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爱心树的读书心得(汇总18篇)

爱心树的读书心得(汇总18篇)



读书心得是一种对自身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能力。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生活,拓宽眼界,提高素质。

读书《简爱》心得体会

本文介绍的是我所读的一本名为《简爱》的小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五个方面介绍我对《简爱》的感悟:首先,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其次,《简爱》告诉我,人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接下来,我会谈谈女性在当时的困难;然后我会重点观察书中的两个人物;最后,我将谈论小说对我的意义,以及它为我带来的反思。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如何面对世界上充满了所谓的权威和规则呢?《简爱》这本小说中的简女士告诉了我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如何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书中的简爱经历了各种困难和独立奋斗,而她最终成功了。她非常有毅力,坚定,并且永远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这激励和感染了我,让我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并告诉自己不要被世俗的看法所影响。

《简爱》这本小说还让我明白了人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信仰,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尊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的。而且每个人所做的不同选择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和经历。书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和简爱的不同家族背景正体现了这一点。

在那个时代,女性遇到了种种困难和局限,这也是《简爱》这本小说所呈现的。如今,我们很难想象自己被限制在一个长久以来的社会规则中。然而,在《简爱》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阻碍。书中的简爱遭受了很多委屈和歧视,她被一系列旧有的规则所限制。但她坚强,不委屈,努力自立,最终获得了幸福。这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尝试自己所想要实现的事情,并且不应该被那些传统的限制所束缚。

罗切斯特先生和简爱这两个角色是《简爱》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物,并且他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位复杂矛盾的人物,他有时表现得很残忍,但在某些时候我们又能看到他明亮的一面。相反,简爱则表现得更加稳定,而且她经常面临着各种困境,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罗切斯特先生和简爱这两个角色相互交错,对我们颠覆了旧有的印象,告诉我们不同的角色都有所作为,并且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后,我想说的是《简爱》这本小说对我意义重大,并且它为我带来了诸多反思。小说教育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并且要相信自己所相信和追求的东西。我认为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灵感与启示,还可以让我们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

总之,《简爱》这本小说是一部很出色的小说,它让我受益匪浅。这本小说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信仰,不要被规则和传统所束缚,并且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尊重。让我们都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继承《简爱》中这些经典的教益。

爱心树阅读心得体会爱心树读书心得

昨天和桐桐妈谈到牛津阅读树这套英文分级读物,不由自主的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点心得,当然也期待从大家的分享中得到启迪。阅读在英文启蒙中的重要作用已不需赘述,但是如何选出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并不像中文书那样让人容易做到。在这种迷茫中,直到我遇到牛津阅读树这套书,才知道这套书是在孩子中间是那么深入人心。

融融的英语学习是断断续续的,先是经历了《机灵狗》、《开心小读者》、《体验英语》、《鹂声英语》、《攀登英语》等众多读物,除了前二个系列坚持了下来,剩余的英语读物但从兴趣方面来说,没有起到悦读的效果,没有了趣味,所以也就束之高搁成了摆设。

去年10月开始,历时8个月完成了罗塞塔5个级别的学习后,有了简单的启蒙积累,自20xx年元月份开始进入牛津阅读树的泛读阶段。先是买了牛3―9级,每天用点读笔边听边看,加上通过图片+猜测+必要时查字典,3―5级基本上理解消化还算顺利。接下来6级之后,伴随kippert,chip等每一个走进孩子内心的主要角色展开的故事情节的离奇古怪、紧抓孩子的心理,孩子认为那些主人公就是真实的自己。虽然难度加大、不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但是丝毫不影响孩子对这个事故情节的向往,于是,我感觉这个时侯孩子对阅读的渴望,已经超越了英文,已经进入了纯粹的故事情节的追寻上了,为了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呵护好,我索性就把孩子不认识的单词提前查好,减少阻力,让孩子在追求故事情节中有淋漓尽致的阅读快感,他在一直渴望了解新的事故,于是,对于牛津阅读树他一直盼望能把它一口气读完,一直处于饥渴的阅读的状态,一直在盼望我能把单词尽快查好,好让他一睹为快。进入8级后,难度大增,有时孩子等不及了索性先自行浏览一遍,期待能查好字典后,进一步详细了解事故内容,印证自己的浏览猜测。

在牛津树的阅读过程中,我觉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还是松居直的那句话:孩子首先追求的是有趣,是好玩。

有了故事情节的深入人心,所以,才有了孩子坚持不懈的兴趣和努力。恰好这一点,牛津阅读树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满足。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阅读书中的字里行间,我多次被李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爱心所感动,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细细品读,我深感李老师就是一本书,一本用爱心铸就的书,耐人回味。

假期里,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愿意与他在一起,愿意与他交流,说心里话,当孩子们与他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激发和点燃了学生心中“想做好学生”的愿望,这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这样就为教育学生铺好了基石。记得书中记叙有一个学生早恋了,经过李老师的悉心教育,那个学生竟然让李老师帮他写回绝的情书,多么让人佩服啊。看来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致胜的法宝。李老师对那些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学习。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师要学生怎样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过谈话等等想办法让学生从心里自己想要怎样做。比如他在转变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想让一个好的同学帮助和监督他,李老师首先与该学生谈心,让那个学生有了强烈想改掉不良习惯的意念,然后学生诚恳地说,想改但是担心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办呢?李老师告诉这位学生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帮助和提醒自己,让他记录自己每天的表现,然后给家长看。如果是学生从心里想改过,又是学生自己选的帮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爱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我自己非常赞同书中的这些话语。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书中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曾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让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和博大的胸怀啊!《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所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和探索。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让我们也像李老师一样,在解读童心的同时将爱心深深的融入孩子们的心间,如甘泉般滋润着学生,而我们也将期待着收获春天般的希望。

《爱心树》读书心得

有一棵苹果树,它将它一生的爱都奉献给了一个小男孩。它平平凡凡,却又是那么伟大。今天,请让我带你走进它的世界-----《爱心树》。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主要讲述了一棵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故事。当小男孩小的时候,大树很爱他,每天都和大树玩捉迷藏。当小男孩大的时候,大树给了他苹果,让他卖苹果赚钱。当小男孩老的时候,苹果树也只剩下树桩了,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小男孩,而此时小男孩也成为一个老人,他只想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儿,变成树桩的`苹果树正好成为他休息的板凳,他们愉快地交谈着。

我看了这本书,想到了我的妈妈,小时候妈妈经常抱着我,陪我玩游戏,照顾我的生活,就像书中描写的那个“苹果树”。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永远地爱你!以后一定孝顺你!

《爱心树》读书心得

我特别喜欢《爱心树》这本书,因为听推荐说读完这本书会更爱妈妈,所以我读了2遍。

这本书里面只有一个故事,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小时候很可爱,我也觉得这棵树很大方地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小男孩,而且大树也觉得很快乐。这本书讲的是小男孩很喜欢这棵树,等小男孩长大了以后,他躺在树下,我发现有四只脚,应该他还有一个好朋友。小男孩长大了以后,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了,经常向大树要一些没有的东西,但是大树还是慷慨的给他了。每一次大树给小男孩一个东西,大树都会觉得很高兴。小男孩基本把大树的东西要完了,大树同时也老了,最后大树只剩下了一个树根,大树还是让男孩坐在树墩上休息,尽量把身子挺高。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大树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旦我有要求,他们就会想办法满足我。他们养育我,并且提供良好的环境给我。

我一定要学会珍惜,更爱我的爸爸妈妈!

读书《简爱》心得体会

简爱是一本著名的英国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孤儿院到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故事。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对《简爱》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简爱的生活经历让我感到震撼。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从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类从生活中得到的爱,她的幼年可以说是悲惨的。在学校里,简爱的成绩很出色,但是因为她身为孤儿的身份而被同学们孤立排挤。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对于简爱来说是一种奋力向前的动力,她努力学习,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这一点让我非常动容。

其次,我非常钦佩简爱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果敢。在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陷阱中,简爱决定离开罗切斯特,尽管她深爱着他,但是她不愿意放弃他的信仰和自我。简爱不愿意将自己变成一名将就着男人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相信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等价的基础之上的。她的这种作为,让我意识到太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因为恐惧而妥协自己,放弃对真理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进一步地,简爱的这种向往自由和追寻自我的决心,给了我很多关于成长的启示。在书中,简爱为了追求自由和独立,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开始了她的独立之路。这其中有很多磨难和痛苦,但是在她坚定的内心里,她相信只有这样才是成长和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方式。简爱的这种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让我想到一个成长的道理:只有在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们才真正没有遗憾。

最后,我得出了出一条关于爱情的结论,那就是真正的爱情,是能够相互支持和鼓舞的。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最终得以圆满,那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简爱和罗切斯特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对方,两人之间的坚定和相互扶持,促成了他们的终身幸福。真正的爱情,在我的理解中,不是束缚和牵制,而是在两个人之间相互释放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一切都使我开始对爱情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对与之有关的事物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总之,《简爱》是一本很好的书,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很多关于珍视自我、追求自由和追寻真爱的真谛。在读完它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要尊重自己的内生需求,把自我价值搭建成为自己成长的基石。我将书中的体现自我和珍视自我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追求真正的自我并且怀抱理想,在实践中慢慢地成长。

《爱心树》读书心得

今天我看了《爱心树》这本书,它是由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看了这本书后,使我很感动。

虽然这本书文学很少,但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我想起了我们人,连大树都可以做得那么好,难道我们不能试一试吗?说真话,我不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因为我们总想着自己,不顾别人,只求自己的生活好一点。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只有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的伤心而伤心,为了别人的高兴而高兴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爱心树》读书心得

《爱心树》是我用最短的时间读完的一本书,但是我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咀嚼它需要用很长时间来思考它。手机版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母爱。

这本书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的格式,大树非常喜欢小男孩,男孩天天陪它玩,他在树下采集掉落的树叶,在树上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大树,大树非常快乐,但是小男孩一点点地长大了,需要很多东西,大树为了男孩,把自己拥有的全部都给了他,自己虽然感到非常孤寂,但是看到小男孩很满足,大树还是非常快乐的。

爱心树读书心得_爱心树心得范文

在这短暂的寒假当中,我读许多书,有:爱心树、青铜葵花和秘密花园这三本书。这几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书那当然就是爱心树啦!这本爱心树虽然能说是小婴儿看的低幼儿的`书,可是我想:张老师让我们看肯定有些什么“意图”的呀。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爱心树主要讲得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男孩和大树一起玩耍、嬉戏,可是小男孩长大了之后,却一直再向大树索全西,而大树却一直满足了他的心愿,从不说一句怨言,还不求回报,到最后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躯去完成男孩的心愿——坐一会儿。可见大树是多么的爱那个男孩,多么的无私呀!

×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生活中,我也常常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帮了一点忙,自己心中也会感到快乐的。这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了,又让我想起了高尔基说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还让我知道了,人类和其他植物、动物是一样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样的过程。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爸爸妈妈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却一直不求回报,而且还默默无闻,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

爱心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爱心读书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爱心读书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读书方式。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人都处于忙碌的状态中,很难拥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然而,阅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充实自我的方式,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扩展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爱心读书应运而生,它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行阅读的人提供了阅读的机会,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共享书香之乐。

第二段:描述爱心读书的形式和目标(200字)。

爱心读书具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义务读书。义务读书是指自愿为他人朗读书籍,让他人获得阅读的机会和乐趣。这种形式往往在公共场所举行,如公园、图书馆等。除了义务读书,爱心读书还可以以书屋的形式存在。书屋是一种开放式的图书馆,人们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并可以把自己的书捐赠给书屋供他人借阅。这样的书屋通常由一些公益组织或个人发起并维护,目的是让更多人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三段:谈谈我参与爱心读书的感受(400字)。

参与爱心读书活动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我通过朗读书籍给他人听,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每次朗读时,我都会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优美动听,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朗读水平,还培养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次,爱心读书活动让我从书籍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阅读给他人的书,我不仅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不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重要的是,参与爱心读书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帮助。每次看到听众在我朗读时露出满意的笑容,或者向我询问更多关于书籍的问题,我都会感到异常开心和满足。这种被他人需要和欣赏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爱心读书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爱心读书活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通过爱心读书,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并通过爱心读书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爱心读书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可以倾听他人的朗读,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对书籍的感悟和思考,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第五段:总结爱心读书的意义和必要性(200字)。

总之,爱心读书活动是一种富有人文情怀的读书方式,它不仅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行阅读的人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共享书香之欢。爱心读书不仅对个人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爱心读书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爱心读书活动,让阅读的好处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都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启迪。

《爱心树》读书心得

看完这个绘本故事我特别的感动,我连着看了两遍。我觉得大树好可怜,最后都被砍成树墩了。大树给小男孩献出了自己的全部东西,小男孩也给大树带来了欢笑。可是我觉得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要爱护这些树木,如果没有了树木,就没有了森林,没有了森林就没有了小动物,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爱心树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名字叫《爱心树》。这本绘本不仅名字好听,而且还很感人。那棵大树用自己的一切来帮助那个小男孩,最后连树根都消失了。可是他一直都很快乐。

最后我读懂了,那棵大树其实就是爸爸、妈妈,那个小男孩就是宝宝。爸爸妈妈很爱我,就像那棵大树爱小男孩儿一样,甚至比那种爱还要高许多许多。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我们要珍惜这种爱。

爱心树优秀阅读心得7

这是一本绘本,是一个男孩儿与一棵树的故事,一个让人懂得爱与奉献的故事,是进入心灵深处那一片净土的一个简单的故事。

故事讲了一棵大树给了男孩儿所有,它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能帮助男孩儿,它愿意献出一切,只为了这个男孩儿和它在一起,一起开心的笑。后来,男孩儿树上的苹果去卖钱,拿树上的树枝盖房子,用大树的树干做了一艘船,最后大叔呀只剩下了树墩,可它也挺直身子让累了的男孩儿安静的休息。

“大树很快乐”,这句话不知道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大树在帮助了男孩儿后得到的满足,大树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只要男孩儿快乐,它便满足,它愿意为男孩儿倾尽所有。而男孩儿只知道索取,他不知道爱心树对他的爱是那么浓厚,以至于,无条件的付出给他,男孩儿索取的都是爱心树无限的爱。爱心树爱这个男孩儿,它不管男孩儿是否回报它,它只有无私的奉献。让男孩儿一直的索取。它会快乐。它只要帮助男孩儿就满足了,它只要它帮助男孩儿后男孩儿的开心。它不在乎自己,它把无限的爱都给了男孩。

最后,男孩儿在爱心树的树墩上坐下了,爱心树很快乐,它又一次帮助了男孩,它很快乐。

爱心树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字叫《爱心树》的书,《爱心树》讲了一棵大树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提供给了小男孩,却没有得到一点报答,自己还感到很快乐的故事。如果他没有把东西给小男孩,他的一生就不会这么残酷,但是也不会这么快乐。他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小男孩,无论自己到了什么地步还感到很快乐。我觉得小男孩做的太过份了,他应该从心里感谢大树,也应该给大树一点温暖,要经常来看它,把它装扮的漂亮一点,这样大树才会更加快乐。

于是我懂得:爱心树的快乐正是自己把一切都奉献给别人,而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过程中得到的!

看完以后,我觉得大树很像我们的母亲,只要我们需要的,它都会帮助我们。它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甚至还有它的生命。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我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能光从别人身上索取爱,要学会给别人更多的爱。这样,我就会很快乐。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棵大树就象一个妈妈一样,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奉献给了孩子,而它自己却很快乐,对孩子不求任何回报。我如果是那个男孩,我会经常给树浇水、施肥,会尽量陪它一起玩,让树感到不孤寂。而作为孩子,我一定努力学习,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心,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爱心树读书心得体会

今天,是星期五,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阮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叫——《爱心树》。这个故事形象地把妈妈比喻成一棵大树,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付出了她的一切。我深切地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

故事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真希望能给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我只剩下一块老树根。我很抱歉······”直到最后,小男孩感觉好累好累的时候,大树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体对小男孩说:“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听着这个故事,我的眼泪在不知不觉中夺眶而出。它让感到很惭愧,在我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像那棵“爱心树”,而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为了让我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他们约定有爸爸去工作,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我。平时只要我想要什么就向爸爸妈妈张口,而我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从没想过能给爸爸妈妈什么,还不懂得感激和回报。一不顺心便会冲他们大喊大叫,发脾气。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给妈妈讲着这个故事,一边心里暗暗发誓:我可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长大后我要做爸爸妈妈的“爱心树”,让他们依靠我。我会给爸爸妈妈带去温暖,带去欢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智慧读书心得

许多人谈到做班主任工作时,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是不是只要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我以为并非如此。20xx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果。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爱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所存在问题采取欣赏和包容的态度,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的艺术就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本领,而教育孩子则是件大事。很明显,爱孩子是教育者首要的素质,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意义。但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不能乱爱,需要方法、技巧。试想,有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越是被溺爱的孩子,越难以管教,成长越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爱缺少智慧,缺少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不仅关注其智力、习惯,更关注其情感;不仅关注其表面行为,更关注其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他们的明天。这种深刻的爱,来自教育者深厚的教育思想。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不为表面的沙砾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

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工作的基础,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需要引导、帮助的孩子,没有爱心,就不能承担工作,而只有爱心,不求方法、策略、技巧、规律,就难以开展工作。相信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常常把他们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上课提醒他们听课,有时间便给予个别辅导,发现有点进步便鼓励,但是一学期下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大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有的甚至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爱心不能包治百病,爱心更不能解决所有的学生教育问题。爱心不是班主任的专利,对解决教育问囊起决定作用的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解决教育中各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全面接纳、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使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智力类型、思维方式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帮助他找出困难所在,制定补救和突破的措施、方法,进而一步步建立自信,走向成功。其中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是班主任能否走向优秀的关键。比如,学生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有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发生了冲突,争吵了起来,甚至拳脚相加。这种情形,相信很多班主任都不陌生,但是仅凭对弱者的关爱、强者的宽容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教给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时,我们对弱者的关爱甚至会演变为一种依赖,最后异化成一种伤害。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动层面。这里的“爱”,是心灵对接的“触发点”,后面有效的措施和持续的行动,才是真正促成学生正视问题、认识错误、自我转化的“良药”。

面对这种情形,有一个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课堂上,他突然问学生:“喜欢看电视吗?”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班主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他不紧不慢地将电视上的一个公益广告词写在黑板上,并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怎么着?来劲了,是吧?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随后,老师自顾自地念叨着“把心放宽,就不挤了”,那两个孩子早就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同学之间不应该这样斤斤计较,而要学会宽容,学会谦让。就这样,一段广告词,就让矛盾消弭在无形之中。

教育智慧,并非单纯的管理技巧,更包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问题研究意识及解决途径。我认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管”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是思考、研究、引导,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执行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的核心就是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班主任的领导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现在许多年轻班主任一遇到问题,就翻什么兵法,找什么技巧,却忽视了自我身心的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其实,再好的技巧,再强的妙招,离开了犹如深厚内功的教育智慧就无法施展。比如,尊重学生的理念、多种方案的预设、妥协多赢的策略等,都能体现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是一个班主任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必然选择。这些策略、技巧都需要以教育智慧为前提,对班级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反思、总结,富有创造性地加以实施,才能发挥最佳的育人效果。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解读和唤醒。因此,对教育者而言,尊重学生要比热爱学生更为重要。只有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才能找到在班集体中生活的意义。一旦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因此,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的同情和谅解。

对某些学生身上的一些行为,我们要分别对待,看是否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之改变;而对于已经根深蒂固、不能轻易改变的行为,我们要采取包容、悦纳的态度,积极干预、耐心化解,不能武断地处理。

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用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我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级实行小团队综合评价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学生都成了我的助手,班主任做得轻松洒脱。充分了解学生,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是教育智慧产生的重要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班主任只有在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才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从里面打开改变之门。

教学相长,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合作对象,是我们生命成长历程的重要旅伴。多年来,我管理学生的诀窍,就是两个字:商量。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凡事要和学生商量,这样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我们的班纪班规都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我很少插手,对学生犯错的惩戒也由班级纪律委员会协商,这样,学生也就逐渐由他律学会了自律,师生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而和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90%的矛盾起源于误解,慢慢地接近、了解、研究、欣赏,教育智慧就会自然生成。同时,读书学习,是教师思想之源,智慧之源。认真地从古今中外经典书籍中吸取精华,吸纳能量,同时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实践反思,创新思想,这是一个教师的教育生命永远年轻,洋溢青春活力和思想灵性的必然途径。做教师,就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

爱心树读书心得

我读了一篇名为《爱心树》的文章,非常感动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位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孩子很喜欢大树,而大树呢,也很喜欢孩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些时候,没有去看望大树,大树常常感到孤寂。有一天,孩子回来看大树,他对大树说:“我需要一点儿钱,”大树回答,“我没有钱,我只有一些苹果和树叶,你把苹果摘下来卖了吧!”孩子爬到树上,拿走了大树的苹果,高兴地卖了钱。后来,孩子接二连三地拿走了大树地树枝和树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当他有苦恼的时候,才想到了大树。最后,孩子变老了,走不动了,他又来到大树跟前,而大树呢,只有一个老树墩了。大树看见孩子,就热情地招呼他,“来吧,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孩子说“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树墩上,这时大树是那样的高兴和激动。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文中的那颗大树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文中的'那个孩子就像我们。孩子只有碰到困难和苦恼的`时候,才会来找大树,而且一点儿好处都不给大树;而大树,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着,尽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树都是尽其所有付出,可大树自己却从未向孩子索求过东西,他只是热切地盼望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见到了,就非常高兴,心满意足。这使我想到了父母,我们的母亲就是那颗爱心树,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全身力量来保护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做一个敬老爱幼的孩子吧!

爱心树的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大家可能会有所疑惑:“树怎么会有爱心呢?难道是树上长满了爱心吗?”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棵大树十分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也十分爱戴这棵树,每天跑到树下嬉戏玩耍、在树荫下睡觉。可是时光飞逝,小男孩长大成人,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向大树索要需求的东西,它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最后,孩子老了,只想找个地方坐坐,大树又答应了他,大树很快乐。

读完了这个故事,它虽然十分简短,却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懂得了许多,俗话说得好:“小故事,大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把我的树枝砍断吧,用它做船,你就可以航行到远方去了;大树很快乐!”故事中的那棵树,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男孩度过困难,他却一声不吭地走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直到后来,还忘记了这棵大树。这就像是比喻生活中长大成年的儿子忘记了养育自己多年的老母亲。这不是一棵普通的大树,它和某些人一样,充满着一颗爱心,和雷锋一样,同样拥有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应该用一颗充满温暖和爱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不去索要需要的报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巴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是啊,我们应该学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去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现在,我明白了,解决了刚才的问题,这棵树不是长满了爱心,而是充满了那个小男孩所没有的爱心,爱是无价的,更是宝贵的,有它的人要长期保持下去,没有的人要学会去拥有。爱,真伟大!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爱心树》的文章,非常感动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位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孩子很喜欢大树,而大树呢,也很喜欢孩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些时候,没有去看望大树,大树常常感到孤寂。有一天,孩子回来看大树,他对大树说:“我需要一点儿钱,”大树回答,“我没有钱,我只有一些苹果和树叶,你把苹果摘下来卖了吧!”孩子爬到树上,拿走了大树的苹果,高兴地卖了钱。后来,孩子接二连三地拿走了大树地树枝和树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当他有苦恼的时候,才想到了大树。最后,孩子变老了,走不动了,他又来到大树跟前,而大树呢,只有一个老树墩了。大树看见孩子,就热情地招呼他,“来吧,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孩子说“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树墩上,这时大树是那样的高兴和激动。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文中的那颗大树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文中的那个孩子就像我们。孩子只有碰到困难和苦恼的时候,才会来找大树,而且一点儿好处都不给大树;而大树,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着,尽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树都是尽其所有付出,可大树自己却从未向孩子索求过东西,他只是热切地盼望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见到了,就非常高兴,心满意足。这使我想到了父母,我们的母亲就是那颗爱心树,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全身力量来保护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做一个敬老爱幼的孩子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