分做法又是以推倒原有建筑后建商业高层或精品住宅为主,虽然创造了暴利,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推倒这些还有利用价值的老建筑,却是一种资源、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的浪费。

田子坊是居民自发组织、改造而来,基本上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却为政府创造了很高的税收收入,并且连同八号桥等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蓬勃发展。这样就使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化,在创造高额gdp的同时,优化了城市整体的经济结构,使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够走的更好更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说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好,但是国家的财政还是很紧张,在旧城改造中的这种“节俭之风”还是有必要实行的。

3.新的城市文化景观。

现在田子坊已经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重要一站,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观街区。可以设想,假如当年推倒重建的话,只会在原地多一群没有个性的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而已,城市和街区就会出现文化缺失,历史断环。田子坊这样的空间标志,虽然并没有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外滩那样的城市地标知名度高,但是在《华盛顿宪章》中提到“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造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表现。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能构成人类的记忆”。在唤醒人类历史文化感知的方面,田子坊与上述建筑并没有地位上的悬殊差别。

利用田子坊这样的模式,使城市增加了本身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并且也使城市文化景观在层次上显得更为丰富。人性的怀旧与向现代的奔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优化格局。

总结:

通过田子坊保护和利用模式的分析,特别是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我国旧城改造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建筑群都适合田子坊的模式,田子坊的建筑历史年代不是很长,建筑用材等没有完全破坏,经考察,都能达到继续使用的程度,适当的改造后对使用并不造成影响。并且从整个大环境来讲,田子坊的发展有其深厚的城市根源和人文支持,完全照搬不仅不能造就第二个“田子坊”,反而会给城市的发展起到不良的后果。所以,要发展这样的比较特殊的模式时,要对当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评估工作,因地制宜的根据实际选择最优的方案。

1.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时代建筑》,xx。

2.王建国、蒋楠等,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建筑时报》。

3.创意产业论坛。

4.田子坊官方网站。

5.视觉同盟。

6.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2012年7月9日,作为建筑学院的一员,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苏沪杭建筑认知实习。整个认知实习于7月18日圆满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圆满完成了整个课程考察。

“圣地”上的奇迹——苏州博物馆新馆。

参观考察苏州博物馆是在实习的第二天,那天下着小雨,但来参观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龙,冒着雨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亲身感受了贝聿铭大师为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在2006年10月建成开馆的,该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设计师贝聿铭通过苏州博物馆新馆再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的建筑造诣和爱国情怀,祖籍为苏州的他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州的荣幸。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使苏州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同时,通过这个窗口,进一步提高了苏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聿铭先生称之为“圣地”,他曾经说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而现实的确如此,设计苏州博物馆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他既需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协调舒服又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毕竟时代在不断发展,苏州博物馆必须做到中而新苏而新才能够在众多博物馆中脱颖而出。

在设计上苏州博物馆新馆做到了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苏州传统的建筑风格,整个博物馆位于院落中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但博物馆庭院在造景设计上却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它为每个花园寻求了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色调方面苏州博物馆新馆依旧采用白墙灰顶的传统色调,但有所不同的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灰窗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这样便控制和过滤了进入展区的太阳光。

在功能布局上,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块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

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拥有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而整个大厅八个角,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为参观者去博物馆的其他展区提供通道。苏州博物馆新馆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布置有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其中源自自然采光的八角形大厅的二楼是迷人的字画展区,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现代美术作品展,展区由简洁优美的模块组合而成,令人心旷神怡。当然,更引人注目的是地下室展区,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风景优美,惬意舒适,在这里有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等功能区。

关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庭院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一大亮点,也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庭院的完美设计把苏州博物馆新馆与北部的拙政园融会贯通,成功的把苏州元素镶入苏州博物馆中,使新馆无处不透漏出苏州气息,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主庭院园林设计又不同于传统的苏州园林风格,它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成功的体现出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苏而新中而新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庭院的水文景观,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总之,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世界博物馆设计中的不朽之作,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在江南小桥流水环绕的圣地里,贝聿铭大师成功的解决了博物馆的走向、色调、功能布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问题,整个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新馆的落成成功的解除了部分人士对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的异议,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苏州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胜极品拙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一种人性关怀和民族亲情的彰显。

苏州博物馆新馆,让我们用45度角的敬仰来欣赏它。

江南水乡——魅力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许这句说的有些夸张了,也许这只是观赏者在领略了苏杭美景之后所发出的一句感慨,但这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苏杭的美确实甲天下,在来到杭州的几天里,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杭州这座江南水城的美。

杭州是一座拥有八千年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都,是一座集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江南水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虽历经沧桑,但杭州的历史文化从未断过,在它两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历史中依旧保存着从吴越到南宋、明、清以来的历史建筑八千多处,正所谓建筑是历史的基因,杭州如此庞大的历史建筑群是后人认识杭州、研究杭州的重要历史材料,同时也是杭州文化延续与发展的重要媒介。

等门类比较齐全。在文化发展上,杭州的文化贴近生活、丰富多样,雅俗共赏,其中比较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有茶文化、丝绸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等,在茶文化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西湖龙井了,走在西湖边的江南小镇上,随时可以听到小商贩们宣传吆喝西湖龙井茶、江南丝绸之类的,他们是那样淳朴、和善,没有推销,没有欺诈,只是用最淳朴的江南口音向游客介绍博大精深的杭州文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被感动了,像这样的人民,像这样的文化杭州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大家闻名而至呢。就包括浙江博物馆,那座坐落在山脚的现代建筑显得是那么大气、优雅,对游客足以是一种灵魂的洗礼和升华。在城市环境方面,杭州风景优美,气候适宜,山、水之间,湖、河、江之间,互相映衬,浑然天成。山水与人文之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作为杭州自然人文代表的西湖,以上千年人工文化的精雕细凿,形成精致和谐、巧夺天工的文化景观,包括那座坐落在湖中央的雷峰塔,风景更是别具一格。

在建筑方面,杭州的历史建筑主要采用灰色系列色调,与西湖秀丽的风景相呼应,建筑体型简朴小巧,与西湖山水尺度相协调,既有帝王都城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水乡的朴实无华,显得亲民和谐。杭州的建筑汲取和传承了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透露出博览群雄大都会的繁华气势,其色调,其神韵铸就了杭州建筑天人合一的独特风韵。

杭州保留了众多历史建筑,特别是实习期间我们考察的明清一条街,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处处透视出美丽的都市风光。

同时杭州古建筑与西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比如雷峰塔就坐落在西湖边被山水环绕,显得十分和谐、大气。当然不仅仅是雷峰塔,杭州的建筑大部分都散落在这美丽的风景之中,沿山筑屋,滨河构房,依湖而居,城中有景,景中有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完美统一,精致和谐。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杭州庞大的古建筑群同时也反映出了杭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建筑因文化而立意,文化由建筑而传承。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古都文化、水乡文化、西湖文化等在杭州历史特色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杭州的建筑还带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不追求对称,将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在水乡多河地带还出现了小巷、小桥、码头、石板路、过街楼等富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小品,杭州的水乡建筑重视建筑的雕饰而不过多的追求彩画,质朴中折射出奢华。杭州保留的江南水乡古建筑以及后来建造的江南水乡式建筑大多都以院落为主,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色彩清净淡雅,白墙黑瓦,木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显得传统而安静。

当然,在历史建筑和江南传统建筑的发展基础上,杭州还保留了一类新的建筑,那就是把历史风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综合考虑到江南的气候特点而建造的建筑,这些建筑依旧采用杭州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却运用了西方近代的建造技术,这些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受到了现代人的青睐,同时也展现了博大精深的杭州文化,体现了杭州人民在城市建设上开拓创新、和而不同的建设理念。

众所周知,杭州是一个以旅游业而著称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这句话足以见证杭州风景之美,其中西湖之美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游客都为之倾倒,更有众多文人志士赋诗作词以赞西湖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千古绝唱向世人酣畅淋漓的赞扬了西湖之美,同时,白素贞和许仙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更是为西湖披上了爱情的面纱,那传说了千年的断桥,囚禁了执着白娘子的雷峰塔又是多少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西湖文化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东方园林的典范,在时代的发展中,西湖的建设始终坚持源于自然、重塑自然的原则,使得西湖景观没有过多的人工装饰,没有牵强的人工摆设,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置身于西湖景区,放眼望去,整个湖面开阔、壮观,一览无余,顿时让人心旷神怡为之震撼。同时西湖景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面积之大无与伦比,在偌大一个杭州城生出一片宝地,到处是山到处是水,有谁能不为之震撼呢。还有那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朗诵了千年的名词佳句,无一不是对西湖绝世美景的升华。

当然西湖只是杭州旅游业的代表,除西湖之外,杭州还有众多旅游圣地,比如西溪湿地、明清古城、灵隐、龙井问茶等,他们都是杭州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杭州也是一个文化圣地,杭州坐落着中国知名美院“国美”和人称“小清华”的浙江大学,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中国美院建筑系教授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世界建筑界的最高奖项,这一盛事更是证明了中国美院的雄厚实力,而浙江大学也早已以数学等特色学科闻名中外。

在交通方面,杭州至今已建立起了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公路系统、铁路系统、航空系统、航运系统等共同作用保证了杭州经济文化的正常运行。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段,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历史文化名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杭州形成了庞大的水上交通系统,航运每年也为杭州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适应广大市民的交通需求、缓解杭州现有交通的压力,杭州市现在正在对原有地铁进行改造建设,改造后的地铁将会承担杭州市区主要人流的运输,成为杭州交通运输业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杭州,这座坐落在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已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的核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将会以国际大都市的身份迎接八方来客。

总而言之,苏沪杭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震撼。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一共用了八天时间,参观考察了各地地标性建筑二十余处,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各地博物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它们向我们展示了所在城市现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以及将来城市的规划发展新方向。此次实习是我们入学以来第一次对理论的伟大实践,我们参观的内容也是包含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学校、园林、历史遗迹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着实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才能真正感受到赋予在建筑身上的历史含义,这种感觉和激动是在其他场合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完全摆脱了课本理论教条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品读了苏沪杭的知名建筑,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次的心灵洗涤之后,我们对建筑这一门学科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之前的探索性尝试性的学习到现在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实践对学好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必定会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将我们的学习搞得更好。

另一方面,苏沪杭调研实习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对建筑的影响,不同地方的建筑应适应不同地方传统的建筑特色,要能够体现出不同地方的特征性元素,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手法使新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形成质感和色调的统一。对于建筑来说,协调和统一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多漂亮的建筑,如果不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够体现出地方的人文风情和传统色彩,放到哪里都是对当地原有风景的破坏,那么它的美感也就无法表达出来,甚至,如果它不能够适应当地自然气候的话,不说是美观协调了,就连功能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建筑应适应当地的需要,比如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成功的与苏州当地的传统元素相结合,采用白墙灰顶的色彩表达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和意义,建筑只有做到了与时俱进、独具一格才能够在建筑群里脱颖而出。因此,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创新必须要从现在抓起,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和设计特点,只有在学习中培养了这种创新思想、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应运自如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时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苏州博物馆新馆,尽管苏州博物馆新馆采用了苏州建筑传统的白墙灰顶的色调,但有所不同的是贝聿铭大师把苏州建筑的青色灰瓦用灰色花岗岩代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调,同时在屋顶的处理上新馆也没有像其他建筑那样呆板僵硬,而是采用了钢构架结构和玻璃采光板,不但增加了博物馆的透光效果,同时对光线进行了有效的过滤,使博物馆内温馨淡雅、环境宜人。

苏沪杭建筑认知实习将会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那种对建筑的敬仰与热爱,那种对心灵的洗涤与震撼会激励着我在建筑的生涯里做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建筑工程认知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7月30日。

指导老师:xxx。

项目名称:××市xxx小区。

建设单位:××市x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市xxx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市xxx有限公司。

实习学生:xxx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xxx建工xx班。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课程以及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一)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如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等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都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就是“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二)梁: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一)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深入工地一线的参观,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体会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特点,熟悉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我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

(二)实习感受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训就是在实习中加强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它是学生对所学的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宽、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使我们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我们得到一个深入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们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理解,学校就安排我们进行维持一天的专业认识实习。这个实习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同时也让我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即将要接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课程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这次实习维持一天,地点是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周围的工地。12月27号上午老师为我们做了认知实习动员大会,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实习现场的注意事项。12月31日参观的地点是学校东面的某工地的一些建筑,以及到天洋城工地现场进行参观学习。

实习现场指导教师--老师负责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基坑支护的处理、后浇带原理、筏板基础与独立基础共同使用的优点、施工现场塔吊的布局、变形缝的分布与注意事项等一些实用性知识。

在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些专业知识后有我们自己进行参观学习,在自行参观过程中我向现场工人询问了关于后浇带的处理,筏板基础与独立基础一起使用可避免关于冲切的计算,以便于减少对于工程的计算难度,塔吊在施工现场布局中要避免出现死角,做到每个塔吊的吊臂之间有交汇出来避免四角的出现。

在自行参观结束后张晓杰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参观的建筑的电梯梯井的构造,以及在做梯井防水是的注意事项,之后又带领我们参观了施工用钢筋,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关于在工程中钢筋的使用型号等问题。

总之,这次实习我收获很大。因为,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希望学校多开一些这样的实践课程。而且这次实习得以圆满完成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带队指导老师,老师们不仅在实习学习上给我们介绍各种专业知识,这里我要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建筑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xxx。

项目名称:xx市天骄绿苑佳泰小区。

建设单位:xx市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市天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市亿泰建筑有限公司。

实习学生: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建工甲班?

(1)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一)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二)梁: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二、实习感受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xx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xx老师、xx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xx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

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

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

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xx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

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

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实训是在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训练。是学生深化、拓宽、全面训练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内容的重要阶段。建筑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必要基础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筑培训的实践学习,我们有机会深入实践,了解社会。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锻炼自己区别于社会适应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将本书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阔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和就业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充实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所以要有意识地积累实践,确立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的基础岗位,把社会需求和个人的才能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养自己择业的竞争力,把今天的实践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理解,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业理解练习。这次实践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也使我能够巩固和深刻理解需要接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课程学习积累感性认识,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这次实习为期一天,地点在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周边。12月27日上午,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认知实习动员会,讲解了关于实习现场的注意事项。12月31日,我们参观了学校东侧某工地的一些建筑,并前往田阳市参观学习。

现场指导老师——老师负责给我们讲解一些基坑支护处理的实用知识,后浇带的原理,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一起使用的优点,塔吊在施工现场的布置,变形缝的分布以及注意事项。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专业知识后,我们自己参观学习。在自访过程中,我向现场工作人员询问了后浇带的处理情况。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的使用可以避免冲切的计算,从而降低工程的计算难度。施工现场塔吊的布置应避免死角,使每台塔吊的吊杆之间有交叉,避免出现四角。

参观结束后,张小姐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参观大楼电梯井的结构和防水注意事项。后来,他带我们参观了施工用钢筋,并向我们详细解释了钢筋在工程中的使用模式。

实习结束,有必要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天的认知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密切观察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学到了很多实际施工知识,这些知识我在学校里很少接触和关注,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这种专业的理解实践让我意识到,实践是大学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大学生锻炼和成长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勤于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提高。而且这个认识练习主要是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所以学校带领我们开展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获得对即将从事的这个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学习建筑工程技术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同时要借鉴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虽然实习的时候对一些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并没有压抑我的学习兴趣,反而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奋进!

总之,我从这次实习中收获了很多。因为,实习的本质是毕业前的模拟练习,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磨砺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生命能由此得到延续,让我所学所想得到利用。我希望学校能开设更多这样的实践课程。而且实习顺利完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要感谢我们的领导导师,他们不仅在实习学习中向我们介绍了各种专业知识,我还要对老师们说:谢谢!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内蒙古科技大学。

姓名:

院(系):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1-建筑学。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20xx年8月13日至20xx年8月26日。

实习目的:

通过对各类公建、商业步行街、广场、园林高校建筑和传统城镇风貌等内容的参观、认识、体验,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提高建筑素养,以形成对各类大型公共建筑及传统小城镇建筑风貌的感性认识,学习各类建筑的外观造型,平面功能布置,空间序列排布,交通空间组织以及细部节点的设计等,培养对建筑作品的读解能力,和对建筑空间的认识,尽可能最大量的收集各方面资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习地点:

北京,上海,苏州,杭州。

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3日至8月26日。

实习内容:

为期十几天的城市认识实习已经结束了,此次实习使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建筑设计发展动态,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古建筑,体验城市形态,感受城市建筑的尺度,可谓受益匪浅。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我们是以参观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民居、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奥运场馆、cbd建筑群、旧建筑改造、宗教类建筑、园林类建筑等。让我既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气息,又领略到了现代建筑的宏伟壮观,同时体会到了未来建筑的蓬勃发展,感触颇深。

一.古风古韵——感受古典的韵律。

1.故宫。

故宫原名是叫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了。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故宫南北长约961米,东西宽约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四周为宽约52米的护城河。城墙高约12米,底厚约10米顶厚6米至7米,由52米宽的护城河保护。有四门:正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神武门)现午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城墙高约9.9米厚约8.26米。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2631座;紫禁城各宫殿样式图细画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测量、绘制典藏到民国初年。相传故宫共有9999.5座屋,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为汉族建筑之精华。北京紫禁城(故宫)为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故宫建筑群中,体现了汉式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

(1)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华表以确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天安门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

(2)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3)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4)屋顶正脊两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质兽头装饰,戗脊上饰有若干陶质蹲兽,歇山式屋顶(中和殿)有宝顶。

(5)斗拱檐桁额枋表面刻画不同的图案和花纹,有动物纹样如龙凤狮虎鸟兽虫鱼,植物纹样如藤蔓葵荷花草叶纹,自然纹样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气,几何纹样如方形菱形回纹雷纹,文字花纹如福寿喜吉纹,器具花纹如钱纹、元宝纹等,收美观与防腐双重功用。其它如悬鱼、窗棂、栏杆、壁画、天文板、藻井、隔断等装饰纹样多种多样。

(6)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2.天坛。

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其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祭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时名天地坛。嘉靖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嘉靖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清廷入关后。乾隆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3.苏州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小感:从北京到苏州,一南一北演绎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一切,皇家园林大气磅礴,苏州园林温婉如水。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2019年世博会的。

口号。

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19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2019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19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

名言。

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雨花台。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总结之,拙政园有以下几个特点:

a、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大多采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皱瘦漏透。水以曲见长,灵石点缀。尽可能多的采用曲线,与西方园林的规整严谨大大不同。进门用一黄石假山抑景,以求豁然开朗之感;回廊曲折,采用对景,以求步移景异;众多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框景、漏景、增加径深与光影的变化。

b、绿树荷香、色调天成。植物众多,自成一景,采用植物四季的颜色变化增加了丰富性。

c、庭院错落、疏朗有致。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厅、堂、桥、亭、台、楼、阁、榭,置于水体、植物掩映之中,自然分割,相映成趣。

d、文者仁心、妙手成章。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园中主人附庸风雅之地,匾额、楹联、石刻、题字都是文化与智慧的表现。

2.甘熙故居。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甘熙故居包括南京城南的南捕厅15、17、19号以及大板巷42、46号,是南京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这篇古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中轴线形成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各组建筑间有备弄与腰门相连,同时所有后门均与后花园相通,充分体现主人居家理念,并表现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建筑严格遵守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典型的表现是窄小而高墙耸立的备弄,它既有防火功能,同时也是供下人通行的通道。坐南朝北的朝向也是取商家风水的吉祥寓意。

住宅中有很多细节表现了传统民居的科学与智慧,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例如,大厅对面墙上的小孔可以在夏天架竹竿搭芦席乘凉;室内有隐蔽的水井在夏天纳凉,保存瓜果蔬菜;跑马楼的天井通透,又可收集雨水;屋外墙角留白处栽一株芭蕉,即填补了色彩,又有了“雨打芭蕉”的妙处。

笔者认为,甘熙故居经过好好的打造是有可能成为南京的“第二个夫子庙”的。但是,又有保护与开发缺乏合理性,公共配套设施不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断层,使其成为一个淹没在庸庸市井中的“城中村”。

3.忠王府。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忠王府是忠王李秀成的府邸,是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旧址。它接近拙政园,紧邻苏州博物馆,由苏博的出口可以直接进入王府,衔接自然。基本格局保持中、东、西三路。可以看出,王府在开间布局、色彩运用上比普通民居要更上一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次,王府的院墙要比民居高几许,回廊也构造的横平竖直,体现了王府的尊严与霸气。但是,夹在开发完善的拙政园和设计细致的苏博之间,忠王府无疑成了一个附庸,处境及其尴尬。没有力度的开发与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多扇关闭的大门成了它的软肋。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它的利用潜力。比如,拙政园的主题花卉节、园林博物馆,甘熙故居的梦回童年、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也是历史文物的保护途径之一。另外,这些建筑内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无障碍通道的布局。

1.上海新天地。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它是国际知名的旧房改造项目,以“传统与现代结合”为设计理念,用现代技术保留了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老建筑。现在,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聚会场所,并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现在新天地建筑的外观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新天地为何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定位----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新天地的定位分为三个阶段:综合性历史旅游景点国际交流聚会地点。

b.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的中心”。而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其目标群体是上海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的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而且新天地是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与新天地一湖之隔就是高档物业“翠湖天地”,具有足够购买力。

c.模式----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

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与经营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

d.盈利----以房地产来带动。

表面上看来,上海新天地的投资高达10多亿元,但实际并非如此计算。由于“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地价的提升。翠湖天地可以说一分钱广告都没有投,现在还有2000多人在排队买第二期,且平均房价业是最高的。(同理,当初投资方是以公益性质的人工湖以及绿地为代价从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看似这片公共绿地浪费在市中心地段浪费了不少资金,但是对由此而房价上涨的翠湖天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买卖。因此,这对房地产的开发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现在有不少地区都在垂涎上海新天地的火爆。但是克隆上海新天地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将其原样搬过去就会成功。上海新天地的原版只能在上海,别的城市的“新天地”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地域文化来进行理性规划。时尚也是具有厚度的。

2、南京1912。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是南京人精彩的“夜生活”。

1912平面图。

在空间和功能组织方面,l形广场以4个广场作为功能组团。西南端主要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餐饮和休闲。东北端的太平广场则主用用于酒吧业,把在传统观念里比较嘈杂的酒吧置于环境较隐蔽的总统府北侧,避免和长江路的文化气息起冲突,这样的布局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楼,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甚至是平房。在建筑外观上,大多数新建筑中,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尽量做到简约无粉饰,尊重当时的风格。街面宽度和建筑的高度比例为1:1.5,适合漫步其中没有压迫感,临街建筑界面有所进退,绿色小品以及台阶、灯杆等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当初规划1912时是有争议的。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一片地区都纳入总统府内,做成展馆的形式。但最后还是把它作为"总统府"的一个配套设施,总统府通过院墙的通透式窗户与1912相互融合。在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商那里,1912的目标被表达成了"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将"南京1912"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时尚互融、文化精彩”的现代城市客厅。尽管都是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看出1912对商家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避免和总统府的民国气息相去甚远。

可以说,1912是对新天地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同。1912的消费人群还是市民为主,在白天的人气远不如晚上。这与两个城市的性质是相关的,南京相对保守,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天地这块时尚地标更易达到它的预定目标。

3、建国中路八号桥。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10号,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方便。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

八号桥是由1~9号9座楼组成,它保留了老厂房原有斑驳的砖墙、管道和地面等工业特征,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每栋楼内部分割成一件件小的工作空间,供不同租户入驻,保证其私密性,同时又预留出会议室等共享空间,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每座建筑都有天桥相连,通透的玻璃幕墙体现了视觉效果的现代感,整体风格延续,合理通畅。现在,8号桥已经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服装设计单位,还举办众多的时尚派对、艺术展、商业交流等。

八号桥对我们的启示很深刻。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除了拆掉新建外,还是有另外的利用方法的。旧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工业与创意的所在。但是,需要主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与其区位有关,而且对建筑内排水、消防、通风等也有要求。

4、田子坊。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仅420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在田子坊狭小的弄堂里,各式小铺林立,这些小铺不仅仅是商铺,更是创意视觉的展示空间。虽然说白一些,田子坊的布局紧促拥挤,但是却保存了上海早年市井生活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在这些基础上发展的文化产业,使过去和现在完成了一个交接,形成了上海的文化品牌。政府也将从房地产和税收的增长上得到巨额财富。

1.仙林大学城。

时间:7月3日地点:南京。

仙林新市区位于紫金山东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北至312国道,西至绕城公路、东至七乡河,规划面积80平方千米,是南京市总体规划三大新市区之一。新市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特别是地铁2号线的建设。仙林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结构特殊,规划以东西向的仙林大道和南北的九乡河为主轴,以两个“十”字形生态廊道为骨架,构建了“4个综合片区+2个it团”d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其中,仙鹤片区是仙林大学城的主体地区,规划高校用地856ha,可容纳在校生约12万人,亦吸引了南师、南财、南理工等众多高等学府。通过对现有学校用地调整和新学校的布局引导,形成大学城内部南北向的公共设施轴和东西向的生活轴,作为大学城学生和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交往场所,努力实现真正的设施共享,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们着重参观的是南京示范大学新校区。其教学区呈轴对称布置,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为大门世纪广场教育广场图书馆广场图书馆阳光塔,贯穿了教学区与行政区组团。副轴线为东西走向,贯穿生活与文体设施组团。

整体道路网方向指向性好,功能组团分区明确。图书馆是校园的主体建筑,在形态上有如翻开的书本,又像展翅的雄鹰,颇有寓意。从立面来看,纵向为主,支柱粗大,横向较细,形成对比。屋顶用简洁的空架与复杂的屋面形成对比。

南师校园规模宏大,但在里面行走却发现了问题。校园尺度并不是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按照车的尺度,所以建筑单体之间分布松散,道路过于宽阔,产生距离与疏远感。这种宏大的尺度在大学规划里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不仅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江宁大学城。

时间:7月3日地点:南京。

南京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江宁区东山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8公里,临近沪宁告诉公路,水陆交通比较方便。规划用地约24平方公里,容纳学生13万人。规划凸显环保特色,并设置了鹭鸟自然保护区。

我们参观的是南京工程学院。各功能组团以图书馆为中心环状分布。道路注意人车分流,环形路以及从中心放射出去延伸到各大门的映天、映山、映晖、映心四条路为车行道,其他以人行道为主。校区南部为一天然湖,形成生态区,行政与教学区分布于西部,生活文体组团分布与东北部。校区内的建筑主要为现代风格,体现工业元素,大气而富有时代感,与学校教学的特色相吻合。

大学城建设,着眼并不在与大字,而要讲究“小而精”,讲究人性。我们的浦口校区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而某些大学过于追求形式的宏大,形成现代的“圈地”现象,费财劳力,各大学间距离相距太远,难以形成体系规模。大学城中要重视资源共享,充分交流,还要发展城内的交通、生活配套设施。有人把南大浦口校区比作是“孤岛”是可以理解的,周边环境人文气息、都市气息不足,使大学得了贫血病。纵然大学城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但是力量还是有限的,还要靠政府等机构的帮助,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模式。

1.陆家嘴cbd。

时间:7月7日地点:上海。

陆家嘴中心区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由黄浦江、浦东南路和东昌路围成的一块面积约为1.7km2的扇形区域。它处于上海的心脏部位,和外滩一江之隔,属最佳城市区域,是最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黄金地段,是发展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最佳区域。被喻为“黄金心脏”。目前,陆家嘴cbd是在国家大力开发浦东的大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是目前上海六大cbd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中央商务区,服务范围辐射至全国甚至国际。

空间布局是以世纪大道为主轴,由小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竹园商贸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和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及周边地区组成。地块内高层建筑林立,特别是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等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新建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与金贸大厦毗邻,两者距离很近,高度也相差不多,两者并立并没有减弱金茂的标志之感,反而使整个建筑群更有腾飞的气势。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陆家嘴华丽的外表下还存在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功能比较单一,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分离给过江交通造成了不少压力,需要再加强立体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建设。

2.河西新城、奥体中心。

时间:7月4日地点:南京。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西南,河西新城规划定位为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河西新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部江心洲四个地区。新城的道路为格网状,比较总要的交通线路为已经建成的地铁1号线、滨江大道以及梦都路和奥体大街,即将建成的地铁2号线与过江隧道将加强河西新城与主城的联系。

大功能区。整个场馆气势磅礴,造型现代而独特,既符合河西新城的现代气息,同特有的金陵红又是出自于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河西地区存在人气不足的缺点,主要是由于社会阶层不够多样化,人口单一,应该适当发展混合用地。

3.苏州工业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市以老城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别建设了新加坡园区和苏州新区,推动了苏州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离苏州老城区1公里,距上海80公里,靠近沪宁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2小时。

园区以现代大道为分界线,左侧主要为工业区和基础设施,右侧为生活区。并且沿着金鸡湖的岸线,增加了绿化积和亲水空间,提高的园区的宜居性。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但是却给我们一个初步认识城市、认识建筑、认识规划的实践机会。感谢于老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一路上,从巧夺天工的古建到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从息息相关的大学城到高楼耸立的cbd,从娓娓道来的展馆到肃穆严谨的纪念性建筑,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我们将会使城市更加美好!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雨花台。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北京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

前言。

从元明清建立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起,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大建筑,再到如今的奥运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北京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风骚。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建筑学2009级的学生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来到北京开始为期七天(9月4日—9月13日)的建筑实习。实习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方法.参与结合专业课程的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认识自身知识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不仅如此,实习还是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敬业精神,磨砺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步骤.大学生在校期间,设立一段时间专业实习,对于了解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加对社会、对职业岗位、对与人交往重要性的认识,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实习报告涵盖了两个我在实习过程中认为印象深刻并会对我未来设计产生积极影响的建筑——、银河soho和国家大剧院,其中列举了这几个建筑的概况和本人的一些认知心得体会。通过对这些建筑的实地参观和考察,体验真实的空间感觉,了解国内建筑最新发展状态,学习国内最新建筑技术,掌握最新建筑风格。

|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及目的。

1.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目的地为北京。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具体的建筑物(展览馆、博物馆、开放型广场、影剧院等公共建筑)。通过详细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对所选定的建筑物从使用功能、材质、色彩、体块造型、建筑形式美学、场地、技术等在内的概括性特征的总结。

2.实习目的。

学习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观察现实的建筑物。从观察建筑的表面开始,尝试从中识别出隐含其中的形式要素、组织规律逐渐习惯于运用形式概念进行思考。同时,深入了解其隐含的技术方法,并对其含有的技术方法产生直观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建筑技术美学观念,并为今后在设计工作中恰当的运用技术奠定认识基础。

建筑认知实习要求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功能性以及空间特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体会新结构、新技术对建筑的积极意义;同时了解传统与文化对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意义。

经过了接近四年的专业学习,在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实地参观,增强对建筑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初步具备以理性眼光概括中等及以上规模建筑物主要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作为建筑师的基本素质,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典型实习案例认识与分析。

3.1国家大剧院。

3.1.1建筑简介。

国家大剧院侧面。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3.1.2建筑师背景。

保罗·安德鲁(paulandreu),1938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1961年)、法国道桥学院(1963)和巴黎美术学院(1968年)。1967年,他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等国际机场,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的基本概念也出自安德鲁之手。

安德鲁参与过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像巴黎德方斯地区的大拱门、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终点站等。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3.1.3认识分析。

国家大剧院,在初次看到这座大体量的建筑时,当看到它犹如浮在水面上亦幻亦真时,我认为国家大剧院绝对是北京城数一数二的地标,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似乎已经做到极致,让我好生喜欢。但当我看到国家大剧院所处的地理位置时,我发现它似乎建造的有些不合地宜。它位于北京城最重要的中轴线上,东边不远处便是人民大会堂,再往东便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毫无疑问,它所处的位置是十分敏感的。我想大概正因为其所处地块的敏感性,所以安德鲁先生便引入了最简单的几何体,如同贝聿铭先生在巴黎卢浮宫改建项目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一样。如今它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想,如果抛离其所处的地块,单论这一个建筑,那么国家大剧院确实是做的气势恢宏。而如果,其巨大的体量以及光亮的外表却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文化在此也无踪可循。

大蛋与小蛋,小蛋与小蛋之间产生了大量活跃的公共空间。

照片来。另外,中途我去上厕所,却发现其中一个卫生间只有两个小便卫和一个如厕卫,在大剧院人流量如此大的场所却设置这样的卫生间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讲到这里,回过头去,我又在想这样一个建筑形式安放在这样一个特殊意义的地块是否合适。毕竟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中心位置,就不光应满足其剧院的使用功能,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如今的这个国家大剧院,却无法带给我们任何的文化认同。试想,如果以后我们技术更为发达并趋于成熟,我们把其拆了建造一个技术更为先进的剧院,我们会不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而倘若把对象换成位于她旁边的人民大会堂,那答案便必须是肯定的了,因为无论把人民大会堂的功能做的多先进,属于如今这个人民大会堂的文化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国家大剧院内部景观。

3.2银河soho3.2.1建筑简介。

银河soho。

银河soho地址位于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总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包含166,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86,000平方米的商业区域,全新的工作休闲空间使项目与周边枢纽的联通趋于完美化。贯穿建筑群南北的中央大道及地下商城向北面与朝阳门soho(一期与二期)及地铁站出入口相连,同时向东通过横跨东二环的天桥与外交部大楼毗邻。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

3.2.2建筑师背景。

扎哈·哈迪德(zaha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是广州歌剧院、德国宝马汽车中央大楼、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等世界顶级项目的设计师,建筑界均称“扎哈代表未来”。2010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在“思想者”组别中拔得头筹。

3.2.3认识分析。

来到银河soho面前,便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而当我进入其中时,我更是为扎哈高超的技艺所臣服,可以说,银河soho是我这次去北京参观的最喜欢的建筑。从外观看,建筑由横向的“一张张”圆盘堆叠而成,又好像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梯田,绵延不断,如梦如幻。银河soho由四个形状类似的体块结合而成,而奇怪的是,无论我从哪个角度看去,似乎都看不到四个体块,这大概便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进入内部后,这其中的空间更是极其活跃,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我进入其中的一个单体,便来到了左图所示的中庭空间。中庭做的很大,其布置手法和楼梯的布置让我想起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美国国家馆东馆,同样的巨大的中庭,上方同样是玻璃网架,同样是活跃的空间,每层的人流间都能产生视线交互。而继续走,我发现自己好像是置身于迷宫之中,在其中兜转几圈后,便已然找不着北,若要让我去soho内部的一间办公室,我大概得找上个半天吧。

银河soho入口。

从其中一个单体走出,便来到了如左图所示的空间。这相当于一个小型广场,喷泉,汀步,以及各种形式的座椅,都与建筑的形式十分吻合。每个单体与单体之间都有一个庭院,而单体与单体在四楼也通过廊道相连接,平台的相互交错,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流动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向各个方向展开,可以说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根本没有一般建筑所谓的角落的说法以及不平滑的过渡。

银河soho中庭景观。

银河soho中庭喷泉。

不过,再好的设计都有它的缺点,正因为银河soho的自然流动和平滑过渡,使其在空间上的延续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增强,因此,人置身其中很容易迷路。在我参观的过程中就发现有很多人在问工作人员方位,这大概是这栋建筑的弊端吧。总的来说,我喜欢银河soho的处理手法和空间流线方式,因为这,我开始喜欢上扎哈的设计。

第四部分。

实习总结。

写到这里,我的北京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也就告一段落了。看了那么多的北京建筑,这里的建筑无疑具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几点:体量庞大的建筑居多(特别是水平方向上)、经典甚至保守的建筑居多、庄重大气的建筑居多、前卫的建筑多。

本次北京建筑认知实习,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的知名建筑和壮丽山河,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设计思路,增强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学到了许多对我们以后的设计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事物。在未来的建筑专业学习中我会更为细致地看待问题,努力培养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的殷切教导。

2013年9月29日。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参观建筑构造,了解建筑装饰材料。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7月4号在同心路,7月5号到贵阳沃尔玛超市。

四、实习收获和总结。

天然花岗岩的特点:第一。是它的自重大,用以房屋建筑会增加建筑物的重量;第二,是花岗岩的硬度大,这会给开采和加工造成困难;第三,是花岗岩岩质脆,耐火性差,当温度超过800摄氏度时,由于花岗岩中所含石英的晶态转变,造成体积膨胀,从而导致石材爆裂,失去强度;此外,某些花岗岩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

花岗岩主要用以建筑外饰面材料,以及重要的大型建筑物基础、踏步、栏杆、堤坝、路面、街边石、城市塑料等;还可以用于酒吧台、服务台、收款台、展示台、及家具等装饰。磨光花岗岩板材的装饰特点是华丽而庄重,粗面花岗岩装饰板材的装饰特点是凝重而粗矿,可根据使用场合选择不同物理性能及表面装饰效果的花岗岩。

大理石的特点:它具有花纹品种繁多,色泽鲜艳,石质细腻,抗压强度较高,吸水性高,耐久性好,耐磨,耐腐蚀及不变形等优点,浅色大理石的装饰效果庄重而清雅,深色大理石缺点:第一是硬度较底,如果用大理石铺设地面磨光面容易损坏,其耐用年限一般在30-80年间;第二,是抗风化能力差除了个别品种外,一般不用以室外装饰,由于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硫遇到水则变成亚硫酸,亚硫酸变成硫酸,硫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大理石表面变质失去光泽,变得粗糙多孔,从而失去原有的装饰效果,在与基材粘合后,即使其含水量不大,也时常会出现局部表面的潮华现象,从而造成装饰效果的缺陷,产生潮华的原因主要是石材本身含有易于渗入水分的空隙结构,特别当含有可溶性碱性物质时,更容易造成这些物质的析出而产生起霜或反碱。工程中产生潮华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第一是施工过程中粘结材料中的水分通过石材向外渗出所致;第二,是在工程使用阶段由于基层渗水延伸到石材表面所致。

由于大理石的抗风化能力较差,因此在建筑中主要用以室内装饰饰面,如墙面、地面、拄面、吧台立面与台面、服务台立面与台面、高级卫生间的洗漱台面以及造型面等等。此外还可以用于制作大理石壁画、工艺画、生活用品等。

外墙贴面砖的特点:它具有坚固耐用色彩鲜艳,易清洗防火防水耐磨,耐腐蚀和维修费用底等特点。

外墙贴面砖的用途:它用以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可防此建筑物表面被腐蚀,同时增加建筑物的立面装饰效果。

建筑装饰玻璃分有压花,磨(喷)砂,磨(喷)花玻璃等。

压花玻璃的特点:它具有透光不透视的特点,可使室内光线柔和悦目;花纹图案多样,装饰效果好。

它的使用:常用以办公室、会客厅、会议室、餐厅、酒吧、于是、浴室、卫生间的门窗、隔断和屏风等需要透光又要遮断视线的场所,以及飞机侯机大厅、门厅等的艺术装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