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人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科特点、课时分配、教材内容等因素。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小数的初步认识

(1)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情预设:先放手让学生根据经验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读的同时,展示读法。

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指名读,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

(2)写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学情预设:这里,老师先书写一个示范,再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应及时巡视指导写法。

板书:5.98元、0.85元、2.60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下面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上。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建构。

师:谁知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5元9角8分、0元8角5分、2元6角0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里不要求学生尽全尽美地回答,只要学生能提到点自上,就说明他对于小数价格的实际含义有所了解,但也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

小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

3.小练。

多媒体展示:几元几角几分的题目,并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答案。

4.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构建。

(1)生活例举。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小数,老师加以肯定)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一起来读一读吧。

多媒体展示:书上第91页的第2题。

师:看来,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而且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数真实无处不在!说到身高,你们了解自己的身高吗?想知道李老师的身高吗?(想)我的身高是1米63厘米。

板书:1米63厘米。

师:猜猜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讲出正确的答案,但说不出理由来。

师:小朋友们猜得非常准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用1.63米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从而过度到本节课的另一核心环节——以米、分米、厘米为素材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多媒体展示:标有1—10的米尺。

多媒体展示:1分米长的线段和1分米字样。

师:1分米师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师:对了,1分米是1米的,也就是米。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多媒体展示:1分米=米=0.1米。

多媒体展示:3分米长的线段。

师:这一段是3分米,那3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前面1分米的环节已经架构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所以这里会比较好的从模仿过渡到知识建构。

多媒体展示:3分米=米=0.3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吗?上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以形象的课件,唤起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和7分米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以避免课堂的单一枯燥,也为下一环节过渡提供铺垫。

(3)感知“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

多媒体展示:标有1—100的米尺。

师: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

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1米)。

多媒体展示:1厘米=米=0.01米。

师: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03米)。

多媒体展示:3厘米=米=0.03米。

师:那18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0.18米)。

板书:18厘米=0.18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

板书:米、分米、厘米。

5.巩固小练。

师:现在知道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写成1.63米了吗?

多媒体展示:丽丽测量身高的情境。

师:有位小朋友在测量身高,我们去看看。

师:丽丽的身高是1米20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米?

学情预设:这里学生可能把1米20厘米写成1.20米和1.2米,都是正确的,应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理由。

师:如果有位小朋友的身高是1.42米,那是几米几厘米?(1米42厘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应前面的猜想,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富整体性。通过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反过来思考“1.42米是几米几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做一做:。

1元是10角.

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元是100分.

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米是10分米。

5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米是100厘米。

5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小数的古今表示法比较。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p94的古今小数。

师: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表示小数点比较好?

三、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出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

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能把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么?

(指名学生回答,是在小黑板上写)。

3.50元=3元5角。

0.20元=2角。

0.15元=1角5分。

1.5元=1元5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等号的左右两边,发现了什么?

生1: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生:明白了。

4、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5、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6、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大家瞧,这是多少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师: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分,每分就是1分米。

师:恩,对极了。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师:6分米呢?8分米呢?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问:这又是多少长呢?

生:1厘米长。

师: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

师: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1/100米。

师: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生:0.01米。

师:真是聪明,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师: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

生:18/100米,0.18米。

师:打开课本89页,完成其中的填空。(完成后校对)。

(3)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

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联系。

1、填单位名称。

8.64元=8()6()4()2.83米=2()8()3()。

2、填适当的数。

0.23米=()/()米=()米。

0.76米=()/()米=()米。

3.19米=()米()厘米=()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一题。

板书:认识小数。

元角分1分米=1/10米=0.1米。

3.50元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3分米=3/10米=0.3米。

0.20元一个数字-----一位小数1厘米=1/100米=0.01米。

0.15元两个小数-----两位小数3厘米=3/100米=0.03米。

1.5元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自加入评选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人员的队伍以来,这是第二次上课,整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参加这个队伍的最主要的目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但漏洞还是一个又一个: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对数学的专业化术语掌握得还不够,所以特地找来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尽量用心地设计每一句话,但“临时抱佛脚”往往是要漏馅儿的,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漏洞百出。就像刘校长所说的:“连我有时都听得糊涂,学生怎能明白?虽然你心中明白,但表达的不够明确。”我想这一点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为自己充更多的电了,去细致地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多看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掌握好更多的数学专业化术语。。。。。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标。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当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时,一学生说:“我在跑步机上见过。”时,我居然“哦”了一声,可能是因为有这么多重量级的老师听课,紧张的缘故吧。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虽说平时对跑步机接触得不多,更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给学生留个悬念哪,“跑步机上真的有小数么?下次老师可要好好去观察观察,你们也是哦。观察后我们再来讨论吧。”这样就不会有误导学生的嫌疑了。也许是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吧。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我会填补这一个一个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称职而出色的数学教师。加油努力吧!

新人教版第六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同学首次接触小数,小数不同于整数,也不同于分数,对同学来说是很笼统、难以理解的知识。李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一课就是在同学初步认识小数之后进行的一课。相信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枯燥,更是领略了练习课的乏味,至于公开课吗,练习课也是少有人问津的。但是,听了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欣赏李老师严密的课堂组织,更感叹于李老师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可以说,就凭这一点,这节课就是一节胜利的研讨课,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的课。综合组内老师的所见,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课堂的组织形式多样,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

由于练习课自身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抓住了同学好胜的心理,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关,以过关的形式开展教学,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有一种成绩感、满足感。使同学发生一种不时挑战自身,逾越自身的激情与激动。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同学时方法灵活多变,有分小组的、有分男女生的。总之,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以丰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本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首先本节课的内容汲和到的知识点非常多,有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的读、写法,数位和位数,计数单位等。其次本节课的题型非常丰富,训练到了填空、选择、找生活中的小数等,题目也有一定的层次性。

二、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局部同学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数学离自身太远,假如在教学中教师能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学便会兴趣盎然。新课程规范也提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知识生活化”等新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中,李老师布置了一个“我是小小收藏家”的环节,让同学收集小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其实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特别是商场里商品的价格。通过这个环节,使同学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同学通过收集,会发现很多,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中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同学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

三、提一点个人的看法。

李老师的这节课注重了对知识的梳理,注重了协助同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注重了课堂中对基本技能的落实,通过布置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同学的读数、写数能力。我个人觉得,可不可以从同学在学习这局部知识时的作业中找一些典型的错误加以分析,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同学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3)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五、教学后记: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四、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

1、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4、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

5、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几分之一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1。

几分之几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1。

练习课加深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1。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1、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1。

综合练习课1、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1。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

合计6。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2

刘慧。

联系电话:5811996。

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一)(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4、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并理解算理。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观察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分数加减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探索和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的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1、什么是分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动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亲身体验分数的意义,为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作铺垫。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整体;分数的意义;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突出重点的策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几分之几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学生身边的实际,让学生体会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彻底理解算理。

(四)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原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概念实效接触,而且建立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混淆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如分苹果、分桃子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因此,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加深理解一个整体。

(2)原因分析:学生对容易混淆一个整体与其中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同分母大小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让学生动手“画、剪”,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感受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多个个体合在一起,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原因分析:学生没能深刻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分母相加。

(3)解决策略:可以利用直观图形分析,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策略。

策略1:从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知道,把一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分数的必要性。教材中的“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做好过程--适合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策略2:“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图形,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必须知道,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适合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

策略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用(图形、线段图)等多种直观方式来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适合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策略4: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字。且所有知识的掌握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

六、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错例1:1/8>1/4。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时,容易造成思维惯性,把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针对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然后涂色,用直观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1)有什么规律?2)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只有发现规律,才能最经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错例2:2/8+3/8=5/16。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错误,或把整数的加减法计算迁移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针对错误,我们可采取图形,线段图或其他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七、练习题分析。

1、教材的练习题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96第2题。

(2)p97第6、7题。

(3)p98第10、11题。

(4)p101第1题。

(5)p102第5题。

(6)p103第8、9、10题。

2、练习题中常出现的错误:

填空题:

3/8是()个1/8,11个1/12()。

1里面有()1/5,有()个1/7。

判断题:

1、把一块饼分成5份,其中一份就是1/5。()。

2、1/6+5/6=6/12()。

3、7/10千克表示1千克的7/10()。

七、课时分配:(共7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

2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

3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4练习3课时。

5、机动1课时。

八.教学流程: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桃子、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桃子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桃子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师演示分桃子。指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3。

1)要得到一个蛋糕的1/3应该怎样分,这个1/3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3。

(2)教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分成三块,每块是它的三份之一。

(3)小结: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表示方法对吗?

3、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4、实际应用。

如果小新只有5角钱,正南有1元5角,两人凑钱买了一个汉堡,该怎么分才公平?

5、问号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3/43----分子4----分母/-----分数线。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c.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1。

1/2()1/3。

注: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2、数学小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师:最后咱们共同来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猪八戒吃西瓜。在听故事的同时别忘了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

2、巩固练习。

(1).看分数,图颜色。

1/25/83/4。

注:教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上来看分数图颜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比一比大小。

5/9()4/9。

(3)、比较大小。

2/5()3/57/9()2/911/15()13/15。

1/9()1/63/8()5/81/36()1/35。

(4)、把10斤香蕉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斤?占整个的几分之几?

3、能力提高:

(1)、比较分数大小。

1/2()2/5。

4.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第六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学习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的时候,五角八分有学生不知道5.08中间的零要写出来,这点我强调的不够,应该反复多次的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就用零占位”,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小数王国》本来是想让表现积极的学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进行选择先去哪个地方,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带着学生依次讲了下来,激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作用没有表现出来。

3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加合理。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汉堡的价格,哪个物品的长度可以用0.65米表示…这样的练习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浪费了时间。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1厘米=0.01米”进行比较。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所以在后来的巩固练习中,遇到了困难。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

14--15平均数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5个、、4个、、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

小组汇报。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6、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3.巩固。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了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

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

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

4.拓展。

1、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学生举例。

2、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4、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

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5、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2)汇报:

板书:45.00、3.20、0.40、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小数点。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1)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分米.0.7米是()分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同学互说。

(2)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米?0.72米是()厘米?

(3)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5)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

(1)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元()角.

(2)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3)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元.

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2)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力目标:

能认读、会写简单的小数,会认物品的价格。

3、情感目标: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认读、会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

会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数。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7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资料认识小数,明白以元为单位、已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好处。

2、明白十分之几能够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能够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出小数。

4、透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潜力。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理解,教学资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体会到小数的实际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好处,小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板书:(数)这是一个什么字?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过的如:1、5、18、93、100等这些数都是(整数);还有如:1/2、4/9、1/10、3/100等这些数都是(分数);除了这些数你还明白什么数?(小数),对,我们这天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1、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书的价格、记录身高、体重时、商店买东西时等)。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打破了多数学生认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2、你们明白吗?在我们的家中也有小数。(课件出示)。

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

如0。9、1。0、16。5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的前面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我们叫它们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

你能说说黑板上这些小数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吗?

(1)、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一样吗?

(2)、小结: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能够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3)、读一读。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体重可达5。25吨;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最大的鸟是鸵鸟,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2。5千克。

(4)、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你们会写小数吗?我们来试一试。

听写小数:姚明身高二点二六米;刘翔跨栏成绩十二点八八秒;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六千七百七十二千米;马拉松赛跑全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浙江杭州弯钱塘江潮潮头高度达三点五米。

校对,说说写的怎样样,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老师提示:想明白0。5米究竟有多长,要先明白0。1米有多长,就能明白0。5米有多长。

介绍:其实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请生拿出米尺,一边观察操作一边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1/10米还能够写成0。1米。

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也就是说:0。1米就是1/10米。

继续请学生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讨论下方的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米,还能够写成()米;

3分米是()/()米,还能够写成()米;

5分米是()/()米,还能够写成()米;

5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你明白0。5米能够用分数怎样表示吗?它到底有多长呢?你前面的猜想正确吗?(0。5米就是5/10米,也就是5分米)。

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能够用十分之几表示。

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呢?

请学生对照米尺,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米,还能够写成米。

3厘米是米,还能够写成米。

18厘米是米,还能够写成米。

引导学生小结:两位小数能够用百分之几表示。

3、观察: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试一试。

1分米=()米=()米9分米=()米=()米。

3厘米=()米=()米65厘米=()米=()米。

你是怎样想的。

2、把下图的图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略)。

3、我来填一填。

5。85读作()二十六点八写作()。

7。25元表示()元()角()分。

4。06元表示()元()角()分。

3角=()元=()元36分=()元=()元。

6分米=()米=()米45厘米=()米=()米。

3厘米=()分米,也能够写成()米。

四、全课小结。

五、感悟收获。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用小数为自我的表现打分)。

【教学设计】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的最后,让学生用小数为自我的表现打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数学。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课件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多练习。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象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3、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知识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办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交流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肯定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并且会读小数,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数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经验。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利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利用配钥匙和摆小数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分析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安排两个例题的小数认识,一个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另一个从几元几角生活实例展开讨论。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会认、会读、会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3、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以字“数”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数”

师:对了,在我们数学课上,认识数是我们特别重要的任务。

师:从我们入学以来,认识了1、2、3、5、15。

……100等这样的整数,也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这样的分数。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常见到什么样的数呢?

师:是的,在哪里见到过?

师:哦,超市。

多媒体展示:超市调查情境图。

多媒体展示:两张记录单。

师:看得懂吗?(懂)你更喜欢哪张记录单?说说你的看法。

师:是呀,这两种记录各有所长,不过小女孩的这样记录单更简单、明了、方便,很值得我们来研究。

多媒体展示:突显以“元”为单位的记录单。

2、初识小数,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0.2、1.5和3.8这三个小数。

多媒体展示:小数点变红。

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1)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指名读,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

(2)写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板书:0.2、1.5、3.8。

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下面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上。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建构。

师:谁知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摸钱的游戏好不好。

(过程:1.请一名学生摸,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写下这位学生所摸的几元几角,并写下来。

2.师:小数点左面的数表示什么(几元),小数点右面的数表示什么(几角)。

师:是的,如何读呢?

师:很好,如何把它写成小数形式。

师:是啊,小数点左面表示几元,小数点右面表示几角。)。

板书:5元9角、0元8角、2元6角。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构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对小数的实际含义有所了解,但也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

多媒体展示:几元几角的题目,并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答案。

4.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构建。

(1)生活例举。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小数,老师加以肯定)。

师:冯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一起来读一读吧。

多媒体展示:动物体重动物奔跑的速度等。

师:看来,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而且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数真实无处不在!说到身高,你们了解自己的身高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想)我的身高是1米4分米。

板书:1米4分米。

师:猜猜老师的身高1米7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师:小朋友们猜得非常准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郑老师的身高1米分米为什么能用1.7米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从而过度到本节课的另一核心环节——以米、分米、为素材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多媒体展示:出示米尺。

多媒体展示:1分米长的线段和1分米字样。

师:1分米师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师:对了,1分米是1米的。

1

10。

也就是。

1

10。

米。

1

10。

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多媒体展示:1分米=。

1

10。

米=0.1米。

多媒体展示:3分米长的线段。

师:这一段是3分米,那3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多媒体展示:3分米=。

3

10。

米=0.3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吗?上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以形象的课件,唤起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和7分米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以避免课堂的单一枯燥,也为下一环节过渡提供铺垫。

5.巩固小练。

1.我会读。

2.我会写。

3.找规律。

4.走进生活看动物。

5.走进生活看物品。

6动物请客。

7.蜜蜂猜谜。

(三)、运用拓展。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p89的古今小数。

师: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表示小数点比较好?

2.价格竞猜游戏。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习的小数计数法来玩一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多媒体展示:玩具汽车师:玩具汽车的价格在100元——120元之间,有小数的。

设计意图:这两个拓展的应用,第一个是让学生了解古今的小数的表示方法和小数点的设计者,让学生在学习构建小数的意义的同时,了解数学的文化。第二个价格精彩游戏设计是为了综合运用小数的知识,不仅设计了小数的读法,还间接拓展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打下伏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

(五)、板书设计。

元角。

-4-/5。

5.9元5元9角1米75厘米=1.75米。

0.8元0元8角米分米厘米。

2.6元2元6角8分米=0.8米。

-5-/5。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1—92页内容。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小学教材中分两段进行,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是从“量”抽象到“数”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即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学习本课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等学习内容打基础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在数的认识等内容中体现发展数感。本节课,我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准备丰富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展开学习历程,激发兴趣,唤起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利用长度单位多角度地完善对小数的认知。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渗透迁移、归纳、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认识0.1米、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件米尺模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视频,谈话导入新课。

师:那除了整数,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激活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

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素材、初读小数、观察、发现并介绍小数点。

(3)引导认、读小数。

2.借助“元”、初识小数。

(1)结合商品价格标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每一张价格标签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与语言表述中,初步体会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3)引导观察,对比发现,小数点前后的数字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价值。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读数中,对两位小数的读法,予以指导。不专门强调读小数,将读数任务穿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3.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1)根据经验知道0.1元=1角。

(2)借助多种直观图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再现分数学习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并发现1角=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0.1元=元。

人民币的运用,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购物经验,对商品的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含义都比较了解。因此,从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角度出发,学生的经验中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学生更为熟悉,易于接受,因此,借助生活经验再现0.1元=1角,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来呈现思考过程,唤起分数学习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推理出1角=元,感悟1角=元=0.1元。

(1)根据学习经验,迁移类推出,1分米=米=0.1米。

(2)生独立探究,写出合适的小数表示出相应长度。

(3)结合直观图,认识1.3米与1.6米,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基础上,借助“米尺”模型,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钻研1分米=米=0.1米,再一次的强化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2.在数轴上找到每一个小数对应的位置。

设计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五、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小数发展史,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