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体会

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专业16篇)

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专业16篇)



情况报告虽然是对特定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的,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其整体连贯性和可读性。如果你对情况报告的写作还有一些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情况报告范文,或许会有所帮助。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 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县、乡两级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严格实行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考核机制。xx年开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木兰交界处至**道两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

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面积只有1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足,活立木蓄积量只有15立方米。据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结果显示(2004年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9926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122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1。全县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6公顷。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积的增长,灌木林面积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99年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百分点,年平均递增1.百分点。

(二)城乡绿化。

近年来,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对县进行改造,整治河道,净化污水,处理垃圾,植树、种花、种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园、妫川广场、夏都公园、江水泉公园、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百泉公园等14处别具风格的大型公共绿地。

目前,城的绿地面积已达6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6。

20xx年以来,康庄、永宁、旧县、八达岭、千家店五个小城镇先后被列为重点绿化小城镇,新增绿化面积1500公顷,城镇绿化建设初具规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自19xx年开展花园式单位建设以来,延庆已累计建成“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3,实现绿化覆盖面积70平米。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了绿色村庄建设项目,三年来,推进重点绿化村庄7xx,栽植油松、刺槐、连翘等6xx品种的大规格乔灌5xx余株,创建达标“xx绿色村庄”.

(三)人工造林效果。

19xx年,康庄风沙危害区核心区治理工程被确定为全市绿化重点工程,到20xx年共完成荒山荒滩造林2161公顷,过去狂风肆虐、沙土飞扬的荒滩如今已经变成了绿荫冉冉,芬芳宜人郊野森林公园。

从20xx年开始,我县开始启动北山绿化造林工程,先后进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六年来,延庆北山绿化造林1333公顷,植树15万株,苗木保存率达95以上,成为我县北部一道绿色的风景线。20xx年―20xx年,全县完成荒山造林21.亩,保存面积20.亩,保存率达85。

(四)森林资源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1,总面积余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20xx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市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农田林网体系建设与保护意见的通知》、《关于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办法》和《关于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一是强化限额采伐制度,依法审批征占用林地。

二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测。

(五)林业产业。

长期以来,坚持造林绿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农民致富相结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木种苗、花卉、蜂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框架。一是果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虽然全县森林质量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还很脆弱。如全县林木总蓄积为18立方米,按18亩林地计算,每亩蓄积量仅1立方米。存在严重的有山没有树,有树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现象。在防护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没有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复层林分结构,生态防护能力较低。

(二)部分荒山荒滩急需绿化。

目前,我县尚有荒山荒滩亩,其中荒山4.亩,荒滩1.亩。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远山,属困难地造林。荒滩多集中在采石场、采砂场和季节性河床,造林难度大。

(三)城乡绿化问题。

一是城乡绿化的设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绿色村庄创建还缺乏自转。三是缺乏项目的.支撑。

(四)森林资源保护手段。

主要体现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胜防,具有突发性和扑救的艰巨性。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要的侵入性虫害,已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危胁。

(五)林业产业没有实现产业化。

林业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果树品种缺乏后续的加工产业,龙头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我县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植树造林与资源保护并重,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并举,实施精品战略,城乡一体推进,加速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延庆的宏伟目标。

(一)提升县城的绿化美化水平。

县城是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全县的对外窗口,绿化美化的亮点首先应体现在县城。作为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总体绿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们落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区县城。比如:我们公园不少,缺少各自的特点格调;街道绿化零乱;单位与居民小区绿化是我们明显的弱点;城市整体绿化投入资金少,管理水平差;县城与乡村结合部不管是绿化还是环境整治更是问题较多的地方。突出延庆山水城市的特点,从建设理念上提高,关键是要有特色。

突出乡土树种的使用。如:小叶杨、柳树、榆树、国槐、臭椿、栾树、五角枫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栎类、桦、椴等应积极驯化入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突出城市森林的营造。延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观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绿化黄土不露天的基础上多栽乔木,多植大树,让树冠层占领立体空间,实现城在林中,人在园中,路在绿中。

突出街道绿化一树一路、一路一景,设计主要树种,合理配置伴生树种。

突出街道、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的通透性,内外借景,绿化成果共享,隔离墙应变为透视栏,形成整体景观。突出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应结合花园式单位创建,研究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给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间。

突出城市的绿化精品亮点。县城的各个公园都应是精品亮点,它们应体现不同的区域定位,形成一颗颗的闪亮明珠。突出绿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检查督促,让城市的绿化美化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庆川区重点地区生态布局,加快四大生态走廊建设。

四大生态走廊指:妫河生态走廊绿化;官厅水库延庆段库滨带生态修复;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线观光产业带建设。四大生态走廊总面积约5亩,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环形圈,是提高延庆以妫河为主题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资源,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已例为县委、县政府的“十一五”规划,是必须完成的绿化工程。

四大生态走廊要以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理念进行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路、树、景配套。绿化与园林相融,生态与产业双赢。

妫河生态走廊应突出妫河中段生态治理,贯通十二个景点,形成林药、林花、林草的林下经济模式,以植物材料装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线内外结合,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并与周边民俗游结合起来。

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应突出湿地景观,不同的海拔高程线配植适地树种,乔灌草结合,形成延庆川区西部一道森林生态屏障。

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应同一、二、三期800森林相连,形成万亩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观,使龙庆峡与湖湿地成为拓宽龙庆峡大景观的延伸,也是延庆水源地的重要保护区。北山产业带西延古龙路,东伸香龙路,以路为线上下两侧发展观光果树带,这是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果园生产力的重要项目。

(三)提升重点小城镇的绿化。

延庆现有1乡镇,建议八达岭、康庄、张山营、大榆树、永宁、旧县、千家店、四海这小城镇绿化先行,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的绿化格局。按照小城镇绿化达标条件,结合各自特点,扮绿、扮美、扮靓。

合理规划,适地适树,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功能。在重点抓好小城镇绿化的同时,加大花园式单位和绿色村庄建设力度。全县每年花园式单位达标不少于2,绿色村庄每年不少于2。

绿色村庄建设一定要同农民意愿结合;同农民收益结合;同环境整治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结合;同村庄规划结合。村庄绿化要形成村庄森林环抱,街巷林荫遮道,公园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网、林网、水网的营造和管护。

我县的路网、水网绿化是比较好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9,效果十分显著。“三网”绿化的骨架,是连接城镇、保护农田,构建山区生态的基本网络。农田林网在“三网”中是建设的关键。虽然我们研究了很多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农田林网推进困难的核心是其长远利益与农民近期收益碰撞而出现的裂痕。

突出村委会的组织作用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各乡镇、村要结合县政府的政策同农田承包者利益挂勾,让农民收益得大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苗木质量,适当大苗,当年成活,三年成林。村里专门看护或责任制到人头。依法严惩毁林者。

(五)提升造林质量,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延庆现有宜林荒山4.亩,荒滩2.亩,“十一五”期间可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政治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要求,提升了“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政治生态的新境界。近年来,我镇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同时,从执纪问责查处的违反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来看,政治生态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从严治党任重道远。

截止目前,我镇有党员3186名,其中,党员干部78名,非党12名,党员干部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48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3名、专业技术人员19名,其中县管干部14名,基层党(工)委1个,党总支部12个、党支部67个。

从县委巡察大公反馈情况来看:近年来,我镇党委能够较好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党政班子能抢抓发展机遇、克难奋进,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1.细化工作举措,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条线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逐年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意见,及时分解责任,做到人员、任务、要求“三个明确”。通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廉政承诺等形式,强化党政负责人、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意识,形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逐季度对各村、各条线党(总)支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各单位的目标绩效考评。

2.着眼服务大局,全面提升作风效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县委“十项规定”精神,实行常态化督查,严刹党员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纪律规定落到实处。五年来“三公经费”逐年下降。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为民服务制度,机关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良行为常态监管机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明查暗访和直查快办。三年来,镇纪委对镇村干部定期不定期明查暗访130余次,实施提醒谈话46人次、诫勉谈话13人次,党纪处分1人,有效改变了镇村干部存在的思想上“懒”、作风上“散”、工作上“拖”的不良现象。

3.加强源头管控,全力维护基层政治生态。

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开展“5•10”思廉日、算账教育月、反对“四风”等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预防职务犯罪、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题讲座10余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场次,帮助镇村干部算清廉政账。投入近40万元,利用鹏飞集团文化广场资源,建设大公廉政文化园,在大公革命烈士陵园,设置廉政教育宣传室、宣传栏、宣传长廊。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均经过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查全、找准风险源(点),建立风险台账,形成风险“信息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村级重大事项“四议四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工作。探索实施党委巡察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认真细化实施方案,组织对常河村开展巡察,发现7个方面问题22个,跟踪督查整改落实到位。

4.运用“四种形态”,始终保持治腐高压态势。

全力聚焦基层反映强烈腐败问题,紧盯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查究必严。通过信访调查、审计移送、党委巡察,不断加大对涉农违财、工作失职、职务侵占、工程招标等方面的执纪问责力度。三年来,镇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规案件56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44人,严重警告处分4人,给予开除党籍8人,追缴违纪款19.76万元。通过查案办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纯洁了党的队伍,发挥了案件查办的威慑作用,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

从县委第一巡查组巡察反馈意见以及我镇2017年以来对基层村居开展的巡察情况来看,对照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选人用人、财务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亟待整治。

一是某些基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体责任抓得不牢,有的仍然停留在表态喊口号上,“甩手掌柜”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还停留在十八大以前的思想,不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环境,而是消极抱怨,思想松懈、意志衰退、干劲不足,怕担责、不作为。少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不够,在房屋征收、蚕茧收烘、秸秆“双禁”等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活动中怕担责、执行软等现象依然存在。

不具体。。

三是少数党组织政治生活不规范,抓思想政治建设不力。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未正常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部分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到位。少数党支部未召开支委民主生活会,少数党支部支委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不够深刻、避实就虚,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化、庸俗思想作怪,参加民主生活会时,自我批评摆情况,互相批评谈希望,思想问题不沾边,组织生活走过场,使党内组织生活变味,失去了约束监督的作用,未起到“出汗排毒”功效。

四是纪律审查治本功效不明显,抓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当前,我镇政治生态呈现出向上向善的新面貌新气象。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实现政治生态的根本性好转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从近年来,我镇纪律审查的案件结构来看,普通党员赌博、酒驾案约占33%,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约占8%,违反财经纪律案件约占36%,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类案件约占23%,无职务侵占类案件。由此可见,对普通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够,遵纪守法意识不强,党员干部对上级政策规定贯彻落实不够,纪律和规矩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执纪问责和思想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解决好“为官愿为”、“为官有为”、“为官敢为”等问题。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根本,以强化党性教育为引导,用党章的要求来对照,用“三严三实”的标准来衡量,进一步确立正确的党员干部价值体系和行政伦理。从完善考核体系,构建以三清示范县为重点的党风政风行风三位一体的考评机制,强化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健全“为官有为”的保障机制,明确职责范围,树立“为官敢为”的正确导向这几方面入手维护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保证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厚植。执纪问责方面,要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抓牢做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好不作为、乱作为和****等问题。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纪党规,压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特别是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及我县相关配套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着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同违犯党的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严肃查处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纪律案件,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突出保障政令畅通,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

二是大力实施纪律审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开展“清风惠民”工程、“正风肃纪镇村行”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对扶贫领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等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微腐败”问题,坚决整治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在查处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对失职渎职的党组织实行“双问责”,决绝查处和追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坚决落实巡察要求,突出政治巡察政治定位。把握巡察工作定位,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实现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紧盯被巡察党组织政治立场和政治生态,重点检查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和党章执行情况,检查践行“四个意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适时组织对巡察村居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问题较突出的村居开展“回头看”,探索实施专项巡察。

四是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深入挖掘廉洁文化资源,讲好廉政故事,宣传勤廉典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督促农村“三务”公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常态化开展对村议事决策、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房屋征收“三榜公示”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发挥村监会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组织,强化农村村务监督,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其会监督、真监督、能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20xx年开始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20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天然林保护工程。20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20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县、乡两级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严格实行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考核机制。20xx年开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木兰交界处至道两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林业产业开发相对滞后。产品加工开发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信息渠道不畅,森林旅游和林下产业开发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借鉴“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经济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特别要重视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坚持以优良品种带动优质发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发展。同时,重视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严把原料和加工质量关,尽快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提高发展效益。

林业技术力量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由于人员、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建议加强县、乡林业站和技术推广站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编制,调整充实人员,落实经费,真正承担起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这次调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林业发展”为主题。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潮的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用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来审视林业发展的轨迹,通过调研,我们得到两点重要启示:

(一)生态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环节入手,让广大群众尽早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样才能使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持续发展?我们在深入分析县情、林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身边增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就是从“身边增绿”抓起,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民居环境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对林业生态建设长周期、慢效益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使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尽快造福于广大群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城绿化,先后组织实施城区乡镇村绿化重点工程,完成了环城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完成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形成环城“绿色长廊”,使整个县城被浓绿环绕。居民有了休闲的好场所,民居环境大为改善。“身边增绿”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从而更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把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变成了自觉的意愿与行动。

(二)林业发展必须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林业发展中受益。过去一提起林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周期、慢效益。这样的状况使得广大农民不愿投身林业,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把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林业长期效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使林业发展真正与广大农民致富意愿、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农民群众一旦从林业发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必然从根本上焕发起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情,必然把林业作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备加珍惜,林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通过对县林业发展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林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林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林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把林业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林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分类指导。这就是我们通过对林业的调研,对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调研】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一)省级生态县创建扎实推进。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2022年我县要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县”。在创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创建单位正进一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强对场镇生产污水、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的处理,加强排水管网、绿道及体育文化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截止2022年底,我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工业生态园区”、“省级农业园区”“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绿色村(社区)”等省级生态载体10余个,市级生态载体25个,县级生态载体42个。2022年,街子镇等乡镇将在年内完成创建“省级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并初步通过市级相关部门组织的预验收。

(二)县城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县政府多次对县城及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划定了县城及各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设置了隔离设施,规范了标识标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全面取缔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造船厂、修配厂,限期搬迁了一级保护区内的机动船舶,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一切与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制定了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案,认真开展环境监察、监测工作,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生态农业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全县已建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34.0905万亩,初步形成了河东片区乡镇以优质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水果为主,河西片区乡镇以优质水稻、蔬菜、油菜、大豆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格局初步显现。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龙头企业联结基地面积8.5万亩,带动农户3.6万户。品牌建设成效初显,拥有3个广安知名商标,4个武胜名牌产品。生态观光农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工商企业及业主投入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功能。白坪甜橙科技园、鸣钟桃园山庄、飞龙梅托现代农业园、唐家大山休闲观光园、白坪飞龙新农村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园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园区应运而生。

(四)生态屏障建设初见成效。

自2022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森林武胜的决定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农村森林、种苗基地五大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城乡绿化进程明显加快。截止2022年底,我县累计投入创森资金__.1万元,栽植苗木4024.43万株,新增造林面积__亩。同时,落实天保森林管护面积13.34万亩,公益林建设__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8.7万亩,荒山造林__亩。全县国土绿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屏障建设初见成效。

(五)生态城镇形象有效提升。

一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各乡镇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大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多层次、全方位、有步骤地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是大力整治场镇卫生。各乡镇均在场镇的主干道、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的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据统计,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全县增设垃圾桶1235个,新增垃圾房(池)254处,增建垃圾填埋场35处,建立保洁队伍38个,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改变了脏、乱、差现象。三是扎实开展城镇绿化。城镇绿化通过扩展绿地等措施,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并逐步向园林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转变,提高绿化档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四是大力实施美丽家园工程。通过高规格设计,高标准打造,认真治__县城“五乱”,达到“五同”,实现城市的绿化、洁化、美化、亮化、序化,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地处嘉陵江流域中游,川渝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加上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有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建设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

生态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乡镇、全社会共同努力,但一些部门和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工作开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未能及时贯彻落实;部分企业、养殖业主环保意识淡薄,重利益轻环保,重生产轻治理,即使安装了治污设施,也没有保持正常的维护和使用,偷排超标污水现象时有发生;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受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卫生意识较差。

一是网箱养鱼污染。我县两个水电站相继建成后,嘉陵江武胜段水面增大,水流平缓,网箱养鱼发展迅速。全县嘉陵江武胜段就有养鱼网箱1000多只,每只网箱年投放的饲料在5吨左右,仅网箱养鱼每年就要向江中投放几千吨饲料,大量漏网的饲料和鱼的排泄物对江水造成严重染污。

二是肥水养鱼污染。全县的塘、库、堰普遍养鱼,养鱼的方式主要是投放饲料、化肥、鸡粪、猪粪,水质被严重污染,这些被污染的水经田、塘、库、溪、河最终流入嘉陵江,间接给江水造成污染。经对流入嘉陵江的吉安河、复兴河、兴隆河、长滩寺河的水质进行取样化验,这四条河的水质全是地表水四类。据沿河群众说河里的水已经不能洗澡,洗衣服,连牲畜饮用都不放心,并且河里鱼的颜色都是乌黑色,污染之严重可想而知。

直排到嘉陵江里,东西关电厂建成后,江水改道,嘉陵江烈面段基本成了死水,排入的生活废水存积于江中,夏天如果一个月不涨水冲刷,江里的臭气就会随风吹到街上来,冬天江面上到处飘浮着粪便、纸屑、塑料等各种垃圾,污染十分严重。

四是农村面源污染。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的的大量使用,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的同时,对水资源也造成污染;沿江乡镇均没有将场镇生活垃圾统一运往指定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而是将垃圾直接倾倒在乡镇选定的一些垃圾堆放场,其中又有一部分乡镇把垃圾堆放场直接选在了嘉陵江及其几大溪河、支流附近,一遇大雨就将形成的污水、堆积的垃圾随洪水进入江中,造成二次污染。

6458户,出栏量82.94万头,规模化养殖率60%。由于长期的高密度养殖,加之对粪污没有采取相关技术处理,粪污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畜牧业特别是规模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部分规模养殖场每天产生的大量粪污对水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虽有部分养殖大户采用了沼气池腐化的处理模式,但由于废弃物治理体系不完善,仍对生态形成危害。

(三)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落后。

运行成本太高,基本没有投入使用;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处理工艺落后。

(四)生态环境支持保障能力较为薄弱。

一是资金保障压力较大。生态建设资金需求大,特别是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资金缺少,农村保洁经费难以长期保障。二是生态环保执法保障不够有力。生态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缺少,环境保护执法难,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生态环保形势发展要求。

(五)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落后。

我县生态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总量不大等问题仍较突出,新增工业项目的污染隐患仍然存在。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大众旅游发展方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依然存有隐患。我县生态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三、意见建议。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部门和乡镇、村(社区)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树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营造全县上下共同进行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1、坚决取缔网箱养鱼、禁止肥水养鱼。

一是加强领导。建议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水务、法院、公安、工商、财政、环保及相关乡镇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嘉陵江网箱拆除工作小组,由县水务局牵头实施。二是适度补偿。参照广安全民水库、简阳三又湖水库及合川等地方网箱拆除经验,限定嘉陵江武胜段养殖户在规定时间内拆除网箱。对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网箱养殖设施设备的,给予适当的补偿(补偿范围包括我县居民嘉陵江武胜段辖区内的网箱、辅助渔船、管理座船等养殖设施设备)。逾期不拆除的,予以强行拆除,其拆除费用由被拆除者承担。三是逐步收回塘、库、堰的承包经营权。对已到承保期限的不再发包,对尚未到期的按年限逐步收回,由相关部门或乡镇统一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管护责任。

2、强力推行适度规模养殖。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

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业生态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县政府对发展畜牧业生态养殖和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实行补助,凡涉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按农业生产政策执行。县财政每年要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工作。三是强化治理监管。认真组织开展技改工程,确保圈舍改造、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池处理等技术落到实处;切实加强规模养殖场监督,进一步规范技术规程,加大在收集、堆码、排污、运用等环节的监督,确保应治尽治,严防粪污未经治理而外排污染环境。同时,不断提高养殖业粪污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乡村容貌优美”为目标,加快乡村容貌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快乡镇驻地一条街容貌整治,实现村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展示小城镇形象。

(三)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乡镇、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排污管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重视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及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力争早日建成使用。研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乡村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积极督促涉污企业改进和完善环保设施,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四)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支持保障水平。

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等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项目。积极向省、市争取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政策,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转移支付、产业合理转移等途径,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强生态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充实生态建设和环保管理力量,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管理能力;重视环保执法现代化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更好地适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五)积极培育生态经济。

产优质油米、蚕桑、生猪、水产及花木;以农业项目为载体,推广多种生态种植技术;以特色优质产品为主体,形成规模生产;以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安全准入为标准,推动无公害产品生产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县地域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建议政府按照“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开发、市场模式运作”的原则,依托特色旅游景点,精心打造好以宝箴塞、龙舟节为主题的武胜民俗游,以观光农业、农家乐为主题的武胜生态旅游,尽快构筑起我县大文化、大生态的旅游产业格局。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78年的176.1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62万亩,净增85.9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年的88.3万亩上升到现在的178.4万亩,净增90.1万亩;活立木蓄积由78年的97.38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418.8万立方米,净增3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23.7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现在104229平方米,净增10.3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78年的20xx(请自填)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个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近二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防护林从89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低效林改造15.1万亩,幼林抚育5.3万亩;德援项目从95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万亩,封山育林9.71万亩,灌草种植0.2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退耕还林从20xx(请自填)年开始启动,截止20xx(请自填)年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天保工程从20xx(请自填)年开始启动,截止目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退耕还林工程从04年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07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70年代的每年20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起,实现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材指标,农民自用材由20xx(请自填)年前的7万立方米/年下降到现在的3.6万立方米/年,调减了35%,与此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林木采伐、运输、经营、加工、检疫"五证"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林木采伐许可证服务代理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林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县上下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20xx(请自填)年起,平均每年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案件近20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500万元以上;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小区5个,保护面积68610亩,对全县402株古大珍稀树木进行普查登记,并对其中45种特别珍贵的树木和18各珍稀植物进行了挂牌保护;六是林业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林业执法机构由70年代的1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林业专业执法人员由70年代的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人,林业案件的查处量由70年代的平均每年10余起上升到现在的200余起,林业执法和资源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大规模开展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管护和节能保林,全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资源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980年至1992为第一阶段,以飞播造林为主,12年间共进行飞播8次,21个播区总面积达90万亩,使65万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妆;1993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全县以消灭荒山和绿化达标为中心,93年消灭了宜林荒山,95年实现了绿化达标,被省政府授予绿化达标先进县;20xx(请自填)年起截止20xx(请自填)年为第三阶段,全县以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为依托,7年间完成坡耕地及荒山造林30多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30年来,全县新增林业用地86万亩、有林地9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320多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据统计,30年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8年的203x平方公里下降到1075.86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194.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1170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由78年的851.42万吨/年下降到时现在的125.88万吨/年,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各种野生动物和野生禽类明显增多。

(四)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林业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结构更加合理,门类更加齐全,林果产值由78年的20xx(请自填)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亿元。一是一批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被关闭,从20xx(请自填)年开始全县共关停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0多家;二是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的多经基地快速发展,全县多经林面积由78年的18万亩上升到38万亩,增加了20万亩;三是以森林旅游和特种养殖为主体的新型林业产业蓬勃兴起。九畹溪漂流、链子崖探险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和特种养殖业已在库区崭露头角,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林业科技卓有成效。一是科技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林业科技人员由78年的15人增加到现在的9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中级职称达80%以上;二是技术培训工作卓有成效。近十年来,全县围绕板栗、核桃等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50场次,培训农民达1万多人;三是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广大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系统在国家、省、市林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林业科研项目20多个,其中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生物篱防止水土流失、农林复合模式、板栗丰产栽培、管氏肿腿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空心李选育等技术在全省、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

(一)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在库区,是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县、市之一,全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山区县、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更少,森林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加上耕作方式落后,全县土地退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已出现沙化现象,如杨林赵家山、郭家坝五龙等地已出现沙化迹象。工程新建后,我县人地将矛盾更加突出,干流及八大支流被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已成为我县生态建设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一是经营手段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单位面积和蓄积也比较低,林地资源亩均产出水平只有200元左右,森林单位平均蓄积只有3立方米左右;二是科技含量不高,现代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经营中的普及率及成果转化率约30%左右;三是林业机构不够稳定,林业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变来变去,林业力量薄弱,干部职工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步伐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和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万余起,受害森林面积900多万亩,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达292种,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32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6亿多亩,已超过年人工造林面积,给我国带来国土生态、物种、能源、粮食、木材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我县地处工程坝上库首,随着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我县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也将更加严竣。

(五)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林业产业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支柱。当前林业产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比重较小,就全县而言林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全县山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0%左右,林业产业的潜能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林业产业门类不齐全,发展不平衡。林业产业仅局限在简单的培育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培育花卉种苗和开发森林旅游上,而对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特种养殖和林下资源开发等新型产业重视不够;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相对而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大,而对林业产业的投入较少。

在当今全社会高度重视林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当前西安部大开发和林业工程众多的大好机遇,推动我县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林业宣传与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对林业工作的认识。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20xx(请自填)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全县上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与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xxxx使命;二是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给和发展林业产业,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任务;三是要充分认识林业的巨大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新时期全社会对林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林业大发展。一是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全县要抓住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重点抓好树种置换、确权发证、政策兑现、信访查处、成果巩固等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要进一步完善天然林管护体制,强化乡镇、村管护职责,努力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形式和办法,提高管护成效;三是继续抓好库区湿地保护。尽早启动库区湿地保护项目,切实加强库区湿地监测与保护;四是继续抓好低效林改造。通过抚育施肥、改接换种、防虫治病等手段,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五是继续抓好科技支撑。

以国家林业局兰陵溪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点为契机,切实加强与上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配合,针对我县在林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六是继续抓好项目争取工作。全县要在退耕还林新一轮规划、公益林补偿、低效林改造、库区湿地、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对林业的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三)加强林业执法和森林资源保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是全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强对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防治。一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危害甚大,全县上下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科学预防、积极消灭"的方针,扎扎实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二是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被人们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同样对森林资源会造成毁灭性损失,当前全县重点要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和以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病虫防治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林地、林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全县上下要从源头着手,认真研究各项管理措施及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严禁乱征滥占林地和湿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四是切实加强对木材市场和流通领域的监管。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检查和木材经营加工市场的`巡查,严禁非法运输和无证经营加工木材,进一步规范木材市场;五是切实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森林公安、检查站、林政稽查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林政执法人员,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板块。按照兴林富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产业;二是大力发展以库区自然风光和屈原文化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三是大力发展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特色驯养繁殖业;四是大力发展以维维、帝元、屈姑为载体的森林绿色食品业;五是大力发展以道路、城镇、景区绿化为中心的特色种苗花卉园艺业。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努力提高林业产业市场化能力和林产品质量。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林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我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当前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兰陵溪科技点为载体,继续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亚研所、华农大、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配合,依托上级科研院所xxxx,全面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二是大力普及推广林业常规技术;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四是大力加强示范园建设;五是切实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六)努力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现代林业的特殊性及长效性,决定了必须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从项目、技术、资金三个方面不断加大对现代林业工作的投入。要树立资源有价、生态有偿的观念,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一是加强林业项目储备和新项目的争取工作,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及宏观布局,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储备一批切实可行的项目,尽量多的争取国家投入;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三是加强对现有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强与各级财政、发改、农业、水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最大限度地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

(七)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及时研究和解决林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层层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参与和推进林业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机构,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林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xxxx参与现代林业建设。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生态建设。

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年来,旬阳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逐年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掀起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高潮,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的目标。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陕西省园林城市等多项国省级荣誉称号。

1、加强组织领导,为生态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精心安排部署。为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2019年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年活动,与西北大学城市建设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旬阳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保证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决定》等多项文件,把创建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责任部门,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

健全落实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推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和"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了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乡镇严管辖、社会各界齐关注"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

造浓创建氛围。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2019年,旬阳县联合人民日报社,成功举办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人民日报、省市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同商保护汉江生态环境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计,为旬阳乃至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多次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对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不断深化环保法规宣传。

保证财力投入。在创建过程中,努力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积极筹措创建资金,在逐年增加本级环保经费预算的同时,组织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集中新型能源建设、流域治理、汉江绿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捆绑支持创建工作,确保创建需求。2019年以来,县本级财政直接拨付、各部门配套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13.1亿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从2019年开始被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县,并获得补偿资金。

2、保护与发展并重,确立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发展路子。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型工业,促进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低品位矿石选用技术、尾矿渣生产页岩砖、水泥填充料技术,姜加工废渣、废水提取淀粉生产黄姜粉丝、黄姜酒,废渣生产食用菌等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水电能源、生物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帮促企业入园规范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推进烤烟、蚕桑、畜牧、黄姜主导产业标准化、园区化、生态化、经营一体化。大力推广"圈、厕、沼、灶"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改良、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地膜集中回收措施,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启动生态农业、山地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旬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中国优秀旅游景区创建活动为契机,突出"生态游、乡村游、亲水游"三大特色,提出了"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建设思路,聚合各方力量,不断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倾力打造"生态太极城"旅游品牌。

注重实效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深入开展珍稀树种、古树普查以及挂牌保护活动,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机遇,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57.98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封山管护200万亩,总投资达4.6亿元。同时,积极发展以狮头柑、油桐、核桃为重点的山林经济,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兼顾。全面推进林权体制改革,增强了群众兴林、护林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实施水土资源保护。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9km2,新修农田5.9万余亩、堤防护岸72余公里、饮水工程288处、水窖2.9万余口,发展节灌面积1.92万亩,总投资5亿元。扎实开展水源地保护,水源保护区均设置了标示牌、界柱及警示标识,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检查,对饮用水源进行日常监测,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系统,大力推广节柴灶、沼气灶,全县累计投资3200万元,建成沼气池2.23万口,农村"老虎灶"得到全面改造;广泛普及页岩砖、尾矿砖等新型墙体材料。集中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了10条黄姜加工生产线、2条水泥生产线、1条硫酸生产线。加强了对改造项目的管理,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做到"增产不增污"。四是高度重视矿区环保治理。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和生态修复力度,彻底取缔了土法炼汞、炼金行为,督促企业及时恢复矿山植被,填充废弃矿井,对矿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60.38%。加强汞矿区综合治理,编制了《汞锑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工程治理和软件监管双管齐下,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一是精心实施生态城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县城、新村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覆盖率达98%。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提等升级,"三镇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市骨架不断拉大,街、路、桥、场、堤及绿化、美化、亮化设施逐步配套。整合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农村集镇建设,双河、小河、赵湾等一批产业支撑强的集镇快速发展,甘溪、蜀河两个"陕南万人重点镇"示范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襄渝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配合工作卓有成效,县乡道路提等改造、通村水泥路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环境大为改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947公里,道路绿化、美化率达到40.5%。广播电视以及通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力网改全面推进,城乡用电质量显著提高。环卫设施逐步配套,县城区新建垃圾台垃圾箱多处,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收集车等,部分农村集镇均配套建设了垃圾集中回收处理和污水沉淀设施;城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双创工作,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保障民生与保护生态的双赢。全县已建成新农村示范村9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159个。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载体,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广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一部分乡镇、农村得到中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命名。

3、创新工作理念,努力提升生态建设工作能力。

扎实开展生态补偿研究。地处欠发达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旬阳既担负着"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政治任务,又担负着"加快发展,突破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的民生任务。""伊始,旬阳县启动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工作,与国家环保部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历时两年编制了《南水北调水源区旬阳生态补偿规划研究报告》。经过积极争取,特别是在省市环保主管部门的倾力帮助下,旬阳的生态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争取补偿资金6000余万元。

着力提升环保监管水平。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审批公示制度,严把各类项目环评审批关,新建项目环评率达100%,从源头上预防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保、发改、国土、林业等部门不断加强横向联系,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部门联动机制。深入推行环保督查制度,对重点污染源半月检查一次,一般污染源每月检查一次,重大情况跟踪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建设污染项目、擅自停运治污设施、故意超标排放、偷排偷放污染物等行为。围绕创建活动,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农村环境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环保专项检查。""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5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环保队伍建设,县、镇环保机构健全,各镇均配备了环保专干,并聘请了区域环保管理员、重点矿区环保监督员。同时,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全县设1个森林公安分局和2个森林公安派出所,成立了22个镇级护林站,聘用199名专职护林员、319名兼职护林员,组建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22支、防火队员292名。全县上下形成了完备的生态环境综合保障工作体系。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部门和镇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完全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环境保护指标,重视项目投资轻环保投入的现象;有的认为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太高,有畏难情绪,过多强调客观因素,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工作措施不具体,等等。部分居民、村民思想认识比较滞后、环保意识缺乏,把生态建设简单等同于环保工作,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的工作。

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由于未被列入国家""计划盘子,专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虽然政府已投入3000余万元,但杯水车薪,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投运;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收集管网由于投入大,只有白柳等镇建立了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其余镇生活污水基本处于直排状态;各镇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仅仅涵盖了部分镇建成区,垃圾填埋场只是租(征)几亩地,建简易围墙,简单堆放、消毒、覆土、压实,无法按规程操作,渗滤液基本没有任何收集和处理措施,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过大,化肥施用强度过高,有个别地方个别种植项目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待提升、露天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城乡白色污染依然严重,限塑令执行效果不明显;畜禽养殖场布局不够合理,粪便综合利用率低,加之农村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势头还没有真正得到遏制。

四是生态经济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全县来看,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总量不大等问题仍较突出,新增工业项目的污染隐患仍然存在。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大众旅游发展倾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依然存有隐患,生态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在较短的时期内还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1、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立县"战略是旬阳县经过深刻反思,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要继续深刻认识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树立科学全面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德意识,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力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进一步落实生态建设领导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大力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管水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加快城区生活污水管网、企业排污管道、垃圾收集、中转等设施的建设、衔接,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运营做好准备。各镇都要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正常集中处理,要利用现有沟、塘及其它水体等推广氧化塘、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处理集镇生活污水。加快镇村环境建设。抓紧修编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划定集镇功能区,不断完善集镇公共设施。保护和修复集镇河道,拆除河道上的违章建筑,维护和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公共绿地,提升绿地建设水平。加快生态人居工程建设。开展绿色建筑工地创建工作,推行施工现场绿色环保标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安全施工水平,切实防止施工噪音扰民和建筑扬尘污染。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业,推广使用节能保温墙体材料,推进环保、节能型住宅建设,不断提升群众人居环境质量。

3、着力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结合旬阳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对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实施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巩固管理效果,确保农村面貌实现较大改观。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和调动农户改厕、改圈积极性,坚决取缔露天粪坑,推广建设水冲式厕所、沼气等,降低粪便污染。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鼓励施用农家肥、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效降低化肥施用强度。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强化农用薄膜、农药瓶、农药袋、化肥袋等农用废弃物管理,逐步建立起农用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利用体系,以有效控制农用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推进生态村创建,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特色,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河塘治理以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生态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4、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争取力度。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工业等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加大投入,修复生态植被,减少污染排放,恢复自然生态面貌,防范自然灾害,保护县域自然生态完好。要进一步深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争取做好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机制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融资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补偿方式,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5、强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秸秆直接还田、食用菌养殖、秸秆气化等措施,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扶持力度。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工程,抓好农业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做强生态工业。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严格禁止兴办污染严重的企业,杜绝工业"三废"乱排、乱放现象。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优化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推进节能减排。三是突出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全县发展服务业的第一大龙头来抓。以"太极城"、南羊山自然风景区、蜀河古镇、红军纪念馆以及蜀河、旬阳电站形成的水面、百里湖光山色等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水体景观开发为基础,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突出景点建设,形成点线结合的旅游线路,使旅游业尽快成长为旬阳县富民强县的新兴支柱产业。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明心见性,清醒认识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是改进作风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最佳途径。善于发现问题,清醒正视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影响我x政治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3类。

(一)政治生活欠严肃。

一些x部门领导干部对党的政治理论不学习、不研究、不领会,对民主议事的规定、规则执行不自觉、不认真;部分x部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钝化生锈,党味不足、辣味不浓,使“一把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衡和监督,其他班子成员得不到真正帮助;少数地方部门“一把手”议事决策时“一孔出气、一鸟独鸣”,容不下不同发声,听不得半点意见,在重大决策上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行权用权上以权谋私,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大搞利益输送。如此种种,虽属少数个别,但却如滴墨入清水,混浊了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作风建设欠持久。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主要存在“九大问题”。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坐而论道,自说自话;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权轻责,胡乱作为;心浮气躁,虎头蛇尾;慵懒散漫,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对下官气十足、颐指气使;干事创业“玩空手道”“练假把式”;宏观布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等。虽进行了多轮整治,但时有回潮反弹,仍是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要问题。

(三)履职尽责欠担当。

少数领导干部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遇到矛盾和问题,上推下卸、左躲右闪,能推则推。有的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当“两面人、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打哈哈”当护身符。有的在驻村包点上沉不下去,在督导检查上走马观花,在民主生活上只放礼花,在落实执行上敷衍塞责等。林林总总,一言蔽之,就是在履职尽责不够,担当精神欠佳,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中“关键少数”的表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追本溯源,深入解析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要原因。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其滋生的土壤,不追本溯源,就不能探因究理、正心固本。综合分析当前我x政治生态建设的总体状况,主要原因是“五个放松”。

(一)放松了政治生活的要求。

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形式化是导致党风、政风变质的重要因素。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严肃,必然破坏党员干部的免疫系统,削弱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必将导致政治学习浮于表面,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难以施展,从而制约党内民主的发展。如不提高警惕,严格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积极的思想斗争将变成自我赞颂和相互吹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也会在“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言堂”的错误上渐行渐远,良好政治生态势必受到损害。

(二)放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

讲纪律,重执行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放松纪律规矩的尺度,就必然导致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政治上的“免疫力”不强;就必然使得党员干部在政策规定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让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就必然滋长搞“下不为例、变通处理”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党员干部始终走不出“人情”“关系”的怪圈。纪律松一寸,歪风长一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势必产生政治生态的恶化效应。

(三)放松了用人导向的宣传。

用人导向决定用人质量,影响用人公信度。如果用人导向错误,就会模糊干部的努力方向,影响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使“关系升迁论”“作秀升迁论”“资历升迁论”等错误思想在党员干部的大脑中潜滋暗长。因此,只有广泛进行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强化监督监管,才能促使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从而形成凭实绩评优劣、论奖惩、定升迁的正确用人导向,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四)放松了作风建设的力度。

政治生态的核心是作风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不持之以恒,时紧时松就会使歪风回潮反弹,敷衍扯皮的“推诿风”、萎靡不振的“庸懒风”、麻木不仁的“冷漠风”、华而不实的“漂浮风”、只说不做的“空谈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以权谋私、“中梗阻”等各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及“四风”问题就会伺机抬头。因此,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主要因素。

(五)放松了责任意识的强化。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具有源头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如放松了对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就会大打折扣,纪委执行执纪监督问责也会软弱虚化。就会导致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横生,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乱象横行,就无法形成求真务实谋发展、勇于担责抓工作的新常态。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带头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把反腐倡廉工作抓实,把队伍作风建设抓好,才能真正构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三、多管齐下,努力构建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顽疾非一日之功。要彻底根除“政治雾霾”,切断“污染源”,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须多管齐下,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把牢思想开关“铸魂”。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因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我x发生的腐败案件看,最根本的问题都是没有拧紧思想“总开关”,而最终坠入腐败深渊的。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根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时刻为党员干部清神醒脑;不断强化党性教育这一核心,砥砺锤炼党员干部品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切实为党员干部“充电、补钙”。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防腐墙”,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从而营造思想意识范畴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严肃党内生活,扬民主之风。要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组织生活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及时阻隔不良风气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党委议事规则及决策机制,有效防止民主、集中“一头重”,出现决策“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现象。要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真刀真枪”,“红脸出汗”,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从而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三是增强法治思维,净思想之源。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点和着力点。时下,“逆淘汰”“特权现象”“地方保护”等政治生态中的一些“常见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在作祟,是法治思维缺失的反映。我们要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做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按程序决策,以法治保障业已构建的良好政治生态安全。

(二)推进从严治党“强基”。

一是施严教,固化纪律规矩铁观念。充分利用x,x,x等活动载体,突出“x”这个聚焦点,狠抓作风教育;突出法纪学习这个关键点,狠抓警示教育;突出入脑入心这个薄弱点,狠抓廉政文化渗透教育。以领导引学,考试促学,专家送学等多种形式使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并通过严纪明规教育,让遵纪守规观念落地生根,使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碰“红线”,自然而然练就过硬作风、养出浩然正气,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二是立严规,构建常治常严新常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立规建制,常治常管始终,形成从严治党管党的长效机制。并结合x域实际,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总揽,以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大核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坚决维护相关规定、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执行力,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坚决查处,不搞“下不为例”,以严规严制促进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三是强严管,提高遵纪守规自觉性。党员领导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更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不当“老好人”,勇于做“黑包公”。要切实履行“管好班子,带好队”的责任。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拉袖子、扯腿子”真切的关心和保护党员干部。同时,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领导干部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规,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建设者。

(三)匡正用人导向“立标”。

一是坚持标准不走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择优录用,坚决重用那些重实干、肯奉献、形象好、政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干实事、不愿担当的“老好人”。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更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吃亏。切实匡正选人用人导向,树立风向标,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从干部选任的源头,奠下良好政治生态基础。二是严格程序不空转。严格执行《x》,严肃任用程序,最大限度地压缩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和自由裁量空间。特别要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三关,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制度不违规,坚决防止“程序空转”。对拟提拔人选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防止“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表面走程序等问题。对干部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力求客观准确掌握干部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不良问题,严防政治生态“母体”携菌。三是坚决查纠不手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问责制,倒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选人用人的把关责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完善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公道正派、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坚决查纠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责任人,有效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加速政治生态优化步伐。

(四)狠抓作风反腐“除垢”。

一是致力防微杜渐,坚持不懈强化干部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建立纪检、组织、信访、审计等部门对干部监督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干部廉情档案,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加强日常监管,注重抓早、抓小,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体检”,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及时“咬耳朵”“扯袖子”,严防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增强监管合力,切实发挥短信举报平台作用,建立信访问题联合查办机制,健全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切实筑牢政治生态的“防护网”。二是致力弊绝风清,持久深入整治作风顽症。好作风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标志,想要弊绝风清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整治干部作风顽症。通过采取专项整治措施,扎实整治公车私用、违规宴请、带彩娱乐、纪律松弛、为官不为等作风顽症,切实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及省市相关意见。通过跟踪督查,严厉查处办事效率低下、小鬼难缠、中梗阻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通过改进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紧紧盯住“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对那些披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的隐蔽性问题,深挖细查,使之无处遁形。以作风建设的持久性,维护稳固持久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致力正本清源,坚定不移惩治贪污腐败。腐败是对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我们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抓早抓小、快查快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要坚决实行“一案双查”,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严肃查处当事人,又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使“一案双查”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发挥更大效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强力治污除垢,净化政治生态。

(五)强化责任担当“正气”。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扬敢于担当正气。认真贯彻***关于“两个责任”的重大决定,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配套制度,明确责任清单。督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就落实“两个责任”与所辖行政区和部门负责人的开展专题约谈,层层厘清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同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等制度,强化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履职担当不力问题的追责问责,使党员干部自觉深耕责任田,增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二是强化监督责任,扬服务为民正气。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公共资金使用、土地征拆等涉及民利问题的监督;强化对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监督;强化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粗暴,吃拿卡要等影响民心问题的监督。切实扬服务为民正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公共投入比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使党群同心共创良好政治生态。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扬勤勉忠诚正气。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政治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带头履职尽责,做责任担当的表率,还要做其他各方面的表率。要通过践行“x”,坚持从严治吏,促使党员干部带头严格廉洁自律,转变作风;带头坚守原则,依纪依法办事;带头坚守正道,弘扬勤勉忠诚正气。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优良的党风促廉洁政风带朴实民风,自然形成河清海晏的良好政治生态。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九、要尽快出台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楠溪江的相关政策。搞好楠溪江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景区城市化,保护好景区的田园风光和古村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净化、美化农民的村居环境,从源头上保证楠溪江水质的洁净度;事关“温州大都市生态公园”和旅游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建议尽快出台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楠溪江的相关政策,比如,《楠溪江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楠溪江污染源治理办法》、《楠溪江河道分段管理方案》、《楠溪江综合整治奖励办法》、《森林防火扑救预案》、《楠溪江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实施办法》等等。

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山区,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南方重点林区。全县辖18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34.68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56万亩(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9.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8.1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3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2。xx县物产丰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山区县。xx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脐橙面积达25.9万亩,脐橙产业覆盖了80的农户。xx文化底蕴深厚,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是江西第一个“中国楹联之乡”,境内有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东升围。

20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县财政总收入764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6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xx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珠防林、阔叶林保护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改革集体林木采伐生产办法,取消集体林由林业公司独家经营的管理模式,坚决取缔乡、村买卖青山和个人承包生产木材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省林业厅、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木材(加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监督管理,对经营加工单位实行全面监督,分片管理,统一印发加工台帐,制订生产计划,核定年度木材消耗量。使木材经营加工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强化封育管护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封育管护。一是严格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20xx年,我县被列为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县,实施面积达66.74万亩。为保证我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了《xx县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管理办法》、《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定人员、定面积、定责任、定报酬、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标原则,择优聘请专职护林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制,签订管护责任状,强化检查监督,严格奖惩,对管护好的乡(镇)、单位予以表彰,对不依照责任状进行管护的乡(镇)、单位予以处罚,并在全县通报批评。二是加强城区风景林的保护管理。制订了城镇绿化规划,印发了《关于对城区风景林及主要公路沿线山场实行封禁的通告》,把县城周边第一层山林规划为城区风景林,实行全封山,进行封闭式培育和保护,配备专职护林员,落实奖惩措施,实行定任务、定山场、定目标、定报酬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定期组织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补植针、阔树种,提高林分质量和自然抗风险能力。三是强化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实行业务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技能。并成立了林业执法稽查大队,加大林业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在全县18个乡(镇)组建了老年护林协会和村级护林协会、禁山会,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民间护林协会组织这一群众性护林组织的护林作用。四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防火领导责任。采取敲铜锣、播放录音喇叭和防火知识光碟等措施,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成立了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深入开展知识培训,提高扑救火灾能力,使全县有限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

(三)严格林地使用管理。一是放活林地使用权。深化林地资源经营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偿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打破对林地占而不用、用而不管、荒废林地的管理模式,保障转让、受让双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投入到搞活林地上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审批制度,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林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林地使用权流转有关规定的通知》等文件,专门下发文件规范产业开发(果业、中药材等)征占用林地秩序,要求产业开发必须优先选择荒山、荒地、稀疏林地,并在严格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报经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林业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无序开发、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使产业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三是加强对果园戴帽山的管理。为发挥果园戴帽山保土蓄水、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作用,促进全县无公害脐橙产业的发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果园戴帽山管护的通知》,规定凡需开发种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搞好果业开发规划设计,划定等高线,保留总山场1/5-1/3戴帽青山,严禁“剃光头”式开发。同时,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强戴帽山的保护管理和造林绿化,落实管护责任,各果业开发户为戴帽山保护管理的责任人,严厉打击“剃光头”开发和破坏果园戴帽山林木的不法行为,从而形成“山顶飘绿带,山腰果飘香”的生态佳境。四是加大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积极开展清理整顿活动,针对盲目毁林开荒、取土、采石、采矿、修路、建房、侵占生态公益林地等非法征占用林地现象,逐项逐类立案登记,依法从严查处。

(四)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进行造册登记,加强对野生植物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严禁非法采集野生珍稀植物。积极开展“春雷行动”和“飓风行动”等专项整治斗争,对全县非法收购、出售和加工野生动物的窝点进行严厉查处,并将行动过程拍制成电视新闻在社会上反复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警示效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停止了全县所有野生动物经营、加工、销售的许可证发放,并对现有经营加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收回证件重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有效保护了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

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我们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创新营造林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一)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全面推进防护林工程建设。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我县在上级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力量,自我启动了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捐资赠资,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等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深化林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推广桉树、速生杨、杂交竹等新品种,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经营主体,加快“五荒”和疏林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和生态林业庄园,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推动防护林工作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共绿化荒山荒坡10.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2万亩,固堤护岸林4.5万亩,水土保持林9万亩。

(二)以重点工程为纽带,推动造林绿化活动深入开展。重点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全面启动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好东江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完善东江源区森林生态保护体系,给香港同胞送上一泓洁净、放心的东江水,自我启动了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珠江防护林造林工程项目。同时,于20xx年、20xx年实施了国债珠江防护林建设项目工程,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落实“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造林新机制,全面推行招投标制落实经营主体,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造林1.3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二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于20xx年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县退耕还林面积3.5万亩。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净化水质,按照“户有一蔸竹,村有一个点,乡有一条线”的规划要求,重点以濂江河和镇岗河两条流域沿河两岸为主营造黄竹林基地,在美化绿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护堤固岸、净化水质。三是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放活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权,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深入开展诚信生态招商,积极引进外商和境内外民营企业、个私业主投资林业产业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商品林基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立以毛竹、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各类商品林基地118.8万亩。

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在生态保护建设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能源性消耗仍然是我县森林资源消耗的重点。二是农民整体素质较差,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不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三是个别乡镇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四是经济发展与源区保护之间的矛盾远未解决,特别是全面禁伐森林资源、全面关停稀土和其他采矿业,关闭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阻止污染企业进入我县,每年减少财政收入1亿多元。五是由于县财政困难,源区保护与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基础建设工程特别是防护林工程、防火基础设施、农村新能源开发、污水治理、防洪工程等基础建设无法实施。

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森林法》及《森林实施条例》等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时期生态林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全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业务过硬、组织有力、精简高效、廉洁奉公的林业护林队伍。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按照生态林业建设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末尾淘汰”的劳动用工新机制,聘请护林人员充实到护林队伍中来。同时,以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林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护林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加大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在全面施行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准备从明年开始逐步减少商品性的木材采伐,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面积。通过搞好规划设计、资源评估、落实政策措施,带动全县天然林的保护、发展,更有效地保护我县的自然森林资源,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四)突出林政资源管理。首先,重点抓好森林资源监测站建设,加强境内森林资源管理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资源的消长情况,适时按监测结果调整培育和保护战略。其次,抓住国家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力度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建立地方性生态公益林的要求,设立县级生态公益林,通过逐年加大面积,使全县公益林面积达到152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0以上。第三,继续实施企业上马先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抓好污染源的清理整顿工作,严禁创办高污染或耗资源型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低消耗、无污染、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的引进和保护、扶持力度,全面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第四,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抓好果园戴帽山的造林绿化管理,严禁“剃光头”式开发,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第五,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用地管理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借产业建设破坏林地等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林地资源。

(五)深化林业改革。在全面完成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把林业改革推向森林资源更深层次的改革。重点抓好以集体林业为重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切实减轻林农负担,保护林农的林地、林木产权和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群众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此外,进一步深化源头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源头管理责任制和木材采伐公示制,完善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森林公安派出所的管理方式,转变林业工作站职能,强化伐区检查监督,确保有限森林资源科学利用、永续发展。

(六)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投入。在生态移民、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森林防火及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等基础工程建设上,认真搞好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积极争取国家国债无偿资金的扶持。特别是我县地处南方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很多天然的森林资源,植被比较多样化,森林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力强,现只要加以封山育林和进行必要的改造,很快就能成为高产高效的丰产林。为此,建议上级对我县低产林改造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使天然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推动我县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实施了一批水生态工程建设,修复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1、城区水系贯通工程。围绕彰显滨湖水韵特色的目标,按照“立足水利、跳出水利、放大水利”的工作思路,投资2.6亿元,实施了城区河湖水系畅通工程,对早陈河、拦岗河、团结河、大寨河等总长120公里的12条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完成土方1600万方;建设城西翻水站、刘洼站等6座中型泵站和刘洼引河闸等5座控制闸,设计抽排流量80立方米/秒。工程在20xx年6月全面完成。这些工程完成后,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引洪泽湖水入城,让水动起来、清起来、美起来,实现了提高水位、改善水质、扩大水体、打造水景、彰显水韵的目标。

2、污水处理工程。投资2.5亿元,建成了城南、城北两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75万吨(城南3.25万吨/日,城北2.5万吨/日),其中城南污水厂承担濉河以南,老汴河以西老城区片和洪桥片的污水收集和处理,城北污水厂承担濉河以北、老汴河以东片污水收集和处理,建设了6座提升泵站,铺设污水管网120余公里。目前城南城北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处理污水。

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我局委托南京大学环科所进行鉴定,将两个污水厂污泥交光大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处理合格后,鼓励环卫、园林使用污水厂尾水。

3、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由于污水处理量的逐渐增大,城北污水厂满足不了处理需求,正在对城北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天,目前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

4、河道截污工程。近两年来,投资600余万元,对城区濉河、汴河、团结河实施了河道截污工程,改造截污口39处,将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截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水河道水质。

5、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投资4000万,排查城区雨污分流现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实施污水管道19公里,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计划下半年启动建设。

6、河道疏浚整治。城区,在前两年完成城区河湖水系贯通工程的基础上,因有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偷排入早陈河、东风大沟,造成河道污染。20xx年,启动了东风大沟、早陈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目前东风大沟已完成了疏浚整治,对早陈河,制定了早陈河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已完成了河水抽排,河道清淤施工队即将进场施工,计划6月底前全部完成综合治理。

农村,近三年来,对等30余条重点河道进行疏浚整治,疏浚河道总长近300公里,并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对村庄河塘进行了整治,改善了农村水环境。

1、加强城区河道管护。在贯通河湖水系的基础上,我局加强了对水环境的长效管护。城区水务管理处每天组织人员对城区河道上的漂浮物、河岸垃圾进行清理、保洁。河水水质不好时,启动调水工程,对河道定期进行换水,净化水质。

2、加强农村河道管护。对农村重点河道由专职河道管理所进行管理,乡镇境内的河道由乡政府和水务站进行管理,落实了管护人员,加强河湖巡查,及时制止非法侵占河湖水域行为,对河堤上的非法码头、违章建筑物等进行清理,对河面上的漂浮物定期进行清理,以保护河道水环境。

3、打击河湖非法采砂。今年以来,我县持续加强对河湖的巡查、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特别是4月7日县禁采办成立以来,“禁采办”共出动巡查执法人员1400余人次,巡查总行程达20xx余公里,盘查来往运砂船只100余条,查扣采砂船15条、运砂船12条,拆解采砂船8条;待拆18条,对涉砂人员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5人,摧毁非法采砂领域的黑恶势力团伙11个,清理濉河沿线非法码头40座。

紧扣“三条红线”,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一是切实做好取水许可审批工作。以《行政许可法》、《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先申请,经实地勘察,并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进行审查,竣工经验收发放取水许可证后,用水户才能取水。20xx年未新审批取水许可,换发取水许可证5套。二是结合农业水价改革工作,对分乡镇农业用水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提出调查报告和初步意见,为今后农业取水许可证发放工作做好准备。三是严查违法取水案。20xx年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和宣传力度,封填非法凿井2眼,查扣凿井机具4台套。

2、积极创建节水载体,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与县机关管理中心联合下发《关于创建节水型机关的通知》,创建了县水务局、县农委2家节水型机关,填补了我县此项创建工作的空白。二是与市场监督部门联合开展水效能领跑者行动工作。三是积极筹备节水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在博世科水务公司建设500平方米的节水教育基地。四是全面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今年创建节水载体5个。

3、严格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着力提升用水效率。一是继续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工作。依据《水法》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规定,严格按照相关用水定额按季度开展了计划用水单位用水计划考核工作。对月用水量超500吨的用水户列入计划用水对象,提高用水效益。二是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20xx年4月出台了《关于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通知》,以年度用水量作为计算周期,设定三级水量阶梯,第一阶梯户年用水量不超过192吨,第二阶梯户年用水量在192吨以上至288吨以下,第三阶梯户年用水量不超过288吨以上。阶梯水价的标准分三级,第一级执行基本水价为1.65元/吨,第二级执行基本水价为2.28元/吨,第三级执行基本水价为4.62元/吨,加上代收的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为各梯次最终到户价格。三是狠抓计量设施安装。要求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水户,必须安装远程监控计量设施,今年安装远程智能水表36块。四是是编制中水回用规划,为使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得到充分再利用,提升中水回用率,结合实际,我县编制了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规划,拟将90%中水,运用到环卫、园林绿化、生态景观、农业用水。

4、实施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一是实施成子湖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投资1.399亿元,在成子湖水源地实施了取水口防护和拦污工程、标志牌工程、视频监控工程,确保水源地万无一失。二是出台了水源地保护系列文件。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县政府出台了《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的通告》、《县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实施方案》等水源地保护系列文件,确保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三是成立了水源地管理机构。20xx年11月10日,县编委洪编[20xx]35号《关于县水利局安东河闸管理所增挂“县成子湖水源地管理牌子”的批复》,明确由该单位负责成子湖水源地保护监管监管。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和《县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实施方案》均明确了水利、环保、水产、农委、卫计、交通、相关乡镇及供水企业的工作职责。

5、加强县乡工业园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一是对各工业园区取水、排水进行全面普查。二是鼓励用水户使用自来水,目前县经济开发区、常泗园已有112户接通了自来水。三是逐步封填水井。用水户接通自来水后,及时封填水井,先后封填了城风金属、美迪洋皮件、永达电源3眼水井。四是全面征收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对自备水源的用水户,责令其必须安装远程智能水表,根据水量征收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逐步规范了各工业园区取用水和排水行为。

6、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改善水体质量。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根据取水许可监督的要求,11月1日至12月15日,对全县各类排污口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入河排污口第一手资料,为强化水功能区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等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7、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提升水功能区水质。根据苏政办发〔20xx〕10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水功能区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出台了《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我县水功能区水质提升工作稳步推进。

推进河长制,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省、市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是打造水韵的应有之义,是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基础。按照上级关于河长制的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河长的统一指挥领导,统筹河湖功能管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1、出台了实施方案。4月14日,县委办和县政府办以洪办发[20xx]18号文出台了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明确了各部门、乡镇的职责。

2、召开了河长大会。4月17日下午,县召开河长大会,贯彻落实省、市河长大会精神,部署河长制各项工作。县委书记王晓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爱华主持会议。5月16日上午,我县又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副县长尤洪法同志通报了全县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对前阶段河长制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就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委书记王晓东作了强调讲话。

3、组建成立了河长制工作体系。20xx年4月14日县委办和县政府办以洪办发[20xx]19号文件批复成立领导小组。我县85个县级河湖库(3个湖泊、43条县级和城区河道、39个水库)由19位县委、政府及公、检、法副处级以上领导担任河长,副河长由64个县直单位一把手担任,几乎涵盖了本县所有部门,可以说是全员发动参与“河长制”。各部门、乡镇纷纷召开河长会议贯彻落实,建立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438条乡级和村级河道均由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担任河长,乡镇七所八站领导担任副河长。

4、加大河湖整治力度。4月1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河长大会后,所有县级河长均到各自包保河湖水库开展了详细的调研,了解河湖概况,组织排查存在问题,制定了各自包保河湖水库的河长制工作方案。各乡镇根据全县河长大会精神,分别召开乡级河长会议,于5月上旬基本建立了乡村两级河长体系,出台了乡级全面推进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各副河长和河段长按照县要求,组织开展所负责河湖水库情况摸查工作,初步摸清了523条河湖水库水质,排查出各类排污口、白色垃圾、有毒水草、围网养殖、畜禽养殖等污染源情况,以及河堤损毁、绿化损毁、违章建设、入河支流等情况,为全面开展河湖整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目前,全县河湖水库治理工作已逐步展开,县城区河道结合“263”专项行动和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利民河、东风大沟、早陈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综合治理;县河长办和河道管理单位正在全面过细排查城区所有河道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治措施和整治期限,分步展开整治。各乡镇将“263”和“河长制”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辖区内水上、岸上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沿河企业、畜禽养殖、违章建筑和生活垃圾治理,从源头上防控污水入河。目前,大部分乡镇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已经关闭搬迁;河湖水库内围网养殖、水面漂浮物治理成效明显,清理率达到60%以上,徐洪河、淮河、怀洪新河等骨干河道基本无围网养殖;非法码头、河面漂浮物基本清理完成,部分乡镇正在开展河道疏浚清障工作,河湖水库整治成效初步显现。

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9月4日下午,市区水生态体系建设项目汇报会召开。会议听取项目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市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体系建设工作。市委书记陶方启主持会议,市长张冬云,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吴爱国,副市长郭金友,市政府秘书长王华出席会议。

陶方启认真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和大家发言,他指出,推进市区水生态体系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进群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市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把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快提升。要对项目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投资价值,做到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要发挥规划设计的引导与统领作用,积极推进方案实施,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倾斜。各相关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主动作为,积极争取项目,共同发力市区水生态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目标。

张冬云在讲话中强调,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着力推进市区水生态体系建设,项目设计要根据实际修改完善,项目推进要分轻重缓急,保急需、保重点,首先做好城市防洪、污水治理、河道疏浚等工作,逐步补齐短板、完善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要精心组织实施,积极争取资金,选好建设模式,选择条件成熟的地方先行治理,做出样板,不断扩面推进。

与会其他市领导也提出具体意见。

会上,市住建委汇报了市区水生态体系建设项目总体情况,市水务局汇报了水阳江生态蓄水、城区活水工程项目情况,市房管局就项目列入棚改计划房屋征迁情况作了汇报,规划设计单位汇报了项目设计方案;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职责作了发言。

市直有关单位、宣州区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全市农资市场情况,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市供销社于二0一三年三月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供应货源充足。今年,全市全年化肥总需求量120884吨,可供应总量121971吨。其中:氮肥需求量56095吨,可供应量60360吨;磷肥需求量22592,可供应量28004.2;钾肥需求量9868,可供应量12202.2;复合肥需求量22329,可供应量21405。全市市场化肥可供应货源充足。

(二)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农委、质监、科技、供销社等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在销售旺季进行抽样检测,不断增加抽样的覆盖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进货、销售台账,从正规渠道进货,提供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保证产品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五)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平稳。

进入2013年春季,农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理性,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合理引导了市场;商家在采购中也没有盲目跟风,避免尿素价格出现虚高。市场在有需求拉动时价格平稳上涨,预计在用肥结束后,价格才出现回落。

(一)市场供大于求,农资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农资生产行业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使得农资产业进入极为容易,再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利润空间,大量行业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剧增,形成产大于需。

(二)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管理仍较薄弱。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00多家,分布面广而散,市场管理难度大,一些过期、无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当农民需要某种产品又没有利润时,又买不到,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四)化肥储备有待加强。2012年,市供销社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市市级救灾化肥储备办法》,但我市农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储备,除供销社企业每年冬季储备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储备。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储备资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储备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五)农资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我市农资经营企业看,目前大部分只经营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品种较单一,特色农业生产需要的专用肥几乎没有,同时农药和农膜供应相对较少。

(六)农资推广技术难,科学施肥水平较低。我市农资技术推广主要有供销社兴办的“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供销社农资技术服务网点比较少,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减少和老化,并划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推广和服务活动逐渐减少,农民需要的农资技术服务很难。

一是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高毒农药的滥用。通过连锁服务大力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减少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管理力度。探索建立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大农资有关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的知假辩假能力,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要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打击取缔违法经营活动;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建立农资供应应急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救灾化肥分级储备制度,加强和完善农资宏观调控,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用肥。

四是加快农资技术推广。在60%以上的农资连锁网点建立“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长年开展农资服务;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备农资经营和管理的为农服务队伍,做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钢厂情况调研报告

为做好给迁钢工程供料工作,促进20xx年工作发展,提高本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我们近期对迁钢干钢厂施工供料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查看资料、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们单位是迁钢施工的主要供料单位之一,重点为迁钢施工供应钢材,总体说,我们单位与迁钢的合作关系较好,能够按照迁钢的施工要求,及时提供各类钢材,满足迁钢施工需要。迁钢对我们单位较为满意,合作关系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对我们单位20xx年发展生产,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

我们单位与迁钢虽然合作良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是我们单位供货后,迁钢施工单位出票晚,我们向施工单位要票难,这样影响结算,给我们单位资金回笼造成不利影响,直接影响了我们单位的经济效益。二是迁钢在工程施工中常有设计变更,设计一变更,打乱了我们单位的供料计划,使我们单位生产、供料都遇到一定困难,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设计变更,加剧了他们出票晚,我们要票难,使下一步结算更加不易进行。

1、加强沟通联系,解决出票晚、要票难的问题。

出票晚、要票难的问题,一定程度是工作流程的问题,主要是迁钢的工作流程不够规范与通畅。我们单位要加强与迁钢的沟通联系,可由我们单位领导主动找迁钢领导,就该问题进行友好洽谈,就迁钢如何出票,我们单位如何要票,下一步如何结算,形成一个规范,大家按规范执行,能够解决出票晚、要票难、结算难的问题。

2、派驻人员,掌握迁钢要料情况。

要做好对迁钢的供料工作,掌握迁钢要料情况是必需的。我们要派驻人员,全面了解迁钢的要料情况,特别涉及迁钢设计变更情况,要提前了解掌握,使我们单位能够从容应对迁钢的设计变更,安排好自己的生产,安排好供料,不至于被动。

3、制定措施,维护我们单位的合法权益。

出票晚、要票难、结算难,势必影响我们单位正常资金回笼,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单位流动资金压力,影响到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单位要制定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一味姑息迁求。要把出票晚、要票难、结算难给我们单位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实告诉迁钢,迁钢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供料后,能够及时拿到票,顺利结算。否则,我们单位要采取措施,如停止供料等,这样迁钢会重视这个问题,加以解决。同时,我们单位要完善供料合同,把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在合同上写明,督促双方切实履行合同。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2004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在旗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和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旗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和“双百万亩”林业精品工程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活化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标准,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经过全旗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林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一、主要成果及特点今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45.1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45%,占旗下达任务的113%,其中春雨季完成人工造林38.1万亩,秋季成人工造林7万亩;合格面积27.67万亩,占旗下达任务的89%。退耕还林完成0.8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荒地造林完成19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双百万工程完成8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00%;其中综合治沙完成5万亩,丰产林完成3万亩。在三个薄弱环节中,农防林完成2万亩,公路绿化300公里,村屯绿化100个;封山育林完成22.67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13%;育苗完成4235亩,占市下达任务121%。从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看,都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双百万亩”工程开局良好。按照全市林业工作的安排,“双百万亩”工程是全市今后五年核心工程、示范工程。今春我们重点抓了这项工程。首先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工程重点安排9个苏木乡镇,5年规划完成全旗综合治沙25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杜绝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工程施工上,把工作重点放在造林质量上。甘旗卡镇营造的千亩沙地速生丰产林,选用2年生,胸径在2厘米以上杨树苗,进行开浅沟,深栽植,栽后采用大水漫灌,修杈留全株,效果非常好。三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原有“5820”工程对接,扩大规模。我们在安排工程地块时,尽量和原有“5820”工程连接起来。从原来千亩地块扩大到万亩和几万亩,尽量形成规模。四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林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林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丰产林营造速度。由于安排妥当,今年“双百万亩”工程效果非常好,今年全旗完成综合治沙精品工程5万亩,丰产林建设3万亩。尤其是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三个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农防林建设、公路林建设和村屯绿化动手早、完工快、效果好。全旗今春完成农防林建设2万亩,公路林建设300公里,村屯绿化完成100个。农防林、公路林建设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年。在工程施工上,我们把农防林建设和道路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大网格、宽林带,打破村屯界线,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欧里苏木五个嘎查统一规划,进行集中栽植,他们采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栽二年生标准苗,栽后浇水,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10公里。海力吐镇、金宝屯镇、协尔苏镇、浩坦苏木、打破苏木乡镇界线,实行联网。四个单位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达50公里,仅海力吐镇一春就完成30公里农防林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要在原基础上向四周幅射,最后形成覆盖十二个苏木乡镇、二个农场,控制面积600万亩,纯造林面积100万亩的我旗东部、南部农防林、牧防林兼用材林基地,今年刚刚开了个头。公路林建设进展很快,巴阿公路40公里公路林一春完成了任务。目前国、省、旗三级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乡与乡之间公路凡是定线也已绿化完成,村与村之间公路是今后绿化重点。全旗527个嘎查村以村旁、宅旁绿化基本成型,但村内重要街道绿化是今后建设的重点。(三)补植补栽工作扎实进行。2002、2003、2004年我旗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79.4万亩,其中退耕22.8万亩,荒地造林56.6万亩,为确保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标准,从去秋、今春、雨季、今秋,各苏木乡镇对三年工程全面进行补植补栽,做到大坑大水认真栽植。确保一次性补植成活。据统计,全旗已完成三年工程补植24万亩。(四)私有林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我们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私有林业。认真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实现了从原先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靠利益和市场两个机制,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在今春完成的造林面积中,全部都是个体造林和引资造林,即使是集体统一营造的路林和农防林,栽完后有的卖到户,有的是无偿分到户,全部实现了不造无主林。(五)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随着大规模性群众造林活动的开展,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今春的造林生产中,各地普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的造林地块,实行先易后难。广泛应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机械开沟、沟内挖穴造林、钻孔造林、座水造林等技术。据统计,今年全旗开沟造林面积达33万亩,钻孔造林2万亩,半地下畦田整地达1万多亩。与此同时,我们严把种苗关口,坚持苗木品种对路,保鲜措施得力,苗木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实行就地育苗,就地用苗,随起随栽,栽后截干,小白龙漫灌,浇后回土,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在今年造林完成面积中90%以上面积都浇上了第一遍水。(六)林业产业化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全市“双百万亩”工程的启动,丰产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农牧民把资金投向林业,投向用材林、甸子地、丘间低地、农防林带、河流两岸都成了投资造林的热点地方。造供孩子念书林、养老林已成了一个新的时尚。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也不放过这个发展机会,纷纷到农村买地造林或购买造完的林。外地客商也看到了后旗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把资金投向林业,特别投向丰产林这块。据统计,今年造林仅外商投资达2000多万元,造林面积达11万多亩,城镇居民投资达300多万元,造林面积3万多亩,引进大型细木工厂1个,林业产业化成为我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七)“二个一”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坚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是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在今年的林业生产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业的可喜局面。旗委几大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林业。并在今春林业生态建设会上进一步强调,林业要是坚持五个一(即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一个好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领导签订了生态建设5年任期目标责任状,并把每年任务进行详细分解。使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提前早知道,促使各项工作提前落实,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局下乡包点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奋战。旗里包乡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严把质量关,形成了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现场抓,齐抓共管的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八)林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按照两个《决定》的要求和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乡级林业工作站的垂直管理。成立了旗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在全旗共同努力下,全年未有大小森林火灾发生。今年共开设防火道200千米,召开防火会2次,组织大型宣传3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稳定,几年来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尤其是松毛虫大发生已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公安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全年共查处各种毁林案件388起,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业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二、存在的问题我旗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在今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出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问题,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二)速生丰产林建设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林业产业化建设目前看主体是以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商品林基地建设。现在农村和城镇造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包括栽植模式、品种选择、经营措施、采伐年限,以满足丰产林建设的需要。(三)造林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年造林中总体质量是比较好的,个别地区只注重完成下达造林指标,重视面积数量,但是具体造林中,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精品不精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造林成果。(四)重造轻管、重乔轻灌思想仍较严重今年各地群众干部普遍存在栽完树就不再进行管理的重造轻管思想。不抚育、不浇水、牲畜在造林地散放毁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灌木造林上,今年完成的45.1万亩中仅有8万亩灌木,占总造林面积的17.7%。各地造林仍以乔木(杨树)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地下水位高低,全部上杨树,人为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现象的发生。(五)苗木生产滑坡较大由于受今年苗木滞销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育苗面积出现较大滑坡,影响今秋和明春的造林生产。三、2005年工作安排2005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我旗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实现2005年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跃,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工作思路按照全旗四大战略,2005年林业生态建设思路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线,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切入点,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与农牧民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以抗旱造林为中心,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切实提高造林“两率”;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私有林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禁垦禁牧围封育林育草为手段,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越。总体工作目标是:2005年,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合格面积31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3万亩,农防林1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育苗完成5000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500公里,完成100个村屯绿化达标建设。(二)工作要点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和必保总体目标的实现,2005年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工程,抓好五个基地,做好六项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这个中心。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我旗年年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以工程为依托,抓好牧业比重较大苏木乡镇的灌草型饲料基地建设,东片、南片农防林兼用材林网格建设,中片乡土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引草入林,引药入林。以宜林荒地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将工程的资金优势和个人的造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程招标造林、大户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在荒地造林管理上将采取以造林成活和保存兑现荒地种苗补助款的机制,确保造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突出四大工程一是突出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在这两个大工程上对我旗有更多投入,按国家要求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并抓好上报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二是突出“双百万亩”精品群工程。主要以“304”线敖古斯台、巴胡塔、伊胡塔、甘镇历年原有“5820”工程为依托,按照“双百万亩”工程要求,进一步规划扩建完善穿线,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措施,形成“304”线十万亩以上各具特色的精品群工程。以浩坦、海力吐、金宝屯、公河来、额莫勒、双胜、向阳等十二个乡镇场为重点,按照“双百万亩”丰产林要求,规划总面积600万亩,计划造林面积100万亩,利用5年左右时间进行大网格和小网格防护林相结合,将原有的防护林贯穿起来,形成规模,成为我旗最大防护林、用材林精品群基地。三是突出全旗以公路林为主线的林业生态框架工程。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以贯通全旗南北的“304”线及贯通东西的“203”线、“303”线、甘金南线、北线,巴胡塔--阿古拉、通库公路、通查线为轴线,打破乡村界限,向两侧延伸,建设宽幅生态主穿带工程。主穿带内体现治理多样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退则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分步实施,形成贯穿全旗的8条宽幅绿色屏障。四是突出天然林草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原有封育、飞播区为重点,建档立卡,树立碑界。以吉尔嘎郎、巴雅斯古楞天然红刺榆分布带,乌兰敖道山杏封育区,阿古拉双合山草原生态风景区,茂道吐至乌兰敖道两侧榆树分布区等天然林草植被较好的`地区为重点,设立禁垦禁牧禁伐区,采取封造结合的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自然恢复,辅以人工补种、补栽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林草植被。对巴胡塔--阿古拉--金宝屯一线长200公里、宽3公里湿地划为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抓好五大基地一是抓好优质灌草型饲料基地。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养畜大户,抓好种灌种草。以“304”线以西,甘金北线以北的牧业比重较大的苏木乡镇为重点,围绕着养畜大户,以畜定草,大力发展种灌种草,林间种草,建设优质灌草型牧场及饲草料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高效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人工种草尽量结合畜牧工程进行。二是抓好灌木经济林基地。以乡土灌木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等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建设山杏园、桑树园、枸杞园等形式全旗建设好5万亩灌木经济林基地,逐年增加,形成产业。三是抓好林药间作基地。2005年全旗计划抓好1万亩林药间作典型,主要在退耕地内推广,以南片、东片、中片苏木乡镇为主,使退耕地发挥更大效益,退耕户受益,避免今后退耕地内种植一年生作物。四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全旗以向阳、双胜、浩坦、查日苏等东南部平原区苏木乡镇为重点,结合农防林、路防林建设,大力营造新品种速生丰产林,使其形成全旗商品林基地,缓解西北部林木采伐压力,2005年计划建设3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五是抓好种苗基地,以国营林场圃及育苗大户为主,抓一批以培育乡土耐旱树种为主的育苗典型,树种主要以红刺榆、五角枫、胡枝子等乡土耐旱树种为主,形成基地,解决我旗长期以来造林以杨树为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做好组织考核工作。对全旗生态建设继续严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年初将造林、围封、飞播、育苗、生态经济圈等指标下达给苏木乡镇,作为年度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林业生产结束后,对各苏木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照规定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二是做好工程质量督查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将组织林业技术员和乡镇干部队伍深入造林第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指导林业生产,严把施工的各环节关。在造林前,对技术人员和造林大户进行层层培训,要求各地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没有规划设计不准造林,技术责任不落实不准造林,不整地不浇水不准造林,苗木不具备“两证一签”不准造林,没落实抚育管护责任不准造林。推行浇水造林,推广覆膜造林,大坑大水,掐头定干,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组织群众利用抗旱桶拉水造林。要按照造林成果兑现种苗补助资金。三是做好政策兑现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把好检查验收关,政府组织纪检、林业、财政、经管、粮食等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逐乡村、逐地块、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农户进行签字确认,并公示。填写《退耕还林验收证》,苏木乡镇依据《验收证》和《退耕还林合同书》填写核发《退耕还林证》,做为退耕户兑现钱粮相关政策的依据,在发放钱粮补助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将种苗造林补助费、钱粮补助足额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取信民众,杜绝乡镇嘎查集中领取钱粮和搭车收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越级上访。四是做好补植补造工作。造林补植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果极为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致使一些造林地由于补植没有跟上而失败。今后,凡是当年的造林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要在雨季和秋季进行补栽上。当年补栽不完的,第二年春季也要补栽上。要采用大坑大水保成活办法,做到一次补栽成功。这要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要常抓不懈。2005年,要对前两年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补植。五是做好项目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退耕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2002年-2004年的退耕资料进行了搜集立卷,专门设立退耕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保护退耕户合法权益,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档案资料。对验收合格的退耕地块及时办理土地使用变更手续,核发林权证,依法实施资料管理,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做好管护工作。加强对现有森林和新造幼林的管护工作。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严格制止乱征乱占林地,严格制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和盗伐林木,杜绝牲畜毁林现象。杜绝大小森林火灾发生,杜绝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要加强林业公安队伍的自身建设,使行政管理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切实做到依法治林和依法兴林。要坚持舍饲禁牧制度。2004年已经胜利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再鼓干劲,开拓创新,为实现我旗林业新跨跃而努力工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