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热门19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热门19篇)



我发现,通过对过去的经历和体验的总结,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启发,加深对于某一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对第三卷第十二章“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中的内容感触颇深。民之所想,则政之所向。作为民政人,我们必须提高站位、着眼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把新时代民政工作抓紧抓好。

要如毛竹一样坚韧生长、植根群众。有一种毛竹,它的生长过程堪称奇观,前4年只长3厘米,但到了第5年,就像施了魔法似的,仅用6周就长高到15米。其实,毛竹前4年不是不长,只是表面看不出,它一直在把根须往百米深的土壤里扎,就是为了巩固生长的根基、积蓄向上的力量。民政工作就是救急难、解民困,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实底,民政人就要像毛竹一样,把扎根的功夫用足用实,做到耐下性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进得了田间地头不怯场,入得了院落屋头不陌生、聊得了乡音话头不尴尬,咽得下白米菜头不皱眉,把群众的痛点、难点刻在脑海记在心头,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扛在肩头,把低保、养老等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要像毛竹一样把为民服务的根扎到基层群众中,凝聚起为民爱民的磅礴力量。

要如春风细雨一般滋润心田、情暖民心。民政工作“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是用心动情的工作。我们胸中多一份爱心,工作中就多一份细心、耐心和热心,群众就多一份放心、舒心和顺心。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社区网格员逐户排查登记送上温馨卡片,社区干部跑腿代购,社区医生上门测温,帮助鄂籍滞川群众渡过难关;为了让老年人居家安心养老,社区建立自助餐厅、专业护工上门关爱,用心用情托起“夕阳红”;为了让小孩儿快乐健康成长,民政人以爱守护童心,用情呵护童年,通过“六一”慰问、“爱心暑托班”、暑期夏令营等形式,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各类困境儿童,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美丽绽放。

要如滴水穿石一样锲而不舍、直抵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民政人守初心、践初心,就是要秉持这种矢志不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然态度,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忠诚实践,知行合一、以行践学;把守住民生保障底线作为神圣职责,通过“兜住底”“真兜底”的工作成绩,为“真脱贫”“脱真贫”的伟大事业做出民政人应有贡献。坚决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挖潜力、破瓶颈、谋实招、解难题,以民政惠民、民政利民的实际行动,兑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庄严承诺。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前行。民政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救急难、惠民生、保稳定作为重要基石,勇立潮头扬民政之帆,奋楫前行护民生之船。

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品读此书,体会有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进一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了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热潮。通读全书,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情怀是一种高尚的追求,情怀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情怀是一种广阔的胸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红船到时代巨轮,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情怀的政党。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情怀。

“政如农工,日夜思之”的国家情怀。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开篇之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从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国防建设、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和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绘制了“路线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既有重点聚焦,又有精耕细作,更从不断推进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协同提升着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下注解。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国家情怀就是要坚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以“政如农工,日夜思之”的姿态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壮丽篇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民族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记载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深深扎根民族文化、充分展现民族特性、坚决捍卫民族利益的重要论述。回顾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展望了中华民族长风破浪的光明图景。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已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潮流,并将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民族情怀就是要坚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姿态奋力演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凯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谈话要点,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爱民的一腔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其实,纵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永远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款款深情溢满字里行间,人民永远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念念不忘的牵挂。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人民情怀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姿态奋力撰写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幸福荣光的伟大史诗。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天下情怀。无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是以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都极为推崇天下情怀,始终保持“兼济天下”的广阔胸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三个专题、十六个篇幅讲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了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真心诚意。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天下情怀就是要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姿态奋力描绘世界各国人民守望相助的崭新画卷。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既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思想结晶,更是饱含了中国共产党伟大情怀的政治宣言,而伟大的情怀只有通过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接力奋斗才能成为现实。在新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

 前一阶段,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我对新时期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指导自己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有三点感受:

一定要“深学”。此书思想高远,理论深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法治中国”等系列讲话,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大国的担当,既让中华民族的理想更加丰满,又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通过全书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责任担当和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本领恐慌问题。此书恰如一轮明镜,照彻心扉,透彻灵魂,唯有深入学习,反复研读,才能准确把握各文之要义。

一定要“致用”。此书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书中旁征博引,用典卓绝,学若不透,难以致用。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之“要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文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关键作用,以及政府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履行工作职能的紧迫感。在学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系列讲话中,深深折服于习近平同志在世界面前展现的大国智慧,通过凝聚来自于世界的推动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论述,让我们更加坚定通过区域合作、市场运作,加快龙苍沟、牛背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助推荥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一定要“笃行”。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知行合一。在改进作风系列文章中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凝练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是勾勒出党员干部躬行实干的底线。“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一文,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提出新要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抓好落实的点滴,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着手,从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做起,终将荥经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就是一剂良药,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领导干部治政百宝箱,唯有善学善用,方能善做善成。

要正确处理国家管理体系与国家管理能力的关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国家管理体系和国家管理能力有什么关系呢?国家管理体系、国家管理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两个重要概念和关键词,它们之间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管理体系是在党的指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套紧密相连、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管理能力是利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防卫、党治国军等各个方面。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是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有良好的国家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管理能力,提高国家管理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管理体系的效能。国家管理体系和国家管理能力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哪个管理国家都不行。管理国家,制度发挥根本、全局、长期作用。但是,没有有有效的管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起不到作用。

同时,国家管理体系与国家管理能力密切相关,但并非国家管理体系越完善,国家管理能力自然越强。综合世界来看,各国各有其管理体系,各国的管理能力因客观状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而有大小差异,同一国家在同一管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将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统一规划、同步建设、一体化推进。既要重视制度的作用,也要重视人的作用,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管理能力的建设。正确处理国家管理体系与国家管理能力的关系,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管理能力。

必须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鲜明特色和显着优势。

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是历史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样巨大的人间奇迹。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最近,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该书深入浅出诠释了习总书记对治国理政方面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了习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强烈历史担当、务实的工作要求,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该书全面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崭新面貌,详细阐述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下面我就“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谈两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发展环境。___航运业经历十年的风风雨雨,许多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没有被淘汰,有些企业还有一定的发展。当前,新的发展机遇逐渐呈现,如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好条件,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是行业管理部门应尽的义务。在___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去年,我们会同___财政部门深入调研,吸收相邻地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制定了___扶持航运业发展实施意见,鼓舞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分享了改革的红利,极大的促进了___航运业发展。政策出台近一年来,___航运业总运力规模增加近___万载重吨,___。

二、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要转变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作风的转变带来的行政高效率。二是要科学引导企业发展。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并及时分析市场、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以超前的眼光及时补足市场信息,及时提供企业参考,供企业决策,让企业科学把握发展的切入点,尽可能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稳步健康发展,最大程度为___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也能充分展示政府部门因科学、高效的服务,使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与盛衰兴亡的生动记录。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习近平同志许多重要讲话都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在论述反腐败斗争时,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关于历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加强对我们党在江西革命斗争史的学习,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高历史文化修养,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认真学习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努力增强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开阔眼界和胸襟。树立历史眼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无论是想问题、做决策,都要强化历史眼光、历史意识,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自觉按照历史的规律不断前进。增强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从辉煌、衰败到复兴的艰难历程,自觉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只争朝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领会恢弘战略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的战略思维,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从全局角度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二是强调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三是强调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央政治局是一个整体,每位同志都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本职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我们党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所谓“踱方步”,就是从战略上思考党、国家和民族事业。

随着国际国内联系日益紧密,各行各业相互关联不断加深,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善于把各种问题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中去分析,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以地方工作的进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集中精力研究重大问题,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走向,从战略上破解发展难题。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

学习领会严密辩证思维。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也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分析问题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关于经济形势,他强调,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关于经济增长,他强调,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关于改革方法,他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情况千变万化,形势纷繁复杂。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对任何事情都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既看到好的一方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提高辩证分析能力。始终坚持“两点论”,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势都要进行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始终坚持“重点论”,增强战略定力,既善于全面思考,又善于突出重点,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目标不放松,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迷惑所扰,坚定不移地接力干、往前走。始终坚持“转化论”,坚定战略方向,正确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对那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做到提前应对、趋利避害,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领会清醒底线思维。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线,防患未然。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谈到作风时,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谈到干部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谈到经济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谈到民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浮现。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既积极防范,更要积极转化,争取赢得最好的局面。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从政的底线要求。同时,要像爱护江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努力建设好、维护好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提升综合实力。更加坚决地推动发展升级,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守住民生工作的底线,着力解决棚户区和土坯房改造、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绝不能为一时发展而污染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大力推进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和谐江西建设,在抓发展的同时切实抓稳定、保平安、促和谐。

中央要求,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善于从矛盾转化中把握规律,善于从形势研判中发现风险,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共产党人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该书将这79篇文献分为18个专题。其中第八个专题是建设生态文明,收入了谈话、讲话、贺信各一篇,在其他专题中涉及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美丽中国等内容的文献还有10篇。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建设方针、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理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一大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谈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在谈到对人民的责任时,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他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的重要途径。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是务林人的神圣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13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他指出:全民义务植树开展30多年来,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增强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他强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他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他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和中央决策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他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重点、根本措施和有效载体,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他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他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他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他强调,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他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生态效益、环境损害等指标和实绩是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是新型政绩观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有力举措。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中国人民不仅要建设好美丽中国,而且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亲自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做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演讲。他向与会者阐明: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他强调: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资源节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他在演讲中提出了4点愿景。在亚太地区推动创新发展的愿景中,他指出:单纯依靠财政刺激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增长不可持续,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得不偿失。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动力,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把生态环境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较多的十大领域之一,而且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他还把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作为第十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门说明。他指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

他认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他指出:针对这一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他阐述了国家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的区别: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他强调了山水林田湖的相互联系。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他在说明中最后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其中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山河秀美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生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把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既抓顶层设计,又抓督促落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增添了动力,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认真履行好第一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以最严格的监督、最有效的管理保护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全书569页,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入了习近平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

最早一篇文章为《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是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最晚一篇文章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开卷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点明了全书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本书17个专题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个专题中,第五个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1月12日)、《守纪律,讲规矩》(201月13日)、《增强看齐意识》(年12月11日)、《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7年8月13日)等。

第一个专题所收8篇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深刻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提出的重大思想。第二到第五个专题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了大量阐述。第六个专题围绕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制定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七到第十一专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习近平同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9幅图片。

本书收入29幅图片,包括三组。

第一组是扉页后的挥手照片1张,下有个人签名。

第二组图片包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2015年4月3日,在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15年9月3日,“九三阅兵”;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11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2017年7月1日,考察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情况等历史瞬间。

第三组图片包括,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北京apec期间,与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2015年4月24日,在印尼万隆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习近平和夫人同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缅怀先贤的“历史性步行”;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201月16日,习近平出席亚投行开业仪式,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年9月4日,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入会场;2017年9月4日,习近平在厦门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历史瞬间。

权威读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成为一部“现象级”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在海外持续热销,从政要、学者,到普通民众,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这本书何以风靡全球,让全世界都在学习?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语道破天机:“它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外国读者可以了解中国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它有助于外国读者客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施密特说。“大家都认为,这本书为世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一个生动、易懂的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各国政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受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除了各国政要和学者,在普通民众中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也刮起一阵阵学习旋风。厄瓜多尔的基多国际书展、伊朗的德黑兰国际书展、纽约举办的美国书展,都有不少当地读者专门到中国图书展台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一位泰国民众在抢先购得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后,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了一条信息,结果立即收到4位朋友请她代购此书。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居民马克·哈赛贝克在上海旅游时,购买了一本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一口气读完后,他在亚马逊网站的电子书销售平台留言: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口大国不容忽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简明坦诚、风趣幽默的论述风格,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个努力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高尚的人。这正是当今世界需要的领导人。”

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

斯里兰卡外国劳务局主席维克勒马索里揭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全球取得巨大影响力的深刻逻辑:“这本书阐释了‘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关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民追求睦邻友好和世界大同的理想。”当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抬头……大变局的时代需要思想光芒的指引,迷惘的世界把目光投向东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抓住了当前人类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展现出中共执政理念对全世界的深刻启示和强大感召。著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所言:“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治国理政,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整套的可以用于建立持久秩序的思想体系。世界需要思想体系,以灵活应对各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近日,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品读此书,体会有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中国海油党组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从“高、深、实”三方面入手,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指引下,公司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广大干部员工展现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矢志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昂扬风貌。

站上高位筹划推进,加强学习组织领导。中国海油党组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应当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最管用、最有效的政治训练,及时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安排;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开展中心组学习、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时,雷打不动地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提出措施,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主要领导对抓好学习贯彻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授课宣讲,释放出紧抓不放、久久为功的鲜明信号。党组宣传部作为理论宣传主管部门,认真筹划组织了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推动学习扎实开展。各所属单位普遍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学习安排,把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纳入支部“三会一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自上而下同频共振,推动学习步步深入。在学习贯彻中,中国海油党组既做组织者和推动者,又做带领者和示范者,重点用好中心组学习这个“指挥棒”,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推进大学习、大普及、大实践,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和研讨。各级党组织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采取自主学习、辅导报告、集中研讨、体会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贯彻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紧密结合生产作业实际,采取“见缝插针”“化整为零”的办法,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切块分割,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倒班小时段和船舶、车间、海上平台等小场地随时随地学、扎扎实实用。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新变化,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小视频制作、楼宇屏幕巡回播放等新载体新手段扩大学习覆盖面,提高学习吸收率。开展“每日一学”“掌上学习”等活动,增强学习灵活度。定期组织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展评,依托学习强国平台组织答题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宣传贯彻情况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指导、跟踪问效,推动学习贯彻扎实落地。

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增强学习实效。做到“四个结合”。与奋力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盯紧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更加坚定地破解难题、寻找出路、创新发展;广泛开展“我为降本提质增效做什么”大讨论,采取全员销售、评选表彰“明星员工”等办法,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与弘扬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钉钉子精神,推广运用钉钉子工作法,及时挖掘和宣传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带动,营造盯紧目标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与解决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念,督导开展“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作业单元送服务、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召开总部部门作风建设推进会,全面整治作风顽疾,以总部部门“严、实、快、新”的好作风,示范带动全体干部员工形成干事创业的好风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这部著作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成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认真学、刻苦学,做到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举措,聚焦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其中蕴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握深、把握准。要强化理论武装,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整体系统学、一体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区政协将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学习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政协工作中结出丰硕成果。

认识跟进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旗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系统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拨开迷雾、把准方向、寻找出路。

在学习跟进、认识跟进的基础上,要做到行动跟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的最终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实效。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是解决现实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复杂的各种工作局面,只有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行动才能拥有改造社会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是符合认识实践规律的。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持续深入学,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多出实践成果。坚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精神,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启区政协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世界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影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霸权”主义“新冷战”思维的新侵扰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航向之舵、前行之力。下面,根据安排,我简要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以学促知,筑牢信仰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通过近期的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我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补足精神之“钙”,疏浚思想之“源”。一是通过学习,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通过学习,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又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学习,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理论的整体把握,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搞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影响,搞清楚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搞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搞清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以知促行,把稳思想之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他强调,“今天,仍有大量的各种考验,有时甚至会有生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党员干部能不能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经受住考验,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用行动回答的一个严肃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这就要求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适应“时”与“势”的变化,做到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以永远在路上的冷静清醒和坚韧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在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另一方面,时刻保持政治警觉。前不久,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某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的案件,专门提到了他违反政治纪律,购买、阅读歪曲和攻击党的十八大组织路线、干部政策的书籍,并转发给他人等问题。这一反面案例警示和警醒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治监督也决非一日之功,在开展监督实践中,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驻在单位党员干部“七个有之”、两面派、两面人等问题,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勇于同违反党的纪律、危害政治安全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三知行合一,扛起担当之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我体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把初心使命变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自觉行动。一是锤炼担当的能力。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较真较劲,严格自我要求,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高把握政策、监督检查、谈心谈话、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等监督工作的看家本领。二是保持担当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监督是最难的,因为今天批评这个,明天批评那个,时间长了,自己也就犹豫了。杨晓渡书记也曾经说过,惩治一个老虎谁都不会反对,而监督天天红脸出汗,会得罪人,其实监督者自己心里也会为难。我体会,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有不怕的勇气、胆气和韧劲,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迎难而上履行职责。既要坚持敢于碰硬、铁面监督,又要更加讲究政策,更加注意方法,确保监督取得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擦亮担当的底色。我们是监督别人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时也在别人的监督之下,如果自身不正,作风不硬,别人自然会从心理上排斥我们,瞧不起我们,也必然会导致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行使权力慎之又慎、自我约束严之又严,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严格自律的标杆。

近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不忘初心,记住使命,统一伟大的斗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团结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各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党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前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了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着作。我根据中央、省委、集团公司的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掌握这部重要作品,实际上下功夫,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能力。

世运明暗,人才盛衰,其表在政,其中在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前中国未来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结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包括如何在新时代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的最高位置,如何打好消除贫困的战斗,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博大精深、系统完善、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会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全面而非片面、系统性,而是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读原文,学原着,理解原理,解原理,原汁原味,认真阅读,深入理解。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各级党组织党课、专题指导,结合本职工作,切实贯彻,学习深刻理解。

推进工作的能力。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上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了解其事,研究其道路,使用其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将紧密结合国企管理,结合民航发展,结合检测行业业务,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真正学习所用的东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新冠肺炎对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影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霸权”主义“新冷战”思维的新侵扰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航向之舵、前行之力。近期,我结合工作职责,重点研读了其中第九部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八篇文章。下面,围绕对现代经济体系的认识和xx工作如何保驾护航,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深化”。

一、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定位。通过研读第三卷,我感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主动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穿其中,一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二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四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五是要始终牢记绿色发展,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终是为实现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理念及推进,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升级。

二、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途径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着力点。其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消费升级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能。要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以多样化、高质量的供给满足人民的需要,通过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其二,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保证经济体系的顺畅运转。空间布局影响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部门间、区域间协调,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加强区域优势互补。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在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三,切实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进一步深化xx工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应有作用的认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中,xx要依法忠诚履行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既做好“卫士”,又当好“谋士”,充分发挥xx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探照灯”作用。我感到,xx工作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实施xx项目,充分发挥xx监督在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着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xx工作必须聚焦这一硬任务,坚决助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三是要着力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经济工作“六稳”要求,聚焦中心,突出重点,找准xx切入点,助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着眼“稳就业”,结合“三促进”专项xx,开展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情况专项xx调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在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xx和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xx,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四是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紧紧围绕有关民生重大决策和全市年度民生实事,安排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xx。五是要着力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紧紧围绕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和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持续加大对公共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xx力度。要切实把促进政府节省开支,作为xx监督的重点,促进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推动把钱用在刀刃上,实现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通过找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切入点,更加有效履行xx监督职责,为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新贡献。

坚定不移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专题学习会安排,下面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收获,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讲如何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二是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以569页的篇幅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8月18日至209月29日期间的共99篇重要文章,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权威读本。习总书记在文中对一些重大事情谈看法和体会时,既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能旁征博引切中要害,语言生动很接地气,思想深刻,鞭辟入里,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弄懂、学透这本字数篇幅如此多,内容如此丰富的著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做好学习计划是基础。首先,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好一个总的学习时长,不宜太长也不宜太急,如两个月内完成一遍整本书的学习,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其次,要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如一天完成一两篇文章或是10页左右篇幅内容的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全书的学习,具体可按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但时间不宜拖太久。二是保证学习计划的高效执行和良好学习方法是关键。首先,我们要整理出适当的学习时间,以每一天为单位,做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严格按学习计划执行,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其次,学习要抓主线、找重点和融会贯通。学习全书时,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学习到具体专题时,又要同以往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十九大报告。这样学习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才能事半功倍。再次,学习要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笔记,写心得,切忌流于形式甚至抄袭,这不仅是上级党组织对我们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也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真真实实取得学习成效、能否将书中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武装我们大脑的利器,能否成为指导我们更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三是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始于学习,成于践行。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看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更要看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到抓好组织收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和优化纳税服务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切实按上级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只有我们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时,才是将他们学为已用,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二、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书中专题一的第一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全书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开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习总书记在文中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风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来纪念邓小平同志,来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他在文中通过引用邓小平同志在苏联求学时期、国家困难的60年代初期、1977年复出和1992年南方谈话时的原话,在赞美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宣扬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囊括了共产主义信念、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以及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和自己的态度等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最后,他通过小平同志的嘱托号召全党要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更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同志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要把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作为毕生的追求,珍惜学习机会,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为化州税收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一点点体会,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的政治动员和大众化表达,号召大家要“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首先,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其次,中国梦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宏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中观层面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基本内涵是国富民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微观层面,体现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最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和主线。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掌握四个方面内容: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在任务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主张。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结合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并强调实践智慧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宋代以后儒学中“实践”概念广为运用,而实践和躬行连用甚多。明代的王阳明指出,智或知应当是良知,而良知必须知行合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经世致用”。中华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因而,“经世致用”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信念、理想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杰作,也是体现中华文化的范本,放射出灿烂的人文之光。书中的人文思想、人文情怀和人文理念,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最早一篇文章为《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是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最晚一篇文章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开卷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点明了全书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本书17个专题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个专题中,第五个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守纪律,讲规矩》(2015年1月13日)、《增强看齐意识》(2015年12月11日)、《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7年8月13日)等。

第一个专题所收8篇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深刻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提出的重大思想。第二到第五个专题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了大量阐述。第六个专题围绕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制定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七到第十一专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习近平同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关系和思想方法:顶层设计,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逻辑关系,要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坚持整体推进,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思想方法,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的执行力。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就通篇贯穿了这一战略思想,使党的理论成果更加丰富、更加系统,党的自身建设更加系统完备。近日,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体会至深,感同身受,作为海信支行的兼职纪检监察员,更应该用高标准、高要求来鞭策自己。读了本书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为灵魂支柱,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应当时刻警惕理想信念出问题导致全身“缺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追求。

二是强化监督问责。作为纪检监察员,要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真查处,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工作中注重“四种形态”的运用,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函询等方法,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对轻微违纪的,给予党纪轻处分或组织调整;严重违反党纪的,给予重处分或重大职务调整;严重违纪并涉嫌违法的,给予党纪处分并移送司法。对违反员工违规处理办法的,严格按照行规处理。

三是强化纪律规矩。作为纪检监察员,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把握内涵,准确理解新时代、新风尚、新作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一致。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当下全党同志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功,更是提升我们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助力加油和及时充电,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把学习的收获运用好、转化好,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能力境界,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品读此书,体会有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进一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心得体会

前一阶段,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我对新时期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指导自己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有三点感受:

一定要“深学”。此书思想高远,理论深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法治中国”等系列讲话,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大国的担当,既让中华民族的理想更加丰满,又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通过全书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责任担当和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本领恐慌问题。此书恰如一轮明镜,照彻心扉,透彻灵魂,唯有深入学习,反复研读,才能准确把握各文之要义。

一定要“致用”。此书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书中旁征博引,用典卓绝,学若不透,难以致用。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之“要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文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关键作用,以及政府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履行工作职能的紧迫感。在学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系列讲话中,深深折服于习近平同志在世界面前展现的大国智慧,通过凝聚来自于世界的推动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论述,让我们更加坚定通过区域合作、市场运作,加快龙苍沟、牛背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助推荥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一定要“笃行”。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知行合一。在改进作风系列文章中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凝练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是勾勒出党员干部躬行实干的底线。“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一文,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提出新要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抓好落实的点滴,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着手,从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做起,终将荥经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就是一剂良药,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领导干部治政百宝箱,唯有善学善用,方能善做善成。

中国人大网讯 7月22日下午,预算工委党支部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由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主持,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朱明春、夏光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王全斌、申鹏、胡理文、赵怡鹤等4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史耀斌主任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国际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史耀斌主任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及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五是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六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七是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史耀斌主任指出,全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推动财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长期性、例行性、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现实情况反映、问题分析、形势评价,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推进工作深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相结合,坚持开展工作与加强宣介相结合,更好发挥预算工委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史耀斌主任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栗战书委员长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出专门批示。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要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为服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税立法等各项工作。党支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年度集体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开展学习,各党小组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各位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个人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并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刘修文副主任说,要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和本书的英文版本,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朱明春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展开,全委同志要逐篇研读,积极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夏光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体现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委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筑牢思想基础,只有政治上过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才能绝对忠诚于党、爱党为党,才能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才能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谋事,才能坚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做好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等工作。

市教育工委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作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着力用全市教育工作追赶超越的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全市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带头学。一是抓好中心组学习。制定印发了《2018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工委班子成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积极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学习体会。二是组织好培训。工委17名县级领导参加了专题研讨班,全系统227名领导干部参加了网络培训班,举办了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三是抓好宣讲。工委班子成员带头到党建联系学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通过专题党课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突出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在全面推进系统学习上下功夫。一是突出抓好教师的学习。要求党员教师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举办教师培训班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宣传教育。向青年学生宣讲习近平对青少年学生的重要讲话,传递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希望和勉励,突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讲中国好故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聚焦课堂润心灵。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要素,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爱国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

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与教育工作相关联的篇目作为重点内容,深入学习。一是突出从严治党强化学习。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不忘初心修师德,牢记使命塑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强化思想认识,提高师德水平。二是突出推进教育工作强化学习。深刻体会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征程的要求思考、谋划教育工作。三是突出破解难题强化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析具体表现,聚焦突出问题,奋力推进深化教育改革,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二章《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把手做工作要首先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并将其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一举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党带领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是我党长期以来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兴则国强,党衰则国弱。没有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就会出现一盘散沙、一片混乱的局面;没有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我们就会缺少干事创业的“主心骨”,缺少扬帆起航的“掌舵人”,缺少冲云破雾的“指南针”。回溯过去,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放眼现在,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展望未来,党正带领着全国人民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身处逆境之时,要选择迎难而上;身处顺境之时,要懂得居安思危,对于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执行。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主,坚决做到不搞小动作、不拉小圈子、不藏私欲心,要扛得住压力、受得住磨炼、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做到“心里装群众、脑中有宏图、手中有方法、脚下接地气”。开展工作之时应该拥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毅力、“不见成效不收兵”的韧劲,相信只要剑锋所指定能所向披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指日可待。

要坚定政治立场,矢志不渝,真正做到一朝入党、终生为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铭记于心、付诸行动。要坚持不懈走好群众路线,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与群众以心换心说家常话、上传下达说土情话、实事求是说真心话、对症下药说内行话、出谋划策说鼓劲话,坚决不说“空话、套话、气话、废话”。要善做“走读”生,坚持“走”出去,真正“走”进基层、“走”进民心、“走”出实效、“走”出感情;对群众一定要以诚相待,要时常同群众走在一起、坐在一排、站在一堆、打成一片,从而与群众越“走”越亲、越“走”越近。要学会躬下身子、弯下腰,去到群众中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不打官腔、不摆谱,尽职尽责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做好政策的实施者。

要严守政治纪律,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讲政治、守规矩是职责,也是本分。要时刻以党章党规为“镜”,绷紧规矩之“绳”;要时刻以党纪国法为“锣”,敲响纪律之“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实在人。要坚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洗洗澡、治治病”,防止“浊气”入侵而导致身心患病;要充分借助“纠四风”专项整治的东风“刮刮骨、祛祛毒”,防止“邪气”侵入而导致思想中毒。要始终铭记自己的身份,永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作作风,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真正做到增勇气、强底气、讲和气、聚人气、扬正气,从而汇聚“五气”之力奋力谱写复兴路上的赞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正如疫情暴发之时,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疫,才使得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大好趋势发展;又如汛情来临之时,因为有了党的正确带领,干群同心闻“汛”而动、共抗“洪魔”,才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这一切力量都来源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切成绩都归功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事实再一次证明,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决做到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展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卓越领导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基础上,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比如,在主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我们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凡的魄力和顽强斗争的精神,直面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展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大政治家的时代风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专题,无不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的心路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所有这些,不仅为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而且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管党治党提供了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用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世界人民的感情,着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作贡献,其思想理论的高度、观察视野的广度、战略思维的深度、说理论证的力度、话语体系的温度,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连续的新起点;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为我们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条主线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鲜亮底色,是习近平总书记用智慧、用肝胆、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动力之源。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始终“用智慧”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始终“用肝胆”奋力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能够“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最深教育、最高智慧。

中央纪委常委会9月23日举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和2020年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重点课题调研成果,对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杨晓渡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的主题主线。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履行纪检监察职能。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同学习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同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局视野、理论素养,进一步领会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义要点,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理念、目标指向、衡量标准,引领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开创新局面。

会议强调,要全面把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任务,胸怀“两个大局”思考谋划工作,清醒认识反“四风”反腐败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坚守党章宪法赋予的使命职责,认真履行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责任,履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大战略任务,履行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基本职能职责,切实做到知责守责负责尽责。

会议指出,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加强政治监督,突出“两个维护”,突出责任落实,突出对“一把手”监督和加强同级监督;抓好审查办案,坚持从政治上审视把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推动以案促改,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持续纠治“四风”,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久久为功,健全制度机制;深化政治巡视,深入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强化巡视巡察联动机制,督促整改落实;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注重改革与法治相协调,贯通规纪法、衔接纪法罪,一体强化机关、派驻和地方、基层的法治思维程序意识;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纪检监察权的监督制约,加强政治建设,深化全员培训,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忠诚干净担当。

会议强调,要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坚持“三不”一体推进、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坚持发挥组织优势和系统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论之源、思想之源、信仰之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先行者、传承者、弘扬者。

坚持学深悟透,突出信仰忠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涉及报告、讲话、演讲、指示等92篇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哲理深刻,是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内容融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座谈交流等活动当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章节纳入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班、宣讲团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的坚定夯实信仰的坚定。

坚持秉刚执本,筑牢为民之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引用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文学名著、马列主义经典名篇,无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持通读原文,悟透其中原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坚定前进方向、提升履职能力,筑牢为民情怀。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指导,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担当。我们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挑战将接踵而至,面临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强化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基层具体工作相结合,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常学常新、反复研读、反复印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增强“干”的定力、“会”的本领、“实”的作风,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机”,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破解工作难题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认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一是夯实基础,在真学中体现政治态度。

真学是基础,是前提,是头道工序。我们要深刻领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第三卷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我们要积极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宣讲报告等各类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落地生根。

二是把握关键,在真懂中体现政治觉悟。

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要懂根本、懂精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其中的关键词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要重点学习全局性、大势性论述,重点学习与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论述,全面系统领会该书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三是抓住核心,在真信中体现政治信仰。

学而不懂不是真学,懂而不信不是真懂。伟大思想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真信就是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还要在灵魂深处敲响鼓,在思想深处起共鸣。我们要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的忠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党内政治监督,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是坚持根本,在真用中体现政治担当。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是根本。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要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硬任务;要妥善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下足保障改善民生硬功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论之源、思想之源、信仰之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先行者、传承者、弘扬者。

坚持学深悟透,突出信仰忠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涉及报告、讲话、演讲、指示等92篇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哲理深刻,是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内容融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座谈交流等活动当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章节纳入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班、宣讲团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的坚定夯实信仰的坚定。

坚持秉刚执本,筑牢为民之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引用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文学名著、马列主义经典名篇,无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持通读原文,悟透其中原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坚定前进方向、提升履职能力,筑牢为民情怀。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指导,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担当。我们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挑战将接踵而至,面临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强化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基层具体工作相结合,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常学常新、反复研读、反复印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增强“干”的定力、“会”的本领、“实”的作风,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机”,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破解工作难题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好治国理政这门必修课,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工具书,这既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是进行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之路。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怎么学?我的理解就是指导工作,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知行合一,以知之深推动行之笃,用行之实促进知之更新,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认真根除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找准有可作为的着力点,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为基层单位党派行管办来说,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重要思想,要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立足岗位学。要把为省民主党派机关服务装在心里,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密切与党派机关干部职工的联系,健全管理职能、增强保障能力,奋力书写党派行管工作新篇章。

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每个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党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党派行政管理工作是党的工作,对党绝对忠诚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一要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关键是立足于学,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于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和视察湖北时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强化支部党员意识,牢记党员是第一政治身份、为党派机关工作是第一职责。要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把管理保障,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要严肃支部政治生活。严肃党支部首先要从支部政治生活管起严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加强和规范支部政治生活,增强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支部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要建章立制。严格工作生活秩序,用制度管事,用规矩管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服务牢记心上。服务是党派行管办的立身之本,也是党派行管办工作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党派行管办只有把为党派服务牢记心上,努力为党派机关服务、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才能助推党派机关工作高效运转、使他们更好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献策出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成员服好务。一要以服务保障和改善需求为重点优化服务。加强科学运行管理,提高保障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率。深化公共设施管理整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统筹使用,制定好设施项目改造方案,不断改善党派机关的办公条件和环境。紧紧抓住党派机关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开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二要通过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优化服务。作风关系形象、代表党性、影响工作。党派行管工作好与坏与省委和统战部的形象密切相关,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密切关注“四风”问题不放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守住法纪底线,始终在清正廉洁上作表率。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民主党派行政管理工作直接跟钱财物打交道,廉政风险点比较多,清正廉洁需要时刻强调,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一要坚持高尚精神追求。锤炼党性修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抵制贪欲和歪风邪气,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二要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行管办工作人员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的教导,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践行规划目标为方向,以服务时代发展为担当,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的教导,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懂得感恩,惜时奋进,爱憎分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奋不顾身,不怕困难,言行一致,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改革,这就是志愿服务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攻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感党的恩,感人民恩,感师长恩,感组织恩,感社会恩,是我们服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的教导,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党员干部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的教导,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好、处事作风好、道德觉悟高、文明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自觉意识强,对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的敬畏、尊重、参悟和遵守是必要的保障。必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这是我们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最好态度、最佳方法和最美风景。

年轻干部也好,年长干部也好,都要铭记“四心”教导,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做实干家、实心人、实在人,始终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时代的挑战和考验中谱写忠诚、感恩、进取、奋斗、奉献和廉洁的壮美篇章。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服务人民是最大的幸福。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作者: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品读此书,体会有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根据机关党支部的要求,我通过集体学、自己学和读原文、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相关资料,其中习总书记于10月21日发表的一份讲话《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卷第47页至58页)尤其让我感慨万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最集中的展示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永垂不朽的精神和信仰,必定坚持把今天、未来的路好好走下去。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因为,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无论什么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长征的过程,也是以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过程。今天,我们要走的新长征路,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忘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有党和国家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在大路的方向上才不会迷惘。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首要事项为公。公事听党指挥,坚持学习正确的理论,融入工作生活。

二、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真理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灵魂。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活学活用,在实践中不断与工作生活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成为指导工作和生活的理论源泉,最终把事情做好。现在,中国经济强大,国力雄厚,正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发展、繁荣、强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工作于生活方方面面,我们努力向伟人的思想靠齐,也必将不断脚踏实地完成一个有一个的工作。工作和生活,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完成,就是最好的长征精神。!

三、弘扬长征精神,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紧密的鱼水关系,并把它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贯彻执行了下来。在长征过程中,自然环境恶劣,信息不畅,并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国共产党人最终能够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当时脱离了群众,是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的。因此,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尽心尽职为人民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关系你我他千家万户。我为人民,人民有我,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教导,这个宗旨,是我事业的力量源泉。

在时代中,找到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非常不易。我们这一代人,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任何徨犹豫都是要不得的,只能白白浪费青春。当然,在前进过程中,我的工作、生活各方面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其难度、其阻力,不会比80年前的长征少,但只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将克服一切困难,走好时代给予的这条新的长征路。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2018年6月5日教学一部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研讨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17个专题精辑成书.主要内容包括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将改革进行到底。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6、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7、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9、坚定文化自信10、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1、建设美丽中国12、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13、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4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5、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16、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1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细致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篇篇重要文稿,我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认真学习,提高本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要在工作实践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上见进展,在实际运用中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是一篇篇指导实践的案例,每一篇都蕴含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推动、去凝聚共识,最终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党的教育方针、新时期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当代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坚定信念,提高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理想信念,要自己给自己制定提升目标、工作目标,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工作,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同时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还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理想信念的严肃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第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自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各章节具体内容并做好笔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宝坻中专校园落地生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历史思维:尊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把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内在逻辑;既注重实事求是,又注重历史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战略思维:对根本新、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强调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创新思维: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努力寻求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系统思维:整体看问题的思维。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我在宏观理论方面有了更高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个人信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进一步探索将宏观理论应用到微观的生产实际中,比如,如何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想这不是光靠几个人或是一群人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实际上,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这一最终目标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应用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理论服务于人,指导行动,比如,处理问题要带着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不能只着眼于一个问题的改善(例如为了改善覆盖就简单的提高功率),而是要通盘考虑,通过辩证的思维,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看待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