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优秀23篇)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优秀23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触动灵魂的力量,它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和思考。优秀作文汇聚了不同作者的智慧和创意,以下是一些精选作文篇目,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圆明园公园玩。吃过早饭后,我们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我们来到公园,正好有荷花花展。一进大门,便是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一片片碧绿的荷叶。我们顺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来到了花展,那里有睡莲和并蒂莲。还有一种荷叶叫王莲,它又大又圆,周围还有一堵墙似的边,这种荷叶人站上去都可以。远看,莲花和荷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好像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不禁对这幅美丽的图画有些陶醉。

随后,我们又去了西阳楼遗址。那里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我们一路参观了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据说方外观曾是乾隆帝爱妃(香妃)作礼拜的地方。然后我们去了海晏堂。海晏堂楼前喷水水池上曾有十二生肖铜像(石身),每一时辰(2小时),代表这一时辰的铜像口中往外喷水,中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参观完了海晏堂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大水法。大水法的对面是观水法,以前皇上就是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喷水的美景。大水法的西北侧就是远瀛观。远瀛观的高大石柱全是优质汉白玉。最后我们又去了黄花阵,迷宫中央有一座亭子。传说有一个关于这个迷宫的故事: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里拿着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谁先走到亭子,就奖赏谁。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身为“万园之园”的我,圆明园,曾有过多么令人向往的历史啊!我,圆明园,一个偌大的皇家园林,最终只落得个残垣断壁,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人生最悲哀、最残忍的堕落。今日,我仍屹立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国土上面,虽然今日的我已非昔比,但我仍要站着,骄傲的站着。虽然我的身体垮了,但我的灵魂没有垮。我要倔强的向人们诉说这段屈辱沧桑的历史。

这绝非我自负,这是我真真正正的面貌。我集人们所有的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艺术,与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这就是我——集人们思维美的极限的我,圆明园。在这里,我是至高无上的,我是人们心底里最奢华的梦。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圆明园是一座史上最有艺术精华的皇家林园,康熙皇帝把心血都用在了上面,才把圆明园的基本样子打造而成,接着,康熙去世后,雍正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圆明园,还向外国人请求建造“大水法”和洋房,其余全部都是世外桃源,又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园中有许多景色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仿佛就是人间的仙境。

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名人书画,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们刚进圆明园,先是给我们介绍圆明园的结构、构造。接着,我们进了圆明园,这里到处一片狼藉,所有的小草都枯萎了,一点儿生气都没有,显得很想荒郊野岭,到处都是灰色的。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黄的,小丘上的小草和松树都是黄色的,松树也是黄色的。接着,我们来到了大水法的所在地,这里那里有大水法,只有几根残缺的柱子,接着,我们进入了放映厅,我随便看了一会儿,刚好看见了外国人来到园内时的情景,捡到宝贝就装进口袋里,装不下的就随意破坏,一切之后,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此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愤怒啊!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使它不被其他国家欺凌,让中国越来越繁华。

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你知道“火烧圆明园”的事件吗?看完后,我不由的升起了烦恼与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圆林,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精美。园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1860年10月6日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还为了销毁罪证,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破坏,为所欲为。他们毁掉的是什么?是多少年中国人民只会的结晶啊!现在却被他们一把火给毁掉了。他们的残暴跟野蛮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你们是怎样来屈辱我们的。我们要让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是不好欺负的!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在书上看到的:铜牛头,铜猴头跟铜虎头。书上说:这三样东西原本是就是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虎头啊!现在却要花数千元的价格从拍卖场上买了回来。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很腐败啊。所以才被话了这么多的钱买回来。这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东西,却还要这样做。这都是这些侵略者的残暴跟野蛮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呀!

如今的圆明园已经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里,我感到了无比的愤怒与无限的惋惜!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北京圆明园玩。

一下车就看到了十个白字——,圆明园第十二个荷花节,旁边有一句古诗词:“第二天荷叶无限鲜艳,第二天荷花颜色不同。”

走进圆明园正门,只见圆明园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一万根绿色的树枝从湖边的柳树上垂下来,像绿色的窗帘,让人心旷神怡。往前走,你会到达荷塘。池里的荷花一目了然看不到边,荷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妖娆美丽。走近一看,大大小小的荷花丛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欢迎我们,告诉我们荷花节的美景。绿色的荷叶很拥挤,大小不一。大的像开着的绿伞,小的只有两三寸大小。绿色的荷叶中,无数婀娜多姿的荷花争艳。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满了迷人的味道,像新鲜的大桃子,让人垂涎欲滴。真的是一句古诗:“第二天荷叶无限绿,第二天荷花不同色。”

走过荷塘,我们来到了圆明园遗址。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点缀在山坡和草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大的石柱和中间的拱形石门。站在山坡上,石柱不仅形状奇特,而且布满了精致的图案。石门位于山坡上,上面有许多雕刻精美的图案。这里也很美!有亭台楼阁,还有和颐和园一样的长廊。然而,八国联军的入侵不仅掠夺了花园里的金银财宝,还放火烧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这次圆明园之行,让我领略了无尽的荷花,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和学习!

圆明园遗址六年级作文

说到圆明园,自然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然而此次被媒体再次关注却是因为3月28日人民日报披露的`张正春教授对圆明园的质疑.一时间,“是在保护,还是在毁坏?”成为圆明园铺设防渗膜工程备受关注的焦点.3个多月下来,直至7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全文公布清华大学的圆明园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此事才算是告一段潜.本刊从一开始便关注这一事件,先后做过相应报道.现在纵观事情全程,认真思索其之所以成为焦点,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作者:周公乐作者单位:刊名:绿色中国pkucssci英文刊名:greenchina年,卷(期):“”(15)分类号:x3关键词:。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圆明园,为清雍正年间始建,乾隆年间完工,曾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面积是颐和园的数倍,有“万园之园”之称。可是,十九世纪中期,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放火烧了圆明园;19,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这座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圆明园。

进入圆明园,仿佛还能闻到一丝当时的火药味。可走在小路上,两旁的花草树木,道路上欢声笑语的人群,正在制作糖人的小商贩,又使人感觉那段历史根本没有存在过。我们在小路上穿行着,寻找着两处特别有名的景点——“观水法”遗址和“圆明园沙盘模型”。穿过一条条小道,走过一座座小桥,一番寻找,我们终于来到了“观水法”遗址。走在遗址之间的栈道上,那些草丛中橫七竖八的柱子,那些立在地上的颜色乌黑的建筑,仿佛倾诉着当年的往事:那些贪婪的外国侵略者将园中的珍宝能抢走的抢走,还手抡木棍、大斧,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最后,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望着那些断壁颓垣,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我恨那些贪婪的外国侵略者,更恨只顾自己享受的慈禧太后。我暗暗提醒自己: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发奋图强,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看谁还敢欺负我们中国。

离开了“观水法”,我们又来到了“圆明园沙盘模型”景点,只见模型向我们展示了圆明园中水道、凉亭、栈道、楼阁、花园等应有尽有,园内面积达几百公顷。

走出圆明园,我想:历史一定不会重演!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假期里,我们一家人去北京游玩,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游览了故宫,攀登了长城,做了回好汉,还玩赏了四大园林之一——颐和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圆明园了。

我们又来到了黄花阵,我一看,来劲儿了,为什么呢?原来黄花阵就是个大迷宫。这时导游说道:“黄花阵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多米,墙高约1。2米,又叫做‘万花阵’,大家可以进去走一走。”话刚说完,我便迫不及待从左入口冲了进去,可是,没过多久,我便知道了往左走是走不通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回到入口处,从右入口走了进去,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会儿,我就到了黄花阵的中心和妈妈他们会合了,我们又原路返回,很快就站在了黄花阵的大门口。

过了黄花阵就到了大水法,它也没有幸免于难,唉!都怪以前的中国太懦弱无能了,才搞得许多西方列强都来欺负我们中国。

从圆明园出来后,我的心里波涛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了,我坚信几百年前的历史决不会重演。

初二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秋高气爽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游玩。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是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满宠为了防御孙吴水军而建造的合肥新城。

我们一进入三国遗址,就看见一条白丝带似的护城河映在苍翠欲滴的树木中间。当我们走过河上的小木桥到达对岸时,一条时光隧道就在我们正前方。时光隧道两侧展示有三国时期的旧城墙。这城墙是用泥土造的,上面布满了裂纹。它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风霜,仍然屹立不倒。

穿过时光隧道,向右转,就到了练兵指挥台。我登上高高的练兵指挥台,想象自己就是大将满宠,正在指挥军队练兵呢!我眼前草地上的人仿佛是一个个士兵,我在心里对士兵大声喊:“向左转―!齐步―走!立―正!”。“爸爸,爸爸!”一个小朋友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代。“真是的,”我小声嘀咕着,“我还没过完将军瘾呢!”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国文化广场。那里有三面墙,雕刻着魏、蜀、吴三国发生的故事,有《曹操刺杀董卓》、《空城计》、《周瑜打黄盖》……三国的人物里,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比司马懿更赤胆忠心,比周瑜更心胸宽广。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此次探究活动,我们不仅仅是展示了师达中学的文明懂礼,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是在用心与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的灵魂进行交流,倾听她的伤与痛。

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小导游讲解完毕之后,同学们都会热烈鼓掌,不管他的解说是否完美。无论走在哪里,看见老师,必定鞠躬问“老师好”,甚至比在学校做的还好。小组活动时,每个小组都积极完成个性任务单,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懂得灵活应对,如:寻找介绍牌,询问工作人员或路人等。

其实,完成任务时,从眼前经过的这些残垣断壁也同样在刺痛着我们每一名学生的心,每一位游客的心,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谁又能想象得出圆明园曾经的绝世容颜呢?是的,我们无法回味曾经的辉煌,我们看到的们只有经受过的耻辱和颓废。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为祖国的富强出一份力。

圆明园遗址六年级作文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个地方叫做良渚。不要小瞧这个旅游景点,因为它见证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它用仅有的28平方千米的身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它站在中外游客面前,自豪地说:“这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是属于中国的”。

我们坐着车,来到了展览馆。里面有很多介绍良渚文化的视频,在这里我知道了50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养猪、羊、马、牛、鹿等动物,而且从视频上我看到国王死后有很多陪葬品,贵族死后也有陪葬品,但是要比国王少,平民呢?他也有陪葬品,但是只有一根竹竿,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待遇。此外,我还知道了良渚的道路和八个城门是当时的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搭建起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神奇的古城遗址。

最后,我们带着敬畏之心离开了良渚。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每当我想起《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片文章时,心中那愤愤不平的怒火和深入骨髓的仇恨就会像潮水般地涌上心头。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都由这篇文章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的心自从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一直愤愤不平,我体会到了当时满清政府的无比无用,英法联军的可恶、贪婪和横行霸道。我立下决心,要报效国家,振兴中华,也不要忘记这一次劫难,不忘国耻。让中华民族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很深的道理,那就是――“软弱,就得挨打”。我们要爱国,报国,还要保护我们的国家。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祖国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要铭记这次毁灭,千万不要让历史在我们这代人身上重演。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我睁开蒙眬的双眼,望向窗外。夜幕依旧笼罩着大地,寥寥无几的星星的伴随着月亮,孤单的独自挂在夜空上,微弱的光芒时隐时现。刺耳的闹钟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想起了今天的活动——参观圆明园。

走下食堂的台阶,密密麻麻的雨丝飘飘洒洒,使这个秋日充满凉意。我急忙跑回教室,躲在位置上,焦急的等着班车开来。

坐在车窗傍边,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隐隐约约,能看到银杏大道黄黄绿绿的颜色,马路湿漉漉的灰色。渐渐地,路旁的建筑越来越稀疏。我们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里小雨依旧,稀稀拉拉的雨滴点在树叶间,几枝树叶连同的枝干碰撞在一起,哗哗啦啦仿佛无力地呻吟声又像是脆弱的乐曲。当脚踏在青石板上,“当,当”的声音有规律的传来,我也沉浸在了这种悲伤的环境之中。

站在大水法的遗址面前,看着那破碎的石砖,龟裂的花纹,心中感慨颇多。回想曾经那繁荣的岁月,再看着眼前衰败的景象,我感慨颇多。在大水法的后面,有几块不知名的石碑整齐的排列着。这几块石碑小心翼翼地围绕着一个一个石头基座,基座上的东西早已消失不见。曾经,那是尊贵的皇位,皇上坐其上,听着震耳欲聋的喷泉声,在虚荣之中被各国联军拽了下来。

有一处地方,被烧得只剩下了一个大坑。爬满了绿油油的不知名的野草。谁能想象到这曾经是闻名世界的十二生肖的喷泉。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谁还能想象出它曾经辉煌的岁月。被火焰与时间带走了一切。看着这毫无艺术感的乱石,可他曾经也是那么的辉煌宏伟壮观。心中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不仅仅是对这文化宝库的失去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为各国列强的侵略而感到痛恨。

圆明园盛世模型展,是我一直最想看的地方。但真正看到了这处,我却受到了更大的冲击。那让我站在其面前而渺小的海晏堂,在此处也如同我当时的处境。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本站查看。

坐着观光车来最之后到了圆明园遗址景区,断壁残垣赫然显此刻眼前,刚进园时的疑虑一扫而空,心里只剩下震撼与愤怒:那一座座残缺不全的石碑似乎在诉说着以前的苦难;那幸存的石狮怒睁的双眼似乎正在仇视着践踏那里的侵略者;那一片片瓦砾与石块似乎在告诉人们当时八国联军是怎样贪婪的掠夺······歹毒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使108所园子中的107所木质园林所剩无几,又在大肆掠夺,火烧之后,采用轰炸的办法使得石质的园子也这般惨不忍睹,偌大的石碑从中变为两半,厚实的石墩也能辟为几块,这些惨无人寰的人啊!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以前的不幸和遭遇。走在断垣残壁中,体味着它的辛酸历程,感受着时空的痕迹,似乎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战乱的时代,火烧圆明园时,那近300多个苦苦挣扎的宫女和太监,当权者的不执政与寻欢作乐,不战即退的军队······“你看,咱在那里没看见一个外国人,是不是他们没脸来那里呢?”一位游人的话唤醒了我,仔细看看,这天确实没有看见一个外国人,期望真如那位游人所说,它们自知有愧,无颜前来目睹他们以前的“战果”。

走出圆明园,我只想对我的同胞们说: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2011年10月16日下午,我们七彩虹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位于西郊的圆明园。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父母曾到北京旅游,也来过圆明园游览。不过那时候还不懂事,只知道这里是一个皇家园林的遗址,并不知道她的背后埋藏着怎样的历史,更不明白她的历史中包含着怎样的耻辱。时隔十多年之久,我再次来到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皇家宫苑,心里的感受甚是复杂,有惊叹,也有痛心。我惊叹于在3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痛心的是那段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至今课文里那张圆明园遗迹的插图仍然清楚地记得。今天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断壁残垣,眼前浮现曾经看过的图片,脑中想象着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1986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不仅抢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任意的破坏园内带不走的文物,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因此产生的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我在上学期的时候看过那部电影《圆明园》,看着当时的胜景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恢复了原貌,我再次感受到,这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曾写文章这样评价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他讽刺英法联军“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如今当年圆明园里的好多文物仍然流落在世界各地,我国政府也正在尽一切努力让那些国宝可以重回故里,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希望现在的英国法国政府可以归还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夺走的文物归还我们中国,这样的话,雨果先生的“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也就可以实现了。眼前的那一断桥,那一残壁,那一古树,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牢记国耻,只有国家强大了、富强了,才不会遭人侵略,才可以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游客,我在前往北京旅游的途中,选择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在这里,我不仅仅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深入了解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和中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段: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圆明园是康熙皇帝所建造的一座宫殿,园内建筑极为精细,独具特色。但是在太平天国后期和英法联军入侵时期,圆明园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至今只剩下了少量的建筑残骸和遗物。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圆明园的遗址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格外的重要。

第三段:参观圆明园。

在参观圆明园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圆明园内的建筑和物品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有大量的西方文化物品,比如钟表、油画等。这些展品是中国与外界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段:反思中国文化保护。

通过参观圆明园,我也意识到中国文化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遗址中展示的大量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爱护,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并继续发扬。

第五段:结论。

在圆明园的一次参观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文化交流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它们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今天,更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不可分割的文化链。我们应该通过重视而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传承文化,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到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世界在和谐和充满爱的基础上更加美好。

圆明园遗址的观后感

永远不会忘记11月1日那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刘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七三一”部队遗址参观。

1937年9月18日以来,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成立,“七三一”部队主要是用活人做实验来完成其研究开发新的军事武器装备的部队。他们对中国人进行了注射“细菌实验”、“活体实验”、“真空”、“触电”、“火攻”、“马血注射实验”、“左右移植”等30多种人体实验,然后,把实验成果用于侵略战争。他们利用中国人做真空实验,将人置于真空状况时,内脏就会完全被排挤出来,肠子完全脱离体内,从而来达到他们的实验目的。惨无人道的冻伤实验:将四肢冻伤,然后直到身体僵硬,往人的身体上泼水,看人的反映,最后总结出37℃的水是最合适解冻的。日本人毫无人性的实验不胜枚举。

从731回来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深深地为历史的片段而愤怒。历史不等于现在,虽然那段岁月已经过去了,但现代人更应该谨慎努力地走好今天的路。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担负着历史给予我们的重任——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我们只有熟练地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经济才能不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但如果我们强大了起来,谁都不敢来侵略我们。

同时,我也为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庆幸,那么,今天的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红旗下长大的我们不会让人民失望,我们会用我们的行动证明给世界人民看,历史只是过去,新世纪的中国正在以不可估量之势腾飞,而我们会站在腾飞的最高峰。这周三,我们人文学院思政系的全体同学一起参观了“七三一”部队遗址。迈入“七三一”部队遗址地,断壁残垣,草木枯黄,一片凄凉。此时的景象正与我的心情相吻合。一步步地,怀着几分哀伤与沉重我踏入了纪念馆内。

整个纪念馆分为十几个展厅,每个展厅都陈放着不同类型的遗物和图片——“七三一”部队十恶不赦罪行的见证!其中有几个展厅给我留下了犹为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细菌实验展厅,日本鬼子把活人当作标本实验,主要采用注射细菌法,埋入细菌法(切开皮肤,植入细菌),灌菌法等。小日本实验的类型可谓是花样繁多,真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细菌实验,真空触电,细菌食物传染,饥饿,火攻,梅毒,冻伤等等。这哪是做实验啊,分明是荼毒生灵,草菅人命啊!!另一个展厅是真空冻伤实验展厅。所谓真空实验就是在无空气状态下把人体放入,采用耐热,断水,电击,倒控,截肢等手段来了解人的多重反应。而冻伤实验的目的是为日本士兵研究冻伤的形成过程与治疗措施,专门建有冻伤实验室,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参观的过程中最我心灵震颤的是当我走过殉难者名单长廊时,看着那一个个似乎正在控诉命运不公,哀叹生命短暂的名字,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都在二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他们是那么地留恋生命,却被日本鬼子残忍地剥夺了。根据资料统计,在1939年—1945年日本“七三一”部队因为细菌实验而屠杀中国平民3000人,被伤害的人多达300000人之多。

“勿忘国耻,扬我国威”,这是参观完“七三一”部队遗址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警钟长鸣,牢记国耻,用实际行动去振兴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中国!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提到圆明园的时候,眼前立刻会浮现出大水法那几根著名的爱国主义柱子,脑子里也立刻充斥着两个字:耻辱。这已经是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了,从小学开始的教育就告诉我们:圆明园是满清王朝昏庸无能的佐证,是全人类无可复原的损失!

如今,这一切已经不需要在几个概念和图片的指引下凭空想象了。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已经完成,在早已对圆明园各种意象构成了的刻板印象后,看完该片真能够用“惊艳”二字来形容。你能想象根据圆明园那残破的遗址是如何能够撑起一部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吗?而且我注意到,在漫长的播映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创作人员独具匠心的把一个家族的欢乐和痛苦;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一个民族的荣耀和耻辱都浓缩在圆明园——这座地球上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宅院,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东方博物馆,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间仙境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历史书上亘古不变的枯燥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生活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几张变换了无数角度却也没有多大变化的大水法遗址,而是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全景!

该公司以前制作了国际经典影片《指环王》《金刚》和《纳尼亚传奇》等,拥有最好的经验、技术和工作人员。这些辛劳如今绽放出了累累的果实、耀目的光彩,这是一部有故事的纪录片,这更是一部决不同于以往传统纪录片的视觉盛宴、影像奇观。

下个月该片就要在国内院线全面上映了,纪录片走进院线并不是创举和新鲜事,但像《圆明园》这样规模和数字化制作的纪录片走进院线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这绝对是一个壮举。但是具体票房成绩如何,还要等待广大观众的最终检验。

如果说,当年法国文豪雨果公然对抗自己的国家,用文字记录下强盗们的斑斑劣迹是一种文人的良知和勇气的话,如今在这歌舞升平的时代中,耗去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部居安思危、波澜壮阔的盛世危言《圆明园》,则是一种职责和一种眼光,深表敬意!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现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气、可悲的时刻。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打入北京,而皇帝和慈禧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暴的敌军很快打入了圆明园,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抢劫后,又下令:火烧圆明园,理由竟是看园的大臣不让他们进去抢夺东西。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现在,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心头: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答案只有一个——清政府太无能。

当时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把外国所谓的科技视为玩物丧志,可真正等敌人攻入国门时,却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结局当然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被他们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没有想到我们和敌方的实力是那样的悬殊,可当清政府明白时,一切却显的那样不堪一击。由于清政府的无能,皇帝及大多数官员的贪生怕死,与入侵者签定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太平生活。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

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固若金汤的文化大瑰宝——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园内有着众多珍贵稀有的文物、艺术品和建筑,被誉为中国园林史上的顶峰之作。然而,在1850年,圆明园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毁灭性洗劫,令这个传世之宝从此消失。今天,我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探索它破败的历史,领悟其中的人文精髓。

第二段:感受破败的历史。

一步步来到圆明园遗址,破烂的墙壁、残缺不全的雕像、倒塌的建筑等场景,令人目瞪口呆,感受到了文化和历史被创伤撕裂的伤痛。走过断壁残垣,我才真正明白了历史的残酷和脆弱。一个国家的瑰宝也可在一夜之间被毁灭,但这一切的伤痛和损失,却永远无法被恢复。

第三段:领悟人文精髓。

圆明园的建筑、雕像、书画、器物等艺术品,充满无穷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在遗址内看到了康熙帝雕像、乾隆皇帝和合江亭、仿古思沁堂、翠微亭、大西洋石塔等众多文化遗迹,不禁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圆明园所体现的人文精髓,不仅是艺术品,更代表着一个文化时代的价值和信仰。可以说,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触摸到历史,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四段:思考读书与文化的关系。

在圆明园,我想到了我们读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精神驱动。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了解和领悟历史、文化和传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信仰和价值观。当我们在圆明园遗址里穿梭,看到那些伟大的文化遗产时,想起了读书的意义所在,真正体会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我们阅读精神的体现。

第五段:感悟归来。

圆明园,历史的残渣和文化的遗址,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珍贵以及历史的重量。这里渗透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对我的思维和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让我认识到我们读书和文化所承载的重要责任与信仰。因此,我还将更加努力读书学习,坚守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在圆明园遗址中得到的启示和收获。

圆明园遗址写作文

二年期下学期的寒假,我和妈妈还有六个好朋友一起去北京旅游,有幸游览了著名的圆明园。

去之前妈妈告诉我,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是清朝皇帝休闲、娱乐的地方。我一路上兴奋不已,对圆明园的美景充满期待。心想: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好不好玩?会不会有很多值钱的古董等等稀奇古怪的想法。当看到圆明园的那一刻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没有想象中的亭台楼阁、也没有稀世珍宝,只有一片断壁残垣,石门塌了、石柱倒了,到处枯草丛生,让人看了心生悲凉。

妈妈告诉我,原来的圆明园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曾是举世闻名的园林和博物馆,收藏了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但因当时的清王朝昏庸无能,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将圆明园洗劫一空,最后放火焚烧了这座皇家园林。根据统计约有150万件文物被这些外国强盗抢走,圆明园的毁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灾难。

看着眼前这片废墟,我心里无比愤怒,只有祖国强大,才不会被别人欺负。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此时此刻,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圆明园内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具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夺,使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洗劫一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圆明园,这里火光冲天,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圆明园遗址写作文

在*旅游的第3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地铁来到了圆明园。

走入圆明园,我就看见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它并不像其他桥一样有着精美细致的雕刻,而是几块普通的大石头拼接而成,如果走近一点看,石头上还有有几条不规则的条纹。圆明园里怎么会有这么普通的桥呢?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座桥叫做单孔残桥。圆明园以前有大小桥梁一百八十余座,但是在被三次大火袭卷后,只剩下单孔残桥孤立湖上。”原来是这样,这座单孔残桥是唯一座保存下来的桥。

告别残桥,我们到了另一处景点黄花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迷宫,迷宫正中间是一个石亭,圆形的石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亭子特别的高,站在亭子里,可以看见迷宫中的每一个人。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黄花阵,每逢中秋节的夜晚,宫女们每人手提一盏黄花灯,皇帝做在亭子中观看,最先到达亭子的宫女会得到皇帝的奖赏。当时的围墙有两米高,是石子路,迷宫也要比现在复杂,宫女走起来非常不方便,最快也要两个时辰才能到亭子。”我费了好多时间才从迷宫中走出,我不得不佩服一百年多前能工巧匠的智慧。

离黄花阵不远,就是圆明园的代表遗址:大水法。大水法曾经是圆明园内最壮观的一个喷泉,喷水时声音震耳欲聋,好几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得见。但在一八六零年火烧圆明园时被八国联*烧毁,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如此精美的建筑就这样被火烧毁,我十分惋惜,对八国联*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怒。

再往前走就到了十二生肖馆,门口有仿制缩小的十二生肖雕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是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会喷水,十二点时,十二个动物就会一起喷水,十分壮观。这些铜像已经流失海外,只有部分兽手被爱国人士花巨资买回,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又坐船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公园,院内湖面上满是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是给水塘穿上了一件翠绿*的裙子,荷花是裙子上的点缀。有些荷花已经盛开,她们高昂着头,似乎在进行选美比赛;大部分荷花还是花骨朵,她们藏在荷叶之中憨睡着好像不愿起来。我坐在小船上,湖面凉风习习,湖边的垂柳随风摇摆,蜻蜓在湖面盘旋,一派*南风光,我仿佛回到了杭州的西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美丽的,但这些都是在建国后重建的,但这昔日的圆明园美丽辉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些废墟在告诉我们不能忘了一八六零年,不要忘记这场浩劫,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