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元宵节赏美丽的花灯(通用17篇)

元宵节赏美丽的花灯(通用17篇)



元宵节是一个让人欢乐和感受传统文化的节日,也是人们放飞梦想和希望的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相关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示。

元宵节花灯作文

正月十五的夜晚,我吃完元宵上街去赏花灯。

今天的街道格外漂亮,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提着手中的灯笼轻快地奔跑着。街道两旁到处是灯笼,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古朴典雅的官灯,舞姿婆娑的仙女灯……各种各样,形态万千。

我在花海中徜徉,循着音乐望去,一位老婆婆卖着彩灯。一只色彩斑斓的大孔雀尾巴上有无数深蓝色的小彩灯,若明若暗。最美的是荷花灯,我买下了一个,淡淡的花瓣如少女的裙摆,绿叶相衬着。轻轻放入河边,缓缓漂入河中央。我闭上眼,许下一个愿望:“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

夜深了,我依依不舍的走向回家的路。

元宵节花灯作文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这一天里,人们要吃元宵,猜各式各样的灯谜,还要点花灯,看花灯。眼看快到元宵节了,我的小花灯还没准备。按惯例,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我总会点上花灯,关上全家的灯在家中绕几圈,体现出节日的气氛,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我便与爸爸妈妈一齐前往夫子庙,那儿可是观灯,买灯的地方!

午时,我们一家坐地铁到三山街,步行五分钟后便到了南京夫子庙。刚进大门,便看见了游人手上挑着的形形色色的花灯,兔子灯、荷花灯、还有小马灯、飞机灯、金鱼灯等等,我不禁心里痒痒的,真想买一个。

到了内秦淮河南边,有一座小桥,河中有十几艘画舫。我扫视周围,发现了一顶大大的状元帽,那样的帽子,恐怕仅有巨人才戴得了吧!夫子庙老街上热闹不已,大家饶有兴致的逛着,不时停下来看看自我喜欢的东西。“看那儿!有个“状元”!”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也发现了一位身披红袍服,头戴状元帽,还坐在一匹“大马”上,两旁的“卫士”护卫着。我又打量了一眼,发现这位“新科状元”还穿着雪地靴呢!太穿越了!沿着老街走了一圈,到了花灯市场。市场中最抢镜的便是荷花灯,颜色,大小都各不相同,今年是马年,马灯也分外流行,我也属马,便挑了一个梅红色的小马灯,准备带回家,妈妈也挑了一个小小的红色荷花灯,有些红红火火的意思。

当我们快走的时候,天空中飘起了大雪,在那里,我提前祝大家元宵节欢乐!

元宵节观花灯作文

在元宵节的时候,都会有观花灯的习俗,在观花灯的时候,有哪些事情是让你难忘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观花灯。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人民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昨天晚上,我刚完吃汤圆,就到沙埕去看花灯。

夜幕降临时,我和妈妈兴冲冲地来到街上,街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金牛形状的花灯,金牛体格健壮,宛如奔跑的样子,好像在恭祝全国人民鼠年牛气冲天,新春快乐。

牛灯慢慢驶过,随着人流继续往下走,便可以看见几个古代妆扮小的生和姑娘站在空底的轿子中,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向前跳着,又跳向后边,散开,合拢,跳着舞渐渐到另外一条街。我们欣赏着,胜似梦境之迷离,看得眼花缭乱。

人群渐渐散开,我们来到这条街的丁字路口,又有一个新的花灯铁枝。几个小孩被绑在上面,被打扮成孙悟空、观音、古代书生和古装的小姑娘的样子。我真佩服他们,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竟然不会害怕,也不会大声哭出来。

最精彩的还是狮灯抢绣球,两头狮子左摇右摆,前跳后窜,看上去非常凶,都想抢到红绣球,却都无能为力。突然,有人举起一把长长的火焰,威武地耍起来。狮子好像生气了,火冒三丈地,一下子跳出了了舞台,乱了神,似乎很想抢到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了,狮子也失去了威武,在舞台中跳跃。

烟花炮竹声、节目音乐声、呐喊声、敲锣打鼓声、笑声……融成一曲曲美妙动听的交响曲,真是处处欢声笑语。

今晚的灯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令我流连忘返。我期待着明年的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的晚上,爸爸带着我到中山公园赏花灯。

中山公园里十分拥挤,简直是人和灯的海洋。公园里的人。有的在赏花灯,有的在卖灯笼,还有的在拍照,热闹极了!灯笼有很多种,如:昆虫世界,卡通世界,狮子戏球……栩栩如生,漂亮极了!

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卡通世界”,他把许多卡通人物制作成花灯,如:蓝猫,淘气……每个卡通人物都活灵活现。菲菲嬉皮笑脸,非常惹人喜爱,淘气正在看书,学习知识,让人觉得淘气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中山公园的花灯围绕着和谐厦门,温馨厦门,也将祖国科技文化成就的造型制作成花灯,让我即观赏花灯有能学到很多知识,真是受益非浅。

中国有很多很多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在那天,我能看见各种各样的花灯。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赏花灯呢?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话说古时候某一年的正月十五,一个文人在皇宫的花园中散步。突然,他听见从走廊那边传来了哭泣的声音,便走过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宫女在椅子上哭泣。文人问她:“你为什么哭呀?”宫女说:“我叫元宵宫女,这几天过来,我想回家看一看父母。可是,皇宫中不同意宫女出宫。”听了这话,文人非常同情她,就为她想了一个好主意。

文人骑马出宫,来到大街上。他对人们说:“今晚,火神降临人间,你们都要在门上挂一个小灯笼,谁不挂,谁家就会发生火灾。”文人又给皇上写了一封信,信上面说,今天晚上皇宫中会发生大火灾。只有宫中所有人都出宫赏花灯,才能避免这个灾难。皇上看完信,立即下令皇宫的所有人在今晚都要出宫赏花灯。

从此,正有十五赏花灯便成为了中国的一种习俗,大家都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赏花灯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怎能少了花灯这个主角呢?今年,我们学校又举办了观花灯,猜灯谜这个有趣的活动。

花灯展举办在学校东大门的门口,这些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花灯全都是出于同学们的心灵手巧,虽然没有街上卖的花灯精致,但它们构思巧妙、创意新颖、各具特色。

我们是第二节课去观赏花灯的,第一节课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盼星星,盼月亮,第二节课终于到了,我们来到东大门的门口,便再也忍不住了,像小鱼似的散了开来。

瞧!那小巧玲珑的兔子灯,小小的红色眼睛,三角形的嘴巴,短短的尾巴,可爱极了。那威猛高大的老虎灯,正向我们瞪着铜铃般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像真的一样;看!那边一个荷花灯,颜色鲜艳,含苞待放,一片片荷花瓣白里透红;再看,荷叶上还停着什么,哦!原来是一只青蛙,可爱极了。那边的一盏灯最有趣,一个用二十个红包做成的花灯,形状应该是正方形的,四个红包一层一层的,非常有层次感。

可这么多的花灯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然是那个汤圆灯了。一个用纸做的碗,里面同样有几个用纸做的汤圆,上面分别贴着父,母,儿,女四个字,这个汤圆的寓意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团团圆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再看看人群,人山人海,人简直比花灯还要多。同学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人独行。只见一个女同学,站在一个花灯下,看着谜面,一会儿用笔敲敲脑袋,一会儿抓抓头冥思苦想;另一个男同学,站在一个花灯下,愁眉苦脸的,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高兴地一跳三丈高。有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各说各的意见。我看到了一个谜面显微镜,打一成语,我一下就想到了,应该是大眼瞪小眼吧。还有一个谜面双木不成林,打一字,应该是相。有的同学抓不到灯谜纸,一跳一跳;有的同学猜到了,手舞足蹈;有的同学虽然没猜到,有一点灰心,但不服输,继续猜下面的谜面。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欢乐的猜灯谜活动便落下帷幕了。虽然观花灯,猜灯谜的热闹场面已经结束了,但我们还是意犹未尽,希望下次猜灯谜活动更精彩,花灯更美丽。

元宵节作文看花灯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与妈妈早早地来到了灯会上。“哇!这里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美极了!”妈妈没注意我说话,因为她已经被那些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花灯迷住了。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这组灯。“子鼠、丑牛、寅虎……”我脱口而出。只见那老黄牛“咚,咚,咚”敲着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锣,动物们手中各执一种乐器,它们真实多才多艺呀!我与妈妈赞不绝口。

令我最投入的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组灯,这组灯真是一绝呀!刘姥姥身穿乡下手工织的粗布衣,带着她那小孙子,正在观看大观园里的美景。那种目不暇接的样子实在可笑!旁边的小亭子里坐着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头戴凤冠,身穿锦裙,怀抱琵琶,弹奏着优美的乐曲。旁边的树上开着娇艳无比的花朵。

还有那“八仙过海灯”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啊!妈妈,快看那边!”我一把抓起了妈妈的手,挤进了人群簇拥的一组花灯前面,只见一位高贵、美丽的公主坐在宝座上,下面是一只大白象,驮着这位公主。两边各有一只开屏的孔雀,它那大尾巴上的花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那美丽的公主还不时地看看这边,瞧瞧那边。好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觉得接下来的这组灯是我们的骄傲,“神州七号灯”。飞船上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他们身穿宇航服,威风凛凛。妈妈对我说:“他们真是当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还有一组灯是“牛郎织女灯”,牛郎挑着他们的一对儿女,他俩在喜鹊搭成的桥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多么逼真,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元宵节花灯作文

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赏花灯。元宵节那一天,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了汤圆,来到大统华广场,加入了赏花灯的“洪流”。这里真是欢乐的海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里真是灯的世界,不计其数的彩灯齐聚这里,好一派祥和而又繁荣的景象啊!

那金黄的巨龙灯,披着金鳞,正欲腾飞;旁边的马灯似乎不甘示弱,撒开四蹄,要与那条金龙一决高低;而那勤劳的小蜜蜂,更是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地在那雍容华贵的花朵上辛勤地采着花蜜……这么多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元宵节花灯作文

正月十五闹元宵!而在闽南,闹元宵除了吃汤圆就是赏花灯。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元宵节到泉州看花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了好几年。泉州元宵闹花灯习俗由来已久,名扬天下,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

兔年的春节在厦门过。厦门的花灯展时间比泉州早而长,从正月初三点灯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才结束。

正月初三晚上,吃完晚饭一家人便来到白鹭洲公园,这里已经是一片“灯海”。“兔年大吉”、“玉兔迎春”、“玉兔娶亲”、“龟兔赛跑”、“鱼跃龙门争上游”……115组大型彩灯绚丽多彩,交相辉映,灿烂夺目。台北、澎湖、台中、金门等台湾主要县市以及多个旅游机构亦带着台湾的独特民俗和两岸深情前来参展,以澎湖向神明祈福的乞龟风俗为主题、旨在为两岸民众祈福平安、用12800斤白米制成的.“平安龟”最引人注目。

之后几天里,又带外地来的茶友去看了几次,真是百看不厌啊!

元宵节赏花灯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这个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泉州文庙广场赏灯展,一点儿也不夸张地说,什么样的灯笼都有。那里简直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我继续沿着小道走,来到石拱桥上面,看到了一个和大自然十分相似的“谐园”。里面有用花灯制成的几只公鸡正弯下腰在争夺食物,几只仙鹤在水里捉鱼,还有一对鸳鸯在亲热的“谈话”。孔雀张开美丽的羽毛,正在向游客们炫耀它们的美姿,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一片和谐的景象,让人忘却周围的喧闹。

我看了一盏又一盏的灯,看看这盏小兔灯很漂亮,看看那盏小兔灯也很可爱,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看哪一盏,恨不得把自己喜爱的花灯全部搬回家。

欣赏着这美丽的花灯,我在心中默默祝愿着我们的生活要像花灯一样璀灿多姿!

元宵节赏美丽的花灯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但在寒假里经历过的一件事:观花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姐姐害羞地露出了可爱的笑脸,仿佛借这个欢乐的夜晚,向人们展现她独特的魅力。顽皮的星星小弟弟们在深邃的夜空中快活地眨着眼睛,他们仿佛在告诉人们:“朋友们,我也加入了观灯的行列,为咱们的灯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和爸爸妈妈走出了家门,来到了县政府街观灯。首先映入我们眼里的是灯光闪烁的五彩的大字:“沈丘县欢庆元宵节灯展区”。走近一看,人群如潮,五光十色的灯光把整个街道照得如同白昼,把平时不太显眼的楼房,照得就像披上了一件多彩的外衣,显得格外光彩照人。“快来看啊!”不知人群中是谁喊了一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猪八戒背媳妇”吸引了好多人。你看那个“猪八戒”,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头上长着两只扇子似的大耳朵,圆圆的大鼻子上长着两个黑色的鼻孔,又肥又大的肚子向外着。而身上的那个“新媳妇”却显得很有精神:粉红色的外衣缀着淡绿色的花纹,弯弯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微笑的目光里留露出当新娘子的甜蜜。

“加油啊!”又一阵喊声吸引了我。噢,那儿有一对“老绵羊抵头”,我拉着妈妈的手赶紧跑了过去,只见两只身穿白色外衣的“绵羊”,头上长着长长的弯弓似的角,它们各据一方,电钮一按它们便开始争斗,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第一个回合,“雄绵羊”战胜了“雌绵羊”。“雌绵羊”不服气,用尽全力终于战胜了“雄绵羊”赢得了第二局。人们的欢呼声、笑声、配音声响彻云霄,在天空中久久回荡。那边还有“小车赛跑”“小猴子爬山”“机器人工作”等等,这里简直成了灯的海洋。

元宵节花灯作文

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人山人海的xx广场,欣赏那些精制的花灯。

我看见美丽的瓜乡少女,手捧一个大而诱人的哈密瓜站在由哈密瓜堆成的宝塔上。宝塔下,五个福娃拥抱着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一个庞然大物映入我的眼帘。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巍然屹立的巨龙。这条巨龙足有20米长,1米宽。龙的眼睛是用明亮的电灯制成的,龙头还可以自由摆动,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再往前走,望见xx门门前的一个花灯真是色彩迷人,给xx门又添了几分姿色。

我们穿过有两个瓜乡少年搭成的门就进入了长廊,它前面的两只一粉一蓝的小老鼠吸引了我,我顾不得欣赏福娃花灯和妈妈的叫喊,连忙跑过去要看个究竟。哦!原来是小老鼠在开派队呢!而且由刚才那两只小老鼠来跳旋转舞,多么有趣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杆旁,前面一个灯笼形式的花灯更是美不胜收,而且在最后面告诉我们会永远和谐永远美好!

虽然花灯不多,但我从精致的花灯中感受到这种令人惊叹的美丽!

元宵节花灯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快到了,厦门像往年一样举办了灯展。今天,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来到白鹭洲看灯展。白鹭洲整个灯展广场人山人海,真是一个壮观的场面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鹭洲灯展广场大门上的八个字“盛世中华,魅力厦门”。随后,我们进入广场,观赏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体现厦门的发展,有的体现社会的和谐。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虎为主题的花灯,如:“一虎啸春”、“双虎献瑞”、“十虎齐美”等,真是太有趣了!

每年的灯展真是太有意思了,让小朋友增长了不少知识,希望今后的灯展越办越好!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起源的准确时间已搞不清了,但在隋朝前已见于文字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载:柳?“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这是笔者所见关于元宵节闹花灯最早的文字,从中可以分析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来。从“近世风俗”几字来看,闹花灯风俗的产生距此时不会太远,当在十年二十年左右,也不会太近,决不会是一二年的事,因为如果那样,不会引起朝廷大臣的高度注意。“窃见京邑,爰及外州”八字可说明这种风俗涉及面很宽,不但京师中如此,外地州郡也如此。以下文字则提供这样的信息: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们便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赛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

这样,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似乎可以大体确定,即在北周年间,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间。那么,这种风俗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万物之起,必有所始,闹花灯习俗也一样,其产生必有缘由。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可能与佛教的流传有关。《涅?经》上说:如来?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西域记》说:摩喝?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维”是梵语,即焚烧火化。《涅盘经》是说,如来佛死火化后,将其得到的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然后,仙人(当指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绕城每一步的距离点燃一盏灯。古代的“步”是长度单位,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一米六十左右。很明显是为释伽牟尼涅盘举行的悼念仪式,但还没有明确记载是正月十五。《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了。

大约是这两个习俗的合流逐渐形成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民俗。从地点看,这一民俗开始流行于北方,即洛阳及周边州郡。这与北魏、北周时崇尚佛教,而著名禅宗大师达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传法可能有关系,禅宗开始兴起,深受百姓欢迎。从习俗内容看,打破一切界限,不也正体现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观点吗?从以上几点来分析,闹花灯这一习俗的起源与佛教流传有关。这种取消一切束缚,打破一切界限的习俗,时至今日还有余风。民间“正月十五没大小”的俗语和风习便是古风的余绪。

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

正月十五的晚上,吃过晚饭后,踏着皎洁的月色,我和妈妈兴冲冲地来到文化公园赏花灯。

文化公园门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门口有一支小猪乐队,左三只,右三只,有的在拉小提琴,有的在吹长笛,有的在打鼓......。大门也装扮地别具一格,拱形的门上,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神气十足地站在那里,欢迎人们的到来。门上还镶着几个大大的字:我和福娃有个约会。

一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由米老鼠们组成的帆船队,他们个个都精神饱满,准备好了乘风破浪。呀,那里怎么那么多人呢?我挤进密密的人群一看:嘿,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森林运动会呢。小兔子正奋力地向前跑着。咦,它手里怎么还有一根红萝卜呢?哦,原来那是接力棒。小鸡裁判正左瞧瞧,右瞅瞅,看看有没有运动员犯规。那边的领奖台上,已经站着小狗、小牛和小鼠。观众席上的观众都站了起来,为他们鼓掌喝彩!

今年的花灯真是美不胜收,明年,我一定要再来一次。

元宵节花灯

准备材料:一次性纸杯两只,红线若干,剪刀,胶水或双面胶,放焰火剩余的手柄,红色颜料和水粉笔。

1.取一只纸杯,尽量选择横竖有参考图案的,比如这个苹果图案的。沿纵向条纹均匀剪开,成一个个条状。

2.平齐剪掉多余的杯边。

3.修去宽边,因为杯子的杯口是宽些的。

4.一根根向外牵拉一下竖条,成内卷状。

5.取另一只纸杯,只保留上端一部分,其余剪去。

6.同样按图案剪开,为和刚才的条状对接做准备。

7.先在两个底部的中心钻孔穿红线,然后将两只纸杯的条状对应粘接好,灯笼基本成形了。在上下底部粘上彩纸包边,底部中心挂上灯笼穗子,会更有感觉。可以用颜料将灯笼涂成喜庆的红色。

011.将卡纸两边各留0.5-1cm。按等分划好若干条平行线,然后用裁纸刀切开,如图:

022.如下图,先将图片对折然后展开。

033.在两端粘上胶水。

044.粘好后,从上往下往中间轻轻压一下。

055.在上端穿两个孔,然后穿线,一个可以提的简易灯笼就完成了。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元宵节放花灯的由来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

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看花灯

“元夜渔火万户明,车亭跑船绕街行。乍闻喝语连天起,疑见天上金童临。”2月14日晚,元宵节,走进福鼎市沙埕镇,看到的是家家户户挂红灯,乡民沿街庆佳年的景象。八方来客让这个不大的海滨小镇顿显人山人海,他们闻风而来欣赏的是沙埕庆元宵活动的重头戏,拥有二百六十余年可考历史的民俗活动——“搬铁枝”。

在夜幕的映衬下,车鼓亭、功夫扇、舞龙灯、舞线狮等民俗活动轮番上阵。一辆辆花攒锦簇的“铁枝花车”缓缓地绕着街道前行,车上立着高高的“铁枝”,主题不一,有“中国梦”、“花好月圆”、“玉兔探月”等,灯光辉映,美轮美奂,乐队随后伴奏,精彩纷呈,蔚为壮观,令人应接不暇,热闹非凡。“我连续来两天了。昨天陪朋友,今天陪家人。这样的表演确实新奇。虽然以前也有看过,但每回都有不同的亮点。

“铁枝”俗称“杠”、“阁”,是沙埕渔家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多以民间传说、历史轶事为主题,于20xx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杨门女将》、《民族大团结》等。据沙埕《刘氏宗谱》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元宵节就已盛行“搬铁枝”,祈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年的历史。

沙埕铁枝吸收了民俗传说、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精华。一台铁枝中部由一根铁条为杆,从底盘分两根铁条通往更上层,根据铁枝内容需要把铁条制作成各种形状,按照这台“枝”的人物角色,遴选适龄的儿童,一般身高在1.2米左右,为他们量身定做枝台,然后将铁条焊死,分层固定。小演员坐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简单情节或杂技动作。而制作一个新铁枝十分耗时耗力,从构思到成品,由二十多人参与的情况下,还需要至少一星期的时间。

沙埕的元宵节可热闹了,下次有空你们一定要来呀。

元宵节赏花灯

元宵节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家中早早地吃好了汤圆,然后一块儿到街上去赏花灯。

刚走到路口,一支庞大的舞龙队伍也恰巧经过,舞龙的叔叔们精神抖擞,挺直了腰板,箭步如飞,好似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将那原本毫无生气的巨龙舞得活灵活现。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所见之人,都为之喝彩,拍手叫好。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草坪上,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浮想联翩,是一盏盏五彩缤纷的花灯打破了这份沉静。看,那边的十二声肖花灯尤其引人注意。

瞧,十二声肖的大哥—老鼠正在骄傲地向大家问好;勤勤恳恳的老牛正在不服气为什么老鼠当老大呢;凶猛的老虎大吼了一声;吓得小兔躲到了一边;勇猛的巨龙正在云海里腾飞;而小蛇则在水里欢快地游;马儿正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跑;羊儿则在“咩咩”叫,小猴子淘气地爬到树上摘桃吃;大公鸡正在“喔喔”地报鸣;今年是猪年,当然少不了小蛇了,你瞧,它正高兴的游来游去呢;而小猪则在窝里睡懒觉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