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家乡端午节风俗(模板15篇)

家乡端午节风俗(模板15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家乡的端午节比哪个地方的端午节都有意思,有趣味。

我的家乡是临朐,在临朐过端午节,首先就是买或者亲手做有关端午节的小香囊类的饰品了。这不,在端午节的前几天里,街头巷尾就挤满了小贩,有卖五彩绳的,有卖龙风筝的,还有卖香囊的,还有推着粽子出来卖的。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各式的香囊了,这小玩意儿,是把艾草、朱砂等缝进一个花花绿绿的小荷包里,它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挂在房间里,民间说这样可以驱邪。而且它小巧可爱,孩子们见了,喜欢的不得了,不一会儿,身上就挂了一个,大人们身后的摊主也是眉开眼笑的数着手中的钱。

家乡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在端午节的前一两天,人们就挤进超市,挑选着不同口味的粽子。最常见的粽子是红枣的,八宝的,个头有大有小,也有些家庭还是会自己包棕子,这样会更有节日的气氛呢。

记得上幼儿园时,在一次端午节时老师们就教我们学包棕子,边包还边讲端午节的来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从那以后,一提起粽子,我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与他一生的伟大事迹。

除了吃粽子,家乡的端午节还在门口挂艾草驱虫辟邪、举办各种活动等。这些习俗都显出家乡过端午节的氛围。

在我心中,临朐的端午节就是最有趣的,或许小城里有着不及大都市的繁华与盛情,但也别有一番乡情风味。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说起粽子,我的嘴里立刻生出一种粘粘的感觉,而粽子,就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吃的——端午节。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叫屈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秦国最强,总想吞并其他六国,称霸天下。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国政治,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可他的主张遭到了嫉贤妒能的子兰等人的反对。可楚王听了他们的话,把屈原赶出了国都。可屈原仍担心楚国,听说楚国被打败了,他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拯救祖国,跳河自杀了,这天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知道消息后划船来打捞尸体,可没有找到,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尸体把江米、枣、艾叶扔进了江中。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这天设为端午节。而江米、枣、艾叶等合起来称为粽子。人们不再把它扔进河里,而是吃掉。北京地区的粽子大多是芦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不管是江米还是黄米,反正都是粽子。只要吃了粽子,就是过了端午节。

游天坛也是北京的习俗,因为人们认为天坛能避毒,所以游人较多。老北京人过端午还会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民间用它驱邪。在端午,人们把菖蒲刻成小人、葫芦等形状,挂在小孩脖子上以求吉利,有人还拿它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

可端午节一过去人们又得开始忙碌了。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黄昏时分,斜阳余晖返照山光水色,交织成一幅飘动着的画面,瑰丽无比,洒落在门口正在包粽子的奶奶和我,好不闲在。

到了下午两三点时,奶奶把泡好的粽叶和米拿出来对我说:”小月亮,来包粽子了!”来喽,来喽,给我也搬个小登子哦,奶奶!”“好了,快来吧,不然今天又包不完了!”奶奶又说。

接下来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教我怎么包,后来棕子就包好了。

端午节那天,我们那儿又叫娃娃节,每当过端午节时,妈妈都会买新服给我和弟弟,端午节到下午时,妈妈会给我和弟弟用艾草洗澡,再把奶奶准备好久的彩色的绒线带在我们手上,脖上都挂上,有时,我们也会让妈妈帮我们手上都挂上“小戒指。”

我们灌南这边地方不大,有水的地方不多,所以没有赛龙舟,但是我们这边会玩小旱船的。

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倒觉得一点也不假。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

离端午节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街上飘着阵阵粽香。

我和我的妈妈准备好糯米、粽叶和线等,开始包粽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妈妈拿一张粽叶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参有红豆的糯米,然后用粽叶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线把它拴好。看着妈妈包粽子,我不解地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耐心地给我讲到:“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由一个着名的诗人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阴历5月5日这天,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真是太可惜了!”听完妈妈讲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叹息道。

妈妈继续说道: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妈妈停下手中的活,抬头问我:“你看见过赛龙舟吧。”“我们去年在新津看见过啊”我不解地问。“其实,赛龙舟也与端午节有关。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哦,是这样的。想不到一个节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们经常过的节日,竟然有这么多的文化。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一年中有我喜欢的热热闹闹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还是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影儿了。

在我的家里头,每个人都会包粽子。妈妈告诉我:“烨,长大了,要学会包粽子哩!来,我来教你包饺子。”我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场买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场了。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妈妈对我说。我想想,这不是很简单吗?便开始动手了。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是还是做不好。没办法,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走过来手把手的叫我,一个还算像样的粽子在我手上诞生了。

我终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耶,我终于会包粽子啦!

转眼间又到了端午节,大街上响起了儿童们的歌谣声:“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今天,我和我母亲来到了外婆家包粽子。包粽子前,外婆告诉我说:“传说曾经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真希望下次端午节来得快一些。

去年的端午节,虽一个人在家,可传统习俗不能丢。

天刚蒙蒙亮,早市上的节日气氛就营造好了。有沸腾在锅里的的粽子,粽香袭人;有带露珠的艾蒿、菖蒲,小贩早已捆好了,一小把儿一小把儿的摆放在路边,湿润清香;有花花绿绿的纸葫芦,是现代工艺制成,颜色传统,漂亮,但很娇贵,只能手提,不可抓碰;香荷包、五彩线更是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我用一元钱买了一把艾蒿与菖蒲,花两元钱买了两个粽子,又花了两元钱买了一对儿纸葫芦,这个端午节就办置齐了。

或许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或许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现代占了上风,人们便越发得懒惰了,你随便可以找到没时间的借口,节日也就变得这样简单了,仿佛成了一种形式。

任何事物都带有两面性。现在过端午节,虽省去了采艾蒿,包粽子,折纸葫芦等环节,让过节便简单容易了。却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节日表面的味道登峰造极,而节日灵魂的味道则清淡如水。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只知道端午节年年过,对于端午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的了解,则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宗留下的传统,就在自己的手上淡化了。

回到家,见时间还早,我打开了电脑,要为端午节寻根求原,让自己过一个真真切切的,不流于形式的端午节。

我了解到,我国的汉民族,称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而端午节的来历有诸多说法,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至于挂菖蒲、艾叶、纸葫芦,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传说,屈原受朝廷迫害,于五月初五自尽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线、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并有唐代诗词《端午》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另,东汉《风俗通义》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掌握了理论依据后,我起身虔诚的把艾蒿、菖蒲、纸葫芦挂在门楣,凝视数秒后,带着对屈原的敬畏之心吃下了粽子。伟大的诗人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诗句,仿佛就在我耳边环绕。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

今天让我欢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从妈妈那刚一打听到,就高兴的欢蹦乱跳。因为呀!这个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是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比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经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自杀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大伙很伤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虽然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认为,南方的端午节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尤其是在我的家乡——琼海。我的家乡在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和插艾叶的习俗,还有洗龙水,以及北方少见的轰轰烈烈的龙舟赛。

每逢端午最让人嘴馋的就是粽子了。家乡的粽子有五角型粽子和长粽子两种。五角型粽子一般是咸味的,里面放着肥瘦相宜的猪肉、咸蛋黄和腊肠等材料。而长粽子一般只是放糯米。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粽香。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诱人啊!而长型粽子则透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解开粽子,沾着白砂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家乡最有特色的一个就是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洗龙水。每到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妈妈会准备好五种花草:槟榔花、海棠花、野菠萝花、艾草、一种芦苇的芯,寓意“五月五日”。然后,在端午节当日大清早就去井边取龙水(如果家中、附近没有井的,就用河水或者自来水代替),先把五种花草清洗干净,用盆或者桶装好放在祖屋门口用来中午祭祖的时候让祖先洗漱,待祭祖完毕,全家老小再用泡了一天的龙水来沐浴,说是这样可以在沐浴中沾得龙神恩泽,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而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怎样,我家乡的端午节不同寻常吧?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一起过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是传统节日,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粽叶的清新缠绵着糯米,无一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的情真意切,念古怀旧。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关于端午节,还有着这样一种来历呢: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可惜我们当地没有这种风俗,也没有这种环境,所以,只有在江南才能看到那激烈的赛龙舟了!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伙都在家里忙着过端午节。我们姊妹几个也聚在母亲家过节吃饭。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小妹嘴快,先说起来了,还是小时候过端午节热闹,一个礼拜前就有过节的气氛了。那时候农村交通不太发达,好多小商小贩就来村里卖红枣和糯米,天天上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家里买了红枣和糯米没有。买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学去给别的同学炫耀,粽叶皮是不用买的,我们那有个芦韦塘,勤快的人还可以打上卖给贩子,过端午节的钱就有了。

那时我们那很少包粽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就开始煮粽叶皮,泡糯米,洗红枣。到了天快黑,大人就开始包年糕了。我们就在旁边凑热闹,吃红枣。蒸年糕也是个技术活,包好了年糕在水里煮一晚上,也不会散开,端午节早上打开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会散开,端午节就没的吃的了。不过我们从来都不担心,母亲包的年糕是村里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实。

年糕包好了,要开始煮年糕了,说包年糕是技术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从晚上差不多十点开始,要煮到半个夜四五点,那时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户户为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树根,晒干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烧一个小时。到了端午节的早晨,等我们起来,母亲已经炸好了油饼,从田埂上?回了艾叶。院子也扫的干干净净。

看到我们起来了,母亲就用油饼包上一大块年糕给我们吃,黄灿烂的油艾叶插在大门口,这阵各家各户人差不多都出来了,小孩子都拿着父母前面买好五彩丝线开始编五彩绳,老人说是“长命缕”,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脚?,谁的漂亮就说谁可以长命百岁。

家里有出嫁一两年的女儿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娘家来,没小孩的娘家还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会做好香囊给弟妹,传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丝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香囊。女儿有小孩的,娘家妈妈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听,做的却很非常精致,鞋面是黑金丝绒的,红布包边,鞋前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丝线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驱瘟之意。

现在过端午节了已经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节日了,条件好的就出去旅游去了,没时间的就大家伙聚在一起吃饭,就算过端午节了。小时候的热闹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气把花说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到,小时候过节的那种期盼,那份发自内心的悦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是小孩子们一年里最开心的时间。因为在这天孩子们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说到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个端午节。

那天早上奶奶早早就把我叫了起来,说要带我去菜市场买今天做粽子的食材。

我不解地问:“粽子?什么粽子啊!”

奶奶说:“当然要包粽子了,今天可是端午节啊”

“哦!”我恍然大悟,才想起来昨天是我主动求奶奶带我去买包粽子的材料。

想到这,我赶紧穿好衣服跟着奶奶出门了,因为今天要买食材的`可不止我们一家,抢不抢得到还不一定呢!

很快我们就到了菜市场,我探着头望了望。果然,里面挤满了人。

首先我们要先去卖猪肉的肉店,因为人太多排了好久才到我们。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我看呆了,只见50元的猪肉竟被奶奶30元就搞定了。

随后我们又去了米店,做粽子的米。可不是一般的米,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糯米。这种米呈棕色闻起来有一种酒的香味,吃起来也别具一番风味。而且我们在去米店的路上刚好遇到了卖裹着粽子的叶子,这样一来食材就准备完毕了。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是把买来的肉切成小块。一旁的我也没闲着,我把买来包粽子的叶子折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它的一面必须留一个口子好放猪肉和米。没过一会儿我们就把粽子包好了。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端午节可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一独醒。”端午节是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人们常在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用粽叶层层包裹着糯米,再塞些蛋黄、肉、红枣,用细绳绕着粽子绑一圈,一齐放入蒸笼中。不久,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冒着热气走了出来,解开细绳,霎时间,一阵清香扑鼻而来,一个糯米金字塔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原本略微油腻的肉与糯米和粽叶的清香融合在一起,软而不腻,让人赞不绝口。传说,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自己的祖国灭亡悲恸不已,便跳入了汨罗江自尽。老百姓异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有一位渔夫拿出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入江中,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尸体。

除了吃粽子外,人们还会在这天赛龙舟,十几人乘坐一艘船,齐心协力向终点进发。许久以前,每年这天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个是在急鼓声中刻画龙形独木舟,在水面上做竞渡祭龙神,这便是端午赛龙舟的由来。

大人还会在这天喝雄黄酒避五毒,雄黄有清毒的作用,所以人们常把它磨成粉末,与酒一起浸泡。端午常有蛇蝎出没,人们就把这天喝雄黄酒当作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我们要传承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端午节的家乡风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家乡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家乡风俗作文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当听到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飘万里的人间美味——粽子。

粽子,一个神奇的美食;一个独特的美食;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叶或河塘嫩芦为皮,糯米为馅,植物为味,蒸熟后脱去那墨绿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肤的“棕子小姐”,远远就能闻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投江自尽。百姓为了江中鱼虾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开鱼虾,后来就有了粽子的出现。

端午的味道,不仅在粽子,还隐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门头都要挂艾叶。据说端午这一天,百草皆是药,艾叶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小孩洗药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个以味道为载体,寄托人们对家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国的爱。粽子包的是乾坤与大地,包的是中华民族魂,还有永不褪色的习俗。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我的家乡唐山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

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

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一年中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七夕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等活动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都会自己包粽子来吃。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看到妈妈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觉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妈妈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妈妈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叶用清水洗干净,再准备好做馅料需要用到的红枣、花生和糯米。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叶,在妈妈的指导下,把箬叶围起来,做成一个小口袋一样的形状。紧接着,我用勺子从旁边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叶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几颗红枣和花生。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压紧,并学着妈妈的样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个棱角。包粽子真的是个技术活,在包的过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却像个“大肚子将军”,整个身子都是圆乎乎的,没有棱角。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包出的粽子一个比一个成功。

包好后就开始上锅蒸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当我闻到从锅中飘来的阵阵香气,总想揭开锅盖看看熟了没有。终于可以开始品尝了,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觉得好吃极了。

去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快乐极了。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节还能和去年一样,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俗的,也是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是,在端午那天每个孩子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的绳子——五色缕。

五色缕,说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的丝线编成的绳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灾祸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然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从那一辈传下来的了,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摘下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还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时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绳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差,花花绿绿的颜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个会活动的调色盘。洗来洗去的让我就的分外的烦,干脆就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解了下来,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为平安无事,可以解除警报的时候,它败露了——我的外婆发现了。她将我拉到客厅里狠狠教训了一顿,那神态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罪过。瞬间,一种“都是我的错”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编了一条五色缕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嘱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来,平时是万万不能解下的!

后来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将五色缕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带一身的病痛和灾难带走的含义。绳子顺流而下,灾难也会随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会过的幸福安康。

现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时,妈妈也会挑五条颜色鲜亮的绳子编成五色缕,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编法,只是随便撮一撮,应应景,在过节时讨个好兆头罢了。

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端午前一天,妈妈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一年中有我喜欢的热热闹闹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还是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影儿了。

在我的家里头,每个人都会包粽子。妈妈告诉我:“烨,长大了,要学会包粽子哩!来,我来教你包饺子。”我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场买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场了。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妈妈对我说。我想想,这不是很简单吗?便开始动手了。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是还是做不好。没办法,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走过来手把手的叫我,一个还算像样的粽子在我手上诞生了。

我终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耶,我终于会包粽子啦!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由的,有这样一个典故——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不已,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人们怕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爱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裹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

端午节,真有趣。充满了民族特色,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缅怀先烈忠贞爱国,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祝福祖国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除了春节,我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粽子是我最爱的食物之一。

听说别的地方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可我的家乡却没有。也许是有的只是我没见过罢了。不过吃粽子还是有的。

一大早起来,就见外婆在准备食材,妈妈在洗粽叶。我过去帮妈妈洗粽叶,我边洗边问妈妈:“妈妈,粽叶用的是那种叶子呢?”

"有的是用箬叶,还有的是用苇叶。”妈妈回答

“哦!”虽然我嘴上说“哦”,但是不知道箬叶和苇叶是哪种叶子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卷成一个有盖子的三角体,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盖上盖子,最后再裹一层粽叶,用绳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饭时间,粽子蒸好了,我顾不上烫,挑了一个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个吃完再来一个,百吃不腻,要不是吃得肚子像个皮球,我还要接着吃。

这一天的食物几乎是粽子,因为粽子想既可当主食,又可当甜点,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吃粽子。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

家乡有很多有趣的民风民俗,但是我觉得最好玩的还是要数端午节的了,瞧,又是一年端午时!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风俗,很有趣,很热闹!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相信你一定也会很喜欢的!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一年中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七夕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等活动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都会自己包粽子来吃。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看到妈妈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觉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妈妈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妈妈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叶用清水洗干净,再准备好做馅料需要用到的红枣、花生和糯米。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叶,在妈妈的指导下,把箬叶围起来,做成一个小口袋一样的形状。紧接着,我用勺子从旁边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叶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几颗红枣和花生。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压紧,并学着妈妈的样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个棱角。包粽子真的是个技术活,在包的过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却像个“大肚子将军”,整个身子都是圆乎乎的,没有棱角。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包出的粽子一个比一个成功。

包好后就开始上锅蒸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当我闻到从锅中飘来的阵阵香气,总想揭开锅盖看看熟了没有。终于可以开始品尝了,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觉得好吃极了。

去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快乐极了。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节还能和去年一样,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都要包粽子、挂艾草、扎香囊、煮鸡蛋,还要绑五彩绳,通过这些传统习俗来避灾祈福、庆祝节日,同时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统风俗项目多种多样,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包粽子了,因为这是一种特定节日才能品尝到的甜美食品。

端午节当天,奶奶都会来到我们家里,亲手为我们包粽子,这可是奶奶的拿手绝活,只见奶奶习惯的坐在板凳上,拿起一片早已浸泡好的粽子叶,双手一交叉就将粽叶兜成一个圆锥形的小兜兜,先放一些已经浸泡的十分饱满、白滑的江米垫底,然后放入花生仁、大枣,再用江米将其覆盖,直到装满粽叶的小兜,手法绝妙的奶奶一下就把它裹成了一个“立体三角形”,再迅速用马莲绳将这个“立体三角形”捆绑个结实,就这样一个小粽子就包好了。

看着奶奶微笑的脸庞和娴熟的动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于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拿起一片粽子叶,有模有样学着奶奶的动作包了起来,兜小兜、放江米、埋大枣、扎马莲一板一眼,可结果还是不太理想,那粽子被我包的七扭八歪,完全看不出是“立体三角形”但那毕竟是我的亲手杰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奶奶身手利落已经包好了全部的粽子,把它们放在一个大锅里蒸了起来。粽子需要好长时间才能蒸好,所以闲不下来的我就去帮爸爸挂艾草,爸爸个子高,负责把一束艾草悬挂到家门的上角,而我负责给爸爸递送着工具,在我们的通力配合下,艾草很快就挂好了,看着绿绿的艾叶,希望我的家人们都能够健健康康。

“粽子出锅啦!”一直在忙碌的奶奶喊道,还在门外的我早已经闻到了粽子飘出来的香味,口中也早已生津,不住的咽着口水。热气腾腾的粽子被摆放在妈妈已经准备好的一桌饭菜中央,劳苦功高的奶奶被请入上座。对了,好像还缺少了点什么,赛龙舟啊!打开电视,精彩激烈龙舟比赛正如火如荼,吃着香甜的粽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幸福。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传统节日,它给了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和温暖亲情,我爱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算是过得比较传统了。

早上六点多起床,四口手拉手直奔城南路早市,那里有我们想要买的艾叶和香囊。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们搜寻着卖艾叶的小贩,孩子们则到处寻找着他们盼望的香囊。

隔着来往不停的人群,一股端午节香囊特有的香味飘入我的鼻孔。顺着香味寻来,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挂满各种各样香囊的三轮车旁边认真地编制着一个绣球香囊。站在车的另一旁招呼生意的大概是她的女儿,正在给买香囊的顾客介绍着款式不同、做工精细的香囊,夸着老太太的手艺,夸着香囊里所装香料的纯正天然。尤其是那精美的十二生肖香囊、夸张可笑的扳脚娃娃香囊,让人拿在手里就不忍放下。闻一闻,是那种纯正的草药香。

阿福一眼相中了一个红黄相间、做工非常精致的绣球香囊,抓在手里不撒手;雪儿则在选择十二生肖香囊时,到底选择大龙还是乖巧的兔而犯愁(她总是说自己属兔尾巴龙头),两个都那么可爱,都不舍得放弃。最后,我给孩子们买了绣球和兔兔香囊挂上脖子,再给每人一根漂亮的五色线绑在手上,总算让孩子们心满意足。那边,老公也拿着一把新鲜的艾叶向我们这边走来。艾叶、香囊都买齐了,就差去吃糥糥的粽子和香脆的麻叶了。呵呵,我小时候过端午的时候可都是父母亲手做的这些好吃的好玩的呢!

我们来到一家小有名气的小吃店,门口的大桶里放满了煮好的、飘着新鲜粽香的粽子,案子上堆着高高的炸好麻叶和糖糕,顾客们排着长长的队,有的买着带回家吃,有的就在小店里吃。我们就在小店里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迫不及待地剥开新鲜的粽叶开始品尝又糯又甜的粽子。

吃完粽子,我们出发去郑东如意湖游玩。巧的是,这里正在举行龙舟赛。老公带着孩子观看了热闹的比赛,又和孩子们讨论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聊起了屈原的《离骚》,以及我们小时候怎样过端午节,孩子们兴奋极了,对我们小时候的事情特别好奇。

孩子们戴着香囊和五色线,和父母在一起说笑玩闹,看他们开心的样子,真的好幸福好满足。其实,我们陪伴孩子时,我们也同样好幸福好满足。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在传统的幸福中度过。

家乡风俗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这天,听说离家不远的“将军湖”上有“高杆船技”表演,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表演。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将军湖”,看到湖的两岸早已人山人海,但表演还没有开始。湖边的一条龙舟上插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高杆船技”四个大字。四个老伯扶着一根大毛竹,还有几个人在龙舟上敲锣打鼓。

龙舟慢慢地撑到了湖中央,今天的风很大,吹得毛竹东倒西歪,我心想:这人要是爬到这根竹子上岂不是很危险!

“高杆船技”是家乡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时候都会进行表演,已经逐渐成为了家乡的一项文化盛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