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妈妈的手班会教案设计大全(17篇)

妈妈的手班会教案设计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教学情况。如果您正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构思。

《海妈妈的家》教案设计

1.学习本课4个生字,积累句子。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家是一个充满亲情和温馨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你的家里有谁?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家庭。

2.揭示课题:20.家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学词语。

2.接龙读课文。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3.默读课文。

(1)标小节数。

(2)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在书上做记号。

4.交流和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解答学生疑问。

*富翁有房子,可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家?

*热拉尔为什么说“我又有家了?”

(1)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自己解答疑问。

(2)组内交流,回答问题。

(3)集体交流,随机指导。

2.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1)给句中“一旦”换词语。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读好反问的语气。

3.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1)想一想:热拉尔“悲喜交集”,“悲”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

(2)读一读: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3)讲一讲:感人的热拉尔的故事。

(4)练一练:

“房子”,对名人来讲,;对百姓来讲,。家是。

4.听写句子。

没有亲情的人和被家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5.指导朗读课文。

(1)分两部分指导朗读。

(2)运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说说学习课文后,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6.解答学生其它疑问。

三、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1.复习生字。

(1)指导字形:馨;数一数“馨”字共有几画。

(2)看一看,比一比组词。

公日()展()。

翁()旦()辗()。

2.补充阅读材料《可爱的家》。

3.小小演播厅:我爱我家。

(1)课前收集关于家庭幸福的事例。

(2)小组内交流。

(3)小小擂台赛,看谁说得好。

四、课后作业。

1.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3.小练笔:我爱我家。

《妈妈的信》教案设计

这则童话清新、自然、富有童趣。故事中通过树妈妈请叶娃娃帮忙去送信这条线索,让幼儿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天气变凉、树叶掉落、变黄等等。童话中美丽的语言对幼儿也是一种熏陶。童话中的内容也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因此设计此活动。

――谈话引出主题

――讲述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仿编及表演故事

――延伸活动:创作树叶画

挂图一套、音乐、小树叶

(1) 我们刚才模仿的是谁?

(2) 你发现现在的小树叶都怎样了?

(3) 你都在那里见过这些落叶?

(4) 小树叶为什么离开树妈妈了呢?

(1) 在什么天气里树妈妈让叶娃娃去送信?

(2) 写完信,叶娃娃变成什么样了?

(3) 信写好后是谁带叶娃娃发的?

(4) 叶娃娃把信送给了谁?

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小树叶还可以落在哪里?

如:有的小树叶落在小房子上,小房子说:树妈妈来信了,秋天到了….

引导幼儿扮演小树叶,边复述故事对话边表演

讨论:你喜欢秋天么?为什么?

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教案设计

1、培养幼儿对写信的兴趣,指导幼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写信。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指导幼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写信。

自制一封图文并茂信 幼儿写信工具 配套音乐。

教师: 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想要和你们一起分享,看--这是什么?(出示信),哇!这封信好大呀!这是哪儿来的信呀?(引导幼儿看信封,邮政编码,邮票,地址,收信人)。

1、教师:这封信好奇怪呀!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阅读,分析感受信的不同之处。(在黑板上展示信)小结: 这是一封图文并茂的信,有字宝宝,也有图片。原来呀,奥特曼不会写很多汉字,所以,他就用一些图片来表示自己的意思。真是太有趣啦!

2、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写信吗?

小结:当我们有很多话想跟亲人和朋友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写信的'形式告诉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提问:

1、如果给你纸和笔,你想给谁写信呢?

2、你为什么想给他写信?(引导幼儿说出他人对自己的爱)

3、你想写些什么?(启发幼儿说出他人的感恩之心)教师:让我们一起来为关心 、爱护我们的人写一封信。

(提醒幼儿:不会写的字宝宝可以用符号或图画代替)

教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信?

小结:小朋友写得真棒!老师非常感动,谢谢你们对老师的关心。如果爸爸妈妈看到你们的信,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一定会为你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让我们一起到邮局把自己充满爱心的信寄出去吧!

妈妈的爱教案设计

妈妈:

您好!

妈妈,您对女儿的爱犹如那无声无息的春雨,滋润着女儿的心田;您对女儿的爱宛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夏日里为女儿支撑起一片阴凉;您对女儿的爱仿佛一把雨伞,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不断为女儿遮风挡雨;您对女儿的爱恰似那冬日里的一抹和煦的阳光,让女儿温暖心底,健康快乐成长。

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女儿祝您节日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您生活幸福,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妈妈,您为了女儿,不惜透支身体健康,拼命地工作攒钱,除了让女儿吃上好的,穿上好的,还想方设法为女儿积攒一笔笔算也算不清的读书费用。而您,却不曾善待过自己,好食品不舍得吃,好衣服不舍得买当女儿失意时,您总是以暖人心的话语安慰女儿;当女儿痛苦时,您会暗暗地为女儿流泪。女儿呢,一天天长大,却依然不怎么懂事。有时为了一点儿小事,还和您顶嘴,惹您生气。现在想想,真不应该!妈妈,您对女儿的好,女儿看得到,也感觉得到。在女儿的心里,您不但是世上最好的妈妈,而且还是最美的妈妈。妈妈,女儿理解您的心思,也懂得怎么去做。妈妈,请您放心,女儿不会让您失望的。女儿现在知道努力学习了,知道听爸爸妈妈话了。将来,女儿长大了,一定做个善良的人,做个有用的人。

妈妈,您给予女儿的爱,女儿知恩,就一定图报,待女儿长大了,一定成倍地回馈与您。您老了,女儿会为您梳头,会喂您吃饭,会搀扶您散步,会陪您聊天总之,女儿一定像妈妈抚育女儿一样对您孝顺,让妈妈自豪地过着幸福生活。

一句:“妈妈,女儿爱您!”送给妈妈,请妈妈珍藏好。

妈妈,再次祝您“三·八”妇女节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给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

2、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3、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4、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区别近义词的不同。

5、懂得尊敬师长是做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联系边默读边思考。

2、指导积累词语和有顺序地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收到过礼物吗?当时心情如何?又曾经把礼物送给过谁呢?

2、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给妈妈的礼物是怎样的?把有关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2、交流。

(1)出示第5节。

(2)自读,指名读。

(3)说说你认为这件礼物怎么样?

3、妈妈喜欢吗?出示第6节。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2)把“惊喜”换成“高兴”行吗?

小结:妈妈看到礼物很高兴,这件礼物又是南南自己精心制作的,妈妈在高兴之余还有些吃惊,所以用惊喜更好。

(3)齐读。

三、学习课文。

1、哪几小结写南南精心制作礼物?

2、默读第1、2、3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南是精心制作的,有关词语圈出,有关句子划出。

3、交流。

第一节:(1)溜圆、几个星期、积攒、用水洗干净。

(2)说明南南为了制作礼物准备了很久。

(3)指导朗读。

第二节:(1)有的……有的……有的……。

(2)南南涂色非常用心。

(3)指导朗读。

第三节:(1)先……再……最后……端端正正。

他摆了又摆,看了又看,直到满意了才盖上盒盖,收在抽屉里。

(2)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3)用“先……再……最后……”说说某一种小制作的过程。

(4)指导朗读。

4、小结:南南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用心制作了这么美的礼物,难怪妈妈会惊喜不已呢!

四、复习拓展。

1、复习生字词语。

音:攒、衬。

形:沫、衬。

2、如果你有一位亲人或朋友的生日快到了,你准备设计什么别出心裁的礼物呢?

3、交流,评选最佳创意奖。

《海妈妈的家》教案设计

星期五的下午,我、卢心远、王海啸一起去海宇家玩。到了那里,我们立刻跑进书房,一边看电脑一边吃葡萄。葡萄三下两下就被我们吃光了。看了一会儿,我们就跑去吃饭。卢心远吃饭老是说笑,逗得我和海宇哈哈大笑。

吃完饭,我们就到客厅去看电视。还没看完,我们就跑向楼下的游乐园。游乐园真大呀!首先我们玩“警察抓小偷”。开始是心远演“警察”,他三下两下就抓住了“小偷”―海宇。海宇“警察”趁我不注意从我背后跳出来抓到了“小偷”我。我火冒三丈,趁“小偷”心远往我这边走来,我一下子就抓住了他。正玩的.高兴的时候,海啸爸爸来了,他说:“你爸叫我带你回家。”就这样,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百度“小学生优秀”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教后反思:

《妈妈的葡萄》教案设计

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果实,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个故事表现了最伟大的爱——母爱。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伟大、无私的爱。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1、读课文,在充分朗读、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2、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3、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1、教学课件。

2、学生在课前观察妈妈每天都为自己做些什么,并写下观察日记。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文章中虽没有大段的抒情,但母子之间的深情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童话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母子深情孩子们是很熟悉的。因此学生们会很容易就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进而比照生活经验,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一)创设情境,再现母爱

2、生:背诵《妈妈的爱》。

3、师导语:正如这首诗中所说的,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爱的故事。板书:妈妈的葡萄。

(二)再读课文,感悟母爱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

、自由读课文,复习生字。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三)感情朗读、体味母爱

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自己最感兴趣、最受感动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反复地品读、回味、批、划、圈、注。

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当学生答到:“我读懂了小狐狸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给小狐狸找吃的”时,教师可让学生把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我的孩子饿的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翻过了一座山,翻过了两座山,又翻过了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看着屏幕读一读。

想一想,平时你们在饿了的时候,你的妈妈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采取各种形式再读句子。(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

(学生读懂的其它地方,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随机组织交流。)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读文中知道的内容,再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来的?

a、小组内交流。

b、教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c、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联系生活、赞美母爱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a、说说讲了什么?

b、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大家都生活的很幸福。你们看,(课件:出现一组照片。内容:妈妈平时关心、爱护我们的画面。)

c、联系自己谈一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说说打算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点评:创设这一情境,是想唤起学生以有的认知经验,加深对文本的升华。]

d、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试着在小组内交流,复述。

(五)拓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父爱呢?父亲对子女的爱更是浓的化不开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那深刻的背影印在了几代人的头脑中。老师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本课的教学,教师一改以往逐步分析讲解的思路,而是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的读书中整体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在反复的读书中,在丰富的语境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巩固了生字,理解了词句。

《献给妈妈的诗》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夜雪》,让学生了解作者根据观察到的几样事物推测出下了大雪,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景物和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的兴趣。学习《塞下曲》,让学生了解古代边关将士为抵御外族入侵而过的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报效祖国、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

3、初步学习古诗今译的方法。

4、看插图,根据《塞下曲》的诗句展开适当的想象,把诗所描写的场面讲一讲。

5、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6、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首古诗,根据诗意配上一幅画。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1.(播放电脑动画。)萤火虫求学记。

二、读《夜雪》,复习翻译的方法,翻译一、二句。

1.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我们可以通过。

(出示学习方法:(1)读。

(2)拆。

(3)释。

(4)连。

(5)添)。

这些方法来学习古诗。

2.这首诗可难倒了萤火虫,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给萤火虫听听?(出示方法1读,自由读,个别读。)。

4.讨论、交流,电脑显示一、二句拆的情况。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5.出示方法3释,谁来说说释是什么意思?(解释)。

6.现在,让我们看看书后的解释,或查,把自己还不明白的词解释一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交流,电脑出示:

已讶衾枕冷,

(很)(奇怪)(棉被)。

复见窗户明。

(又)(明亮)。

8.我们知道了诗句中的每个词的意思,把他们连起来,就能说出每一句诗的.意思了。(电脑出示方法4连)。

9.电脑显示连一、二句。(自由读读连好的句子。)。

10.这样的解释你们满意吗?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得出:这样的解释不通顺、不准确,还应在加上谁;哪里的。(电脑出示。)古诗语言精练,常把句中的一些成份省略了,我们解释的时候要添加上去。(揭示方法五添)。

11.那么第一句该怎么添加呢?出示:很奇怪()的棉被寒冷了。

12.讨论,得出答案:我很奇怪盖着的棉被寒冷了。(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这次的解释好多了,不过还可以更好。(引导学生加上表示疑问的词语。)。

13.谁能用添的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讨论,交流:我又发现窗户显得非常明亮。

14.谁能把第一、二句连起来说说?

四、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翻译《夜雪》三、四句。

1.同学们,你们学得很好,已经胜利了一半了。下面让我们学习三、四两句,出示: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2.四人一组,用刚才所学的四种方法进行自学、讨论,特别注意重、时的意思。

3.交流重和时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交流重时,联系折竹图片。)。

五、质疑问难,理解诗的意思。

1.出示《夜雪》插图,看看图讲讲诗意。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问。

3.你们问的都很好,那个守卫也有两个问题要问萤火虫,这可把萤火虫急坏了,瞧它急得在原地打转呢。(出示问题:1、深夜,窗户怎么会明亮的?2、深夜,诗人怎么会知道屋外雪下得很大?)。

4.四人小组相互讨论,指导解决疑难。

5.交流:(问题1)屋外下着大雪,积雪很厚,泛着白光,所以复见窗户明。

(问题2)学生自由说后,出示填空:白居易睡在床上感到衾枕冷,看到(窗户明),听到(折竹声),他推测到(夜深雪重。)。

6.问:作者的推测是否正确?为什么作者的推测会如此正确?

讨论、交流、板书:仔细观察、合理分析。

7.小结:作者根据触觉、听觉、视觉,再进行合理的分析,所以不下床,就能正确判断得出结论。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分析十分合理,判断也就十分准确了。

8.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古诗《塞下曲》。

1.出示《塞下曲》。《塞下曲》是古代一种军歌。这是作者写的一组反映边塞军营生活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2.这首诗的作者是:卢纶。(学生跟读。)。

3.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学《塞下曲》。

出示要求:(1)读通诗句。

(2)用释的方法,搞懂加点字欲、逐、满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3)用添的方法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想一想《塞下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场面?

4.交流。

(1)加点字、句。

(2)整首诗的意思。

5.齐读全诗,说说《塞下曲》描写的是一个什么场面?

6.问题讨论,你觉得边境将士的生活怎么样?(紧张、艰苦。)。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7.配乐朗读、背诵。

六、表演、吟唱。

1.我们已经翻译了诗句,并且体会了作者写诗的用意。我们知道古诗的语言精练,省略了许多东西,第一首《夜雪》中就省略了作者内心丰富的心理描写,第二首《塞下曲》没有描写敌人是如何逃走的情形,也没有写我方将士如何追敌的过程等等,这些就需要靠我们的想象了。让我们看着图,加上适当的想象,挑选其中一首诗来表演一下。

2.同学们都知道,古诗是可以吟唱的,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熟悉的五言绝句的曲调来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吟唱一下。

七、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雪的古诗和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你们还能说说其他有关于雪和战争场面的诗句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对比方法的运用,进行仿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发展目标:

(1)、在读中体味母爱的无私、伟大与永恒,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

(2)、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体味诗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内容安排:

1、读准生字、词语读音,读通诗歌。

2、悟读体味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优美的诗歌语言,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导深入。

音乐声中,教师深情讲述引入: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世间最亲切、最温情的呼唤就是“妈妈”了,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甜美、温馨的感受来学习一首小诗“妈妈的爱”。

齐读课题:妈妈的爱。

课件的画面中,教师配以诗歌朗诵,学生整体感受诗歌。

二、放手自学,独立思考。

1、学生自由反复读诗歌,读准字音。

2、分小节抽读诗歌。

3、再次读诗,想想每小节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组织讨论,交流成果。

1、自己在前三个小节里选一节自己最喜欢的,自己去美美地读。等一会儿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伴听,并告诉小伙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小节。

2、自读,小组里汇报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1)、选了第一小节的同学举手。请一生读给大家听,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选?

(追问)“湿透了”,想象一下,妈妈当时的感受,妈妈为什么会“湿透了”?我呢,(妈妈宁愿自己热着,也不要我受热,那一阵阵清凉的风就是妈妈无私的爱)。

问:天热时,你的妈妈是怎样做的?联系生活,加深体会。

谁想来深情地赞美我们那可亲可敬的`妈妈。请生读,生评价,再读,再评,齐读,诵读。

师点评,“他把xxx词读好了,真不错,谁还能读好?”请生再读,师引导点评,逐句读好。

生练读,个体表演读,齐读,诵读。

(3)、第三小节,练读、赛读、师通过点评引导读出层次。

(4)、连读前三个小节。

(当你跌倒的时候、饥饿的时候、遇上难题的时候、天热的时候、天冷的时候……)。

在学习小组中,给同学讲讲你妈妈爱你的事,夸夸自己的妈妈。

(5)、学习第四小节。

妈妈这样爱着我们,我们一天天的长大了,也懂事了。

练读四小节。指导读好“一天天长大”句。问:从哪儿看出我长大了。引导体会要懂得回报母爱。指导读好每一句。

四、质疑问难,评定整合。

(1)、生自由练有感情地朗读。

(2)、同桌互相欣赏朗读,质疑。

(3)、全班范围内,抽生朗读全诗。师生共同评定,总结本课所学所获。

五、拓展提高,课外延展。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可以背,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出来。

(2)师:其实我们的妈妈也同样是这样爱着我们的。同学们刚才讲得多好啊。谁也能像诗中的小朋友一样,也用诗歌的语言来夸夸妈妈。

(3)、请一生讲,教师点拨使其语言规范。然后,鼓励大家帮助构思在叙事后,加一句“啊,妈妈的爱是xxx”。

(4)、小练笔:模仿课文,学写1-2小节诗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妈妈”这个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诗歌《妈妈的爱》选取了生活中的五个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故事《儿子们》通过写三个儿子的表现,说明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语文天地”安排了拼音、识字、练习等练习,自读课文《塘鹅妈妈》、口语焦交际“夸妈妈”、活动“给妈妈过节”以及“金钥匙”学习写日记等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感悟亲情,初步懂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用自己的爱回报妈妈。

单元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主体课文并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夸妈妈”“给妈妈过节”引导学生关注母亲、体会母爱、理解母亲、感悟亲情,懂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在生活中发现爱,体会爱,用自己的爱回报妈妈。

2、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练习默读。继续培养不懂就问和查字典的习惯。

3、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19个字。继续渗透声旁的学习。

4、仿照课文,把妈妈的爱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5、进一步学习怎样丰富自己的日记内容,知道不但可以写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还可以写身边的人和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写日记的兴趣。

单元整合方案:

第一步:自读课文《塘鹅妈妈》,口语交际h,学习j。1课时。

第二步:教学《妈妈的爱》,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e。2课时。

第三步:教学《儿子们》,完成f、i。2课时。

第四步: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其他练习,复习。1课时。

总计: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自读课文《塘鹅妈妈》,口语交际,金钥匙。

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课文《塘鹅妈妈》,知道塘鹅妈妈为什么闭紧嘴巴不说话。体会塘鹅妈妈对孩子的爱。2、学习口语交际《夸我们的妈妈》。3、学习“金钥匙”。

教学重点:

学生自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练习默读。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真正做到“交际”而不是各说各话。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

2、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

3、师介绍塘鹅。

4、思考并讨论塘鹅妈妈为什么闭紧嘴巴不说话。

5、引导学生尝试紧闭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妈妈的心情。

二、口语交际:夸夸我们的妈妈。

1、分小组议自己的妈妈,夸自己的妈妈。

2、汇报。

三、学习金钥匙:写日记。

课后反思:

第2-3课时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学会写10个汉字。

2、认识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伟大无私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2、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爱,通过背诵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教学重难点: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学会写“批、评、责”。

2、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

谈话。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妈妈?你喜欢妈妈的哪些做法?不喜欢妈妈的哪些做法?我们的妈妈每天为我们做着很多琐碎的小事,这里都包含着妈妈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妈妈的诗歌--《妈妈的爱》(出示课题,并朗读)。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读识字: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2、正音: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体会诗歌情感。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桌之间把自己新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并合作找出诗歌共几小节。

4、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5、检查自主识字情况。出示生词请小老师带读。将学生不太熟悉的生字作上记号,理解课文时再重点解决。解决多音字“扇”,根据读音组词。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随文识字。

1、自读第一节,思考:妈妈的爱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句子能看出妈妈的爱?

2、生交流并通过朗读找到的重点词句:很热很热、湿透、“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3、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练读,分小组读,加动作朗读等方式练习朗读。

4、总结学习方法:1、自读,找重点词句。2、提出不懂的讨论交流。3、练习朗读。

5、按照总结出的方法分组学习2--5节诗。

6、分组汇报交流。汇报程序;1、找到的重点词句。2、本组提出的问题,以及是否解决,怎样解决的。3、其他同学向汇报的同学提问,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认字,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并组词。

五、写字。

出示生字卡“批、评、责”。

1、认读生字卡并扩词。

2、讨论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责备的目光。

亲切的教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朗读背诵诗歌。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连一连。

2、练习仿写。

3、学写剩下的7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识字游戏:爬楼梯。

二、朗读背诵。

1、根据板书提示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

三、练习。连一连。

凉爽的家。

遮雨的手。

明亮的光。

温暖的风。

整齐的伞。

四、练习仿写。

1、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你能度着写一段吗?

(1)我们先来替冬冬写一段日记好吗!第15页――金钥匙。

模仿课文中的形式替冬冬写一段。

(2)冬冬想起了这样一件小事,说说你和妈妈身上发生过这样的小事的吗?也试着说一段吧!

2、生说,师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修改。

3、朗读仿写的诗。

五、写字。

出示生字卡“批、评、责”。

1、认读生字卡并扩词。

2、讨论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分析字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

课后反思:

第4-5课时儿子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老爷爷说的话,知道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2、通过朗读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感受一个儿子的孝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爱是互相的以及如何体现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体会怎样做才是母亲真正的好儿女,理解老爷爷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4.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三、总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儿子们(要孝顺)。

有力气?会唱歌?不出奇,帮妈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句子。

教学重难点:

“痛、翻”的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班内进行小组间的朗读竞赛。

3.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进行评读。

三、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

(1)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

(2)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二、进行重点字的书写指导。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井、第、赛、呢、停、痛、孩、翻、沉)。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4.请同学评一评,及时反馈。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汉语拼音大小写字母。

2、补充不完整音节,复习声母。

3、写形近字,感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师介绍,学生初步认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

2、教师示范按顺序读字母表。学生跟读字母表,边读边认。

3、学生自由认读字母表,独立识记。

4、结合三单元语文天地中学唱拼音歌教学生唱歌记忆字母顺序。

5、结合在“键盘上认一认大写字母”巩固对字形地记忆。

6、按顺序齐背字母表。

二、照样子补足音节的声母。

1、出示题目内容,明确题目要求。

2、认读题中6个汉字,要求读准音。

3、照样子补足音节的声母,并指名上台板演。

4、教师巡视,强调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5、评讲、订正。

三、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例子,认读形近字。

2、练习组词,辨析字义。

3、理解题意,照例子完成下面地三道练习。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四、补充阅读《妈妈的眼睛》,见教师用书。

五、听写本单元词语。

四、小老师检查本单元认字情况。

课后反思:

《献给妈妈的诗》教案设计

i.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正课。

(一)《进社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作家作品简介:

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3.评点:

城阈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既然五律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官而离乡背井,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何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一反送别时哭哭啼啼、缠绵排恻的老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首句人韵。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韵。

(二)《黄鹤搂》。

1.朗读《黄鹤楼》(注意节奏、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有人评价,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传说李白到黄鹤楼要想赋诗,忽见崔颢之诗,日有此诗在此,何必我写,遂罢笔。作者崔额,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土,官司朦员外郎。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矾头。

3.评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飘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江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顿生思乡之愁。

这首诗把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中实写楼上所见的景物,虚写仙人乘鹤的形象,实虚相生,意味无穷。

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

三、小结。

从形式上看,这两首诗都属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律,《黄鹤楼》是七律。律诗的共同特点是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当然还有其他如平仄方面的要求,我们可暂不管它。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从内容上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于送别诗,写得开阔雄浑,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黄鹤楼》属于思乡诗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它们确是唐诗中的精品。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1、2。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

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夜雨寄北》。

二、正课。

(一)《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评点: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它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风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泊秦淮》。

1.朗读《泊秦淮》,注意朗读节奏,读出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秦泊,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流入长江。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

3,评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写作者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皎洁的月光洒在烟雾迷蒙的水面上,栖在水边的白沙上,显得那么旖丽、凄迷。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乐妓。《后庭花》又名《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终朝与押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世人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诗人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歌声中听出了亡国之音,并加以艺术概括,具有典型意义,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描写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淡烟寒水,夜幕朦胧;一幅是歌楼酒树,灯红酒绿。迷惆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三)《夜雨寄北》。

1.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牛党令狐1的排斥,失势被贬,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

3.点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意思是妻子寄信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而我因事耽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时已入秋,年关将近。夜里只听雨声淋漓,池水定涨了不少。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今我只身独处边远异乡,什么时候回到长安,夜晚与妻剪烛夜谈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思乡的愁情。这两句是虚写,想象回家后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

这首诗把秋雨夜景与思妇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三、小结。

这三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七言律诗。后两首是七言绝句。《酬》是酬答诗,表现作者长期遭贬的愤慨不平的心境。《泊秦淮》是讽喻诗,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夜雨寄北》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体味母爱的伟大、无私和永恒,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阅读课文,懂得妈妈对子女无限的爱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育学生应以自己的行动回报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怎样朗读这首诗歌?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

1、借助拼音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懂得妈妈对子女的爱都表现在日常小事中,我们也应以自己的行动报答母亲。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文中三幅插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家,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尽情享受母爱,她多么幸福呀!现在我们也来和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妈妈的爱。

2、板书课题: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就在课文里,只要同学认真读,细心想,一定能找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妈妈的爱在哪里?你是从哪儿找到的?2、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边交流边找出有关章节读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重点朗读,感悟妈妈的爱。

1、播放配乐朗诵,生看图边听边把自己置身于图中。

2、听完后讨论:怎样读才能表现对妈妈的爱。

3、学生反馈,师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感悟。

(1)“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学生边读边想像:炎热的夏夜,我躺在床上睡不着,亲爱。

师小结:“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更是默默的。

冰献。

(2)“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三、感情朗读,抒发对妈妈的爱。

1、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自由地尽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妈妈对我的爱。

2、交流汇报:

(1)指生读最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2)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

(3)谈谈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你要对妈妈说些什么?

3、配乐朗读全文。

五、拓展读写,表达对妈妈的爱。

1、用“妈妈的爱是。”说话。

2、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说说对妈妈的爱。

3、把心里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

一、复习巩固。

分四小组分别读四小节。

二、教学主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读完即贴在黑板上)。

2、分析字形、记忆生字。(看看哪些生字最好记,哪些最难记。想一想你是怎样记的,并给生字组词。)。

如:熟字加部件法。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抓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3、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三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比一比,再组词。

干()秀()交()疼()。

汗()透()校()病()。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的夜晚,我从,妈妈正在给我(。

()了她的衣衫。啊,妈妈的爱是()。

四、读句子,再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写下来,使句子更具体。

1、妈妈亲了我的脸。(轻轻地)。

2、她哭了。(着急地)。

五、你爱妈妈吗?你会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生自学)。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结。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次?(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彝族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生:我想演孩子。

生:我演妈妈。

生:我演医生。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演,都说些什么?

(生商量后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演得挺好。

生:还行,就是医生有点不严肃。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演得好,演得像。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病好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揭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1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妈妈的爱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来。

(2)检测:

〈1〉、再读全文,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教师指导朗读。)。

〈2〉、请你们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一定要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评读。再次自读自悟后,在小组里夸夸自己的妈妈。

(4)指生说说妈妈为自己做了那些事情?(5)是呀,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刚才老师被大家的精彩发言感动了,请孩子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一背。(6)、你们读得那么好是因为什么呀?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试着在书上写写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附板书: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妈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妈妈的爱儿子们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让父母操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妈妈对我们爱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会10个生字,并且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身边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爱》。

生:齐读课题。

二、师生互动,听读课文。

学生:1、说一说什么叫默读,有哪些要求?(当学生说不全面时,教师及时补充)。

2、默读一遍课文,并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做上标记。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老师相信,如果同学们两人一起学生字,一定会认更多的字。

学生:1、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学,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评读。

3、师生一起读课文,互相评读。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生生之间互相解答。

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1、教师进行生字检测,会认的生字进行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难记字的记字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3)、小游戏:看谁抢的快。

四、教师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流程:

一、抓住字眼谈话揭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着词读一读。

(二)检查学情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二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这一节。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书上说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她为妈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并祝妈妈节日快乐。我还知道妈妈的爱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亲吻”“脸颊”“献”的意思。

(2)齐读最后一句并回答:读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样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书上的小姐姐,其实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地长大,没有妈妈的爱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板书: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教后反思:

《妈妈的账单》教学教案设计《妈妈的账单》作者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好好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