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杜甫千秋诗圣大全(12篇)

杜甫千秋诗圣大全(12篇)



优秀作文是遵循语文规范和艺术要求的产物,它给予读者思考和触动的力量。如果你对写一篇优秀作文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启发。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这首诗告诉我们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

《绝句四首(其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杜甫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

类型:名著名家|名家大师|国学|名人|国粹|人文。

来源:百家讲坛。

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类型:名著名家|名家大师|国学|名人|国粹|人文。

来源:百家讲坛。

诗圣杜甫(七)杜甫诗圣之谜。

类型:名著名家|名家大师|国学|名人|国粹|人文。

来源:百家讲坛。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

在学习了“万方多难造就的诗圣-杜甫”这一课之后,我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后世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

杜甫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他曾经读书、漫游;困居长安;陷贼、为官;西南漂泊。他传奇的一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经历风雨难见到彩虹,古人已深悟了这方面的道理。你看那吴承思写《西游记》让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把真经取到说。这难道不是作者的弦外之音吗?脍炙人口的散文《海燕》的作者高尔基,五岁边浪迹天涯,但可贵的是他把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作一所社会的大学,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一代文豪。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大海就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寻求不朽是一种开心乐事。”

正因为杜甫有这样的心态和面对人生的精神,才能铸就他“诗圣”的伟大成就!当今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一些青少年中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好逸恶劳的思想,遇到困难绕着做,贪图安逸坐想其成、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一些家长更是处处包办代理,把风雨留给自己,把彩虹让给孩子,这里面潜藏着一种危机。一种失去承受人生磨难的能力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风雨彩虹的人生哲学,在人生的道路上用于面对挫折,成就人生事业。

杜甫“诗圣”的由来如果说“诗史”的称号是从杜甫作品的历史价值角度来评价的话,那“诗圣”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个评价在诗界是至高无上的。正式把杜甫称做“诗圣”的,最早见于明代前期的陈献章。不过若论把杜甫尊为诗中圣人的观点,则早在唐宋间就有了。首先对杜甫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推许为最高地位的是唐代的元稹;他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曾道:“...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在这方面又推进一步的是宋代的秦观。他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我国过带文化所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事业。秦观虽然还没称孔子为诗圣,但已把杜甫比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

导言:

诗需要拓展吗?诗的精髓何在?如何让学生去读?去悟?诗歌课堂教学的标高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了课堂,想窥探一下诗歌教学的奥秘。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杜甫吗?你记得他的哪一首诗歌?

生: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生:(哈哈大笑)不对,不对,那是白居易的诗。

师:奥,杜甫也有写草的诗,不过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寄寓深沉的忧国之情。

师:杜甫,乃千古诗圣,其诗沉郁顿挫,是诗的大家,他的诗多忧时伤世之作,多忧愤感民生多艰之篇,读杜甫我们会为之深深感动,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春望》,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生听录音一遍,随录音小声读,教师范读指点,学生读感受诗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的内容。)。

师: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时值安史之乱,杜甫身陷长安,感受到这场变乱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于是吟出这首绝唱。诗使我们感到沉重和忧伤,悲愤与痛苦。你能否谈谈自己对诗的'体会及由诗句引发的感想。

生:使我感动的是第二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是为国破而感,恨是为离散饿日恨,而感至于花也见泪,恨至于鸟也惊心,可知,此感此恨非平常之恨,是深沉的感和恨。拟人手法的运用特精彩。实际由物写人写情之作在唐诗歌中很多,你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出喜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深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清幽。

师:是的,我也由此想到: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写出眷念。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道出羁旅之愁。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意境开阔,更有壮志满胸。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学生想象,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勾画人物,表达情感。)。

后记:

诗是可以拓展的,由此及彼,贵在恰当、适度。

诗是应该朗读的,读的激情澎湃,读的神思飞扬,读中思,读中悟,读中感受节奏和韵律,感受深深的情,殷殷的意。

诗的标高是什么?是学生喜读,爱读,读出情趣,读出感受,读出飞翔的想象。

若此,教师不用一点点拨之功、激发之功、积累之功行吗?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

吓田寨西边二三里有一个大村庄叫杜楼,奇怪的是杜楼村姓杜的并不多,据说杜楼村的命名和“诗圣”杜甫有关系,因为杜楼村北边的邙山上就有杜甫的坟墓。

民间的传说是:诗人走到邙山脚下就倒毙在半道上了,是被好心人葬于此地的,当时是兵荒马乱,诗人又是穷困潦倒,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可是我又觉得这个结局对诗人太残酷,我想给诗人一个更好的解释,我觉得这个地方是诗人为自己选的一块风水宝地。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格言,古代的洛阳人是很讲究丧葬地的,一块好的风水宝地,不但是死者的荣耀,也是后代子孙的福祉,人们常常把有成就,享富贵的人们归之于祖宗的阴宅的风水好,现在不是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吗,而在古代却有“天下风水属洛阳,洛阳风水在北邙的”的说法,王公贵族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还要在北邙山上修一座墓园,这也就是北邙山古墓多的原因。

古代洛阳人讲风水,其实也就是依山顺水,讲究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许多人心目中最好的阴宅是“头枕邙山,脚踏洛河”,其实也就是河和山的距离要最近,北邙山出了洛阳向南倾斜延伸,南洛河则向北蜿蜒流淌,到了洛阳城东四十里的地方河和山的距离最近,仅仅相距二三里,而其他地方都在五六里以上,而且这儿是山势平阔,河流舒缓,土地肥沃,植物繁茂,是达官贵人,文人才子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诗人虽然穷困潦倒,但他毕竟是诗名满天下的“诗圣”,唐代崇尚诗歌,诗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人们按照诗人的遗愿,为诗人选一块风水宝地,以表达对诗人的崇敬之情,我想是既合情又合理,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诗人的名字,人们就将附近的村庄称作杜楼,我想人们当时肯定还为诗人修了一个墓园,墓园有一个高高大大的门楼。

七十年代初,我正上中学,曾经和老师到北邙山上参观水利工程,参观完后,老师说:“再带你们去看一个地方,我们来到一个荒芜的坟墓前,老师说:“这就是“诗圣”杜甫的墓”当时正是文化荒漠的时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古迹都被破坏了,更不用说杜甫墓了,一座孤零零的坟墓,没有任何标志,尽管如此,我还是油然而生敬意,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诗人三鞠躬,表达对诗人的敬仰之情,而我想做诗人的梦想也就是在这儿萌生的。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再看到过杜甫墓,但我却读了杜甫很多的诗,听说家乡人对杜甫墓进行了很好的保护,而且有很多人去瞻仰。其实墓不是最重要的,诗圣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已经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有诗为证:世间苍茫看劲松/千磨万砺才从容。

古来贤圣皆寂寞/勿论生前身后名。

春来山花最烂漫/秋去仍留香几重。

冬至瑞雪簌簌下/芳草萋萋伴诗魂。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

他像个山东人——有情有义。正因如此,他才写出了有情有义的诗歌。让人听了、看了他,就想把他写成一首诗歌。

他爱朋友。其实和李白一样,他也写有大量的酒诗,甚至比他朋友的还要多些:李白两百多首,他则多达三百多首。“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众所周知的,而他的好酒和豪迈丝毫不亚于李白,两人对于诗歌也有着各自不同然而殊途同归的虔心朝觐,然后,在一个春天温暖地遇见,有酒同醉,有被同盖,大声谈笑,手挽着手散步,也许还踏歌——他这样形容他们在一起的日子:“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一生中,单单写李白的诗他就有《赠李白》、《饮中八仙歌》、《梦李白二首》、《昔游》、《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等二十多首,他从两个人相交开始就一直关注着李白,念着二人的友情:“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可知他对朋友的怀念;对李白的理解与羡慕,又有“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和“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因永王璘之事遭流放夜郎,而他又有“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可见他的不势利。他不迂腐——“翻手为云覆手雨”,在另外的诗里,就此一句就写尽了从古至今小人嘴脸;还开朗、幽默,写出过著名的《饮中八仙歌》,赞美他们的才华和风度,顺带着把朋友们的可爱刻画了个清清楚楚。

他爱老妻、稚子。于是,你不会轻易忘记这样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句子:“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描写如画,朴野淳厚,看似平常道来的句子里却诸法俱在,而诸法又被打成了碎片,他环拥一切,抬抬胳臂,一手就还原了文字的本质——守常、节制,约等于稍低的体温。

他爱天下。只写河山,只写山东,就有“齐鲁青未了”名句冠绝;他更爱百姓,自觉做最广大人民的一个发声器官,曾谓“杜陵有布衣”,厚道诚恳。雨脚如麻中,他饿着肚子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沉郁顿挫的大音,至今可以震天动地……可以怀疑他写某首诗时的控制力是欠还是过,可以怀疑他不怎么名誉的死亡原因(传说是饥饿过度之后撑死的),但几乎从来没有谁敢误会过他的心——怀疑那样的心是有罪的。

就这样,他的一生像他的茅屋,被推土机推倒又被打桩机夯实,被毁掉了多少,他就矗立起多少;他忍痛吞咽了多少,就含泪吐出了多少,他一股脑儿全盘压上,给了这个世界毫无保留的爱。他的`一生都崇拜和学习前贤孔明,以孔明为最契合自己人生理想的历史人物,为他几度嗟叹泪满襟,却始终没有机会去为国家做事、去“至尧舜”,但在他的诗歌中,时时刻刻表达了这种关怀。

什么都没有消耗掉他的有情有义、他对万物博大的爱力和关怀。因此说,对天下有道的向往,对自由精神的追寻,对天下大同、美好世界念兹在兹的想象与追求,乃至无怨无悔的牺牲,都是这位中国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心灵外化。

或许,要写真正的诗歌就要做牺牲吧?就是要求人必须牺牲:死亡、贫穷、苦难、孤独、无我……没有祭坛的庙宇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信仰,而信仰是肉身的唯一归宿——像他这样的有情诗人,如果光依靠一般意义上的抒情诗写作是不可能养出那样的浩然之气的。他必须有肉身行为。他首先就要是一个行动的“殉教徒”。其次,才是诗人。

他殉了他的爱,大雪洁白,他死之后,盛唐无存。

可我们仍然领受着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的惠泽——那整个人类最优秀的精神。(简墨)。

诗圣杜甫的简介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

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重露,日出甘所终。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

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

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

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诗圣杜甫的简介

朝着霞光满天的长安城。

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定要走出盛唐蓬蓬勃勃的少年豪气。

谁知安史之乱的刀光剑影罩住你的身体。

你,欲哭无泪,步履渐渐沉重艰涩。

没有人关注你横溢才华。

用写诗的笔写不出一顶像样官帽。

饥寒交迫染成了苍白坚硬的胡须。

你轻轻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忧虑天下寒士比自己还苦的生活。

你听着车辚辚马萧萧的惊心动魄。

叹息那些被征兵一去难返的戍卒。

你还为那失去三个儿子的老翁老妪喊冤。

原本儿孙满堂的家瞬间成空屋。

潇洒浪漫被幸运的诗兄李白挥洒。

你只能用高雅诗句写民不聊生。

用诗歌记录一段苦难历史。

其实并不是你的初衷你的宏愿。

但老天让你苦心志饿体肤劳筋骨。

你无法抗争只有和着血泪歌唱。

你尽管百年多病依然奔走在万里悲秋。

在艰难苦恨中用《三吏》《三别》铺垫历史。

让人们看到你的良心和你的伟大。

看到一个高大形象从唐代走来。

走出人们对历史对现实的深沉思考。

笑不起来的诗人。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

被战乱击得粉碎。

浪漫无邪的笑容一点点消退。

现实用猛虎的`双眸盯着你。

你也睁大惊奇的眼睛。

繁华不再的盛唐冷冷地迎接你。

迎接你嘶哑的歌喉以及手中的笔。

你终于从年少轻狂变得缜密深邃。

为苦难苍生掏出带着血泪的心。

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唱。

同情,哀吟,痛苦,愤怒,斥骂。

乌纱帽不要也罢。

金银珠宝不要也罢。

穷愁潦倒不能改寒士良知。

你用诗歌挥写的历史却光照千秋。

笑不起来的诗人是不幸的。

你没躲开那可悲可恨的年代。

笑不起来的诗人又是伟大的。

你直面人生让人反思人类良心。

只要人间不再有残忍战争。

你在天堂应该笑得灿烂舒心。

诗圣杜甫的简介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血战乾坤赤。

4、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5、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洌红。

8、挥毫落笔如云烟。

9、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10、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1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14、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15、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8、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9、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2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2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4、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25、乌鸦说猪黑其实猪还有白种的。

26、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2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2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9、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气萧森。

30、老去悲秋强自宽。

31、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3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4、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35、霜波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36、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39、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4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41、炙手可热势绝伦。

4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43、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44、司源到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4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圣杜甫

在学习了“万方多难造就的诗圣-杜甫”这一课之后,我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后世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

杜甫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他曾经读书、漫游;困居长安;陷贼、为官;西南漂泊。他传奇的一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经历风雨难见到彩虹,古人已深悟了这方面的道理。你看那吴承思写《西游记》让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把真经取到说。这难道不是作者的弦外之音吗?脍炙人口的散文《海燕》的作者高尔基,五岁边浪迹天涯,但可贵的是他把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作一所社会的大学,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一代文豪。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大海就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寻求不朽是一种开心乐事。”

正因为杜甫有这样的心态和面对人生的精神,才能铸就他“诗圣”的伟大成就!当今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一些青少年中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好逸恶劳的思想,遇到困难绕着做,贪图安逸坐想其成、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一些家长更是处处包办代理,把风雨留给自己,把彩虹让给孩子,这里面潜藏着一种危机。一种失去承受人生磨难的能力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风雨彩虹的人生哲学,在人生的道路上用于面对挫折,成就人生事业。

杜甫“诗圣”的由来如果说“诗史”的称号是从杜甫作品的历史价值角度来评价的话,那“诗圣”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个评价在诗界是至高无上的。正式把杜甫称做“诗圣”的,最早见于明代前期的陈献章。不过若论把杜甫尊为诗中圣人的观点,则早在唐宋间就有了。首先对杜甫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推许为最高地位的是唐代的元稹;他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曾道:“...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在这方面又推进一步的是宋代的秦观。他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我国过带文化所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事业。秦观虽然还没称孔子为诗圣,但已把杜甫比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诗圣杜甫的故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

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么样的?”父亲告诉他:“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它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对。”

“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后抒发怀抱: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

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诗圣杜甫的简介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年代。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革空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小学作文,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