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实施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接下来,为大家奉上一些经典的三年级教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2、有的时候一个句子能用上一个好的词语,这个句子就美了,看下一题,难度在增大,不过同学们不要害怕,请看:春天来到田野里,油菜花开了。春天来到草地上,草儿绿了。能说一说吗?能写一写吗?师巡视指导。
3、你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出来吗?师生评价。
4、老师也写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小黑板)
春天来到校园里,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像老爷爷的胡须。
指名读、齐读。
1、我们在田野上找到了春姑娘,自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小组内口头填空:
(探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眼睛。
(点点嫩芽)是春天的音符。
(解冻的小溪)是春天的琴声。
如果换一换说法,怎么说?(体会草芽尖尖像眉毛,野花开放像慢慢睁开眼睛,嫩芽吐绿时远远望去像跳动的音符,解冻的小溪流动时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像唱着春天的歌。将初春的自然美景与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结合起来,感受初春的美和语言的美。)
2、朗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生口头填写
朗读并背诵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与能力:会认“羞”等9个字,会写“脱”等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春天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1、生字卡片
2、歌曲《春天在哪里》
2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出示生字,请学生教读。(着重指导读好“遮”“嫩”“触”)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遮、触”是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en不un。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遮、掩、探。
自编谜语识字:羞(歪尾巴羊骑着牛)
嫩(一束鲜花在中间,女孩反文两边坐)
5、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6、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3、学习4—7自然段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c、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引读、表演读等
4、第8自然段
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朗读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来吗?
感受了诗情画意,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春天记下来好吗?
老师引背――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五、课外拓展,迁移运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六、实践作业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春天的脚步是那样的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才会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指导书写“野、解”两个字。
(1)出示范字,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以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交流时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重点强调“野”的右半部分笔顺为“フマ予”,“解”的右半部分是“刀+牛”。
(4)学生练写两遍。
(5)选写的好的展示一下。
播放flash,游戏中识记“触、棉、摇、野”
2、情境创设:春天的图画(配乐读朱自清《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汇报交流,引出孩子们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作曲家雷雨声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民乐三重奏曲《春天来了》是本单元的欣赏教学内容。这首乐曲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既发挥了原曲欢快喜悦的情趣,又以各种演奏技巧以及巧妙的配器等,生动地表现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易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抽象的知识难于掌握。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氛围加以铺垫,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
我校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多,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起步较晚。经过三年多的音乐课学习,他们具备一定听赏能力,节奏感尚可,对民族乐器中的古筝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高胡和扬琴还是首次接触,因此听辨音色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另外,第三部分中扬琴与古筝的音色非常相似,估计学生听辨起来会出现偏差。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3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有三个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是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认识。
第二是能够从体验中初步感知复三部曲曲式结构,并能在聆听中展开想象,用肢体语言和身体简单的律动来表达聆听音乐时的感受。
第三是知道乐曲主题旋律取材于《采茶灯》。
2.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感受到快乐和美好随处可见。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孩子们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乐于参与表现音乐的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乐曲的主题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分辨三种民族乐器的音色,知道演奏方法;通过乐曲速度、情绪等的变化对比初步感知复三段体结构。
难点: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认识;并能够从体验中自主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法):
形象感知与音画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关联与提升法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欣赏引子部分
出示古诗《春晓》,朗读之后听两小段音乐:《春天来了》引子部分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部分,请学生为古诗选择配乐,并说说为什么。
介绍乐器以及演奏方法,出示乐器图片及演奏图片,并模仿演奏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高胡是拉弦,古筝是拨弦,扬琴是击弦。
分别听三种乐器的音色,对比音色的特点,教师简单总结。再次听引子部分,根据音色特点听辨所用乐器,教师板书。
音乐情绪慢,高昂所用乐器高胡、古筝
设计意图:通过为熟悉的古诗选择配乐,引起学生兴趣,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为后面欣赏中分辨所出现的乐器打基础。
2.分段欣赏乐曲(重点)
过程:分为三个小部分,即分别欣赏《春天来了》三个乐段的主题但不出示课题,同时要用自制乐器和老师一起打节奏或者做动作,每段复听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音色听辨出现的乐器。每段听完后由学生总结速度、情绪以及所用乐器,老师写板书。
重点:听第一乐段时要感受和发现速度的变化。学习《采茶灯》的旋律,简单介绍福建民歌《采茶灯》,了解欣赏曲主题的来源。
引导学生从音色上分辨所用的乐器以及乐段的情绪。音乐情绪慢,高昂快—稍慢—快,欢快慢,舒展快,欢快热烈所用乐器高胡、古筝高胡、古筝高胡、古筝高胡、古筝、扬琴。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采茶灯》的旋律使学生知道欣赏曲主题旋律是取材于《采茶灯》。通过用自制乐器和道具与老师一起为乐曲配上伴奏或律动体会乐曲情绪和乐曲的段落变化,在体验中理解情绪,感知曲式,使学生熟悉乐曲的脉络,为完整欣赏乐曲做准备。引导学生从音色特点听辨每个乐段所用的乐器,解决难点。
3.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重点)
先把学生分为几个组,一组朗诵古诗,一组拿自制乐器,一组拿纱巾。教师放完整的音乐并指挥学生随音乐配上不同表演。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活动顺序,教师板书并揭示曲式与课题,在学生对乐曲内容、曲式结构和情绪有了了解的基础上配以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再次听赏。
春天来了——民乐三重奏引子aba+尾声活动形式读古诗打节奏舞纱巾打节奏音乐情绪慢,高昂快—稍慢—快,欢快慢,舒展快,欢快热烈所用乐器高胡、古筝高胡、古筝高胡、古筝高胡、古筝、扬琴引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种“引子+a+b+a+尾声”就叫做复三部曲的曲式。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就是原来的a、b、a三段中有一段或两段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的。这首乐曲中的a段就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形成了小的三段体。
乐曲用了高胡、古筝和扬琴三种乐器一起演奏不同的声部,所以是三重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体验,总结出“引子+a+b+a+尾声”的结构,以及几部分的音乐情绪。渗透曲式概念。完整欣赏全曲,加深体验。
4.课堂小结和思想渗透
首先通过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回顾曲式结构、器乐知识、以及乐曲主题来源,并告诉学生,乐曲的b乐段其实取材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自己找来听。然后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对人情绪的调节作用。
设计意图: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乐器知识,主题来源并做一点小拓展,音乐表现,曲式结构。然后,就音乐内容使学生们懂得音乐可以疏导情绪,并从简单易懂的“冬天过后就是春天”这个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以及不良情绪,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疏导不良情绪,快乐的生活学习。
七、课后小结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用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学生熟悉的古诗作为切入点,然后把乐曲按照不同的情绪分为小段落,再带领学生用切合乐曲内容的简单律动来熟悉乐曲,降低欣赏难度,突破难点,用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方法来达到让学生会听、乐听、听懂的效果,并从中学到知识。最后,在听懂音乐的基础上提升一步到对学生的情商有一个引导和正面培养作用。
对于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如何通俗易懂的给七年级的学生讲清楚,设想起来应该是稍有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会找个相似生活中的例子,做个类比说明。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音乐欣赏课的一点小小的思考,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41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