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大学生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

大学生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技巧。

历史论文的参考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二选择。

高中历史教师获取史料的途径或许相对偏少,但是我们应该给予史料充分的重视,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真正上好历史课。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印证历史,还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和意识。

历史已经过去,人们必须通过史料才能再现历史。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可见史料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基础。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些内容和直接的历史结论,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形象生动,也不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用合适精彩的史料,将史料和课本中历史结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与历史进行对话,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了解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凭借史料的总结整理,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增强其历史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课充满情趣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老师。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过程和能力培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造成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图片、文字、视频等不同史料展示给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一些生动的、有内涵的史料的呈现,会给他们以内心的触动,给他们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多样的史料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有了血肉,极大地增强了历史课的立体感。同时,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使历史课堂有了深度,有了厚重感。这样的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世界着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习能力培养。高中学生都是以参加高考并且考取高分为主要目标的,如果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不忽视其应试能力,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将史料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引入对某个事件原因、评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另一方面,通过理解、分析史料及运用史料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阅读史料是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史料都以文言文形式呈现,所以理解和研究的的前提是理解史料内涵。而最重要的是理解与分析史料。这是我们史料教学的第二个阶段,需要启发学生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平台,充分利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信息,慢慢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实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最难的是全面分析史料。这是利用史料教学的最后阶段,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深层次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历史思维。比如,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时,教师可同时展示两段对其不同评价的材料,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的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可以形成对太平天国的全面评价,既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中的功绩,又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局限性。这就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历史学习重点在于对历史知识和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核心是转换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史料教学无疑是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后,史料教学带给学生多样性课程资源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学会质疑。

史料教学改变了教师过去单纯备知识点、讲知识点的领导局面,要求教师将备课的重心放在史料的收集、整合及开发利用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训练学生分析史料上。这改变了传统教师角色,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个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变为“导”,而不是“教”,学生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总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当然,史料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应处理好史料与课堂时间和效果的关系,避免多多益善,使课堂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改革新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是一线高中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龚爱琴。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问题,2005(2).

[2]尚伦岳。新课程改革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第一,由于在古代俄罗斯时期保藏和抄写文献的是修道院的神职人员,因此,绝大多数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都带有宗教性质,虽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些世俗内容的作品,但大多数都失传了,保留下来的基本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第三,纪实性也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基本上不允许虚构而严格地遵循事实,其主人公都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公国的首领、国家的统治者、圣徒等。不过,这种纪实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被看成在神灵的旨意下、受神灵支配进行的,这些明显具有宗教思想。

第四,因为古代俄罗斯尚未使用印刷技术,文献皆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而抄写文献的往往是具有较高修养和文化水平的修士,在抄写过程中修士们常常根据实际需要和时代要求及个人的趣味加入一些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同一文本经过不同修士的抄写,就会产生文本的变异,形成多个具有宗教语言色彩的版本。

第五,古代俄罗斯文学尚未形成当代意义上的文学体裁,有的只是创作时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宗教文学根据严格的等级性划分为以下级别:其一是《圣经》文本;其二是对《圣经》文本的阐释和宗教节日的文学;其三是讲述宗教圣徒、苦行僧、柱头僧、圣愚等方面言行的使徒行传。第六,就文学艺术创作方法来说,象征性、历史性、恪守宗教礼仪或礼节是其根本原则,而这些特征同样与古代人的宗教世界观密切相关。与古希腊人的认识一样,古代俄罗斯人也认为世界分为显现的外在世界和高级的精神世界,显现的外在世界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是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低级的物质世界;与之相对的是永恒的、不朽的、人的眼睛看不到的高级的精神世界。古代俄罗斯人认为,种种反映上天旨意的象征和符号皆隐藏在大自然、历史事件和人自身之中,因此,在古代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对比和隐喻比比皆是;古代俄罗斯人相信《圣经》中记述的每一件事件皆取自真实的现实生活,因此,作家创作时大都会遵循《圣经》传统,表现人类社会中善与恶的较量,文学作品也常常建构在善与恶、美德与瑕疵、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对照之基础上。善的推动力量是上帝,而恶的幕后策划者是魔鬼。以上的六点论述说明:俄罗斯最早的原创性文学作品是在俄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

二、俄罗斯人姓名中的宗教现象。

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的相互接触,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加之受^v^的影响,以及俄罗斯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俄罗斯人的名字丰富多彩,带有多种文化痕迹。^v^文化对俄罗斯人名文化的影响是从公元10世纪末罗斯受洗、^v^被确定为罗斯的国教以后,从此,俄罗斯人开始逐渐选用^v^所提供的人名。洗礼是加入^v^的必要程序。按传统,在洗礼时,父母为洗礼者从教会日历中所列的孩子出生这一天的圣人名单中选一个作为受洗新生婴儿的名字,以得到圣人的保护并与之建立终身的精神联系。^v^的名字来源于拉丁、希腊、古犹太、阿拉伯等多种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现在大多数^v^名字已经俄罗斯化了,成为俄罗斯人现有人名的主要部分。^v^的名字进入俄语后仍保留其在原生语言中的意思。有些^v^人名是从其他语言仿译成俄语的。由此不难看出,俄罗斯人的姓名中有许多宗教文化现象。《圣经》是^v^的经典著作。^v^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广泛传播,使《圣经》成为家喻户晓、耳濡目染的经典。许多来自教会斯拉夫语的圣经词语随之渗透到俄语中来。作为俄语词汇一部分的俄罗斯姓氏自然而然地也融进了圣经的宗教成分。在俄罗斯人的姓氏中,^v^纪念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十二大节日的名称几乎都在俄罗斯人的姓氏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v^的宗教文化对俄罗斯姓氏的深刻影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会斯拉夫语是俄罗斯^v^的语言。因此,俄罗斯神职人员的姓氏留下各种各样的宗教痕迹就不足为怪了。而通常,在原本俄罗斯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是不可能有教会斯拉夫语成分参与的。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姓氏的词语有时不一定与教会术语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些与姓氏有关的词语往往出自一定的宗教文化背景。罗斯受洗之后,基督教作为国教,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其深刻的宗教思想影响对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语言文化的这种影响、渗透作用很自然地反映到姓名文化中来。人名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民俗、历史发展的百科全书,基督教文化对俄罗斯人姓氏的影响是宗教对整个俄罗斯文化影响的一个缩影。

三、俄罗斯民族数字使用中的宗教影响。

人们对数字象征意义的信仰是基督教所代表的西方文化、^v^所代表的东方文化以及古罗斯文化的重要特点,而且,这种信仰贯穿于人们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领域的所有层面,如历史、科学、建筑、艺术、文化、宗教仪式以及^v^之前人们对多神教的崇拜。数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其不同侧面的象征意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于现代人的认知世界里。它们在使用、在发展,并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数字的使用与宗教和文化背景知识有密切的关系。俄语数字的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学意义上的用法,表示真正的数量意义;另一类充分表现出不同民族文化对数字的选择,具有久远的民族文化根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和宗教信仰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由特定数字构成的一些概念或事物成为部分人崇拜的对象,例如,萨满文化中的“3”、基督教中的“7”。这种类型的数字,往往在宗教仪式、神话传说、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中,乃至艺术作品中作为结构要素而反复出现。受宗教文化影响,俄罗斯民族对数字的选择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俄罗斯的文化传统是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思想贯穿于^v^传入俄国之前所有的象征主义中。“三个太阳”的古老祭祀形象和传统建筑中雕刻在房檐上的木制三匹马就是证明。

^v^教义认为,上帝是三个人的联合体———圣父、圣子和圣灵。所以当^v^成为俄国的国教之后,受^v^的宗教文化影响,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数字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具有某种必然性,而且数字的使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象征意义上的数,不仅表达数量,更主要表现思想力量。每一个数字都独具特点。数学意义上的数与象征意义上的数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量的角度鉴别个体,但是丝毫未能揭示出客体的本质,而后者则表达了数与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立了数与其所列举事物之间的神秘关系。数字的象征意义与当代语用学联系得非常密切。在原始的神话和宗教中,数字是具有神通和魔力的,它被抬高到了神圣的地步。在古代,数字常用于一些神圣的宗教仪式中,当时,在全世界数字都被神圣化、宗教化。每一次,当需要的时候,借助于数字都可以再现宇宙的结构,确定人在其中的位置。同样,数字也成为阶段性表现世界周期发展的手段。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和谐、注重团圆的民族,因此,认为偶数是吉祥数,而俄罗斯民族则认为,双数与鬼有直接的关系,是魔鬼的象征。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除了偶数之外,“13”这一数字也有不吉利的象征意义。这个数字源于《圣经》故事中最后的晚餐:在宴会上耶稣的第13个徒弟出卖了他。俄罗斯民族尊崇七德:审慎、坚毅、克制、公正、信、望、爱;忌讳七种会遭天罚的罪过:傲慢、暴怒、嫉妒、色欲、暴食、贪婪、怠情。尤其是^v^的七件圣事:洗礼、敷圣油、圣体血、告解、神品、婚配、终传,也与耶稣基督为拯救世人而牺牲的教义联系在一起,以反映他们的基本宗教信仰及伦理道德规范。因此,分析俄罗斯文化现象中数字的语用内涵对俄罗斯民族宗教文化现象的解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俄罗斯颜色文化中的宗教影响。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各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语除了表示颜色本身之外,还具有文化象征意义。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是国际通用的,但是,更多颜色的象征意义具有民族性。同一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俄罗斯,白色多为正面的象征意义,黑色大多只有负面的象征意义。这与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阳光崇拜有关。俄罗斯基本上属于高纬度国家,冬季漫长,冰天雪地,夜长昼短,人们在白天的劳动时间很有限,所以俄罗斯人非常珍视白天,珍爱阳光带给他们的美好、幸福、温暖的生活。白色是古代俄罗斯人心目中“美”的代名词,白色使俄罗斯人产生纯洁无暇的联想。在俄罗斯文化中,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为圣母,尤其是童真、贞操和纯洁的化身。这与俄罗斯民族崇拜的^v^有着密切的关系,在^v^文化中,洗礼仪式后,洗礼者要着白色衣服,带上十字架。白色衣服象征受洗者在洗礼后灵魂纯洁。俄罗斯人不喜欢黑色,他们认为黑色会带来不详,因此,俄罗斯人总把黑色和魔鬼、巫师、巫术联系在一起。19世界末20世纪初,俄罗斯处在文化、政治、历史、社会的巨变时代。

知识与信仰、进步与反动、革命与^v^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学艺术流派争论的焦点,探索和革命的浪潮席卷俄罗斯全国。“色度”这一最能体现社会变迁和人们情感的艺术手段引起了众多现代派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关注,红白黑三种颜色成为他们表达和反映社会矛盾的象征性颜色。梅列日科夫斯基作为这一时期俄国象征主义的急先锋,是最早捕捉到新时代的倾向,并用美学手段加以表达的文学艺术家。面对19世界末20世纪初危机频仍、灾祸不断、充满动荡和转折的俄罗斯社会,梅列日科夫斯基不仅在自己的心灵中敏锐地感觉和意识到两个世纪的“交战”和新与旧的“交战”,同时他还准确地猜测到这一矛盾的巨大世界性特点。他把周围现实的一切方面都归结为两种绝对因素———基督和反基督,这种哲学世界观的“最高纲领主义”将他变成了世纪之交的真正“英雄”。正是这种对绝对性、对物质和现象的神秘本质的执着追求,使梅列日科夫斯基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坚决反对一切偶然的瞬间因素,反对极短促的印象。在《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二元对立”诗学原则正是通过这种色彩观的对比得以体现,并构成三部小说的调色板。红白黑是其中的主要三种颜色,它们或彼此对立,或相互映照,或相互交织,不仅与作品的主题密切相关,也与世纪之交的整个俄罗斯社会氛围交相呼应。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三部曲中,白色和黑色一直是作家表达其“二元对立”美学思想的主要色素,它们可以替代光谱中的所有耀眼色彩,产生非常强烈的对比效果。可以说,白色和黑色是整个作品主题“基督与反基督”的象征性代名词。作家有意强化这两种颜色的对比含义,使其达到极限,获得至高的哲学含义。梅列日科夫斯基始终坚信俄罗斯的未来必须通过宗教才能得到拯救。宗教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作品里之所以获得如此重要的意义,是来自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他强烈地期待着人间天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他希望通过《基督与反基督》的象征主义叙事进行一种新宗教哲学思想探索,为整个俄罗斯甚至整个人类寻找一条永恒的发展道路。

五、俄语语言文化中的宗教价值观。

^v^信仰是决定俄罗斯民族命运的基本因素,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均受^v^的影响。以^v^为依托,历代俄罗斯知识人都走上了精神漂泊之路。灵魂和精神是他们永恒的话题,在不断地拷问生的意义和死的真谛中,他们的追求指向终极,是一种存在朝向末世精神复活的向度。随着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的^v^精神复兴现象,俄罗斯出版物中开始大量使用《圣经》词汇。《圣经》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是无需赘述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宗教而范围进入社会各个领域范畴,从而成为历代学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和艺术宝库,这些与其语言中所蕴藏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是有很大关联的。俄语中有相当数量的成语来源于《圣经》,这些成语除了发挥语言功能之外,还承载价值导向功能,这些词汇是复活的语言与永恒真理的完美结合。俄语中来源于《圣经》中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俄罗斯人宗教信仰的价值观:第一,信仰之爱的价值观。对上帝的信仰,对基督徒来说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爱,是神人之伦的根本。俄语中有很多反映上帝万能信仰虔诚的成语,这是笃信论在语言中的沉淀。第二,公义、善恶之道的价值观。在^v^中,因为人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所犯之过,故而,人生来就是有罪的,罪人期盼重生,进入新天新地。《启示录》向人们发出的重要信息是: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新天新地必然要实现;代表善的力量的羔羊,最终必将战胜恶势力撒旦;上帝的审判是必然的,行善的得永生,作恶的被定罪。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天国在你们心中”,内在的公义和善行是通往天国的必由之路。俄罗斯人特有的悲悯善良之心与^v^善恶观有很多契合点,这在以《圣经》为语源的俄语成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第三,人的生存之道在于灵性和精神的价值观,在^v^价值观中往往强调灵魂高于肉体,精神高于物质。这种价值观在^v^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苦行主义是^v^的重要传统。重精神轻物质、遁世禁欲、弃绝私利、无视钱财、将贫穷视为正义等,都是俄罗斯^v^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在俄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第四,仁慈与怜悯之爱的价值观。^v^伦理中爱的内涵很丰富,对上帝的爱是一种信仰之爱,是敬畏与谦卑之心;对人的爱是仁慈之爱,是怜悯与宽容之爱,是要求一种从心的真诚。源自《圣经》的很多俄语成语反映着人人之爱。

六、俄罗斯人性格中的宗教影响。

俄罗斯人性格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宗教性。俄罗斯人的思维是倾向极权主义学说和极权主义世界观的。只有这类学说在俄罗斯能够有所成就。这里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宗教气质。俄罗斯的未来有赖于三个根源:基督^v^文化;欧洲文明和地理环境;俄罗斯巨大的空间对俄罗斯人性格的进一步的影响。从988年到20世纪初,俄罗斯都是一个^v^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在俄语里,^v^就是正确宗教的意思。宗教世界观在俄罗斯国家、社会形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无私心、同情、奉献、忍耐、怜悯、恭顺、友善、禁欲主义,所有这些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其他特点都是在^v^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把耶稣看成是一个完美的人,因此真诚地向他祈祷、求教。^v^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很大,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v^是更加家庭式、人民性的宗教,很少发生极端的^v^行为、宗教对抗和宗教战争。

与许多其他国家的新^v^不同,俄罗斯人向基督耶稣祈祷时,牧师们不使用拉丁语、希腊语或古犹太语进行祈祷,而是使用斯拉夫语进行布道。在俄罗斯,牧师和尼姑并非必需学习古老的语言和科学,这也是俄罗斯在科技领域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现在的俄罗斯^v^已经是更古旧和传统的宗教,它用古斯拉夫语进行祈祷,甚至连有教养的人都听不明白。^v^保持着严格的规定:不能穿不体面的衣服进教堂,不能化妆后进教堂,妇女不能穿裤子,只能穿裙子进教堂,头上必须戴帽子或头巾,在任何炎热的天气,妇女的身体必须有遮掩。男人进教堂时则必须脱帽,不能只穿短裤进教堂。不能亲吻圣像的面容,否则会被^v^视为亵渎神圣。此外,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v^^v^是吃素的。在复活节前的7个星期里必须特别严格地遵守斋戒。很多俄罗斯人不仅从^v^的角度,而且从食品卫生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2.^v^给俄罗斯人的第二个影响是对俄罗斯人优良品质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强调农民共同富裕、互助、忍耐、克己、热情好客和帮助弱者。可以说,西欧从罗马继承了个人主义和唯物论,而俄罗斯则从拜占庭继承了兄弟团队精神和顺从意识。

3.^v^对俄罗斯的第三个,也许是最重要的影响是弥赛亚学说,即“救世主”学说,意为上帝派遣来人世间的救世主。

这是由拜占庭帝国传统带来的影响。“弥赛亚”一词原为古犹太语,意为“膏油”,后来就指“受膏者”,一个人头上被涂上“膏油”,这个人就成为被选中的人,成为负有某种使命的人。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民族就是这样一种负有某种责任感、某种使命感的民族。罗马教廷分裂后,^v^逐渐在欧洲占了上风,基督教被迫转向拜占庭,就是当时的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但是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v^会就自封为^v^的首脑,宣布俄罗斯^v^承袭自罗马帝国,为“第三罗马”。“第三罗马”学说是俄罗斯弥赛亚这一意识形成的标志性文本符号。从此,它在俄罗斯思想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一直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到了19世纪,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和宗教意识的勃发,弥赛亚这一意识也随之走向高扬。20世纪,“苏联是全人类的解放者”的口号再次唱响俄罗斯弥赛亚这一宗教思想的主旋律,弥赛亚这一意识以世界革命等社会实践的方式贯穿了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人也就是全人类的人。俄罗斯的使命是世界性的,俄罗斯不是封闭的自我满足的世界。俄罗斯民族是带有神性的民族,世界性同情是俄罗斯民族的特征。俄罗斯人的弥赛亚宗教意识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的性格。

七、俄罗斯现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宗教活动复苏现象。

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罗斯^v^会拥有1亿^v^,76个教区,54000座教堂,1000余座修道院,从事教会的神职人员5万多人。莫斯科曾号称有1600座教堂。“十月革命”后,俄罗斯新^v^同宗教进行斗争,限制其发展。20世纪20~30年代,左倾思潮进一步泛滥,苏联政府认为,各种教会组织是“合法存在”的^v^力量,所以,全国多数教堂被毁,神职人员遭逮捕、流放和镇压。到1939年,俄罗斯^v^教堂仅剩100多座。1983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v^开始逐步复苏。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政治的多元化和苏联的解体,苏联宪法赋予苏共的领导地位被取消,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骤然崩溃,出现了可怕的信仰危机,这时宗教便以强大的力量填补了人们的思想空白,俄罗斯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宗教热”。1988年适逢俄罗斯接受^v^1000年,俄罗斯^v^会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许多^v^出席了庆典,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事情。现在救世主基督大教堂成为莫斯科最重要的^v^活动场所之一。每逢^v^重大节日,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来庆祝,俄罗斯总统、总理等领导人都来出席这些仪式活动。叶利钦总统在1996年总统选举前夕,来到莫斯科一个^v^大教堂参加仪式,以争取^v^选民的支持。2000年和2008年,普京、^v^竞选总统时,也都去救世主基督大教堂参加仪式活动。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中规定,俄罗斯联邦是世俗国家,任何宗教都不能被确定为国教或必须信奉的宗教;宗教与国家分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还规定,宪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公民信奉或不信奉宗教的权利、传播宗教并据此进行活动的权利。1997年9月,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又先后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团体法》,不仅重申了1993年宪法中规定的条文,而且对其作出了详细的诠释和补充。文中指出,俄罗斯联邦承认在俄罗斯历史上、在俄罗斯精神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v^所起的作用,同时尊重^v^、^v^教、佛教、犹太教和其他成为俄罗斯人民历史财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各派宗教。现在可以说,俄罗斯已经完全恢复了延续千余年的宗教传统。

八、结语。

1000多年来,由于受^v^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俄罗斯社会文化中的宗教成分是多层面的。甚至可以说,俄罗斯文化的根源就是千年来生长在^v^文化土壤里的宗教文化。俄罗斯民族文化源于^v^文化,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必将回归^v^,因此,^v^对于俄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受其深刻影响的有俄罗斯建筑、传统、礼仪、哲学、绘画、文字、文学、节日等诸多的文化领域,首先受其影响的是俄罗斯日常文化生活。^v^团结了俄罗斯人民,为俄罗斯的领土扩张打下了基础。只有更好地解读俄罗斯文化历史发展的宗教现象,才能全方位、深刻地了解俄罗斯。

大学生论文参考

1.1烤烟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1.1.1定义烟叶,茄科,一年生草本,原产地为南美,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烤烟是烟叶的一个分类,主要指用火管传导热力来调制的烟叶[1]。在我国烤烟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

1.1.2形态特征烟株高1m左右,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烤烟的根系分布呈圆锥形,主根不发达,侧根、不定根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烤烟的根系不仅可以从栽培介质中吸收养料和水分,还能合成不少有机物和氨基酸,如烟碱(尼古丁)就是在根部合成的。茎烤烟的茎杆直立,呈圆柱状,一般为鲜绿色,老时木质化中空呈黄绿色,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烤烟的茎连接根系,起到支撑枝、叶、花果和向它们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叶烤烟的叶片为没有叶托的不完全叶,由叶尖、叶缘、叶基、侧翼、翼延(叶耳)组成。叶片颜色正常为绿色,其深浅是由品种决定的,也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水肥充足则深,营养不足则浅;烟叶叶片根据品种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柳叶形和榆叶形两类;烟叶厚度因品种而有差别,一般在0.2-0.5mm;烤烟的叶片数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20-70片不等,生产上一般是应用的是20多片的。烤烟的叶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吸收功能,所以生产上多使用叶面喷肥来补充烤烟的养分。花、果实、种子烤烟的花为完全两性花,自花授粉,雄蕊5枚、雌蕊1枚,管状花冠。烤烟的果实为蒴果,呈卵圆形,一般花开后25-30天渐渐成熟。烤烟的`种子很小,一个蒴果中能含有2000-4000粒种子,种子呈黄褐色,形状由圆形到椭圆形不一。

1.2烤烟的主要生长时期烤烟的生长从栽培的角度可分为苗期和大田期两个过程[3]。

1.2.1苗期苗期是指从播种到移栽的时期,一般为60-90d。苗期根据幼苗的形态、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可分为四个生育时期。出苗期是指从播种到子叶展平,称之为出苗期。一般在5-6d,在这一时期,要注意水分和温度管理,要保持育苗基质的湿润,控制温度在25-28℃为宜,同时保证充足的光照。十字期是指出苗后第一、二片真叶生出,与子叶大小相仿,并与之交叉成十字形,故称之为十字期。这一时期幼苗较弱,对环境比较敏感,需要精心呵护,温度与出苗期保持一致,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最大含水量70-80%,光照要强。生根期是指第三片真叶生出到第七片真叶长出为生根期。这个时期的幼苗根系已基本发育完整,要及时做好间苗、定苗和补苗工作,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0%左右为佳。成苗期是指从第七片真叶生出到幼苗移栽为成苗期。此时期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养分和光照,现阶段育苗均采取漂浮育苗代替了土育的栽培方式。

还苗期是指烟苗从移栽到成活的时期为还苗期。若此阶段烟苗叶片转绿,且不出现枯萎的现象即可视为还苗成功,这一过程一般在7-10d。该时期应重点加强水分供给,以确保其成活。

伸展期是指烟株从还苗到团棵称为伸展期。团棵是烟株的宽度为高度的2倍时,株型近似球形,心叶下凹。一般这一过程需30d左右,该时期应适当控制水分,做好追肥、培土、深耕、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1.3优质烤烟的特点

1.3.2质量烤烟质量是指烤烟的好坏程度。质量又分为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安全性。内在质量烤烟的内在质量,是通过燃烧烟叶而散发的烟气的特征特性。衡量烟叶优劣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香气、吸味、风格特征和烟气特点。香气包括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吸味包括劲头、刺激性、浓度、余味;风格特征包括浓度、香型;烟气特点包括干燥感、甜度、成团性、柔和性等。优质的烤烟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少、劲头足、过瘾、刺激小、浓度适中、余味悠长。外观品质烟叶外观质量通常根据烟叶的油分、厚度、长度、颜色、叶片结构、成熟度和破损度来确定。其中成熟度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采收十成熟的烟叶才能烘烤出高质量的烟叶;同时应选择油分多、厚薄适中、弹性好的烟叶。同时烤烟要求烟叶叶片长度在40cm以上为佳,颜色呈金黄色,其深浅是由叶黄素决定,叶黄素多颜色则深、质量叶更好。安全性“吸烟有害健康”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减少烟叶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成分的呼声逐渐高涨。在今后的烤烟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并降低致癌主要物质——焦油的含量。目前,工业上利用过滤嘴、发展薄片和制造混合型卷烟来降低焦油的含量。

2.1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烤烟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因子主要有温度、水分和光照等[4]。

2.1.1温度烤烟是喜温作物,可以生长可以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它的三基点温度分别是最低8℃、最高35℃、最适28℃,其中最适温度因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别。种子发芽期以25-28℃为宜;生育期日均温18℃有利于其生长发育;成熟期要求在20-25℃。

2.1.2水分烤烟生长前、中、后期遵循的需水规律为:少-多-少。烟叶水分适宜可保证其产量和质量。2.1.3光照烤烟为喜光作物,其生长发育期间要求光照充足而不强烈,每日光照达8-10h为宜,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烟叶的品质。

2.2土壤环境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不仅可以对烤烟起到支撑作用还能为烤烟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优质烟区要求土壤颜色以红、黄、紫为宜,质地以轻、中、壤土为好,土壤酸性ph=5.5-7,土壤肥力中等,富含磷、钾,氮含量不宜过高,有机质含量应保持在1-3%[5]。

2.3地势地貌条件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地势高低密切影响着烤烟的生成发育和质量品质。一般来说,优质烤烟生产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山坡地、山麓和丘陵地的坡脚最适宜,因为那里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土壤富含钾元素,利用烟草生长。优质烤烟产区在海拔高度800-2200m均有分布,以1400-2000m为佳,因烤烟伴随海拔高度的增长,昼夜温差变大,易于积累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其中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清香类物质也有所增加。

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的是漂浮育苗技术,本论文将着重讲述。

3.1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漂浮育苗是指育苗盘又质地很轻的泡沫塑料制成,其空穴内放入烟苗所需的基质(人造土壤),基质中播入种子,之后将育苗盘移到育苗池里,育苗盘漂浮在池中的营养液表面。并提供人工可控的温、光、水、氧气、营养物质等,使烟苗在育苗期棚中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6]。

3.1.1苗床大多数苗床会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缓、灌溉方便、距离大田较近的地块作为苗床所在地。苗床的长度要视种植烤烟的规模而定,一般不会超过10m。

3.1.2营养池根据苗床的规格尺寸就地挖槽或用火砖垒砌出槽形,整平槽底后拍实,将0.1mm的薄膜(最好是黑色薄膜)铺于其上,形成蓄水池。

3.1.3装盘。首先调节基质的含水量以保证烟种的出苗率,一般保持含水量在50-60%为宜,其次将调好水分的基质转满育苗盘并使之高出若干距离,平行抬高育苗盘离地约10cm,使其自然下落,重复此动作2-3次,基质补满每个孔隙,然后刮去超出育苗盘的多余基质即可。

3.1.4播种首先确定播种期,一般根据当地的最佳移栽期来定,所以各个地区的时间不尽相同。其次,将烟种播入装好基质的育苗盘中,保证播种深度一致,以0.5cm为佳。然后覆土约2mm厚的基质,以隐约可见种子为宜。

3.1.5放盘、查盘播种后将育苗盘轻轻放入营养液使其浮于表面,并在2h后进行盘查,以防止少量孔穴吸不上水分导致干孔,可用小木棍沿孔c进,轻搅令基质与水面得以接触。

3.1.6搭拱棚盖膜。盖膜时,先在池埂四周挖好小沟,在其上依次盖上防虫网、拱膜和遮阳网,用线箍紧膜并固定好。

3.2大田栽培技术

3.2.1大田布局规划烟田宜选择在地势较平坦、光照充足、灌溉方便、土层深厚且土壤肥沃的田块。为了防止病害,还应对烟田进行适当轮作,轮作周期一般为2年即三年两头种烟,可选择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充当烤烟的前作,轮作方式可采取隔年轮作,也可采取两年四熟或三年六熟轮作制。除了轮作,烤烟还适合集中连片种植。在移栽前先依据气候条件(主要指温度和降雨)来确定烟苗的移栽时间,同时烟株移栽到大田时,尽可能保证烟草群体行距在1.0-1.2m,株距50-60cm,保证1000-1200株/亩为最佳。

3.2.2烟田整地和移栽前作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对烟田进行整地,做到秋耕及早灭茬、冬耕晒田,令土壤风化,晒死病菌、虫卵和耕碎草籽。春耕做到保墒、松土。并在移植前10-15d进行起垄,垄高10-15cm,力求垄平、底平、土细、沟直。烤烟移栽工序繁杂,首先对烟田施足基肥,按照规定的行株距进行拉线,定点挖穴,呈品字形。挖穴后施肥,使土肥混合均匀,扒开松土将烟苗栽入土中,覆土埋根,紧接着浇水,等水充分下渗后,喷洒农药防虫害。然后覆盖地膜,在栽植穴上方将地膜呈t字型破开,露出烟苗,用细土将膜口封严。移栽过程,施肥应依据烟田的土壤状况和施肥的经验来确定施肥量,并将双沟条施与穴施相结合,一般条施采用腐熟的磷肥、饼肥、复合肥等,穴施采用少量磷酸钾作为肥料。移栽时浇水应浇足定根水,然后才可覆膜,从而提高烟苗成活率[7]。

3.3大田管理为了使大田烟株生长健壮并且无蹲苗、徒长现象,因此应通过不断的田间管理里调控影响烟苗生长的气候、土壤、施肥等因素,达到生产优质烤烟的要求,减少由于措施不当可能产生的损失[8]。

3.3.1大田保苗在移栽后5-7天内及时进行查苗、补苗,打药防虫,确保烟株苗齐、苗全、苗壮。

3.3.2破膜掏苗当烟苗长高顶到膜后,要将膜戳破把苗掏出膜外,然后用细土培到茎基部,并压好烟田,待烟株团棵后应立即揭膜培土,结合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

3.3.3施肥浇水。烟株移栽后7d左右,根据土壤肥沃程度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提苗,25-30d左右进行揭膜培土时进行二次追肥。一般适量施用氮肥,合理搭配磷、钾肥,结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并大量配合施用大量和微量元素。移栽后的烟株若出现中午萎蔫傍晚恢复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浇水或灌水,时间最好定在傍晚或清晨,灌水采取分段隔行灌水和浇水灌溉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滴管、喷灌等节水农业技术。如果烤烟移植后恰逢雨季,应及时疏通排灌沟渠,保证雨水及时从大田里排出,做到沟中无积水。

3.3.4封顶打杈与留叶应根据植株生成状况、土壤肥力、气候因素等条件来确定打顶时期,一般以现蕾开花的程度为依据,原则上打顶后应使烟株保持桶形为准。在烟株营养充足、土壤肥沃的情况下,宜用初花打顶或现蕾打顶;在烟株营养不足、土壤肥力较差的情况下,宜用扣心打顶;土壤肥力过剩,烟田宜用盛花打顶。打杈分人工打杈和化学抑芽两种。烟杈长到2-3cm时进行人工打杈,打下的枝杈应及时移出大田。同一块烟田一般每隔4-6天打一次杈。打杈过程中一般先打健株,后打病株。药剂抑芽的时间应安排与打顶同步进行,并严格参照抑芽说明书操作。留叶多少要根据烟叶的品种和营养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单株留18-22片叶。

烤烟生产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较为成熟,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种子技术、漂浮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及合理的苗期、大田期管理方式,这些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我国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烤烟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烟草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落后等问题,者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解决。

[3]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5]曹志洪.优质烤烟生产的土壤与环境[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91

[7]警天镇,郭月清.烟草栽培学[m].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6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参考

: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所组成的,学习历史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是非常适宜的。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对整个的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的了解,知道历史的大框。这就需要了解知识年代,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听故事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历史的发生事件、年代、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难记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听故事就把知识点记住了。听故事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故事化教学情境;布置作业多样化;用故事引导启发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的故事环节。”通过这样的故事化教学方式来课堂教学中运用。

听故事学习历史,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布置的作业也要多样化。让历史作业中融入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也充分的.适应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多样性就体现了它的丰富性和开放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布置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可以自主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都不同,即使对于单单一门历史学科,学生喜欢的方面,关注的方面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发生的历史事件感兴趣,因为这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有些老人能够给我们讲一些发生的事,还有就是抗日战争,这些对于男学生会比较有吸引力,因为他们拥有英雄情节。对于女同学可能更加喜欢唐宋时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当时的风流雅士,以及对他们的开放程度都会比较的关心。通过布置多样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探究历史背后的故事,通过寻找故事进行历史教学。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于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为生活而服务。以史为鉴可以很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学习历史事件的最后的一步就是讲历史事件的意义以及事件的启发。例如:“在课堂当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将人物的先进事例进行进一步的宣扬,用这些真实人物的事例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了解先进人物的事例,通过听故事,在课堂中利用故事、使用故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故事比一般的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初中是人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而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作为必修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会普遍的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只需要读读背背,考前一冲刺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初中历史作为高中历史学习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要提前学习,更要在学习之前摆正态度,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历史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善于将故事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初中历史系统性强,而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又会忽高忽低,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加入故事的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初中历史更多的是人物和时间,识记起来比较复杂,通过用故事化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总结提炼出来,教师做讲故事的人,学生做忠实的听众,将枯燥乏味的文字用故事化的语言讲出来,通过创设这样故事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去领略历史中的人和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来完成。通过故事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中会让教学能力得到释放,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会更喜欢故事化的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感受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一章节时,由于学生对于国防建设有一定的兴趣所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收集整理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关于国防和外交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的思考,来深刻理解祖国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另外,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事例和组织语言,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会让学生更能感受到课堂的活泼。传统的历史课堂总是沉闷的,枯燥的,加入故事的历史课堂,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散发思维;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用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真正的去融入课堂,去感受课堂,课堂气氛才会更加活泼生动,历史这门学科就会在初中学科中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历史这门学科在学习上需要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将故事与学习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故事化的课堂会更加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探寻更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故事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享受历史带来的独特魅力。

作者:谷碧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徐杨中学。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

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开展有序。

在院里统筹安排之下,事前我学科就在“历史的天空——海之南”上发布培训信息和通知公告。各市县教研培训部门也极为重视给力,组织到位。培训代表们入住的酒店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8号下午参训代表基本到齐,后即可吃到丰盛的晚餐。没有人因为吃饭住宿等问题发生不愉快。19号早上八时半培训班准时开班授课。教培院教研员李海英老师主持开班仪式,做了简短发言,并强调了培训期间的纪律问题。还组建了专家团队和班委会。班委们负责考勤、传发学习资源、组织讨论、主持在线研讨等工作。各项安排有序,工作开展顺利。

二、活动安排紧凑,内容充实多样。

按照活动日程安排:19日上午,人教社张振海主任作了《把握课标精神,提高历史素养》的报告。他从文本形式及其特点入手以新旧课标对比的方式细致入微地做了讲解分析。使大家了解到20xx版课标的基本概貌。讲述结束,张主任还就相关问题与培训讲师做了问答交流。张主任的分析精辟透彻,高屋建瓴,解答了许多老师心中的疑惑,使大家豁然开朗,大受启发。

19日下午湖北宜昌王英姿老师做《精讲“点”把握“线”》讲座。王英姿老师认为,在20xx版新课标框架下,要精讲“点”,把握“线”。她从精讲的前提条件和分类处理方面进行了讲解。在精讲“点”的基础上,把历史知识线索串起来,使历史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王英姿老师的讲座,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史实丰富,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0日上午,海口市教研员林子齐老师就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问题做了“《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搜集与整合》—全国珠海历史年会初中展示课引发的思考”的讲座,他以认真求实的态度,详细地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吴建红老师结合实例就教学设问问题做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浅析课堂的无效与低效提问及改进的策略“的讲座,两位老师的讲座都非常见平时做学问的功夫,使得大家受益匪浅。

20日下午,所有参训学员分为两个大组讨论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的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如火如荼的热烈讨论后,大家表示:需要重新认识课标,认真研读,善于整合资源,重视细节处理,根据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要从学情出发进行设计,注意初高中内容衔接等重要问题。

最后,教研员李海英老师从自己以前的培训学习经历和体会导入,引导大家认识培训学习的重要意义。还就“我省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组织大家进行了探讨交流。如中考是否闭卷和开卷等等问题,纠正了一些莫须有的谣言,解答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这样较为紧凑的日程安排有效利用了时间,也节省了时间。培训内容充实,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培训内容多样化,有讲解有问答有讨论交流互动,这些使得培训不流于形式,不单调枯燥。

三、趁热打铁,在线研讨。

为进一步深化此次培训学习,我们趁热打铁,于26日上午又选派“精干团队”主持了题为“你为新学期做好准备了吗?”的在线研讨,重点围绕谈“学期规划”和“学期开篇”,实实在在谈做法、交流想法。为期2小时的在线研讨,大家就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节历史课,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展示自己的才艺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备课,开展小活动和竞赛等等做了热烈讨论。老师们踊跃发言,积极评论,最后将整个研讨延续到了第二天,阅读2700次,发表评论2800多条,创历史新高,堪称历史人的历史之最。从此足见历史人学习热情之高涨,态度之认真。在线研讨实际上是对新课标培训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让学以致用,获益匪浅!大家说,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发现,都有新的收获,结识新的朋友,坚持学习,把研讨进行到底!

此次培训工作,领导重视,我部安排得当,各单位配合得力,组织有序,认真地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培训任务。

20xx年8月27日。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听课者,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情绪,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教师要不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新的设想与构思,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下学习。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会评价出他是一个“暴君”,而有人会评价出“千古一帝”,无论对哪种评价,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摆出足够的论据,最后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其次教师要针对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多讲一些历史故事,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讲述,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在讲授课本内容时,多用启发式,教学手段上,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辅助教学,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听课气氛的培养。

2.善听――听的`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很多时间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学生听的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因此对学生听课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具体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形成具体的画面或图表,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有真切的理解,例如对西罗马从形成到最后灭亡的过程,就可以在黑板上用图表表示出来。第二,教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具体知识上升到本质的认识。比如,通过学习对欧洲殖民扩张以及殖民者干下的滔天罪行的叙述,让学生分析出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却给欧洲带来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第三,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注意历史的纵横向联系。比如,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中国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理解。第四,教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讲课的语调和节奏。教师在讲授时,根据不同的文字内容可能采取不同语气和节奏,重点知识可能加重语气,或重复叙述;对某些内容可能采取疑问的口气,引导学生生疑、思考;对某些理论可能有目的地讲半句,留半句,让学生去推导或总结。

3.多想――学习思路的培养。

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结构时,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正确思维过程的培养和训练尤其重要。了解某一历史知识现象大致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感知、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在初步感知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书本“描述的是什么”,在深入理解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该内容“是什么意思”,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本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4.多问――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上课时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问题问,或不知问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生疑,学会提问,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向学生发问,在无疑处生疑,在疑处发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学会发问。比如在讲到丝绸之路时,可向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大秦经商,沿途会遇到什么景象?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学生可能会提出来不同的问题:西域人民的生活怎样?他们的信仰是什么?西域的地理环境怎样等。这样一来,学生就锻炼了质疑的能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肯定,让学生自己感到有能力,有机会提出问题。另外,当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太明确或难以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比如“五四运动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整理一下:这次革命的前途是什么?领导阶级是谁?这次革命和以往的革命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样一来,题目思路就明朗了。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引导、训练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5.勤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适当记笔记,可以手脑并用,加强记忆效果,并可以为今后复习提供帮助。记笔记是一种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听课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及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学生记笔记要避免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记得多,记得乱,就会与听课及思考发生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教师讲的速度,为此要教育学生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处,书上有的不记。另外还可以记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记笔记不一定都要记在笔记本上,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内容,如小标题、序号、对某些词语或概念的解释、对文中某句话的补充等可直接记在书本的空白之处。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对“君主立宪”这个词的解释,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在书上,以加深理解。另外,记笔记不一定每次要用文字表达,有时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以节省时间。但用符号表达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的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如果听课、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教师的思路听课,避免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没有记好的笔记先写下标题或作出标志,课后再补充完整。

总之,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位教师对些都要加以重视。此项工作做好,历史教学工作将会有大的收获。

历史论文参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形式多样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这块富饶、瑰丽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并共同缔造出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就包括了在时间长河中所凝聚、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各民族文献。

但是,随着各族人民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不断进步与增长,虽然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与严谨。

但由于学术界学科界定和相关策略论研究不够清晰所造成的认识和其他方面的理由,作为反映中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各种民族文献,目前仍就处于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解读的尴尬状态,这就使得民族文献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境地,而一些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文献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推广和保护传承,已沦入濒临散佚消亡的命运。

究其理由,就是没有一套能够较好地正确指导解释和解读民族文献,特别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策略论。

历史论文参考【精选】

万里长城上一声咆哮,九曲黄河上一烛灯光。我如同站在历史的天空中,看那六朝五代,纷纷扰扰,风云变幻,几经沧桑,我揉取历史的精华,飘动历史的玉带,大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我很爱历史。

今天是星期六,唉,终于可以看看电视了!我搜索到播放《大汉天子》的频道,妈妈和爸爸也坐过来看这部电视连续剧。只见剧中秋婵对女儿说;“女儿啊,你应该像你爸爸那样,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话音刚落,我就大叫起来:“这肯定错了!”爸爸妈妈都诧异地望着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龟虽寿》,而《大汉天子》讲的是西汉中期刘彻的事,这不是把历史颠倒了吗?”“呵,看不出你还懂点历史呢!”爸爸由衷称赞道。妈妈也赞许地向我微笑。

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可恨的是,我干干净净的书上居然总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总是问老爸,这是谁呀。老爸每次都说一句话:“你历史怎么学的?”

是啊,我也很郁闷呢!我历史怎么学的?

前两天班里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李鸿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还是晚清的卖国贼”。这个题目是我们班自己选的,当时还有关于慈禧太后和曾国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决了,曾国藩又不感兴趣。

其实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学历史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历史老师。虽然高中也是先学xxx战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在那位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就活起来了,虽然我还是记不住那些基本的东西,可是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我想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描画的生灵活现,这不仅仅现象的反映,也是在发展着中国的文化。

可是我没有参加辩论,因为,在我心中,李鸿章不是作为个人被载入史册的,而是但是整个的社会。并且无论在你眼中李鸿章不论是卖国贼还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我们不应该再追究谁对谁错,历史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怎么想就被改写,就能重来。李鸿章不论做过什么,放在那个时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过对他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历史不仅仅是李鸿章。

我想说的是,历史在演变的过程中,是按照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成形的。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妄图改变历史终将会被历史惩罚。

——题记。

“嘿,听说了吗?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能将大脑开关打开的机器了!”“嗯!那些历史名人们听说都是将大脑的开关打开一点,才变的特别有天赋。”路边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了我的注意,真的吗?我一定要去试试…。.。

来到了大脑开关器的试用现场,只见这里人挤着人,围的那是一个水泄不通,只剩中间仅够一个人容身的的小地方。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命挤到前面,只见一个人头戴一个奇怪的帽子坐在椅子上。三分钟后,只见那人将头盔取下,抓起纸笔如行云流水般就解出了困扰人类多年的歌德巴赫猜想。整个会场一片寂静,人们一个个都停止了呼吸,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紧接着整个会场就像一个气球爆炸了一样,开始沸腾起来。

几天后,不断有新发明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有了机器人的替代而下岗。几年后,人类已经将几千年后的技术开发完毕,而人们不知道为何突然一个一个消失,人们陷入了恐慌,那些大脑开发完成的人疯狂的寻找着原因,可最后的答案却令人们沉默了。

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们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没有什么可供人类探索,那台机器不是上帝的恩赐,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人类早晨还是刀耕火种,中午就坐飞机环游世界,下午开始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到了晚上就是人类灭绝的时候了。

夕阳为那个曾经水泄不通的会场披上了金色的薄纱,那个曾经让人类引以为傲的地方成了见证人类灭亡的坟墓。临死前,我看到了那些发明出机器的人,他们有的从容面对,有的惶恐不安,但更多的是后悔和愧疚。我带着不甘与不舍和上了双眼……。

几亿年后,太阳系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生命。

历史是有限长的,随意加快了历史进程就是加快人类的灭亡,希望人们能尊重自然、尊重历史。

历史论文参考

诠释学是一个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理论,是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作用、理解和解释等理由的哲学体系、策略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而中国的民族文献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

因而,从诠释学的视野去讨论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的作用和作用,是对中国民族文献研究理论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是神圣的,虽是过去的事,但不容磨灭。而现今的诸多影视剧都违反历史,虽然多了一条“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这些戏说影视剧逐步违反侵犯历史是不正确的。

现今刚刚上映的《少年张三丰》中有一幕,即是张君宝(张三丰)见到了班师回朝的南宋英雄岳飞,即日岳飞就被宋高宗赵构残害。此时是1142年初。即后又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其中的主角,苏友朋饰演的张无忌率领朱元璋大军于1368年灭亡元朝,期间张无忌多次拜访朱元璋,期间张三丰还活着,计算一下,这段时间总共是226年,若是活的再长久的人恐怕也不会越过226岁吧,况且还要加上见岳飞前的二十几年及抗元成功的二十几年共有270多岁。还有就是在《封神榜》这部电视剧中,竟将孟子名句“天降大任于私人也,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一话引到了姜子牙口中,当中的殷十娘也说了多句孔子、墨子名句。可要知道《封神榜》的创作原于周武王伐商纣,而孔子、孟子都是几百年后的人了。其中还有一些名句在多部影视剧中都有出现。如对联“同以依桐同望月,笔蹬灯阁各攻书”在《天下第一状师》等剧中有所出现。还有在《九岁县太爷》的各个名联都有自身的出处,如“时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张郎,八月尚赏,赏话赏月,赏桂香”或是“谢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多部电视剧中就有出现。还有一些电影为了美化主题就刻意美化反面人物,给其美感却改变了历史,如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获奖电影竟将事实事件拍成《女魔头》,里面无恶不作的“女魔头”竟被改成了“可爱天使”,仿佛一切坏事都是迫不得已。

在此仅以个人向广大影视拍摄者们说一句:“不要为了自己的名碌,就改变历史。”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我们知道,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渠道。尽管学生在这个主渠道里能够学到该阶段应该学到的相应的历史知识,但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囊括各地“琐碎”的历史进化镜头,因此,学生学完了初中历史教材后,对本地历史进化的过程一无所知也就不足为怪了。为弥补这一缺憾,有些“好事者”,编写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过,细细翻看各地编写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感觉其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之处。

其困惑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能与现行课程教材相铺相成。

编写本地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本地历史进化、进步过程的认同,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同时,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运用,达到同现行的课程教材互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目的,如此,能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然而,许多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恰恰就忽略了这一目标――编写的体系和顺序不能和课程教材同步;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不能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没有通过广泛的采访和实地考察,仅凭搜索的“库存”资料进行编写,造成许多“误差”……凡此种种,就造成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能与现行的课程教材相铺相成的后果。

二、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常理上,在编写本地校本教材时,应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喜好,编写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浓厚兴趣。可是,许多地方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仅凭教师编写者个人的喜好进行编写。由于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其编写出来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学生会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如此编写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编者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既不能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也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其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没有吸收学生作为编写者。

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应该是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编写的参与者。然而,各地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者清一色的是本校的初中历史教师,看不见一个学生的身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本地历史。组织学生搜索本地历史资料;查阅本地历史史志;搜集本地历史文物;参观古迹、遗址以及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同老师一起共同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这样编写出来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才能使学生喜闻乐见。

如上困惑,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其中,最亟需思考解决的有如下三个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

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新生事物。各地在具体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如此看来,各地初中学校,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导致出现的偏差及错误一定“大有人在”。因此,期待课程开发及校本教材编写专家尽快研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使之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能有“理”所依、有“理”所靠。

二、期待领导的大力支持。

由于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教材内容是唯一的中考内容,导致了上至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至各地初中学校领导对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热情不高,领导只注重现行历史课程教材的教授和学习,忽视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教授和学习。要知道,本地历史教材的开发与使用,是对现行课程教材的有机补充。学生学好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就能较好地推动学生学深学透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的内容。因此,期待领导们对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大力支持。

三、盼望全体初中历史教师的共同参与。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清末民初,天律是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晋商多在此设号,因此,山西戏班及名伶来京演出必到天津。

上海的丹桂茶园、群仙茶园、大观园等戏院也经常演出梆子戏,并邀请山西名伶十三旦、水上漂、人参娃、自来红等来沪演出,以满足晋商观看家乡戏的需要。

张家口是内地与蒙俄的通商枢纽,在这里经商的晋商尤多,所以山西戏曲在张家口颇受欢迎。

此外,随着晋商商路的拓展,北到多伦诺尔、归化、库伦,南到四川、云贵,西到甘肃、宁夏、青海,均有山西戏曲的足迹,并且在一些地方曾风靡一时。

有人说:凡是有晋商活动的地方就有山西戏的演出。

此话反映了山西戏曲的发展与晋商的密切关系。

晋商除邀请戏班演出外,还经常出资自办戏班,到各地演出,使山西戏曲在艺术上有了更多的创新与提高。

第一个组建梆子戏戏班的是榆次聂店富商王钺,他在咸丰年间组建了“四喜班”,不仅请来了盖山西、秃红、一杆旗、一条鱼等名角,还从苏州置办了戏服、行头,该戏班轰动一时。

此外,榆次王湖村富商创办的“三合班”、清源县东罗村富商时成盘创办的“小梨园”、太原济生馆药店创办的“太平班”、张家口一带的晋商创办的“狼山戏班”等也名噪一时。

除了爱听戏、看戏,有的晋商还会唱戏,晋中商人从掌柜到伙计,多会唱几句山西梆子,有的晋商甚至还成为票友,粉墨登场。

此外,一些晋商还研究戏曲,创作剧本,为山西戏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祁县富商渠源滏是著名的票友,他对梆子腔极为迷恋,在渠家大院中建有一座造型精美、布局合理的戏台,在这里组建戏班,聘请名师,常年演出,并经常亲自登台献艺。

咸丰年间,他聘请当时最有名的蒲州戏曲演员,组成晋中最好的戏班子,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对音乐唱腔、伴奏技巧等进行探索和改良。

祁县富商韩子谦痴迷戏曲,置家族商业于不顾,终日与梆子腔、木偶、秧歌艺人往来。

他不惜重金购买全部戏装行头,于每年冬季辟锅灶、设暖房,专门邀请晋剧(中路梆子)名流聚会,切磋技艺。

1925年,韩子谦同时考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四年后同时获取两校毕业文凭返晋,专心致力于晋剧艺术的研究和改革。

在他的支持下,成立戏曲研究社,对晋剧的剧本、音乐、声腔、表演等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山西的梆子腔在京师的命运与晋商的命运紧密相连。

辛亥革命后,晋商衰落,无力再为梆子腔捧场,梆子腔失去最有力的资助者和最热心的观众群,于是随着晋商的衰落走向低潮,在京师戏曲界的地位逐步为京剧所取代。

但是,发源于三晋大地的山西戏曲仍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20世纪30年代,当留声机成为一种时髦的消费品时,第一批灌制唱片的剧种中就有山西梆子,这时山西梆子从晋商的大院、会馆、戏台中走出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舒展着身姿。

并且,在晋商带动山西梆子向外省发展的过程中,山西梆子与当地的声腔结合演变衍生出一些新的剧种,如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这些优美的声腔与山西戏曲一起,在新的时代继续用那优美的神韵演绎着帝王将相与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

历史论文参考

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对魏征人格的评价,以“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镜子可以正衣冠。每天我们站在镜子前面,面对着镜子,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补充、修饰,男的装饰得英俊潇洒,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让自己充满信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开始。镜子让人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若是一面古“镜”,让我们时刻牢记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古代的帝王都知道一句话——“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难道我们现代人还不能理解吗?清朝末年,由于我国的农业、工业、军事等方面的落后,八国联军才会肆无忌惮地一直打到当时清朝的首都。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到了今天,我们不得不大力发展科技,加快前进的脚步,否则历史的悲剧将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同样的道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学海之中,认真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经常以考试为标准进行知识掌握的检验。通过考试,也可以知道各人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因而,我们的家长往往是以分数、以名次来衡量自己的孩子的。每次都以最优秀的成绩来看孩子们。但到最后还是少不了家长的棍棒教育。这也是人的一面镜子及这面镜子对人的作用。

镜子让人更美,让我们更加勤奋地学习,让国家更加强盛。

历史论文参考

已是几度春秋,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过,历史中的所有的功过是非已经淡却在人们的脑海,封尘的岁月,永不泯灭的是道德的光辉与祖国的发展。

中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由革命战士们的鲜血洒制而成的。历史中,无数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谱写的那么伟大的史诗。又有多少人能够回想当年联系现在为祖国作出一份贡献。一个人出生并非有着天生的才华,成为所谓的天才,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勇气,成为所谓的勇士,他们所经历的磨难是一般人无法想象到得。这又是每个伟人的必经之路,即使离开一切都组成了现在的新中国。

你也许会问我为何会提到历史,因为我知道今日的辉煌是由历史中的伟大人物谱写而成的。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已经越来越发达。登月球、举办奥运会、环宇宙已从昔日的梦想化为现实。家家户户用上电器已不是问题了。老百姓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快快乐乐地生活:学生们可以在学校里,看腾飞的白鸽,看高扬的国旗,学习着书中和生活中的知识;中年:可以找一份安心的工作,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做一个诚实、善良、知法守法的人;老年:可以再晚辈的尊重下,安享晚年。

多么美好的生活,我想每一个人都希望社会团结,那么未来怎么样?不但需要我们来憧憬,还需要我们来尽一份力,即使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微弱,但是,只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人多力量大,保留这一切就很容易变成现实。繁华的街道,绚丽的霓虹灯,高大挺拔的树木这只要大家携手就可以成为未来,只要大家出一份力:每人节约一度电,全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亿度电;每人节约一滴水,全国13亿人就能帮助一个缺水地区;每人节约1元钱,全国13亿人就能救助多少失学儿童。

其实,未来并不需要我们憧憬,只需13亿人的中国心来感化世界,感化梦想,未来就不是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