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大全(18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大全(18篇)



思想是指引我们行为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灵魂所在。思想如何形成?它又是如何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呢?以下是一些思想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未来的思考和预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反馈--矫正为关键,并以此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们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确定为道德认知领域,道德情感领域和道德行为领域。各领域的分类如下:

(一)道德认知领域。

学生对思品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识记、领会、辨析三个层级。

1.识记。“识记”是学习的最低层级的目标。它是指能回忆再现最基本的道德知识的能力,既能答出、背出、写出本课基本道德观点。

2.领会。“领会”是认知领域中教学目标的第二层级,它是指初步理解所学道德知识的基本含意,即能正确地解释或举例说明本课的观点和概念的内涵。领会是最低层次理解,着重于要学生对道德观点或观念了解透彻后,能利用该道德观点和观念与人交换意见。

3.辨析。“辨析”是指将所学道德知识用于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情景的能力。

换一句话说,就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来判断、分析、评价自己从来接触过的材料中某种道德现象的是与非。辨析是较高层次的理解,着重于把抽象的道德知识运用于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地作出结论,解决问题。

道德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制,我们认为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当列出其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并用学生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教学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识记:能说出常用的礼貌用语。

领会:1.知道“你好、再见、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用语的用法。

2.知道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对个人、社会有什么好处。

辨析:能辨别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道德情感领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并逐步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或个性化。道德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态度三个层级的目标。

1.接受。“接受”是内化过程的第一层级,是指学生对新课中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有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从教育的角度看,要达到这一层级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从评价角度看,需要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注意这课学习目标。

2.反应。“反应”是内化过程的第二层级,是指学生对课文中的道德形象或道德现象产生的满意、愉快、喜悦或愤怒、厌恶、悲痛的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道德感。

3.态度。“态度”是内化过程的第三层级,是指学生将道德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形成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道德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过程的表象情绪反映,编制道德情感领域的目标时,尽可能地用贴近表象情绪的外显性行为语言来表述,目标才具有可测性。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情感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接受:喜欢使用礼貌用语。

反应:体验到使用礼貌用语的好处及喜悦感。

态度:愿意效仿课文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同学的言行,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三)道德行为领域。

1.领悟。指学生能以课文中的道德知识为依据,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2.模仿。指学生能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并达到正确。

3.习惯。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道德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地行动,并达到正确。

道德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可测性强。因此在编制造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时,语言表达要准确、具体。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达的:领悟: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模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

习惯:做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二、编制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编制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着目标教学的教学思想。

(一)目的性。所谓目的性,就是编制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以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体现目标的编制为教学目的的达到服务。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必须处理好目标与大纲、教材的关系,要体现课时教学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逻辑思路来进行,使教学目标体系由学科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课时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联系紧密的目标系统整体。

以纵向上看,要使教学目标结构化。编制的教学目标相互之间的结构联系要反映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各个单元,各册教材及整个学段的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

从横向上看,要使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一体化。编制的教学目标必须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统一在一个目标大系统中,发挥目标的整体功能。

(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就是编制教学目标必须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特殊需要,既不要超过一般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其发展,防止过高与不及的'两种倾向。

(四)可操作性。所谓可操作性,就是编制的教学目标要用简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紧密结合教材,能综合考虑目标的达成措施和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落实。

(五)可测性。所谓可测性,就是编制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或几组检测试题,在阶段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或其他检测手段加以检查,清晰地表示出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及达标程度。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以品德培养过程的特殊矛盾和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

根据这一规律和教改实验的基本经验,我们设计了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五步教学程序,为规范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第一步: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这一步是实施目标的开端,它决定着学生对老师发出信息的情绪,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接收的直接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揭示课题之前,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题的揭示在自然和谐的乐趣中引出,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步:明确目标,阅读感知。

这一步是指把学习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使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方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形成初步的品德观点、观念,为实现目标作好铺垫。

第三步:实施目标,激情明理。

实施目标是目标教学的重要一环,激情明理是实施目标的重要手段。创设有利于原有的品德向目标规定的品德转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活动之中,通过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弄清事理,使原有的品质存矛盾斗争的推动下向目标规定的品德转化。这是促使情感内化的主要方法。

第四步:检测目标,明辨是非。

目标检测,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阶段反馈,为调节教学,弥补教学遗漏和错误进行的一次信息诊断。明辨是非是情感内化,由原有品德向规定目标品德转化的较高的层次。通过目标测试,反馈矫正,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形成正确完善的品德认识及情感体验。此环节主要采取口述回答和书面测试来掌握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三步:评价目标,指导行为。

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对事物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实现各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到最终实现总体目标,都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反愧矫正,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品德教学的角度讲,评价是对道德观点、道德观念正确与否的有效判断,及时正确的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指导着人的道德行为。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行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要注意教学目标编制的准确性。

2.描述教学目标的语言一定要具体化。

3.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导教导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异质”分组原则,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的摸底,把全班同学每4~8人分成一组,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每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

2、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政治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和差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其次,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

1、教师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教师应该适当鼓励学生,增强其信心。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需要注意的误区。

1、教师需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合作学习的概念和观点需要把握准确。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如“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但合作学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异质分组”几人合适,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不能一味地照搬死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政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培养学生了解和研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乃至解读世界的乐趣,它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使学生遇事严谨考虑,办事理性科学,养成有条不紊的风格。时事政治的应用成为目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样也是高正政治教学过程里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并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关于提高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策略。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政治教学有了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进行科学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文化素养,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质量。高中政治教学离不开时事政治热点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热点,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政治教师要十分重视关于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洞察和解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和素养,为高中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时事政治热点会使得政治教学课堂丰富而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乐趣,提高学生灵活掌握时事政治以及政治课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社会洞察社会事件的综合素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而有助于促进和生成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政治教师不再担任主角的角色,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向学生看齐,教师是学生的配合者和引导者,是照亮学生学习生涯之路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发展。教师必须做到与时共进,多关注和了解国家社会乃至国际的时事政治热点,努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及教师职业的综合能力。高中政治老师必须要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调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好课堂学习计划,在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进行兴趣教学,配合和引导学生学习,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索政治,将时事政治的运用生动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地发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高中政治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断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素质,时事政治和政治课程有效地联系。例如,有关于我国的主权问题事件———“鲷鱼都事件”,政治教师在和学生解析完事件的整个过程后,老师应该配合引导同学们思索关于如何处理“日本的鲷鱼都国有化”的问题。“鲷鱼都事件”这一时事热点话题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活跃了整个政治课堂教学氛围,并且在同学们处理这一国家时事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们保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这样,学生们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使得他们更恰当的掌握政治课程,进而促进了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成。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学多媒体步入我国高中教学课堂,一改以往纸质教学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高度注意和重视,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在高科技的辅助下完成政治课堂教学。此外,政治教师还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分配政治课堂的45分钟,在上课之前的5至10分钟以及即将下课前的5分钟的时间段,安排时事热点,其目的就是使时事政治与政治课程紧密结合,使得整个政治课题丰富而又有意思。这样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为下堂课程做了准备。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教材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之后,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结束前十几分钟和学生讲述海外对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崇拜学习以及孔子相关学校快速发展的情况,对时事政治热点来一个大概的概括总结和拓展。于是,政治教学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非常,同学们也都喜欢这个课堂,喜欢学习政治课程。由上可见,时事政治的应用关系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教师应加强对时事政治的重视,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并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时事政治在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2期.

[2]唐金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xx年.

[3]应国良,袁维新.对话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j].,20xx年18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j].成功:教育,2010(10)。

[2]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根据近几年的中考特点、命题走向综合2014年思想品德考试纲要的变化以及学校在复习方面的经验,谈谈在复习方面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策略。

搞好中考考前的复习教学工作,是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复习的效果如何?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下面我谈谈在复习方面的`一点建议。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我们学校一直都是沿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立足教材,复习课本。第二轮:热点专题研讨。第三轮:综合模拟。

二、关注教材,注重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夯实基础。

学生必须立足教材,吃透教材,切不可让学生产生依赖资料的心理。资料是起辅助作用的,学生一定要以教材为主。同时要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才能在开卷考试中迅速翻阅或少翻阅相关内容,节省大量时间去仔细审题,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三、注重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我认为教师要增加课外投入。教师要在平时就关注社会热点。我会常看中央新闻,遇到热点内容,利用课堂上三五分钟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课下要多做习题,跳入题海,精选题目,这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率。

四、关注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在平常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带着热点问题,让学生探讨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帮助学生抓住热点的精髓,选取不同视角,与课本链接。

五、精心选题,规范训练,加强监督。

1.精心选择各种类型的中考试题,避免大量低水平的试题重复练习。

2.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3.做好监督工作。

六、加强学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

我在学生的答题规范上一直严格要求,要做到分点答题、看分给点、寻找材料与教材的衔接点以及书写要规范等。

七、研读中考考纲,明确复习重点,练习中考真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建议,只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把握教材,关注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2]林友义。关于思想政治课复习策略的两个问题[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火庙初级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程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的作用,能帮助和启发学生逐步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首先得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多变有效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加强都离不开老师。本文结合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提高学生的品行和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适应当前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显然的一点就是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直接讲授就能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的体验、思考、感受才能有所收获的。

因此,相对来说要比教授其他课程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察看当下思政品德课程教学现状,许多学生更喜欢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对思想品德课程并不太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除了让学生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教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得有激情,一个没激情的教师是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的。其次教师要多下功夫,多思考课堂设计,尤其是导入环节和互动环节,并多联系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理论实例讲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并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仅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互动交流的良好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非一日形成,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在平时就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或就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并给每个学生留下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看法,回答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回答得不太好时,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学生表现怎么样,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当前状况有所认识。有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及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因为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而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容易产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通过与别人的沟通则最容易产生新的思考及新的观点。总之独立思考的威力是巨大的,它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在脑海中产生化学反应,使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法还是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黄金时间是根本。中学德育大纲中也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要想搞好基础理论教学,就要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的主体作用,并坚持以教育为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搞好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节奏,笔者实践过程中一般通过分为几个步骤来大致控制课堂节奏,简单说来就是速读、小议、选讲、练习四个部分。第一步速读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较快地把所讲内容读一下。

因为一节课的开始,学习们精心比较集中,可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压力下把内容快速过一遍,了解其中的基础内容并找出重难点和不懂的内容。第二步是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下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可适当把握下主题,适时引导点拨,并充分保证学生们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第三步选讲是教师根据在课堂前两步学生们的表现中发现的问题和关键知识点的点拨,因此,要精讲,展开讲,及时解除学生们的疑问和理解错误的地方。第四步练习。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较好体现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练习题给他们练习,以巩固知识,发现忽略的问题,形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4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素质。一是业务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要扎实,并经常进行学习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二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及修养。

(1)坚持学习,提高专业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的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政治理论本身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要想搞好教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当下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

(3)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相对于传授知识,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育人。因此,教师要自己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无论是在言论上还是举手投足之间都要时刻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四纾浅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04)。

[2]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j].成功(教育).2010(10)。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大多数中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并未做到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对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本文侧重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对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所谓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生活化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与他人的沟通中学到知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引导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初中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不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将教学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新型的、学与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此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重要性的认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受到思想品德学习的快乐,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自身品德修养打下基础。

1.转变授课方式,改造讲解范围。

由于初中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在内容以及授课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不断积累生活化的授课经验,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和社会当中。

2.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真正做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断鼓励学生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主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当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真正做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达到知行统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一段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这是探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为标志,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尽快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平等的参与者。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应参与其中,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给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从中掌握翔实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探究过程及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在思想品德学科探究性学习中,各个探究专题的内容、角度、方法、目标和涉及的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是跨学科的。无疑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科学观念,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教学的空间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思维方式与师生关系都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狭隘的课堂,融入开放的、自然的、社会的大课堂,以开放、宽容、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提倡师生之间的辩论,共同探讨正确的答案,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往往不能使之成为教学方法的主流,这就使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处于主要地位。即使有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法,但也不能持久。因此,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不能追求形式。不论是具体的一节探究课,还是培养学生的长期探究意识,都要保证足够的探究时间,不以“少数学生完成了”代替“大多数学生也完成了”,不以“少数学生适应了”代替“大多数学生适应了”。

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理解,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很少考虑学习的内涵、实质、应用条件等,将课堂教学中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数量,表面上气氛活跃,实则使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在思想品德课探究性教学中,如何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植入课堂,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无限空间,关系到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是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是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方式不是对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某些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感知和理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探究性学习,几乎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整堂课都是讨论,很少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其实,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一统天下。正如所有的课都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样,我们要避免“一刀切”地运用探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因“课”制宜,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忙上阵。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设置的探究问题,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但在设置时既要考虑探究的对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探究问题不宜太大,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切忌忽视对象、选题过大。探究的问题一旦确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于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心中有数、有话可讲。教师也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新观点,预设解答的各种可能、方法,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探究的动态与进程,适时给学生的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偏离主题。同时,探究过程要有可视性,探究方法要有可操作性。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教师要做小结,切忌没有点评草草收场。

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整方案、不断完善假设的过程。历经的阶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探究的难度也不同。探究有难有易,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采用恰当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对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必要的筹划调控技能,课堂的节奏、密度与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探究氛围就浓而不闷,学习气氛就活而不乱。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探究日记,及时记载探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有效反思探究成败,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日后的深层次探究提供经验。

为了建立探究性学习的长效机制,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的理解、关心与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探究性学习能否在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顺利展开,能否为新课改注入一股新鲜活水,能否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点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实践,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所有学生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

教师的语言艺术风格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强烈磁性的语言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的氛围达到空前的热烈、欢快,使知识传授效果明显,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产生共鸣。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更需要教师的论辩能力超群。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研究,不断探讨,在提高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提高自身的演讲能力,从而更加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对此做了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

教师由于自身的钻研精神、工作的努力、教科研的实效,使自身水平有了提高,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的教师即使具备上述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够百分之百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更要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语言表达水平。教师的语言艺术风格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强烈磁性的语言会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达到空前的高涨,使知识传授效果明显,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产生共鸣。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更需要教师的论辩能力超群。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研究,不断探讨,在提高教学教法的基础上要研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提高自身的演讲能力,从而更加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一、豪放的气势美。

思想品德课教师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说服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要职。所以,要以自己的能言善辩为之能事,不仅要具有演讲家的口才,更要有凛冽傲气、激越昂扬、豪言壮语的语言风格,同时还要有语言词汇的使用能力。“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豪放激情的语言气势宏壮、色彩鲜明、胸怀坦荡,将其充分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你感到非常的敬佩,被你的语言表达所折服,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一种非常强大的吸引力,还能增添学生的审美功效。比如,我在执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课时,我向学生说道:“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应该说是:建设具有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若是想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就要使人民振作,使祖国振兴。让人们懂得强国富民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接着我播放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视频选段。然后进行了总结性的鼓动:同学们听到了这‘五四’怒吼,‘八一’枪声,卢沟惊雷!但是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没有能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时间是那么的久远,几个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都销声匿迹了。而我们的强国梦到来了,我们的祖国开始崛起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通过这一导语唤起了学生的心声,他们的精神由此振作起来了。

二、温柔委婉美。

思想品德课除要有豪放高昂的特点外,还要有温柔委婉之美。温柔委婉与豪放高昂相对而言,它能使语言更加优美,语言更加雅致,表述内容结构深细缜密,寓意含蓄委婉,语言含蓄而绮丽,语言更加雅致。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我们只有高昂的语调一直贯穿下来会使人感到疲倦聒噪,过于庄重让人不舒服,若是掺杂了温柔委婉的语言会使人感到舒服、入耳。心情有一种愉悦之感。所以,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也要有这样的语言风格,时时刻刻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永久难忘。比如,我在执教“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一节时,我说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宏伟蓝图绘制和实现,要经过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完成;国富民强之路是靠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克服困难,拼搏奋斗,梦想通过奋斗会变为现实的。”通过这样的描述,辩证而曲折地表达了其思想意义,更具有一波三折之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感。并且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宏伟目标的实现问题。

三、轻盈灵秀之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深的表达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强化表达能力,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谢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j].时代教育,20xx(11).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做到认真、细致、书写整齐。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自我修养。第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缓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第三,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优良品质。让学生下意识地去学习国家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由此可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化理念还没有提出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将知识“讲”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去“听”,并听从教师的指令去“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学生已经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会厌恶学习,觉得学习思想品德没有意义。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材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等,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渐渐将时间以及精力局限在书本上,严重脱离实际。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无法在心灵深处对知识产生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一个个机械记忆知识的容器,这与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驰,从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化理念。初中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爱生活,积极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

1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将生活渗透到教学中,让其贯穿在每个教学步骤中,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教育从生活中总结,所以要回归于生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自己去挖掘和生活有关的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良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是生活,这种理念为我们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出了很好的方向。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生活状态,创造出一个良好、生动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学习成长。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在生活中。所以在教学的许多方面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进行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生活化理念应如何渗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2.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新课改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拿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要求初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观察搜寻能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对关于集体主义和团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可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应该将讲道理变成提问,如:你觉得我们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你有为我们的班集体做过什么?你和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受到欺负时是怎样做的?是逃避还是帮助?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肯定都愿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回答,在平常的同学关心和班级整体中体会到集体意识,在平淡的生活中懂得集体的含义。初中生在这时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生活化教学理念下能做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2.2师生感情回归生活。

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否进行的前提。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性格还没有成型,对善恶也没有明确的分界,因此,教师对其的引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重,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活化理念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包容他们,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更多地是演变成一种朋友关系。如可以开展一些兴趣爱好分享的活动,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并在课堂中与其讨论,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与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向他们询问喜欢的课堂形式,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意见,形成一种良性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感情是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良好助力,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3活动开展融入生活。

初中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思想品德课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学生不只是照读课本,而是积极参与,提高思想觉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品德教育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就需要教师带领其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提升。活动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思想觉悟,不是泛泛而谈。初三思想品德课中有一课是培养学生自觉服务社会的品质,其内容就十分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回归于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联系社区敬老院,组织学生去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以及陪老人们聊天等等活动,让学生自愿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学生收获的绝对比只在课堂上要多得多。他们在实践中知道自己付出换来的是让这些老人更舒适的生活,是值得去做好的,并使其在活动后懂得更多。

2.4课堂评价渗透生活。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用带有评价的眼光去观察学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不足,张扬优点。生活化的评价是指不仅限于课堂,而是要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所以教师的评价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要把评价的过程看成是生活,而且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包括认知与精神,要注意结果也要留心过程。教师可以将评价分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形式,使其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反馈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制作思想品德教育成长袋,将学生们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当学生进步的时候要表扬他,当他犯错时记录下来警示,同时也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参考。这种评价的课堂让生活中的课堂有了规则和秩序,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对错明辨是非,这是单独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换不来的。

3结语。

综上,生活化教学理念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要担起不断推进生活化理念的责任,让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认知、热爱生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赵军。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中学时代,20xx(22)。

[3]罗新红。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j].师道·教研,20xx(2):114.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如何将课程所提倡的品德标准真正化身为农村学生自身的行动,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新思路、新途径,是同仁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滑坡等现象。本人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推进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遵循规律,注重实效。

依据新课改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和践行水平。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即要求一切从学校、学生、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知实际,因材施教,发对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做了认真的分析考察并进行了分类。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类学生有区别地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3)对于学困生,则要根据其能力基础实际适当降低要求,全心全力抓好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强调从基本考点知识内容入手,力求学有所获,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提高课堂实效。

2.“灵活多样”,即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变,尽量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情实际和学科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巧设疑、多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升认知,从而深化课堂效果。在此既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自身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提升了认知和自主参与的意识。

3.“务求准确”,就是要求以大纲和教材为准。在教学中,我们应准确地定位课时知识内容在全教册中的地位,找准、重难点,尽量不要犯常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尤其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无误。

4.“精益求精”,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有的放矢,做到化难为易,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也可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并适当修改、补充,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易犯错误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

三、面向全体,共同提高。

要贯彻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要面向全体,就是要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为依据设计和开展教学,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但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决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环节。我们应以爱心从心灵深处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用耐心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针对农村信息闭塞、学生知识缺漏的实际,我们要多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再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和利用其闪光点,使他们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四、更新学科理论,拓宽信息渠道应及时充实农村教师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的来源,使教师的知识适应不断发展了的新形势。虽然,各级领导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但由于地区偏僻、信息来源狭窄而且迟缓,农村初中教师要跟上飞速发展的形势相当困难。课堂中反馈给学生的时政新信息也就非常有限。教师应及时给自己以理论充电,通过上网、参加相关培训辅导等途径夯实自己的学科资源信息储备,提高教学水平。

五、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影音,图片资料,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得形象具体,运用感性材料帮助理解、掌握理性知识。

但是,现在大多农村初中教师的上课仍然沿用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如能放个投影已是很不错的了。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有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进行改革的实践,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

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新课程:中学,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小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小学思想品德内容比较抽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实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创设何种类型的情境都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情理交融之效。

(二)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娱乐形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热情洋溢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创编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他们这一特点,经常为他们讲一些故事,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可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一些古代人物故事;可围绕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讲一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一些现代人物故事。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始终占据着课堂主体位置,导致学生缺少话语权,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主演为导演。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以往的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与学生平等对话,一起思考、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主去理解、探索新知识。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探索新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了学校教育中,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不仅能将静态、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化难为易,增大课堂的信息量,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优势更明显和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比较笼统或者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将多媒体引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进而轻松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温暖的家》时,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家人过生日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何为幸福的家庭及家庭的幸福是什么,成功地解决教学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科学、合理、恰当、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伸延和拓展,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对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但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受教师的重视,教师对思想品德观念和概念的讲解仅停留在口头上,未让学生付诸行动,这极可能导致学生知行不一。对此,教师应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亲自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每年清明节,学校可组织和开展“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五、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此为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索,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项红伟.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xx(21):66~67.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16.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试行,在教学实践中,活动化教学随之蓬勃发展,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之所以如此,不仅是思品新课标强调了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更主要的是搞好活动教学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的关注生活、深入社会、感悟人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在采用活动教学方式时,能否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呢?纵观各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我发现目前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欠妥的作法。一是片面追求完美,有作秀之嫌,把课堂上成是教师、学生的才艺展示课,有明显的做作痕迹;二是活动方式简单,如看木偶戏,活动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失去活动的活力;三是活动庸俗化,克意追求氛围,表面上热火朝天,实则课堂目的不明,效果欠佳,学生所获无几。那么如何上好活动教学,笔者在此就我校“活动教学探究”实验中的点滴,谈一些粗浅认识和广大思品教师共同探讨活动教学。

一、挖掘教育资源,引起认知冲突。

在活动教学中,常是教材或老师提出的话题,而不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所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致活而未动、动而无获。那么如何在活动教学中引发学生内心的认识冲突,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欲望呢?教师从教材的束缚中走出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挖掘可供教学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进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矛盾,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途径:一是利用学生学校生活中隐含的教育资,组织教学活动。在《交友原则》教学中,我了解到初中学生生活有异性同学的交往,只不过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异性同学的交往成为人们关注的“另类”。我首先要求同学们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一位朋友。学生进行到高潮处,我突然提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交往的异性朋友呢?这时同学们静下来了,他们的神色或是期待或是困惑,我抓住时机引入本课的学习,“你想交异性朋友吗?我们要和异性同学交友吗?怎样结交异性朋友呢?在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在学生生活阶段,不仅同学们会关注男女交往,教师、家长也会关注男女同学的交往。今天的思品课却要探讨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调动起来,兴趣浓厚;二是利用学生家庭生活已有的经验组织教学,在初二《珍惜权利履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到了家庭保护、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本框我引入了一个关于”某中学生状告父母的案例“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老人的不孝、打骂子女,这并不少见,本案的引入使学生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该学生孝吗?“”这位女同学真了不起“”嘿,儿子‘打’老子“。以旧中生新,平中生奇,在学生内心产生了冲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利用社会生活组织教学,如某班有少数同学出入营业性网吧的现象,这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报刊、杂志关于青少年上网的各种报道,评论分析文章,然后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少数同学,教育少数同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应用知识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活动中付出了真情实感,受到了启发,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精心设计活动,春风化雨育人。

活动是进行活动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活动教学中,活动应遍及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充满着改造和创新,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增强能力,丰富人的情感和体验,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怎样去组织活动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巧妙策划活动形式。”八股式“的教学只能让人生厌,扼杀人的生机活力,相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让我们荡起双桨》送给学生青春的美好祝福,诙谐幽默的《半夜鸡叫》让学生体会劳动者对剥削者的阶级情感,家庭生活父训子情景的再现给学生留下家庭保护许多思考,在《乡愁》配乐欣赏中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校园周边环境》考查中增强学生认识分析能力,丰富人生的体验。其次要构建开放的活动教学时空。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从走下座位、走出教室,不受时间、人员、内容的限制,只要能促进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在性格的差异性教学中,我首先引出一个问题,同根生的草或树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学生你争我吵,接着我提意同学们来个眼见为实,同学们涌出教室,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探讨人的性格差异性时轻松有效。再次,教师要着重加强活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跑龙套,也不能空洞的讲要求、方法,重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流程,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合作、自主探究者、思考分析者、真情实感的投入者、真知酌见的获得者。如常见的小组讨论,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性的训练:活动小组组成(参与人员,主持人、记录人)。

小组成员自由发言主持人主持成员针对性的发表意见组共识性归纳。这样就使小组型的合作讨论活动有章可循,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创建新型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改革成效不明显,没有相应的举措,仍然是老一套,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自信,抑制了学生的成长,新课标理念下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我校活动教学探究中对教学评价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做法是对学生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思品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评价;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平时评价主要以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为主要评价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以阶段性的考试为依据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掌握的知识、学习的能力、个人形成的理性认识等进行检测;终结性评价是把前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给予期末总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既注重了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筹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在活动教学中我们要重教、重学,更要重视教学评价,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相应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激励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依据课本,而更要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生活,开发新的课程资;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内容,更要注重形式,学习时空的开放,授人以渔;我们的教学评价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给予持续、点拨性评价。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象在活动教学中一样大胆改革,不拘一格的去做一点,将会有更多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接收认可,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必将会迎来以生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引导、保证和促进顺利实施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举措。

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它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劳动技能、学会创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顺利实施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也不能更好的为集体、为国家服务,更谈不上作什么大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正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品德教育才可知可感,体现有血有肉,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只有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品德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做得扎实有效,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优良品德,经得起实践经验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产生判断走正确方向的能力。从而可知,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明辨是非的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与品德不良者保持一定距离,决不能沾染坏习气、坏作风,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因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长身体、增知识、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单纯、好学上进、对未来充满幻想、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品德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品德的教育,以基础的道德行为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思想品德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现在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狂妄自大、我行我素的特点,进行及时的品德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教师对青少年学生从最基本的学生自律、待人接物、文明言行、仪表仪容、尊老爱幼、遵章守纪、社会公德等主要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和基础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三教学中坚持正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有些学生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孤独、紧张、烦恼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正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要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校园内升国旗、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影片、大唱革命歌曲、学习先进英雄事迹、举办墙报专栏宣传、鼓励每人做一件好事等有益的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守纪和革命理想的前途教育,使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锻炼学生的思想意志的坚定力,真正发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小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小学思想品德内容比较抽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实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创设何种类型的情境都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情理交融之效。

(二)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娱乐形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热情洋溢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创编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他们这一特点,经常为他们讲一些故事,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可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一些古代人物故事;可围绕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讲一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一些现代人物故事。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始终占据着课堂主体位置,导致学生缺少话语权,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主演为导演。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以往的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与学生平等对话,一起思考、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主去理解、探索新知识。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探索新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了学校教育中,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不仅能将静态、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化难为易,增大课堂的信息量,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优势更明显和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比较笼统或者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将多媒体引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进而轻松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温暖的家》时,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家人过生日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何为幸福的家庭及家庭的幸福是什么,成功地解决教学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科学、合理、恰当、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伸延和拓展,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对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但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受教师的重视,教师对思想品德观念和概念的讲解仅停留在口头上,未让学生付诸行动,这极可能导致学生知行不一。对此,教师应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亲自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每年清明节,学校可组织和开展“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五、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此为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索,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项红伟.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xx(21):66~67.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