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体会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专业18篇)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专业18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建设是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小编找到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1月22日我执教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讲则讲。

提到“讲”,有人往往习惯于现“析”等同起来,和“烦琐分析”挂起钩来;有人认为,“讲”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些内容,如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而难以理解的,含义非常深刻而学生又不易准确把握的,教师怎能不讲?当讲的内容,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比如本篇课文学生对白血病、骨髓移植了解不多,我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也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又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只让学生读,去体会抽取骨髓的困难,学生似乎不可能体会深刻,我就通过讲“正常的情况下抽取骨髓还要需要抽10次,而在余震中抽取骨髓也许是十几次二十几次”让学生去体会青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辛。“讲”让学生弄明白、悟深刻。

二、创设情境。

夸美扭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津。要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我们不可能教学哪一部分的内容,就把学生带到相应的真实情境中去,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创设情境,把理解相关内容所需要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内蕴情感。比如讲授李博士时,我出示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读。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容易感悟到文字所承载的深深的情感。

课虽上完了,但是还有很多遗憾,总感觉我的感情很投入,但是学生的感情还不够深入。一直我在引领学生硬进文本。值得骄傲的是,学生课文读得很棒,很有感情,最后谈理解也很好,能从多方面去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部分——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

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

1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2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

学生:我感动的句子是“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

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

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

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无私。

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

教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

学生:“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教师:“但是,李博士仍……”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是安全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手术室里还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

学生:病床可能会摇晃。

学生:医疗器械可能会倒下。

学生:房屋也有可能会倒塌。

4教师设情境朗读:

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

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

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

6学生反馈:

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

师:想一下,台湾青年想到了谁?

生反馈: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

师: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

7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导:看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

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

9引导想象。

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反馈:流出了台湾青年的爱心;流出了小钱的希望、期待……。

师导: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了希望,流出了期待,那小钱又是怎样满怀着希望的期待呢?

10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

想象: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

11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

12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

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

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

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

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

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

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

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

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

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

是什么使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是台湾同胞的爱心)。

四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骨肉亲情。让我们用“心”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遍。

学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小钱第二次生命。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血脉亲情。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

六总结全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爱心名言警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李博士相关资料、照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给小组内同学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2)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3)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4)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无法顾及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而这位台湾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当时无法顾及亲人的安危。)。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经上百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也许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备课拓展资料:

关于台湾慈济医院。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著名血液病专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白血病的治疗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约占自有量的5%。目前看来,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明显伤害。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有限,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相连、血脉亲情”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理解骨髓移植对于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请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有没有猜出谜底是什么呢?(预设:桥。)并板书。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也就是我们的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这究竟是怎样一座桥呢?就请同学们端起你的课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读书的姿势也特别的端正。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的生字词。(出示)看哪位同学可以读得又准又好。(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重点纠正“髓、暂、脉”三个字。)。

同学们读的都很准确,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每个词读两遍,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老师请同学来给大家提个醒。(预设:“峡”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紧凑一点;“彼”的左边是一个双人旁,不是单人旁;“袭”这个字是由龙和衣组成的,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的紧凑一点,扁平一点。)。

重点指导“袭”。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师:刚才同学们也都读了课文了,那么课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预设:杭州的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他的生命,并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进行板书)请同学再概括一下。

2、师:在1999年的9月22日,我们的小钱在干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你是从哪看出来严重的?(灿烂的阳光……生命之花绽放)在这里的有三个词是来形容花的,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预设:“凋零”指的是小钱的生命即将逝去,“含苞”是说小钱才刚满18岁,非常的年轻,还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绽放”是指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小钱重新获得生命。)。

3、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了解一下。

(出示,指名读)。

4、师:白血病可以治好吗?用什么办法可以治好?(预设:骨髓移植)。

那么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这种不容易?再读课文。

一)、(预设: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从哪些词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容易?(十万人里,才有可能,一个)。

最后,找到骨髓了吗?在哪找到的?(预设:找到了,台湾)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概括为(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二)、师:除了在寻找骨髓的时候体现出了这种不容易,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了不容易呢?(指名说)(针头向皮肤……涓涓流出)你从哪个词看出的这种不容易?(指名说。不得不停止,一次又一次,终于)。

1)余震就只是一次吗?这里说明了什么?(非常危险)。

2)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在什么地方才是安全的?(空旷的地方)。

3)但是我们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是怎么做的?(但是……)从“沉着”“静静”你可以看出李博士和青年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

4)虽然我们的这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但是他的内心并不是平静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但他可以去找他的亲人啊,他为什么还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但是,他知道…骨髓)。

可以概括为是抽取骨髓的不容易。

预设:(骨髓的保质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的这种不容易呢?(只有,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

这十几个小时是如何奔波的呢?老师找到了当时的时间表。我请同学起来读一读。(指名说)概括为运送骨髓的不容易。

5、最后我们的小钱得救了,这一刻所有的.感动和喜悦都汇集到了课文的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读的最后一段,读完的同学请坐好。

同学们都已经读好了,那么究竟什么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呢?

(出示)看,这就是我们的浙江杭州,这个岛就是我们的台湾,中间所隔着的就是我们的台湾海峡。虽然我们大陆与台湾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是,割不断的是我们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所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将会世代相传、经久不熄。

(预设:爱心,生命的火种,感动,喜悦)。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如果有一天,杭州青年和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想一想,然后写在你的本子上。

五、板书设计。

杭州血脉亲情、爱台湾。

小钱骨髓移植青年。

白血病余震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经过10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市,连夜为钱畅作了移植手术。最后,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钱畅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也不会见面,但是,能不能见面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1.今天,我们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杭州青年小杨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个中国台湾青年自愿捐献骨髓。做手术那天,刚巧碰到地震,医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小钱得救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被深深感动了。那个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真好啊!我以前在电视中看到有些人要把祖国分裂出去,也看到有好多人反对,今天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反对了。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台湾青年知道祖国的同胞有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骨髓,连姓名也没留下。李博士为了祖国青年的生命,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完成了手术,他对祖国青年是多么地热爱啊!他们用爱架起了一座桥,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长大了也要为两岸的统一做点事,让祖国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中心小学四年级 韩晏舒)。

今天,我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爱。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的是七年前发生在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美丽的杭州市,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小钱,因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来挽回他的生命。而在同一时刻,中国台湾的一位青年人也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负责手术的李博士和这位勇敢的中国台湾青年,为了海峡彼岸的大陆同胞,不顾自己的安危,不顾家人的安危,在摇晃的病房中坚持做完了手术。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从课文中,我看到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篇文章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脉亲情。

同学们,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世界才变得这么美好。正像一首歌里唱得一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四年级一班    张迈)。

文章写了病人[文中的主角]已经要离开人世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活他。可医生们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昨天中国台湾刚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此时,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李博士[文中的主角]用大地震动的间隔把中国台湾青年[文中的主角]的骨髓抽出来。赶回医院,给病人做了手术,病人得救了。

首先,我感受到,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一个与他们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并且没有任何怨言。又抢时间做了手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时的紧张气氛。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暖流遍全身,也感受到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想,如果我们都和中国台湾青年一样,有一颗善良、舍己为人的心,那该有多好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杭州市的一家医院里,有一位刚满8岁患有白血病的病人,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找合适的骨髓,谈何容易?也许是天不让这位病人死吧,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同一时刻,海岸彼岸的中国台湾一家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和捐赠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取出了捐赠者的骨髓。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两岸工作人员经过才几个小时的奔波和当地工作人员连夜为病人做骨髓移植手术。病人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正是因为这种爱,那位病人才会得救,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觉到这种爱。

有一次,我出水痘了,一连请了好几个星期的病假。我病殃殃地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突然妹妹回来了,她放下书包,飞快的跑进我的房间,陪我聊天。给我讲她们班发生的一些有趣事儿。聊着聊着我感到有点渴,妹妹连忙端了一杯温水捧给我,用亲切的眼睛望着我,顿时,我感到好了许多,人也变得精神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潜江市二实小六(2)班 林俊言)。

故事讲了一个刚满18岁但却患了严重白血病的青年——小钱。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终于,几经辗转,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济医院,别一位青年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候着李博士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工作。经过一次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与当地医护人员连夜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可以拯救生命;爱,能创造出奇迹!

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爱,是爱,她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冯依佳)。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3、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字典。)。

2、都读好了吗?(生:读好了。)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出示略)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学生自由读,举手。

3、你想提醒哪个词语?相机指导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预设一: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

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其他两个写花的词语“花苞”、“绽放”。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

指导说出这三个词语在句子当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二: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辗转”。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

指导体会,茫茫人海要想找到有适合骨髓的人谈何容易!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师: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

4、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6、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用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2、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3、交流。

(1)结合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相机指导体会地震很可怕,青年人担心家人,但想的更多的是小钱。

(2)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3)结合描写李博士的句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此时此刻,……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4)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指导体会手术室很危险。

指导体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多么令人感动!

(7)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4、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师小结: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四、课后延伸。

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下节课讨论交流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课时:第二教时执教:胡芬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心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它讲的是我国大陆杭州的一位青年小钱不幸患了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用生命挽救了小钱,架起了一座生命桥。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是一篇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文章。针对这些,我采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学感悟体会。新课标中提出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主体性。二是主导性。三是平等性。四是方法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五是生活性。六是人文性。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扣题质疑。

1、师:桥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毛主席在一首词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座特殊的桥,那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题)齐读题目。

2、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教师小结过度。

刚才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什么是生命桥?”等疑问走进文本吧。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教师引导点拨并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相机板书:

杭州捐献台湾。

小钱同胞。

白血病余震中。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这的确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所以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这个故事吧。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三、精读课文,深刻体会。

1、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并画出最让自己感到的地词、句、段。

2、交流让自己感到的句段及原因,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整合教学资源,再次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2、学生回答并谈谈为什么。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再次指导朗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

2、学生谈收获。

3、师:同学们,5月12日上午2时1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遭受了一场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国有史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让无数的人们失去了生命,让无数的幸福家庭妻离子散,他们正处于危难之中,他们此时最需要我们的帮助。同学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吧,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唱响《爱的奉献》,唱出我们的那份爱心吧!

六、板书设计。

捐献。

杭州沉着台湾。

小钱奔波同胞。

白血病连夜余震中。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甚至还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他没有逃到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处,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引导学生理解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枯萎,干枯萎缩,一般指草木。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花朵,含苞待放时却要凋零,让我们痛心,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躺在病床上。同样是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是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

(3)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故事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跨绽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移植的资料。

参考资料。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约占自有量的5%。目前看来,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明显伤害。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有限,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著名血液病专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练习设计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地图导入,引发爱:

1、中国地图,了解中国台湾和杭州远隔千山万水,还隔着茫茫的海峡。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台湾和杭州之间,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学生对题目中的海峡有一个具体印象)。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课件出示:“杭州小钱白血病中国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让学生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让学生了解年轻人的病情严重性。

2.要找到合适的骨髓移植容易吗?(课文相关内容+课外资料补充)(让学生了解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非常困难)。

3.李博士为中国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当日,抽取骨髓是一帆风顺的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当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当时发生地震,情况非常危险。)。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补充一首小诗,升华学生的情感、.说写练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这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课件)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陆中国台湾。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板书设计:。

血脉亲情。

沉着地冒着危险。

静静地爱心不顾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陆奔波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生命桥》教案

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基于这篇文章的特点我作了以下准备。

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练习设计

生: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

生: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给他,小钱得救了。

师:是谁为中国台湾青年抽取的骨髓呢?

生:李博士。

师:谁能把这件事完整地说一说?

生: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李博士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品词析句,感悟亲情。

师: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小钱的命运。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小钱的病情很严重。

自由汇报(哪句均可)。

生: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小钱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花朵,他的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快要死去了。另外,我还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很难治的病,也说明小钱病得很严重。

师:是啊,得了白血病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况且是严重的白血病!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我们应该好好品读一下。(板书:凋零)。

想象一下凋零的花朵什么样?不需要回答,带着头脑中的画面谁能把这个词读一下。

1生:凋零。  师:带着一丝悲伤。

1生:凋零。  师:带着一丝惋惜。

3生:凋零。  师:我听出了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生:他们去上海找。

师:现代化的大都市,找到了吗?

生:没有。

生:他们到北京去找。

师:中国的首都,流动人口那么多?找到了吗?

……。

生:辗转。

师:你能突出这个词把这句话读一下吗?

1生读。

生1:我体会到了关心小钱的人虽然很辛苦,但他们的力气没有白费。

生2:我体会到了小钱很幸运,他终于有救了。

师:小钱把救助自己生命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中国台湾那个人身上,9月22日,小钱期待着救命的骨髓,可就在21日中国台湾却发生了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共同看一下那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播放9月21日中国台湾大地震录像)。

师:捐献骨髓就在地震后的第二天,所以在中国台湾那边,为救助小钱,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合作交流)。

自由汇报。

生:这句话令我感动“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青年连家人生死都不知道,却坚持来捐献骨髓,他一心想的就是挽救小钱的生命。

学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学生接读:在海峡……他的骨髓。

学生接读:在海峡……他的骨髓。

师:正因为他不顾家人平安,前来捐献骨髓,所以他正用爱心铺设着这座——。

生:第五自然段中的这句话很令我感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虽然余震不断发生,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非常沉着镇定,为了救小钱,他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是啊,他们一心想救小钱。(板书:沉着 静静)。

读一下这两个词。(生读)。

师:像老师这样深呼吸一次,让自己的心情静下来,再读一下。(生读,比上次好很多)。

师:在什么情况下李博士沉着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呢?读一读这段,找一找。

生:“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仍然在病房中。

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来得特别突然,事先没有任何防备,这样就更危险了。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就是大地震发生之后,接连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小地震。

生:这次余震很大,因为针头从肌肤里被震得脱落下来了,李博士被迫停止了工作。

师:想象一下,当地震袭来时,病房会是什么样?

生1:病房左右摇晃,好像立刻就要倒塌了。

生2:病床咯吱咯吱直响,床头柜上的茶杯掉在地上摔碎了。

生3:

……。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此时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而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呢?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躺在病床上。

生: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但李博士还要把针头扎进去,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知道李博士扎了很多次,中国台湾青年就忍受着巨大的疼痛。

学生接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因为他们知道——。

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骨髓被抽取出来了,接下来李博士还需要干什么呢?

1生:读第6自然段。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下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出示李博士从中国台湾到杭州运送骨髓的路线图,体现路途的遥远波折和艰辛)。

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李博士太辛苦了,虽然奔波了十几个小时,但他也不休息,还连夜为小钱做手术,真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师:关于李博士,你级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李博士叫李政道,是著名的骨髓移植专家,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花莲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共收集到23万份骨髓,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他曾多次跨越海峡,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师: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可敬老人说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示)。

生读: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子本是一家人。救助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生1:杭州和中国台湾的医护人员。

生2:小钱的家人、朋友。

生3:所有关心小钱的人。(音乐声起《爱的奉献》伴奏带)。

师:是两岸的骨肉同胞共同用爱心架起了这座——。

三、读写练习,延伸升华。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一想小钱会对谁说呢?

生1: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

生2:他的父母和亲人。

生3:他会对自己说。

……。

师:同学们,那就让小钱的心声从你们的笔端涓涓流出吧!把小钱最想对谁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自由写5分钟后,找学生读。

生1:小钱想对中国台湾青年说,谢谢你,中国台湾青年,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你的血液,如果没有你,我的生命早已结束,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好好地活下去,像你一样去关爱别人。

生2:中国台湾青年会对自己说,小钱啊,小钱,你要感谢中国台湾青年,感谢李博士,感谢所有关心你的人,是他们用爱心为你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师:爱可以创造一切,爱可以跨越一切,让我们深情地朗读一下最后1段。

生齐读。

生:指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大陆人民得知中国台湾发生这场灾难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资捐物,抗震救灾,奉献着大陆人民的一片爱心、一片亲情。虽然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坚信:两岸人民那用生命铸就的血脉亲情必定会迎来祖国团圆的那一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大陆台湾。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5、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谁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11、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捐款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阳光五分钟:情景剧《捐款》。

二、激情导课,整体感知。

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能挽救回来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根据提示,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文讲了件什么事?小结:本文讲述了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抽取骨髓救小钱的故事。

三、细读品味深入文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并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找到的词句,并谈谈体会。生交流。

3、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谈自己的体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五段。

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

1、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段。

2、出示学习提示:

1)、读一读句子。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词语。3)、和同伴交流你的体会。

3、说话训练:他们所处的环境如此危险,可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此时此刻,他们没有想,没有想;而是想,想。

4、朗读体味。

(三)、学习6自然段。

出示: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是怎样度过的?

师:看地图,讲解。感受紧张的奔波。

四、深入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故事讲到这儿,这是一座桥。

生:交流。

总结:为了救小钱,两岸同胞心连心,他们用爱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用爱心架起了生命桥。这份爱心将世代相传。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心理。

六、作业设计:

抄写让你感动的句子。

《跨越海峡生命桥》教案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情景教学法,朗读渲染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难写字词。教学目的:流利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对有关知识点的了解,深层体会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深层体会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

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目的: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深刻感知海峡两岸的动人故事。教学难点: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教师的引导策略:可以从正面引导,如: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小钱几经辗转,终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提、移、救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

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