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毛概书课后题答案(实用15篇)

毛概书课后题答案(实用15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本进行模仿和借鉴的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与方法。在下面,我们为大家展示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散步课后题答案

一、写出本课中带有下面偏旁的生字,并用生字组成词语。

氵: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若()若()()()相接。

人()人()()()并进。

山()地()()天()地。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过了一会儿,只见()。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五、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宁静。

1.房间里非常(),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的湖面上。

3.夜晚,()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海燕课后阅读答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a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b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1.海上的燕子与故乡的燕子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请各举一例。

3.作者描绘海上的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的角度)__________,写天的___________,天上的___________,构成一幅“_______图”。

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

5.找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6、说说画线句分别运用的修辞手法。ab。

7、文章通过写小燕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就本文语言特色方面,写一两句品析的话。

9.语段中两次提到“乡愁”,而且说它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关于这样写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轻烟似的”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很淡,不是很浓。

b.“一缕两缕的”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不是很强烈的。

c.轻烟可挥去,一缕两缕可剪断,理出头绪,说明作者看轻这份感情。

d.作者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

10.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提示: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

1.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2.略。

3.海上的颜色海波仰视颜色白云绝美的海天。

4.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5.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6.a比喻b拟人。

7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土、想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8.可以从用词和修辞方面品析。9.d。

《观潮》课后习题及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散步课后题答案

1.母亲想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件东西生命。请简单谈谈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你?用_______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步课后题答案

母亲本不愿出来;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直;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同他的时日还长,我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本文内容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

的儿子()的父亲()的菜花()的桑树。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的顺序叙述的。

3.用//把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个熬字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我决定走大路?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

【答案】。

1.强壮高大金色整齐。

2.事情发展。

3.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5最后为第二部分。

4.说明母亲身体状况很不好,大约离去的日子不远了。(意思对即可)。

5.因为我同儿子的时日还长,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因此决定依照母亲的意见,走大路。(意思对即可)。

6.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分量很重,老人和孩子就是全世界。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这是人到中年的神圣责任!(意思对即可)。

散步课后题答案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想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件东西生命。请简单谈谈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你?用_______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母亲想走大路是因为大陆平顺,好走,母亲腿脚已不方便;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小路有意思,有趣,孩子自然是喜欢。

2、面对母亲与儿子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这是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的心非常深刻。

3、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又如此的坚强。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最打动我,因为用浓淡的田野来预示生命的珍贵,看着满树的嫩芽,我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阅读题散步。

散步课后题答案

(1)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现实意义: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2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文档为doc格式。

《木兰诗》课后习题附答案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小说社戏教程课后答案

我想,作者在写社戏的时候,也仅仅是把社戏作为一个引子而已,真正要写的是他们自我表演的戏,自我演的戏那才是真正难忘的好戏。

赵庄的戏在文章中只是一个引子,他们的戏才是文章的主体,在这出戏里,主角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戏台是大航船。戏份是月下行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舞台背景是月下河流、豆、麦田。(我把这个板书在黑板上)在这样的背景中,再这样的舞台上,一群朝夕相处的孩子,他们心里是快乐的!

小时侯,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时侯,临村放电影,村里的伙伴们老早就明白了。相约晚上一齐去看。夜里,爸妈一般是不会让我们出去,更何况是去临村。但看到一大群伙伴一齐去,也就没说什么了。月夜,一群人,唧唧喳喳,有说有笑直奔二三里外的临村。一路上,脚下高低不平,但也没能阻止我们的兴致。有时候,等我们跑到的时候,电影都快散场了,又跟着人群往回赶,在人群中东奔西突,快活无比。当然了,在路上也会埋怨今万拖后腿的那个伙伴,相约下次必须早些出发。早到的时候,大伙挤在一齐,席地而坐,很兴奋。看着看着,银幕上的人物就渐渐依稀了。等到人声鼎沸的时候,才明白电影散场了。揉揉模糊的眼睛,把还在睡的伙伴推醒。路上照旧快活。此刻才明白,看什么电影无所谓,看电影那只是一个借口,关键是大伙在一齐。

在社戏里也是如此,到赵庄看戏也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引子。骨子里,他们是期望能大伙一齐去。只要大伙在一齐,就是快乐无比!

你看那月下行船,大伙摇撸的摇橹,陪我说话的说话,不亦乐乎!船外,月色如水;夹岸,豆麦清香。当真令人心旷神怡了!至于在赵庄看的戏那就不用说了:我看不清、听不见,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依稀了。伙伴呢,年小的在大哈欠,大的在说各自的话,都没心思看戏。而回去的时候,大家又象来时一样踊跃,拔橹、摇橹,大船快的就象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或笑或骂,又都兴奋了!

至于那水煮罗汉豆真的好吃吗?未必,只但是是伙伴们自我动手做的罢了,才觉得食之如饴。小时侯,在家乡放牛,荷花塘干涸了,许多的小鱼小虾,都躲在一个个水窟里苟延残喘。我们找来几个大的河蚌壳,洗净,再舀上些水,架在土块堆的灶上。把那些抓来的小鱼小虾放在蚌壳锅里煮,等鱼变白了,虾变红了,没盐没油的抓起来就吃,而且还你争我抢的,好似什么龙肝风胆似的。吃完以后,发现手上全是黑灰,脸也成了大花脸。此刻回忆的时候,觉得那时侯真快乐!

这篇文章,我象这样讲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活跃,都回忆说他们都有个类似的经历。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以自我的生活经历来感悟书中的资料,比起我们空洞的说教好得多了!

《社戏》其实就是孩子们自我演出的一出快乐的夜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

掌握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基本理论,构筑作为工程技术根基的知识结构;通过揭示杆件强度、刚度等知识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

2.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

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6.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杆件(一维杆件)各种变形的内力(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

7.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的应力计算;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的计算。

8.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

9.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10.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11.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弯曲正应力公式;熟练进行弯曲强度计算;掌握杆件的斜弯曲、弯拉(压)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1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和积分法,了解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绘制物体受力分析图;

2.力线平移定理及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静定桁架节点位移计算;

4.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与相对扭转角及扭转的强度和刚度条件;

6.平面对称弯曲梁的弯曲正应力及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教学难点:

1.平面力系物系平衡问题的解法;

2.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及静定桁架节点位移计算;

4.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4学时)。

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

2.约束和约束力。

3.受力图。

第二部分汇交力系(1学时)。

1.汇交力系的合成。

2.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第三部分力偶系(1学时)。

1.力对点之矩矢。

2.力对轴之矩。

3.力偶矩矢。

4.力偶等效条件和性质。

5.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第四部分平面任意力系(8学时)。

1.力的平移。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4.刚体系的平衡。

5.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第五部分绪论(2学时)。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3.外力与内力。

4.正应力与切应力。

5.正应变与切应变。

第六部分轴向拉伸与压缩(含实验共10学时)。

1.基本概念。

2.轴力与轴力图。

3.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维南原理。

4.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应力集中概念。

6.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

7.胡克定律与拉压杆的变形。

8.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9.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七部分扭转(6学时)。

1.基本概念。

2.动力传递与扭矩。

3.切应力互等定理与剪切胡克定律。

4.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应力。

5.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系数。

6.圆轴扭转破坏与强度条件。

7.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

第八部分弯曲内力(2学时)。

1.基本概念。

2.梁的计算简图。

3.剪力与弯矩。

4.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5.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第九部分弯曲应力(6学时)。

1.基本概念。

2.平面对称弯曲正应力。

3.惯性矩与平行移轴定理。

4.平面对称弯曲矩形截面切应力。

5.梁的强度条件。

6.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7.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8.弯拉(压)组合。

第十部分弯曲变形(含实验共6学时)。

1.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2.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3.用积分法、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4.简单超静定梁。

5.梁的刚度条件和合理刚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答案

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带:_______。

荷:_______。

荒秽:_______。

2、“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3、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习题答案:

1、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2、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3、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

简答题(共10分),注:任选一题回答。

1.简述总帐于明细帐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总帐与明细帐平行登记的要点。

答:联系:总帐和明细帐核算资料相同。区别:总帐是所属明细帐的总括,对明细帐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明细帐是总帐的详细记录,对总帐户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平行登记的要点:(1)登记的经济业务资料一致。(2)登记的方向一致。(3)登记的金额一致。

2.为什么要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帐户试分别说明它们的结构。

答:由于企业按权贵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和费用的确认,这使得费用的发生期和归属期有时不在同一期,为了正确进行费用和成本的核算,会计上设置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那些在本期支付,而应在以后各期摊销的预付费用在“待摊费用”中核算;对那些先预提记入成本和费用,而以后支付的费用在“预提费用”中核算。

“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帐户,借方核算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摊销的各项预付费用;贷方核算应由本期摊销记入成本和费用的数额。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摊销的各项预提费用。

《化石吟》课后练习及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骸骨()裹藏()葱茏()潜行()猛犸()。

2.《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3分)。

3.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3分)。

4.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3分)。

5.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3分)。

6.划分诗句最后一节的朗读节奏。(4分)。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7.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3分)。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8.将下面的句子改为一个反问句。要求:不能改变原义;词语可以适当增删;词序可以调整。(3分)。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解析:选c。c.均为介词,比。a.名词,对男子的尊称/名词,生成、出现;b.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名词,疾病/动词,担心、忧虑。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横绝峨眉颠b.铁骑突出刀枪鸣。

c.老大嫁作商人妇d.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选d。d.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可能或能够;许可”。b.突出:古义为“突然冲出”,今义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c.老大:古义为“上了年纪”,今义为“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转徙于江湖间d.血色罗裙翻酒污。

解析:选d。d项为被动句,其余均为状语后置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侧身西望长咨嗟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d.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选d。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名句默写。

(1)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

(4)《锦瑟》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颠。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3)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

综合题(共30分)。

本年12月份内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仓库发出材料40,000元,用于生产a产品21,900元,b产品18,100元。

(2)仓库发出辅助材料2,000元,供车间使用。

(3)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30,000元。

(4)以现金支付职工资24,000元。

(6)向八—工厂购进乙材料40,000元,增值税额6800元。货款尚未支付,

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

(7)以现金支付上述购入材料的搬运费600元,并按其实际采购成本转帐。

(8)收到新华工厂还来欠款3,000元,存入银行。

(9)以银行存款支付上月应交税金1,000元。

(10)本月份职工工资分配如下:

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

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

车间职工工资3,000元。

管理部门职工工资1,000元。

合计24,000元。

(11)按职工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12)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3,160元,其中车间使用固定资产折旧2,380元;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780元。

(13)本月应计入制造费用的待摊费用1,400元。

(14)将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摊配到a、b两种产品中。

(15)a产品已全部完成,共2,000件,按其实际生产成本转帐。

(16)出售产成品给新华工厂。计a产品1,800件,每件售价28元,44,00件,每件售价14元,共计售价112,000元,增值税17%,贷款尚未收到。

(17)结转上述出售产成品生产成本。计a产品每件20元,b产品每件10元,共计8,000元。

(18)用现金支付销售产品包装费、装卸费等销售费用1,100元。

(19)以银行存款支付临时借款利息5,000元。

(20)本月应计入管理费用的待摊费用1,200元。

(21)由于自然灾害使辅助材料损坏300公斤,价值1120元经上级批准十分损失处理。

(22)没收包装逾期未还的押金300元。

(23)出售剩余材料元,增值税17%,价款存入银行。同时结转该材料的实际成本1500元。

(24)将12月份各损益帐户余额转至本年利润帐户。

(25)按12月份利润总额的33%计算应交所得税。

(26)按12月份净利润10%提取盈余公积金。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借:生产成本——a21900。

生产成本——b18100。

贷:原材料40000。

2.借:制造费用2000。

贷:原材料2000。

3.借:现金3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

4.借:应付工资24000。

贷:现金24000。

5.借:材料采购15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2380。

贷:银行存款17380。

借:原材料15000。

贷:材料采购15000。

6、借:材料采购4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6800。

贷:应付帐款46800。

7、借:材料采购600。

贷:现金600。

借:原材料40600。

贷:材料采购40600。

8、借:银行存款3000。

贷:应收帐款3000。

9、借:应交税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10、借:生产成本---a10000。

---b10000。

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1000。

贷:应付工资24000。

11、借:生产成本---a1400。

---b1400。

制造费用420。

管理费用140。

贷:应付工资3360。

12、借:制造费用2380。

管理费用780。

贷:累计折旧3160。

13、借:制造费用1400。

贷:待摊费用1400。

14、借:生产成本----a4600。

----b4600。

贷:制造费用9200。

15、借:产成品----a37900。

贷:生产成本----a37900。

16、借:应收帐款131040。

贷:产品销售收入----a50400。

----b61600。

应交税金—增值税19040。

17、借:产品销售成本80000。

贷:产成品80000。

18、借:产品销售费用1100。

贷:现金1100。

19、借:财务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20、借:管理费用1200。

贷:待摊费用1200。

21、借:营业外支出1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1120。

22、借:其他应付款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23、借:银行存款2340。

贷:其他业务收2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340。

借:其他业务支出1500。

贷:原材料1500。

24、借:产品销售收入112000。

其他业务收入2000。

营业外收入300。

贷:本年利润114300。

借:本年利润91840。

贷:管理费用3120。

营业外支出1120。

财务费用5000。

产品销售成本80000。

产品销售费用1100。

其他业务支出1500。

所得税=22460×33%=7411.8。

借:所得税7411.8。

贷:应交税金7411.8。

盈余公积=15048.2×10%=1504.82。

借:利润分配1504.82。

贷:盈余公积1504.8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