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班组技能提升方案(实用19篇)

班组技能提升方案(实用19篇)



计划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实现自我管理。计划书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周详的计划书了。一份完美的计划书应该符合SMART原则,即具备具体、可衡量、可行性、相关性和时间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的计划书撰写有所启发。

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方案

20xx年底,漯河市总工会在抽样选取了50家企业,就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范围涉及制造、建筑、交通、纺织、水电、粮食、服务、食品加工等10个行业,并随机抽样调查了1000名一线操作人员,其中熟练工615名,164名具有初级工职业资格,152名具有中级工职业资格,41名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28名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分别占职工总数的61.5%、16.4%、15.2%、4.1%和2.8%。按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属高技能人才”的国家分类标准,漯河市高技能人才只占全部职工总数的6.9%,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7.9%,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调研情况看,漯河市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食品、造纸、盐化工和服务等行业。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普遍偏高,40周岁以上的占60%,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有的已出现断档,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漯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且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技能结构与年龄结构老化。同时,技能人才还存在社会地位较低、来源质量下降、成长与晋升体系不健全、培养途径不畅通、评价体系及培养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漯河市制造业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制约了先进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直接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从漯河当前形势看,漯河市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总量也不大,要在“十二五”更加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在中原经济区快速崛起,必须人才先行,必须集聚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快漯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干事创业、竞作贡献。

近几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了目标任务,完善了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围绕实施漯河人才发展战略,出台了《漯河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12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漯河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漯河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和各部门职责,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各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工作,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漯河市已经形成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配合联动、行业(企业)积极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实施。针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要,20xx年,漯河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漯河市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实施了“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20xx年,漯河市出台了《漯河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153”培养计划。通过各级各单位的努力,使10万名职工提升学历层次,5万名职工提升技术等级,职工队伍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两县四区及漯河市400家企业都制订了提升职工素质的五年规划及人才培养计划,为整个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0xx年,漯河市制定下发了《漯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了漯河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提出要按照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建设规模相当、技艺精湛、具备创新精神、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激励职工成才。制订了漯河市技能竞赛组织及奖励办法、职工技能创新奖励办法、职业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技能培训经费使用制度等。创新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建立了“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开展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评选。完善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推行首席员工制度。通过举办漯河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开展漯河市规模的职业技能大赛,充分激发了职工技能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调动了广大职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的积极性,一大批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收入已不再是企业职工的惟一追求,他们更加看重个人的成长空间、发展前景。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组织职工、教育职工、引导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技能素质,是加快推进漯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会服务漯河市发展大局的职责所在。市总工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职工素质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举措,帮助职工实现岗位成才梦想。

一是实施“四位一体”,提升职工素质。20xx年,市总工会提出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帮带、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晋级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动员各方力量,合力加以推进,取得明显效果。至目前,已建立市、县、企业三级职业技能带头人队伍6000人;32607名职工提升技术等级;新涌现出市级以上技术能手345人;培养蓝领专家42人;产生职工创新成果624项。

二是完善奖励机制,激发成才动力。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坚持每年开展符合当年实际的劳动竞赛,每四年举办一届漯河市职工技术运动会,每年分行业组织技能竞赛。对市级技能竞赛前3名授予“漯河市技术能手”称号,漯河市第一名可申报“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取得决赛前10名的,可直接参加该年的技师考评;对获得市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的,有关单位和企业要给予500-1000元的物质奖励。市总工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五小”成果评选活动,并拿出专项资金对成果进行奖励。对参与企业技术革新、项目攻关获得成果,或在企业技能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可作为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申报条件。在技能竞赛、技术创新或师带徒等活动中成绩突出者,都可列入“漯河市职业技能带头人”人才库,带头人除享有岗位津贴外,还可推荐参评“漯河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漯河市拔尖人才”,推荐申报“河南省杰出人才奖”。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能。鼓励漯河市企业依托院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组织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利用职工学校、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财富创业培训、一站式”培训、“选单式”培训、“3+2”培训、流动培训、自主式培训、农庄式培训等七种培训方式,对下岗人员和农民工进行培训。进一步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建设职工书屋、职工培训示范点、读书演讲等活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每年组织举办技能人才巡回报告会,指导帮助职工进行职业规划,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定期举办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广大职工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是开展名师带徒,提升职工技能。师傅带徒弟是企业职工快速成长,提升技能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教育培训职工的重要方式。与其他培训方式相比,具有更直接、亲切、生动、见效快等特点。组织漯河市企业通过建立多层次职业技能带头人队伍,签订师徒协议书,明确师带徒技能提升目标,完善师带徒奖励机制,保证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漯河市师带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还根据漯河市企业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帮带内容、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了“师带新徒,实现新徒岗前培训;师带老徒,实现老徒技能升级;师带优徒,实现优徒技术创新”及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元化师带徒模式,使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得到了迅速提升。漯河市400多家企业建立了职工资格等级晋升机制、技能与工资挂钩机制、技能竞赛和五小成果评选表彰机制,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师带徒”等活动,一大批技术能手和骨干发挥示范带动和传帮带作用,带动身边职工提升技能,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宣传高技能人才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开辟“劳动风景线”、“维权时空”、“劳模风采”等专栏,展示职工技能竞赛风采、岗位创新成就和技能人才刻苦钻研、岗位成才、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和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多年来,漯河市总工会紧扣技术创新主线,突出技能大赛特色,坚持举办了系列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选出了一批首席员工、技能尖子、状元和能手,成为造就新型产业技术工人的工会工作品牌,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在比赛项目设置方面,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在组织动员方面,依托各级工会组织联系企业与职工的优势,广泛宣传发动,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赛。在比赛奖励方面,加大对选手奖励力度,对获奖选手给予荣誉与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在对外宣传方面,从赛前的预热、到赛中的跟踪报道、到决赛的优秀选手的事迹挖掘,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强化宣传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后,漯河市总工会将认真总结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把这项工作打造成工会工作的一个响亮品牌,为每一位职工铺设高速通道,让他们立足本职尽情发挥才干、展现风采,进一步提升漯河市职工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为加快漯河“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实现漯河在中原经济区快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工作的历练,使我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不够系统和丰富。经过三天两夜mtp课程的学习,以及andy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如醍醐灌顶,使我豁然开朗,许多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下子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深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学习收获颇丰。同时,如此系统地学习也强化了自己在工作中角色定位的意识,使我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看到了要更加有效的完成本职工作,加强学习、提升管理能力是多么重要。此次中层管理技能提升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下面我仅提出自己的几点心得与各位伙伴共勉:

1、找准个人定位、明确角色转变。

上课的第一天,andy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让我们一定要知道“我是谁”。通过学习,我也对自己进行了分析,人力部的工作主要是协作其他部门共同完成公司的目标,需要配合各个部门组织工作,并提出有效建议,所以在工作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首先要塑造一个高度亲和力的形象,且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要严谨遵守,因为我们就是公司制度执行者典范。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我们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屁股决定脑袋”,即在上级面前,我们是配角,要全力支持上级的决策;在下属面前,我们是主解,就要承担主要责任,多给下属支持与鼓励。找准了自己在公司中的定位,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时间管理。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珍贵的、稀缺的资源,它不能再生,也不能被储存下来东西,因此必须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农忠南老师给我们讲了时间管理盲点及时间运用原则“80/20法则”,让我明白了时间管理好的人,是时间的主人,否则就是时间的奴隶。时间管理好的人,应该是一个忙而有序、忙而有效的人,做好时间管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首先要明确自己长久方向或目标是什么,切合实际,不异想天开。

(2)利用领导安排的工作及工作进度表来书面规定工作任务与目标。

(3)做好月、周计划,按abc重要顺序来排列,依次办理好计划事情,按时完成。

(4)任何事情,争取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好,能一次做完的事情尽量一次做完,绝不拖拉,反复做同一件事情最浪费时间。

3、提高有效沟通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掌握了一些沟通的技巧并了解了沟通的方式方法以及有效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我在平时工作中遇见的困惑指明了方向和参考依据,使我受益匪浅。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沟通,使自己的工作更加顺畅、更加井井有条。在此课程中,andy老师首先和我们拆解了“沟、通”的字面意思,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工具、语言来表达信息,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畅通。作为一名hr,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应聘者,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员工问题,而对待不同的问题我们要灵活处理,不可一概而论。hr其实就是一个公司对员工的服务窗口,掌握沟通的技巧是必备的条件,与服务对象建立顺畅愉悦的沟通,能树立企业和个人的形象从而更顺利的展开余下的工作,沟通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沟通可以解除误会,沟通可以达成合作,沟通可以促进工作,沟通可以带来收获。然而,沟通并不是那么简单。沟通也需要技巧,往上沟通要有“胆”――胆识,往下沟通要有“心”――心情,水平沟通要有“肺”――肺腑之言。

此次培训我学有所得,很受启发。这次培训不仅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让我拓展了思维、放开了思想、激发了热情、触动了心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听课还是交谈,无论是所听还是所闻,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我都沉浸在感动与满足之中。课余时分,与来自不同分公司的同学们齐聚一堂,相互交流思想、借鉴工作经验、启发思路方法、沟通学习心得,使我丰富并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相信有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正确引导,有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克服,我们一定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方案

(一)工作要求。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培育需求,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以下简称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二)目标任务。20xx—20xx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万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度培训2.5万人次以上;力争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25%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30%以上。

(三)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职工培训。企业需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活动,提升职工素质和转岗能力。20xx—20xx年,组织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4.5万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5万人次以上。

(四)加强对就业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退役军人,以及我市办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人员、男年满50周岁和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具体工作目标:20xx—20xx年,组织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培训3万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组织开展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培训1万人次以上。

(五)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类企业按计划对职工开展职业培训的,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规模以上企业、当地龙头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鼓励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企业需内设职工培训中心的由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具备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及师资条件的,可按规定开展企业内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可按现行有关规定根据毕业生就业人数或培训实训人数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创业园区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化工、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及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要组织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普遍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3年培训300名以上新型学徒。鼓励企业与参训职工协商一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

(六)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扩大职业培训规模。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在其专业范围内面向院(校)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收支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核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培训质量、稳定就业率等情况,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院校倾斜,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允许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院校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七)鼓励支持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机构,新设立的职业培训机构达到相应要求的,可直接获得职业资格高级工及以下等级的培训资质。鼓励市外、省外有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到我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八)创新拓展培训内容。强化综合能力培训,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安全意识、有关法律法规、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环保和健康卫生、就业指导等内容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母婴护理、保安、托幼、电工、建筑、民族工艺等职业技能培训。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开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硅产业、旅游业、康养产业、轻纺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围绕培育发展电商产业,将电商创业中的摄影摄像、包装设计、物流快递、“店铺”装修等电商服务技能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

(九)鼓励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符合我市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人员,可参加有组织的职业培训,也可自主选择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对自主选择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由本人户籍地、市内常住地或求职就业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保山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全市技工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服务水平。鼓励行业学会、院校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基地”认定计划,认定一批面向广大失业人员或转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基地”,协调落实省级30万—50万元实习实训设备等补贴。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xx年,至少建设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继续推进“永昌技能名师”评选工作。加强师资建设,盘活教师资源,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依托就业补助资金支付对象实名制数据库信息系统、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培训通app”建设,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

(十一)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强化“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各县(市、区)要及时公布本地培训项目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各地原则上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购买培训服务和评价服务,不得分离准入资格与具体培训项目。完善培训统计,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培训数据共享机制,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退出机制。探索建立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

(十二)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在我市的符合条件劳动者参加培训并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按照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对企业组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有关证书的,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等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培训的,可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确有培训需求且不具备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可纳入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范围。培训补贴按照“谁垫付,谁申领”的原则支付给企业或个人。具体补贴标准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职业培训补贴,由企业自主用于学徒培训工作。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的,按照规定给予每人8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十三)给予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转岗职工、残疾人、退役军人,由公共服务机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开展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所需资金实行全额支付。

(十四)给予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在培训期间按照规定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每人每天60元的生活费补贴。

(十五)给予以工代训培训补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照用工方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总额20%的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十六)给予预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对企业按照计划组织职工开展培训的,以及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经招标确认对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可先行拨付50%的培训补贴资金。

(十七)强化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要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根据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建立工作情况月报、季报、年报制度。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健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政策制定、标准开发、资源整合、培训机构管理、质量监管等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抓好督促落实;发展改革部门要统筹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教育体育部门要组织职业院校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就业补助资金等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培训;国资监管部门要指导国有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支持鼓励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工商联、个私协、行业协会等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可在省级发布职业培训补贴工种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适当调整补贴标准,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后实施。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对有关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解决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问题。

(十九)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按照要求,市人民政府从20xx年底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中提取20%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20xx—20xx年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单独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按照规定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各县(市、区)要将一定比例的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产业发展经费中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以及失业保险金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本方案已明确应由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的项目,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外,其他支出项目从失业保险基金专账支出。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补助。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做好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规范资金申报、拨付程序。同一培训项目不得重复申报职业培训补贴。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依法依纪严惩,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对待,保护工作落实层面干事担当的积极性。

(二十)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网站、微信、广播电视、新闻报刊等作用,分批、持续开展政策解读,注重提高政策解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

幼儿园提升技能的方案

幼儿园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进一步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提升技能的方案内容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

2、吃东西要坐下来安静的吃,不在外边边跑边玩边吃,做到定时吃东西和水。

活动准备:

1、果皮箱一个,配有相应的墙饰标记图,

2、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表一张,各种水果每人一份(幼儿也可自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室,认识卫生角。

1、给幼儿编号,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知道自己喝水、洗手要用自己的水杯毛巾。

2、认识“果皮箱”及相应的墙饰标记图,了解果皮箱的用途。

3、浏览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表,让幼儿了解什么时间改吃东西、什么时间该喝水,增强定时作息的意识。

二、尝试活动:吃水果。

1、洗水果:通过洗水果活动,让幼儿知道生吃瓜果要洗净的原因(如,农药残留,尘土、病菌等)。

2、吃水果:吃水果前要先洗手,尝试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坐下来安静的吃东西。告诉幼儿不在外边边跑边玩边吃,并让幼儿知道其原因。

3、“喂”果皮箱:吃完东西要把果皮果核及包装袋等放到果皮箱里。

三、定是喝水。

1、让幼儿知道喝水要喝白开水,并明白道理。

2、让幼儿定时喝水,知道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水,喝水时要等水不烫在喝,要慢慢的喝。

活动延伸:。

1、结合有幼儿日生活,随时提醒幼儿要注意饮食卫生。

2、常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练习双手双膝着地向前爬。

2、训练小朋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小豆和小石头若干、垫子四块、篮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助人为乐的小蚂蚁》,激发幼儿的情趣。

二、组织幼儿进行队列队形训练:稍息、立正、看齐。

三、带领幼儿做准备动作: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跳跃运动。练习双手双膝着地在垫子上爬行。

四、玩游戏:蚂蚁搬豆。

1、集合,整理好队形,站在场地一侧。

2、交代游戏玩法:将小朋友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老师做蚂蚁妈妈,小朋友做小蚂蚁,都站在洞里,妈妈说:“冬天就要到了,我们要准备过冬的粮食,我们出去拾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从自己的垫子上爬行,拾起一颗豆,然后从垫子的两侧跑回,将拾的豆放在篮子里,直到把地上的豆子全部拾完,然后数数哪个组拾的豆子多,哪组就获胜。

3、老师组织幼儿玩游戏2-3遍。

(1)老师提醒小朋友,爬时两手撑在垫子上,两膝在垫子上一步一步向前爬行,下垫子时要转身,脚落地后再站起来。

(2)游戏时,老师边指示边纠正小朋友爬的动作,并鼓励小朋友模仿蚂蚁搬豆的动作跑回起点,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五、对拾豆认真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鼓励,教育小朋友向小蚂蚁学习,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能够自觉的遵守。

活动准备:。

1.安全过马路的图片和违规过马路的图片三幅。

2.纸箱,指挥棒,红、绿圆形各一个;交通帽一顶。

3.布置好的马路场景。

活动过程:。

一、正确过马路。

2、出示图片二:一个小朋友正在钻栏杆横穿马路。提问这样过马路对吗?这样做危险吗?

老师组织幼儿讨论;行人是怎样过马路的?你和爸爸、妈妈出行的时候又是怎样过马路的?

二、认识交通标志。

活动延伸:信号灯。

游戏的玩法:幼儿分两部分,女孩扮演行人,男孩扮演小司机,沿着场地四周站好。老师头戴交通警察的帽子,扮演警察,手持红、绿灯站在场地中间。游戏规则;在活动时不许推、挤、压、打其他小朋友。游戏可以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活动名称:。

1、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能初步跟唱并合拍地做动作,感受劳动时的快乐。

2、了解歌曲中的角色,学习分角色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大萝卜的图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狗、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头饰若干。

2、《拔萝卜》歌曲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3、给幼儿讲述过的拔萝卜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教师风趣引入课题,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提问:我表演的是什么故事?故事里除了老公公还有谁?

二、教师于黑板上贴图,边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1、教师边出示贴图,边朗诵诗歌。

2、幼儿边倾听歌曲,边观察教师演示贴图。

3、教师带领幼儿跟唱歌曲。

三、幼儿用动作表演歌曲:把萝卜。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角色拔萝卜时的动作,提示幼儿在唱“嗨吆吆,嗨吆吆”的号子口号时,在声音和力度上要加大力度,表现劳动的快乐。

四、分角色表演歌曲。

活动延伸:

幼儿熟悉歌曲和表演后,可以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如:小鸡、小鸭子等。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品尝方法、辨别水果酸甜的不同的味道。

2、能够把几种特征比较明显的水果按酸和甜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水果或图片,苹果、鸭梨、山楂、柿子、香蕉、葡萄等。2、选常见的、对比明显的、最好是同类的酸甜不同的两种水果、数量若干。

3、水果刀一把、水果盘一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大家好,我是魔术师,我带来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水果来送给大家。

1、出示魔术棒,玩变魔术游戏。

“小朋友看这是一根魔术棒,这根魔术棒可厉害呢今天我们就用这根变出好吃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和魔术师一起变。

(1)变出水果并提问:他们叫什么名字?

(小朋友真棒,现在魔术师就把苹果送给你们)。

(2)变出橘子并提出问题。

(3)现在请小朋友看看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梨子)。

(4)变出香蕉并提问。

(5)变出葡萄并提问。

2、出示用来品尝的两种水果:

它们叫什么名字?从外表看上去有什么不同?你们想尝尝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吗?(小朋友可真厉害,现在魔术师把这两种水果也都送给你们)。

(1)吃水果:老师用水果刀把水果分成小瓣,用牙签分给幼儿品尝(先品尝酸的,再品尝甜的),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味道。在幼儿品尝的时候,老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花两个表情娃娃在黑板上。幼儿品尝过后,请大家猜猜老师画的哪个娃娃刚才吃到的是甜果,哪个娃娃吃到的是酸果。

(2)翻开《幼儿习得手册》,让幼儿认识。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魔术师今天很开心和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游戏。”谢谢大家,现在小朋友们品尝水果吧!不过,再吃之前你们必须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味道的水果才可以吃,否则就不行了。

3、想一想还有什么水果是甜的和酸的?并把它们分类。

活动延伸: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品尝水果。

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5号)、《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xx]18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切实抓好广东省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组织用人单位、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在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提高技能和稳定就业,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六个结合,突出广东特色。

坚持与提高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定向培训、劳务合作、对口扶贫、劳务代理等工作,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合格的劳动力供给。

坚持与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相结合。加快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坚持与创新培训模式相结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两方面的优势,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坚持与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管理相结合。重点扶持用工规范的用人单位加强培训,促进企业规范用工,优化我省用工环境。

坚持与督促企业落实培训责任相结合。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扶持有愿望和条件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用人单位,点面结合,促进企业切实履行农民工培训义务。

坚持完成培训任务与提高培训质量相结合。确保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绝大部分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二)坚持二个导向。

在培训规划上坚持以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在培训实施上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

(三)坚持二个创新。

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导向、社会参与、个人努力的联动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担经费的培训投入机制。

(一)总体目标。

(二)任务下达。

原则上以各地上年度办理就业登记的外来流动就业人数为基数,综合考虑各地培训鉴定能力、地方资金配套等因素,每年3月底前将农民工培训就业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各市于4月底前下达到县区和用人单位。

(三)培训和补贴对象。

培训对象是在我省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其中外省农民工不少于70,外来城镇户籍流动就业人员可参照执行。财政补贴对象是指经定点培训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含城镇户籍外来工)。

(一)开展用工检查摸底,全面掌握在粤农民工情况。

加强就业管理,严格执行就业登记和用工登记制度。从20xx年开始,每年的下半年由各地级市统一组织开展一次对农民工就业情况检查摸底。各地要组成劳动保障监察、就业服务管理、劳动关系、劳动工资、等科(处)室、单位参加的联合检查组,依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采用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自报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办法,对辖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开展用工登记和就业登记,核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并将调查结果录入“农民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农民工信息库。

(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计划。

在用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市劳动保障部门还要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定期自报和公开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数据库。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按计划制订分期培训的具体方案,确定每期重点培训工种,编发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布,统筹组织农民工培训。各市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当年农民工培训计划报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办公室(省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三)认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定点培训。

制订实施全省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认定一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定点机构。定点机构主要包括三类:

1.用人单位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基地。主要承担本单位农民工和劳务帮扶地区输出劳动力的培训;对在行业内具有优势的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经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承担行业农民工培训。

2.劳动保障部门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基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中认定,主要承担不具备培训条件的用人单位和高级以上技能农民工的培训。

3.社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从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中认定,主要承担特有行业工种及具有比较优势工种的培训。

(四)依托用人单位,多形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农民工培训必须坚持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要选择技术工人需求量大、对职工培训积极性高的行业和企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行业和企业重视和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自主培训。具有农民工定点培训资格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在岗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自行组织培训,经考核鉴定领证后按规定申请培训补贴。

2.行业统筹培训。各行业协会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通用技术工种的技能要求,制定行业工种培训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和农民工培训计划,报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后,指定行业内具有农民工定点培训资格的用人单位开展行业农民工培训,并按规定申请培训补贴。

3.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培训。对不具备培训条件或不履行农民工在岗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农民工培训计划,向用人单位下达培训任务,统筹组织农民工到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会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应承担培训费按规定分担的部分。高技能农民工培训原则上由劳动保障部门统筹组织到高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出发,尽量采取灵活方式,把培训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4.校企合作培训。承担农民工培训的定点培训机构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岗技能训练、场地、设备和专业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力量的优势,共同制订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采取在用人单位设立培训基地或随岗培训、培训机构派师资上门授课,或选送农民工到培训机构培训共同组织培训。

5.农民工自选培训。持有所在单位或拟接收单位同意推荐培训证明的农民工,可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政府规定的自选补贴工种参加培训,经考核获得相应证书并到已定单位就业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五)规范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

制定实施全省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培训学时上,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或专项能力资格培训的,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参加本省新开发工种技能培训的,由省统一学时标准。在培训内容上,应包括公共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以实操培训为主,公共课程教材统一使用《广东省农民进城务工指南》。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提供技能鉴定和发证服务,适当降低收费。有条件的地级市,要根据本地区的需要,结合农民工实际情况,协助省组织开发适应农民工参加的新工种、新职业和专项能力培训鉴定标准、教材等资料,确保培训和鉴定质量。

(六)配套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加快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大厅开设农民工专门服务窗口,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鼓励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减免费服务。对提供免费服务的就业服务机构,各级政府要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经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达到用人单位上岗要求的农民工,所在用人单位或协议接收单位要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作为申领培训补贴的依据。

(七)加强区域劳务合作,提高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

进一步完善省际劳务合作和省内对口劳务帮扶机制,加强输入与输出地在联动组织农民工培训输送就业的合作。将“百万工程”与“农民工培训计划”结合起来,完善培训输出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对接机制,探索推行“11”培训就业模式,即对培训技能要求高和中级以上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由培训输出组织1-3个月的基本技能培训,再到就业安置基地上岗强化培训,经考核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两类基地可分别申请劳务输出培训补贴和农民工培训补贴,着力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中级以上技能人才。加快推进输出、输入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联接和远程可视见工系统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劳务派遣工作,逐步提高农民工组织培训就业比例。

(八)建立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共担的培训投入机制。

1.费用分担。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所需费用,由财政根据培训等次定额补贴,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70,农民工个人承担30。财政定额补贴基本标准由省统一制订,每年根据各级财政资金安排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分配下达年度培训任务时予以公布。各地也可按工种实行不同的补贴标准,并可根据当地财力提高补贴标准,提高标准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承担。

2.确保培训时间。用人单位要积极调整农民工工作时间,确保农民工有时间参加培训,同时要确保农民工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

3.职业培训补贴申领程序。农民工经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证书并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所在用人单位向所属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申领补贴。农民工自选工种培训,应先垫付培训和鉴定费用,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由个人凭有关证件向就业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补贴。

4.职业介绍补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含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和实行全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介绍农民工就业的,按登记并推荐就业的农民工人数,按省规定的标准进行补贴。

5.农民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补贴的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会财政厅另行制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为确保农民工培训计划与“百万工程”有机结合,农民工培训工作由各级“百万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组织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农民工培训就业任务。

(二)加强经费保障。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需要,按照国发5号文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要求,做好经费预算,协调当地财政按规定安排农民工培训就业补贴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并按农民工占全部职工比例,结合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安排农民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经费。对不履行义务的企业,按规定强制提取,用于政府组织农民工培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外省籍农民工培训,省本级和各地配套资金主要用于资助本省籍农民工培训。

(三)强化管理。

加强政策配套,抓紧制订实施全省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工作规程》、《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农民工培训质量监控和考核办法》、《农民工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办法。加快开发使用农民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加强宣传发动。

各地要制定“农民工培训计划”的宣传方案,创新宣传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充分调动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参与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20xx年至20xx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补贴性培训1万人次以上。力争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一)明确培训范围,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1.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企业需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活动,提升职工素质和转岗能力。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鼓励企业和院校通过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创培养模式等方式,培养企业后备技能人才,三年培训100名新型学徒。(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总工会、市妇联)

2.加强对就业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实施培训。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农民工“春潮行动”、“新型职业教育培训合作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以及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含贫困家庭子女)开展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补助。积极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广泛开展各类农村电商培训。(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3.持续加强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技能培训。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培训期间按规定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生活和交通费补贴。在省内技工院校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在校就读期间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每人每年生活和交通费补贴2500元。鼓励培训机构入村入户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培训。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和技工教育赋能工程,落实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按“雨露计划”规定,给予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扶贫资金补助。(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

4.大力开展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领域的企业全员安全技能培训。持续推进以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为重点,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和新工人的安全技能培训及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培训。鼓励高危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持续开展安全培训专项执法监察,确保全省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以实施推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为重点,针对各类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雇主培训等专项培训。(市人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妇联)

(二)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培训主体积极性

1.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职工培训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后,按规定享受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补贴。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培训中心、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积极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企业与参训职工协商一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

2.支持院校扩大培训供给。支持职业院校以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对象开展补贴性培训。职业院校承担面向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可按不超过60%的比例提取补充单位绩效工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之外单列管理。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具体比例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职业院校在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并予以奖补。(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

3.大力发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提高培训便利度和可及性。以远程职业培训网建设为重点,支持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开展前沿技术知识更新培训和行业信息人才培训,搭建行业信息领军人才交流平台。(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网信办)

4.加强培训服务管理力度。结合我市产教融合特点,创新培训内容。围绕市场急需紧缺的.家政、养老服务、托幼、汽修、电工、妇女手工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围绕促进创业开展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创业指导培训。(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妇联)

5.实行目录清单制度。市人社局制定政府补贴培训工种(项目)、培训机构、评价机构等目录,向社会及时公布并进行动态调整。深化职业培训工作“放管服”改革,在省级目录清单基础上,及时针对我市急需紧缺工种(项目)培训,自主确定补充清单,适当调整补贴标准。(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完善补贴政策,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性

1.落实现行补贴政策。面向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对高校毕业生、家政服务人员和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按规定通过就业补助资金同时给予生活和交通费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工厂(含扶贫车间、村镇工厂)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扶贫办、市残联)

2.实施职业培训补贴新举措。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托举办的职业院校或经认定的职工培训中心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根据职工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下同)情况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标准为初级工1000元、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3000元、技师4000元、高级技师5000元,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同时可按规定享受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取得中级工、高级工相应证书的学徒,分别按每人每年5000元、7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对企业开展培训或者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可先行拨付不高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鼓励对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项目制培训。(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扶贫办、市残联)

3.加强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和筹集力度,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就业补助资金、人才经费、行业产业发展经费中筹集培训资金,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补助。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推动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开展自主培训与享受政策开展补贴性培训有效衔接,探索完善相关机制。可安排经费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职业技能提升组织实施、培训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改革、考核认定及督导、职业技能竞赛及其他相关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对培训组织动员工作进行奖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税务局、市总工会)

(一)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信息统计,建立培训信息报送制度,提升职业培训信息化水平,扎实有效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抓好督促落实。要将财政补助资金与培训工作绩效挂钩,加大激励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和层次,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效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协调领导,形成市级统筹、人社局牵头、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政策制定、标准开发、资源整合、培训机构管理、质量监管等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抓好督促落实,组织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教育部门要组织职业院校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筹集补助资金,确保足额拨付到位。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农民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煤矿安监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培训。国资委要指导国有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共同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支持鼓励市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依托网站、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带动整体工作取得新进展。

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按照培训信息公开化、培训项目目录化、培训评价即时化、培训资源集成化、资金使用有效化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力争到20xx年底,本市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3%。

(一)加大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力度。推行企业新录用人员先招用、再培训、后上岗的岗前培训制度,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一是对于企业新招用人员,在员工入职12个月内,培训时间不低于40课时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二是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培养计划,深化“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建基地”的培养机制。对于实施1至3年培养计划的新型学徒,根据产业急需程度、职业类型、培养等级以及实施效果,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至8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三是实施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xx年1月1日以后新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且在本市缴纳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个人补贴。

(二)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在线学习等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实施3项岗位技能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一是实施岗位培训提升计划,对于20xx年1月1日以后新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在本市缴纳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分别按照1000元、1500元、20xx元、2500元和3000元的标准给予个人技能提升补贴。其中,经认定的困难企业开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或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再按照上述标准的50%给予企业补贴;困难企业开展企业职工非等级技能培训且培训时间不少于20课时的,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二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企业组织高技能人才参加技术革新、工艺改造等研修培训项目,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每年给予每家列入研修培训项目的企业不超过30万元的研修补助。三是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培训计划,支持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技艺传承培训、技术技能革新、技能推广交流等项目,每年给予每个申报通过的项目不超过30万元的资助。

(三)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围绕首都十大高精尖产业以及金融科技、文创等重点产业,将技能提升培训纳入产业服务包,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培训项目。对于高精尖产业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且经考核合格的,按照每人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对于参加培训且培训后在本市相关企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照不超过上述标准的50%给予个人奖励补贴。针对创意设计、动漫制作、高端民宿、老字号技艺传承等文创产业,开发培训目录,对于相关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的,按照每人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四)实施生活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等重点领域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在养老护理、安保、医疗陪护、托幼、快递等领域,组织开展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取得相应证书的,根据工作实际,按照每人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或培训机构补贴。对于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燃气、园林绿化、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城市运行保障领域和其他重点领域的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的,按照每人不超过4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本市技能培训试点区,除享受市级普惠政策外,还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相应培训及奖补政策,市级资金根据开发区资金投入情况予以配套支持。

(五)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免费培训计划。面向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含低收入农户)、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转岗职工、本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持续实施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免费培训。围绕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或重大项目,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公共服务,创新创业培训模式,强化创业培训项目开发,以本市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符合条件且有创业愿望的重点群体开展免费创业培训。

(六)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培训补助计划。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给予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

(七)实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专项培训计划。对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低于80课时的,按每人20xx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开展“回炉”培训,且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低于40课时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其中,对于开展“回炉”培训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八)实施农民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对于观光休闲、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重点围绕提升农民职业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建立培训目录,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主组织实施农民免费培训,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九)支持企业扩大培训规模。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接补贴性培训项目。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并按照每人不超过4000元的标准给予实训基地补贴。

(十)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培训供给。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思路,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加快部分市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管理办法,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职业院校在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十一)支持社会机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完善评估奖惩制度,推动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评价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评估检查,提高评价工作水平。

(十二)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和模式。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生产、卫生健康及就业创业指导等综合性培训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实习实训。大力发展“互联网+”等现代培训方式,鼓励建设智能化培训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推进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展前沿技术、知识更新培训,加大远程培训课件开发与更新力度。

(十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清单化管理,公布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便于劳动者按需选择。加强职业培训师资培养和专家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可按规定自主招聘企业技能人才任教。加强职业培训质量评估督导,加快职业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对培训全程进行监管,确保补贴资金精准使用。各区可对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实训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予以支持。

(十四)健全工作机制。本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小组统筹、市区实施、行业主责、机构参与、财政专账、一网通核的工作机制。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技能提升行动跨部门、跨层级的统筹协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专项资金发放台账,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抓好任务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结合实际,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和重点群体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好本系统、本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组织培训和资金审核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要共同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信息平台,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总培训人员和补贴数据,实现一网比对、一网归集、一网统计。

(十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就业专项资金、人才经费、行业产业发展经费中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单独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相关政策自20xx年1月1日起执行,符合相关培训补贴政策的劳动者,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补助。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推动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开展自主培训与享受政策开展补贴性培训的有机衔接。对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对培训组织动员工作进行奖补。

(十六)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评估体系,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要结合工作分工,切实履行申请材料审核职责,有效甄别资金发放对象及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要加大培训质量监管和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日常督导、专项督导和年度考核等方式进行督导评价,定期组织专项审计、绩效考核等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对以虚假培训等方式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依纪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十七)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要加大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宣传力度,推动培训信息公开,引导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用足用好政策,提高政策的公众知晓度,共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

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以下简称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二)目标任务。20xx年至20xx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三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经过努力,到20xx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三)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企业需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活动,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境外培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引导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要组织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普遍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支持帮助困难企业开展转岗转业培训。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三年培训100万新型学徒。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鼓励企业与参训职工协商一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

(四)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持续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求学圆梦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以及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愿望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担保贷款、后续扶持等服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

(五)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鼓励通过项目制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培训期间按规定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生活费(含交通费,下同)补贴,不断提高参训贫困人员占贫困劳动力比重。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对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按规定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等政策;对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按政策给予补助。

(六)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积极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的,各级政府可按规定根据毕业生就业人数或培训实训人数给予支持。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可通过职工教育经费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政府按规定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补助。支持高危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

(七)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扩大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在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按《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4号)规定执行。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职业院校在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八)鼓励支持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支持培训和评价机构建立同业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民办职业培训和评价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九)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等综合性培训,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就业指导等内容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托幼、保安、电商、汽修、电工、妇女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围绕促进创业开展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创业指导培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建设等新产业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

(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对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实训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予以支持。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加强职业训练院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加强师资建设,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可按规定自主招聘企业技能人才任教。加快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规范管理,提高教材质量。完善培训统计工作,实施补贴性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评价信息与就业社保信息联通共享,提供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

(十一)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按规定通过就业补助资金同时给予生活费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职业培训补贴,由企业自主用于学徒培训工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十二)支持地方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在规定的原则下结合实际调整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生活费补贴人员范围和条件要求,可将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纳入政策范围。市(地)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在规定的原则下结合实际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县级以上政府可对有关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解决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问题。对企业开展培训或者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可先行拨付一定比例的培训补贴资金,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地可对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项目制培训。

(十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和筹集整合力度,将一定比例的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产业发展经费中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以及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的1000亿元,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地拟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单独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用于职工等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具体筹集办法由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另行制定。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补助。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推动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开展自主培训与享受政策开展补贴性培训的有机衔接,探索完善相关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经费,对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对培训组织动员工作进行奖补。

(十四)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要依法加强资金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依法依纪严惩,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对待,保护工作落实层面干事担当的积极性。

(十五)强化地方政府工作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省级政府要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省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的工作格局。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措施,明确任务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建立工作情况季报、年报制度。市县级政府要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鼓励各地将财政补助资金与培训工作绩效挂钩,加大激励力度,促进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和层次,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效开展。

(十六)健全工作机制。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等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政策制定、标准开发、资源整合、培训机构管理、质量监管等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抓好督促落实。发展改革部门要统筹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教育部门要组织职业院校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就业补助资金等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应急管理、煤矿安监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培训。国资监管部门要指导国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共同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支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十七)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方便劳动者按需选择。地方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服务和评价服务。探索实行信用支付等办法,优化培训补贴支付方式。建立培训补贴网上经办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区可对项目制培训探索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质量的监管,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

(十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有机衔接。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动态调整职业资格目录,动态发布新职业信息,加快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修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便利的培训与评价服务。从事准入类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推动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支持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提升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十九)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加强技能人才激励表彰工作,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成才良好环境。

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紧盯努力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夯实安全发展基础,突出技术创新实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围绕工业园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各类生产、服务类企业发展,围绕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围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深入开展园区项目和企业建设竞赛、岗位业务能力竞赛、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以技能竞赛、创新竞赛、安全竞赛为抓手,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热情,培养职工创新意识和安全意识,锻炼职工的创造能力和安全能力。到“十三五”末,全县技能人才队伍明显壮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安全发展新常态逐步形成,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技术标兵队伍不断壮大,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明显提升,竞赛活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

坚持“三个围绕”:

围绕工业园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各类生产、服务类企业发展,在园区、项目和企业职工中开展竞赛活动,促进园区、重大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

围绕科技文卫事业发展,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和文化卫生事业单位职工中深入开展岗位业务能力竞赛,促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围绕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大局,配合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现代化。

突出“三个抓手”:

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带动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每年全县各类技能比赛工种达到3个以上。

以创新竞赛为抓手,激发职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评选表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每年平均征集评选县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3项以上。

以安全竞赛为抓手,激发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普及安全知识,健全安全制度,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每年参加安全竞赛的职工达到3000人次以上。

搞好“一个选树”:

大力选树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安全典型,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广大职工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开展技能竞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1.深入开展多层次多职业(工种)技能竞赛。

(1)通用职业(工种)技能竞赛。根据我县产业结构实际,确定焊工、电工、钢筋工、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职业(工种)为县级通用职业(工种)竞赛项目,每3年循环竞赛1次。

(2)岗位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竞赛。各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每年举办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竞赛。

(3)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各乡镇、部门根据所联系村实际,每年举办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致富增收能力。

2.以竞赛带动技能培训。以竞赛引导职工学技术,推动企业加强职工培训,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使国有企业、非公企业职工培训率有明显提高。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普遍开展。“十三五”期间,通过技能竞赛每年带动培训职工达到5000人次以上。

3.结合竞赛开展技术精英展演(示)活动。结合技能竞赛,组织相应竞赛工种(项目)的技能演(展)示,采取技术精英介绍经验、现场演示、观摩人员现场咨询、交流,实际操作示范演练等方式,交流技艺,传授绝技绝活。“十三五”期间举办演(展)示活动10场次以上,参加观摩学习职工达1500人次以上。

(二)开展创新竞赛,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1.征集申报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鼓励职工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和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在工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农业等多个领域每年征集上报一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向市总工会推荐申报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2.征集申报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鼓励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提合理化建议,改进操作流程,创造先进操作法。围绕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工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农业等多个领域,每两年征集申报一批“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

3.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展示活动。通过现场演示、举办展览、网上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4.建立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工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农业实用技术等多个领域加快创建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县总工会每两年申报一批省级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制定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创造条件对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给予扶持。

5.围绕提高质量、效率,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设立“创新示范岗”、开展“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创新能手”命名活动,创建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评选表彰优秀质量管理班组、明星班组、杰出管理者,选树培养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带动企(事)业技术进步。

(三)开展安全竞赛,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1.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每年围绕普及职业病防护知识、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全县各类企业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康杯”竞赛活动,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功立业。

2.开展“安康杯”竞赛示范单位、示范班组和“安康企业家”推荐申报活动。根据庆阳市总工会“安康杯”竞赛组委会部署,在“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中推荐申报示范单位、示范班组和“安康企业家”。

3.开展“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推荐申报活动。根据庆阳市总工会“安康杯”竞赛组委会部署,以职业健康体检、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安全防护、安全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竞赛活动,依据考核评选标准,推荐申报优胜单位,鼓励更多企业进入优胜单位行列。

4.开展“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推荐申报活动。根据“安康杯”竞赛考核评选标准,推荐申报优胜班组,鼓励更多班组进入优胜班组行列。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宁县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专门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各类竞赛活动的统筹安排、指导实施和表彰奖励等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具体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筹办全县竞赛,指导协调各系统、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现代传媒手段,大力宣传竞赛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广大职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唱响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主旋律。

(三)及时总结表彰。根据《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奖励办法》(甘总工发〔20xx〕12号)和《甘肃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暂行)》(甘总工发〔20xx〕3号)文件要求,县总工会对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选手、优秀成果、优秀组织单位、优秀个人等予以表彰奖励。

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举办市首届乡村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全员培训与竞技活动的通知》(连教办师【20xx】1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区乡村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全员培训与竞技活动是“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培训竞技活动,以项目统领,充分调动和发挥区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和统筹协调功能,助推乡镇中心校高效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活动采取竞技选拔与随机抽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复赛、决赛人选。把教学技能培训与考核竞技相结合,以竞技带动培训、以竞技促进学习,提升培训效能,把竞技过程办成促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的培训活动,使所有参训、参赛教师都有收获和提高。

第二届开展的培训与竞技活动学科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科学、劳技)、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初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每人限报一科。

竞技活动按照学段、年龄和地域分组,分别为:初中青年组、中老年组;小学青年a组、b组,小学中老年a组、b组。1978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为青年组,以居民身份证为准。中心校为a组,非中心校为b组(以本学期任教学校为准)。

所有乡村初中、小学的相应学科教师均应报名参加培训活动(已借调到区政府所在地学校的教师除外)。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男1960年9月1日前出生,女1965年9月1日前出生)或因病无法坚持正常工作的教师,经个人申请、学校审核、区教育局批准,可以不参加竞技活动。

区政府所在地学校(含原城东、城南学校)教师以及近五年(2011年至今)已获得过县(区)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基本功比赛、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不在参赛范围。

本次竞赛程序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由区教育局指导乡镇中学、中心校组织;复赛由区教育局组织,决赛由市教育局组织。

初赛、复赛的基本内容:粉笔字(分值10%)、学科特色项目(分值10%)、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运用(分值30%)和课堂教学(分值50%)。各学校可根据需要,增加普通话等考核内容。

决赛内容为:特色项目展示(分值15%)、现场答辩(分值15%)、教学设计与微型课堂教学(分值70%)。

学科特色项目:音乐学科为弹唱,美术学科为简笔画,体育学科为动作示范,信息技术学科为实践操作,思品(社会)学科为即兴演讲,其它学科均为徒手作图。

12月2日之前,学校完成初赛;12月中旬,区组织复赛;年底市教育局组织决赛。决赛按市局通知要求进行。

本次活动市局设立参训参赛教师个人单项奖、学校团队优胜奖、优秀组织奖。个人单项奖按分组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学校组织培训、抽测检查及竞赛获奖等情况评选学校团队优胜奖、优秀组织奖,集体奖项主要根据获奖教师占全体参赛教师的比例和一等奖获得情况评定。

区按各学校参加初赛教师总数的30%,将参加区级复赛的获奖名额按比例分配到乡镇中心校。参加复赛总名额的60%由学校按竞赛成绩推荐、40%由区安排在所有应该参训的教师中随机抽取。区教育局将对参加复赛的教师分组设立一、二等奖。

市教育局按照各县区参加复赛教师总数的10%,将参加决赛的总名额及奖次名额分配到各县区。决赛总名额的60%由县区按竞赛成绩推荐、40%由市随机在参加复赛的教师中抽取。

各学校要对推荐上报参加初赛、复赛的教师认真进行资格审查,参赛人员的主要信息必须在学校网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凡发现弄虚作假或不符合规定的,取消参赛资格,并对当事人及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12月2日之前,以学校为单位,加盖公章上报所有初赛人员名单一份至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培训部,excel表格电子稿通过办公平台发至综合培训部处。联系电话:(电话政务通短号)。

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在《管理者创新思维》培训课中,讲师张纲老向我们讲解了日本雪牌乳业年轻研究员tomoshigehori和他发明的热线技术的故事。纵观这位年轻研究员的创新发明,可以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其中有很多坎坷,有很多曲折,但是这位年轻研究员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的基础来源于一个最基础的基石,这就是他参加的那次有关物质热性能的讨论会和那位来自庆应大学教授的讲座,也正是因为那一次他的认真听讲,为以后的发明创新点燃了星火;光光有那一次的听课经验,还是不够的,星火也未必能够真正燎原,燎原还需要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这位年轻的研究员日后持续坚持的探索,这为他带来了一次次的机遇,更带来了一次次的灵感,所以,个人认为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持续的学习,而创新思维最终能够真正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产出效益,体现价值,还是要依靠持之以恒的坚持。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创新思维就是新思想的第一次商业化过程。它包含着四点因素,即是:“新思想”、“商业化”、“第一次”和“过程”缺一不可,这四点要素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作为组织系统当中的每一员,无论是中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一般员工,都要学习这种创新思维,建立这种创新思维,有了这种新思想,我们才有生机,才会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不仅需要有新思想、新思维,作为企业组织还必须要拥有高效的执行力,这也是《高效执行力打造》培训课的核心学习要点。在企业现实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企业高效执行力的因素有很多,如: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物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直接影响到了执行力的高低;而“管理”就如同一根红线,能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并影响着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因子,也将会直接左右执行力,影响到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实际事例。

以我厂生产的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为例,该种型材目前市场占有率约60%且是在国有企业中惟一开发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的企业,该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且产品的附加值高,具有开发的价值。为进一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我厂对铠装电缆产品进行了合金系列化开发,与此同时我厂为了提高在行业与市场中的影响力,还制定了该产品的国家标准即《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标准级别为国内先进标准,该标准2016年以发布。执行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我厂还将铠装电缆的生产工序进行了下一步延伸,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用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投资成本,更为我厂增加市场竞争力。

纵观,我厂的这个实例,不仅体现出了创新思维,更体现出了高效的执行力。可以说“合金系列化开发”是全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智慧的结晶,是创新思维最终的体现。而如何将这种创新思维转换为生产力,服务企业服务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最终产出经济效益,关键就是管理,就是要有高效的执行力。也正是依靠着这种创新思维和高效执行力,才让全厂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实现了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状态,作为现代企业必须要注重“创新思维”和“高效的执行力”,它不仅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法宝,更是我们生存的源泉。作为企业里的一名中层干部,我们的职责和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高效的执行力”,惟有此,才能更好的服务我们的企业,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想面对未来,我将朝向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加强学习,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我们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力的关键,也是基础。作为中层干部要始终将学习作为首要,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会为日后的工作创新夯实基石。

二是树立责任,提升执行力。作为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切实提升我们的责任心,要从思想上解决好工作是为了谁负责的问题,要有担当,有责任;其次要建设好自己的团队文化圈,一个团队的文化氛围十分关键,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执行力;最后,要有督导和激励,对于团队的成员要有激励和鞭策机制,更好的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三是明确问题,达到目标。tomoshigehori和他的热线技术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功,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漫长的热线技术开发过程中,始终树立了问题导向。作为中层干部,在意识和行为上树立问题导向,在意识上要充分认识到“我”的问题,四不放过,作风的问题;在行为上,要抓住关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科学决策解决,达到预期目标。

面对未来,我将继续消化好此次培训的成果,并在工作和实践中,运用好此次培训的成果,不断鞭策自己,撸起袖子,继续努力,力求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和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作为主管,还需做最后一项培训工作,从部门员工中发现并培养接-班人。当自己出差或外出有事时,能放心的将部门工作交付给员工;当自己获得机会时,能及时找到接手的人。领导与组织团队的。能力,需要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去发现与培养。作为这类人员,必须具务前面几项能力,然后再通过不断的项目实施过程,由主管加以引导,慢慢形成其团队指挥能力,培养其在员工中的权威。

明确责任,是保证执行力到位的前提。组织必须通过明确的方式落实组织各级成员的职责,并付于相应的权力,以保证其职责的履行。作为组织成员,应清楚的了解自身职责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表象上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自身职责的分析与理解,学习与掌握实施自身职责的方式方法,明确其中领导、督查、布置、落实、实施、分析等不同内容的区别。

在理解自身职责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几种现象:领导失职,直接参与方案设计等具体的业务工作;督查失职,未能及时将结果公布或反馈给相关部门;组织不够,过多依靠自身的力量;分析不够,执行情况分析流于形式,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进等等。

在组织的总体上,也存在相应的问题,过多的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形式化的物象,而忽视了组织成员成长的培训。不能从长远的观点看到组织培训带来的对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明确责任,认真负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实际上,如何明确职责,如何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任何人而言,都存在一个学习与培训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与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执行力提升。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艺方法、操作技能的理论与实际内容,使其符合相应的岗位要求。

2.1公司技术部及人事部是职工技能(工艺)培训的管理部门负责:

a、编制公司职工培训(工艺)计划并组织实施;

b、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的培训工作;

2.2机械工程部、电气工程部和车载工程部负责:

训需求计划,纳入公司员工培训规划和计划后,会同人事部组织实施;

b、应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提出本部门工艺培训需求计划,并上报组织实施;

c、负责本部门职工“在岗指导培训”的组织、实施、考核;

d、负责对本部门职工培训期间的考勤、签到工作;

3.1培训对象。

a、生产线新进厂员工;

b、生产线技术工人及一般操作岗位人员;

3.2培训时间及方式。

时间:从20xx年6月3日以后。所有生产线在职职工均进行‘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

1)脱岗培训:由人事部和技术部制定职工工艺培训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采用集中讲课的形式。

2)在岗培训: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对现有员工的技能与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比较评估,找出差距,以确定员工的培训方向。并指定专人实施培训指导,人事部和工艺专员负责跟踪。

3.3培训内容及教材。

1)机械装配部分,以“机械设备的装配与检修”、“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及管理”教材为主,并结合我公司产品实际装配的‘问题点’实例。

a)电子器件焊接、组装及电气调试部分,以“电子装配与调试工艺”、“医电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教材为主,并结合我公司产品实际电气装配、调试的‘问题点’实例。

3.4生产线新员工上岗培训与转正。

1)生产线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后,进行入职岗位技能培训。其中有4-6小时(分段)的脱岗理论培训,1小时的书面考试及后期的‘在岗指导培训’。

2)各部门负责人应提前一周填写和上报新员工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调查表》,人事部安排具体技能脱岗培训时间。

3)根据考试结果,主考人员应对新员工在考试中未答对或未掌握的知识,结合标准答案进行讲评,保证员工确实掌握了有关知识,并让新员工就讲评和掌握情况在试卷上确认。

4)新员工考试合格者,进入下一轮的‘在岗培训’,不合格者则将再次进行培训及补考。若两次考试仍不合格者,将予以淘汰。

5)新进员工:实习试用期内,本部门应加强对其成长的追踪考核,实习试用期满,本部门领导应对员工进行在岗操作技能等考评并形成书面结论,最终填写《员工在岗技能评价表》交人事部审核,并经公司领导签字审批后开始生效。

6)部门的所有岗前培训(脱岗、在岗)及转正鉴定工作,必须在员工的试用期内全部完成,在全部培训合格后,方可转正。否则按有关规定延期或辞退。

3.5生产线在职员工上岗培训。

1)生产线在职员工要有4-6小时(分段)的脱岗理论培训,1小时的书面考试及后期的在岗指导培训。

2)根据考试结果,主考人员应对员工在考试中未答对或未掌握的知识,结合标准答案进行讲评,保证员工确实掌握了有关知识,并让员工就讲评和掌握情况在试卷上确认。

3)员工考试合格者,进入下一轮的在岗培训。不合格者则将再次进行培训及补考。

4)若补考(脱岗、在岗考核任何一项)不合格者,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4.1培训期考核分数为:书面考核和应用考核两部分,脱岗培训以书面考核为主,在岗培训以应用考核为主,各占考核总成绩的50%。

书面考核:考题由各位讲师提供,人事部统一印制考卷。满分50分,45分以上为合格。

在岗考核:是通过观察操作、询问、测试等手段,考查受训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应用及操作行为的改善,由其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根据《员工在岗技能评价表》共同鉴定打分。满分50分,45分以上为合格。

5.1人事部与技术部通过对受训员工和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直接交流,进行培训后的跟踪了解,并填写《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表》。

5.2人事部牵头,各部门每年度应结合本部门各工种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技能要求,不定期分批对本部门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评价,填写《员工在岗技能评价表》,对员工的技能情况进行了解。

5.3受训员工的考核成绩(书面考核+应用考核)及补考成绩,由人事部留档备案,作为考核部门领导管理能力、业绩的重要依据。

1)由人事部组织各生产部门,根据本班组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于20xx年6月7日前,填写《员工培训需求分析调查表》上报到人事部。

3)讲课人员在接到任务后,应在30日内,制定出培训方案和讲义内容,并报技术部审批。

4)人事部与技术部在每期脱产培训结束后15日内,提交该期培训的总结分析报告,报总经理审阅。

5)员工每期脱产培训结束后,都应接受上岗指导培训(在岗培训),由各生产部门负责人指定技术人员实施培训,并填写《员工在岗技能评价表》,报人事部留档。

6)人事部与技术部在员工接受在岗培训期间,应不定期派专人实施跟踪,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测试手段考查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运用以及操作行为的改善情况,综合统计、分析培训后,为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和回报的大小,以评估培训结果,调整培训策略和培训方法。

7.1对受训员工的奖惩。

1)受训员工培训结束后,能学以致用,成绩显著者或为公司创造较大贡献者,公司将给于通报表扬,并在以后的升职、提薪中优先考虑。

7.2对部门的奖惩。

1)对积极组织落实“在岗培训”并使员工操作技能、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的部门,年底公司将根据公司的有关规定,对部门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奖励200-500元/人。

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根据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和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以“问题导学”理论为重点,以加强师德建设与教师业务技能提升为主题,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联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强化教学反思意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体在职教师。

20xx年7月4日至10日。

上午:8:00~10:30;下午:2:30~5:00。

“问题导学”理论、学科专业素养、德育管理等。具体培训内容见安排表。

1.全县集中培训、学校集中培训与联盟校集中培训相结合。

2.专家讲座与现场研讨、集中考核相结合。

1.纪律方面:一是端正学习态度,珍惜学习培训机会,树立良好学风;二是按时到岗,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岗,中层以上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2.学习方面:虚心学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提交学习过程的各项记录及学习汇报等材料。

1.加强领导。建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督查组。

培训领导小组:韩朝平缪中艳汪汉成凌建东孙方彪。

培训工作小组:唐海霞倪金中匡霞徐友萍祁建淮。

刘娟赵莉董菊香刘莹莹。

培训督查组:余荣军杨定杰袁寿芳。

2.强化管理。精心组织,确保责任人、校本培训主讲人、培训地点、网络设备等落实到位,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建立《暑期教师培训日志》,对教师培训情况学校落实专门人员进行督查。

3.严格考核。根据参培教师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及“教学设计”基本功考核成绩等项目进行全面考核,并最终汇总成为教师个人评优、评先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晋级的重要参考。

班组长技能提升培训心得

首先,班组长是企业组织中的基本细胞,在组织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一线生产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公司战略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班组长的理念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所管辖的班组成员,其管理水平高低将最终影响车间的管理和公司的经营绩效。所以,班组长不仅要有善于沟通、执行力要强、具有影响力、关注细节、带领团队等的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足够的技术技能、与人共事的人事技能和敏锐思想。同时班组长要明确自己在班组中的角色,对自己的定位要清楚,明白工作的主要职责。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班组成员对自己的期望。在班组长的带领下,设定一个共同明确的目标,朝着这个制定的方向行动,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班组长要树立权威性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不仅自己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还要使班组成员个个会干,个个愿干。要扮演好兵头将尾的角色,在安排、布置班组成员完成任务的同时,指导他们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困难,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发扬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在班组管理中,经常都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处理事情要保持先梳理心情后处理事情的心态,采取换位思考的沟通技巧,赞赏、批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任何一个铁石心肠的人都会被融合,这样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在实际工作中,想要当一个好的班组长。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主动与人沟通,把大事做细,小事做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性,调动大家的热情,积极参与管理,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更好更新的管理手段,提高自己所在班组的业务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班子团队凝聚力。

班组长是现场管理第一责任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是生产顺利运行的保障;

2、影响决策的实施质量;

3、影响制度的落实程度;

4、提升企业战斗力的关键。班组长与其他管理者不同,他必须要深入工作现场,既是管理者,也是生产者,要会懂生产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程序,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组。

班组长技能提升培训心得

1、领导高度重视。这次培训班从筹备到组织,各级领导都对此高度重视。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最小最基础的单元结构就是基层班组,激发基层的活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总部和大区都对此次培训非常重视,不但高薪聘请了国内著名的班组长系统能力提升教练唐殷泽老师,总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杨书华还来亲自为我们授课。

2、学员十分珍惜。作为一名基层的员工,每天除了活跃在生产一线上,很少有自己大把时间去进行学习,也更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去进行系统培训。因此这次培训开班以后,每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忙着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的基层管理能力。

3、内容切合实际。这次培训班整个课程设计巧妙,既不会让大家听起来索然无味,又不会让大家处于囫囵吞枣状态。从王朝阳总经理的讲话到杨书华总经理的授课,再到唐殷泽老师的培训课程,都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让我们在具体的情景中学到方法或理念,深入浅出,贴合实际。

1、基层管理者当看广角镜,全面统筹发展。基层管理者,当站得高望得远。基层是企业的一线部门,但并不意味着基层管理就要把思维局限于这个小小的班组,相反应当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全面统筹,科学谋划。我们要作为上级领导和一线员工之间的连接桥梁,应当上传下达,反馈基层信息,传达上级政策。只有站在整个企业发展的大局上,才能够成为基层一线的骨干力量,更好的引领一线员工,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前进。

2、基层管理者当看显微镜,关注细节成败。基层管理者应当察小节、观枝末。基层是企业的生产管理最为重要的单元细胞,基层的成败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基层管理者必须“明察秋毫”,事无巨细。对于一线员工的情绪问题,我们应该第一时间知晓,对于焊接质量的好坏,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掌握。基层管理者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到班组的方方面面,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

3、基层管理者当看平面镜,不断提升自己。基层管理者应当照镜子正衣冠。班组长无疑是班组内基层员工的标杆和榜样,因此班组长们最当需要注意自身的作风建设,要时时刻刻警醒着周围盯着你的目光,那是来自员工的监督。一个小的失误很可能就失去了员工的信任,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要时刻在心中竖起一面镜子,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对照自完善自己,才能够树立起威信,从而带好团队。

1、找准一个底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要从忙碌的生产工作中挤出时间给自己醒醒脑、充充电。要不断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找到自己的一个底线,树立好的优良作风,给手下的兄弟树好榜样,影响他人、带动他人。

2、守住一个红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各项管理制度,认识到什么当作为,什么不当作为,守住生产中的红线。同时要将制度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一线员工的行为,提升一线员工的红线意识,实现工厂生产工作的安全规范。

3、消除一个界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第一个身份,即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必须消弭一个界限,不能把自己的“官”太当回事。我们要始终记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要弯下腰来,积极团结班组团队,紧紧地拧成一股绳,把力都往一处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中,取得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尽管我们说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各负其职,但管理工作只通过自己是很难实现其管理目的的。只有通过与其他员工、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合作,才能实现其最终管理目标。而更多部门的员工所做的工作,是需要团体协作的。在电力部门典型的工作组制度,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工作级成员、签发人、许可人及监护人等的共同合作,才能起到安全互保的作用。学习团队合作,需要引导,并反复通过每次团队合作的实例分析,找出员在合作中存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进。这个过程并不需要通过所谓的拓展训练,只是主管应注意在员工成长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其行为,耐心指导,直到其成长起来为止。

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员工的最初成长需要有人不断的指导,直到当员工具有了自我总结与提高的能力时,才能实现员的自我提升。因此通过前面的训练过程,主管就应引导员工自我总结,通过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其自我能力的提升。到这个时候,主管就完成员工培养的基本过程。

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部门级培训看作是业务技能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错,因为我们可以把所有为完成业务工作进行曲的任何技能都归结为业务技能。事实上,对于很多部门的员工而言,其能力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接受与理解任务的能力;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总结与提高的能力;领导与组织团队工作的能力。

我们身边的员工,极少是新进员工,因此如何针对在部门已工作多年,却总是不能得到提升的员工,开展内部培训工作,不妨从以上几个能力方面去分析一下,看看我们的员工,到底缺少哪一方面的能力,再针对具体问题,实施相应的培训。

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日常安排工作加以测试与训练。最初采用复述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主管理与员工之间的共识,使员工能习惯主管的表达方式,从而帮助员工能够快速正确理解主管所下达的任务。主管也要注意布置任务的表达方式,尽可能简洁明确,如果感觉自己表述不清,应放下面子,重复说明,直到员工明确理解为止。

对于既定的工作任务,多数员工都具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尤其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更应如此,如果部门员工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主管就有责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一方面,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提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指派一名熟练人员引领其学习,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加以及进解答。

尽管我们说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各负其职,但管理工作只通过自己是很难实现其管理目的的。只有通过与其他员工、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合作,才能实现其最终管理目标。而更多部门的员工所做的工作,是需要团体协作的。在电力部门典型的工作组制度,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工作级成员、签发人、许可人及监护人等的共同合作,才能起到安全互保的作用。学习团队合作,需要引导,并反复通过每次团队合作的实例分析,找出员在合作中存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进。这个过程并不需要通过所谓的拓展训练,只是主管应注意在员工成长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其行为,耐心指导,直到其成长起来为止。

员工的最初成长需要有人不断的指导,直到当员工具有了自我总结与提高的能力时,才能实现员的自我提升。因此通过前面的训练过程,主管就应引导员工自我总结,通过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其自我能力的提升。到这个时候,主管就完成员工培养的基本过程。

作为主管,还需做最后一项培训工作,从部门员工中发现并培养接-班人。当自己出差或外出有事时,能放心的将部门工作交付给员工;当自己获得机会时,能及时找到接手的人。领导与组织团队的.能力,需要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去发现与培养。作为这类人员,必须具务前面几项能力,然后再通过不断的项目实施过程,由主管加以引导,慢慢形成其团队指挥能力,培养其在员工中的权威。

明确责任,是保证执行力到位的前提。组织必须通过明确的方式落实组织各级成员的职责,并付于相应的权力,以保证其职责的履行。作为组织成员,应清楚的了解自身职责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表象上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自身职责的分析与理解,学习与掌握实施自身职责的方式方法,明确其中领导、督查、布置、落实、实施、分析等不同内容的区别。

在理解自身职责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几种现象:领导失职,直接参与方案设计等具体的业务工作;督查失职,未能及时将结果公布或反馈给相关部门;组织不够,过多依靠自身的力量;分析不够,执行情况分析流于形式,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进等等。

在组织的总体上,也存在相应的问题,过多的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形式化的物象,而忽视了组织成员成长的培训。不能从长远的观点看到组织培训带来的对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明确责任,认真负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实际上,如何明确职责,如何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任何人而言,都存在一个学习与培训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与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执行力提升。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