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通用19篇)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通用19篇)



演讲稿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有一定的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效果,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sayno”。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马上就要进入20xx年了,在这个春节里,我希望年味儿能够走进大街小巷,重回到我们身边!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年味是辣的,因为哔哩啪啦的鞭炮。”有人说:“年味是酸的,因为每个人都沉溺于电子产品。”但我记得年味是甜的,空气中都是甜蜜蜜的。

除夕时,大家伙一起那着抹布扫把,热火朝天的大扫除。妈妈负责扫地,爸爸负责拖地,我负责抹东西。一家人分工明确,干劲十足。不一会儿,家里干净多了,窗明几净。妈妈说:“除夕又叫掸尘,象征着辞旧迎新。”爸爸摸着自己圆滚滚的啤酒说:“则不仅是个传统习俗,这也是个减肥的好运动啊!”我和妈妈哈哈大笑,妈妈拍了拍爸爸的大肚子,清脆的响声,爸爸擦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自己都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空气中甜甜的。

过年的那天晚上,所有家人围坐一团,一大桌子的鸡鸭鱼肉,看得我眼花缭乱的。大家的嘴巴根本停不下来。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们就开始放鞭炮,在黑夜中,鞭炮显得格外好看,就像银河坠入黑夜。小孩子们在鞭炮的周围欢呼雀跃,笑声溢满空气,我看着他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不禁嘴角一抿,唇角向上一勾,空气中甜甜的。

渐渐的晚了,月亮猫进了夜的怀抱。放完鞭炮的孩子们也回来了,小孩和大人们一起看着春晚,有说有笑的。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家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过了一会,妈妈端来了汤圆,热腾腾的汤圆一口吃下去,芝麻酱挤破外层的糯米喷薄而出,香甜感充满整个口腔,一股暖流通满全身,嘴里甜甜的,空气中也是甜甜的。

过年那天晚上最重要的就是守岁,妈妈说:“守岁就是指除夕一夜不睡,来送旧迎新。”大家围坐一团,和一起为新年倒数“五!四!三!二!一!”话音未落,窗外接二连三的响起了鞭炮声,刹那间,天空中就像百花齐放般绚丽,一朵朵的烟花在空中竞相开放,五颜六色占满了天空,空气中甜甜的。

总有人说:“现在每个人都拿着手机,过年啊,早就没有年味了。”不是没有年味了,是人们变了。我觉得过年时有年味,并且年味是甜甜的。

对啊,年味并没有变,还是甜甜的!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慢慢淡去。

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最新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也叫除夕。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

谢谢大家!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光透过窗,暖暖的洒入,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生机勃勃。“春运”的列车已在前往回家的路,团圆的脚步近了,新年来了。

除夕的早晨早已热闹非凡:路灯上挂满了红灯笼;门檐上贴好的红对联;来往的熟人相互问候……我听着电话那头是奶奶的提醒:“今晚早点回来吃饭!”脑海中已闪现出奶奶期待和欣喜神情——这是通知好了姑姑们呀!

阳光跟随着时间的脚步移动着——眨眼已是下午。屋外是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玩爆竹。“啪啪——啪——”,爆竹声在空中一次次的回响,带着孩子们甜美的笑容,带着新春的祝福,传遍了每家每户。厨房里是奶奶来回穿梭的身影。大小的碗叠放着,大部分碗里头已摆满了洗切好的材料。客厅的茶几上是爷爷提前几天买好的水果和特产零食。厚重的大衣被他们褪下,见阳光将他们劳作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透出岁月的痕迹。

夜晚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日的热闹,黑色将它们笼罩其中,可每家每户开着的浅浅橘灯宛如前行时永远的停靠站,温暖而安定。我们一大家子都围坐在餐桌前,磕磕家常,享受丰盛的晚餐。奶奶做八宝饭的手艺可谓是技艺娴熟。松软的米饭中藏有丝丝甜意,红枣的装点令人赏心悦目。据说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这令我对它的喜爱无法自拔。

春晚的精彩层出不穷,夜也临近尾声。钟声敲响的那一刹,伴随着空中一朵又一朵绚烂烟花的盛开,的完美结束,的崭新开始。

年有团圆的味。传遍千家万户,仍能朴实如初。

过年习俗演讲稿

盼啊,盼啊!终于把春节盼到了。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一起迎接这美好的吧!

你看,街上四处都洋溢着“年”的气息,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家家户户门上都帖着春联,窗户上粘着个大大的倒着的“福”字,寓意福到了。人人脸上充满了笑容,友人见面道声“新年快乐”家人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让人倍感家的温馨。

我们一家人吃完年夜饭,便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相声、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让我们跟着载歌载舞;魔术、杂技让我们啧啧称赞。

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起之后新年到了!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像“流星雨”,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多么像“空中花园”!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新的一年来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能更上一层楼。总之,旧的一年已成历史,让我们以崭新的面貌,共创美好而灿烂的明天!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

尊敬的xx: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过年习俗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而其中正是描绘的过年时喜气的景象,让人感觉年味儿十足。

在腊月的下旬是要扫尘的。其实就是大扫除。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尘”和“陈”谐音,所以扫尘又有“陈陈布新”的含义在里头。

扫尘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每年到扫尘日,除了小孩,一家子人都卯足了劲儿忙活,家中一下就变得热热闹闹的了。家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一下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扫尘之后,就可以去街市抢年货。小时候巷子里也有卖麦芽糖的,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除了在日常可以看见的东西外,许多新玩意儿也在形形色色的年货中冒出来头儿。像是千奇百怪的药材,五颜六色的蜜饯,还有乱七八糟的小烟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除了这些,大人们总是会买几件新衣裳。

过年自然少不了装饰。每逢过年,每户人家都会把门前的春联换新,再在檐上挂两只红灯笼,在窗玻璃上几张红窗花。有闲钱的还会去买两挂红辣椒来装饰自家的屋里屋外。整个家都是红红火火的,过年的味道就在里面了。

大年三十,街上店铺都关门,各个都回家和亲人团聚。街上冷冷清清,不一会儿就成了孩子们的地盘了。都拿出自己的烟花,叫上自己的伙伴。几个孩子结成团一起玩,欢声笑语一下让孤寂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

年味是大人忙碌的身影和孩子欢快的脚步;年味是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屋里充溢的温暖。

有亲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年味。

过年习俗演讲稿

身为一个小东北,我还是觉得在东北过年最好玩儿。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当然习俗也就特别多。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大人们在包饺子的时候随机在馅里塞进几個硬币,谁吃到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发大财。在正月初五也要吃饺子,称为“破五”,就是在这天把饺子咬破,听老人说有驱灾辟邪的寓意。

冻梨是东北特有的一种零食,它浑身乌黑,表皮上还粘着薄薄的一层冰。用温水稍微清洗一下,梨就可以吃了。一口咬下去,感觉硬硬的,凉凉的,冻梨上还会留下两排可爱的小牙印。连续咬几口,会觉得牙齿都快被冻掉了,可是又舍不得这甜滋滋的味道,那种感觉真值得回味。

东北的过年习俗还有很多,比如正月不剪头,初一初二不扫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习俗

过年习俗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过年习俗

转眼又到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通常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最高兴,因为有红包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就会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习俗,可是它却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习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春节习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说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马上就要进入20xx年了,在这个春节里,我希望年味儿能够走进大街小巷,重回到我们身边!

过年习俗

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据说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二十四这天掸尘扫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二十八要贴花花。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腊月三十是过年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过年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过年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天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放烟花。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过年。

春节习俗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日。大家一般黄昏时,在灶房摆上桌子,放上瓜果、祭灶糖等向灶神敬香。那天晚上,妈妈让我去祭灶,我拿了两根祭灶糖,放在灶台上,对着那里磕了个头,并在心中祷告: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准备鸡、鸭、鱼、肉、青菜、年糕什么的。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我也要扫走“穷运”、“晦气”,于是就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表达人们很爱过年。

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贴春联、年画。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三十这天,我们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家中吃到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交好运。

吃完年夜饭,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秸,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然后守岁熬到大年初一。

除夕夜家里所有的灯都要亮着,一直到天明。初一“起五更”磕头,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结伙去别人家磕头。我今年就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磕头拜年了。

初五为“破五”,意为破除禁忌,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在这天观灯、放烟花。这里的习俗还有很多,欢迎你来我的家乡过年!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而其中正是描绘的过年时喜气的景象,让人感觉年味儿十足。

在腊月的下旬是要扫尘的。其实就是大扫除。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尘”和“陈”谐音,所以扫尘又有“陈陈布新”的含义在里头。

扫尘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每年到扫尘日,除了小孩,一家子人都卯足了劲儿忙活,家中一下就变得热热闹闹的了。家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一下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扫尘之后,就可以去街市抢年货。小时候巷子里也有卖麦芽糖的`,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除了在日常可以看见的东西外,许多新玩意儿也在形形色色的年货中冒出来头儿。像是千奇百怪的药材,五颜六色的蜜饯,还有乱七八糟的小烟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除了这些,大人们总是会买几件新衣裳。

过年自然少不了装饰。每逢过年,每户人家都会把门前的春联换新,再在檐上挂两只红灯笼,在窗玻璃上几张红窗花。有闲钱的还会去买两挂红辣椒来装饰自家的屋里屋外。整个家都是红红火火的,过年的味道就在里面了。

大年三十,街上店铺都关门,各个都回家和亲人团聚。街上冷冷清清,不一会儿就成了孩子们的地盘了。都拿出自己的烟花,叫上自己的伙伴。几个孩子结成团一起玩,欢声笑语一下让孤寂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

最期待的不过是那天的晚饭了,一家子围成一个圆,桌子上摆着丰盛是菜肴,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味道是最亲切而温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年味也随着温情散布道每一个角落。

年味是大人忙碌的身影和孩子欢快的脚步;年味是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屋里充溢的温暖。

有亲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年味。

春节习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光透过窗,暖暖的洒入,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生机勃勃。“春运”的列车已在前往回家的路,团圆的脚步近了,新年来了。

除夕的早晨早已热闹非凡:路灯上挂满了红灯笼;门檐上贴好的红对联;来往的熟人相互问候……我听着电话那头是奶奶的提醒:“今晚早点回来吃饭!”脑海中已闪现出奶奶期待和欣喜神情——这是通知好了姑姑们呀!

阳光跟随着时间的脚步移动着——眨眼已是下午。屋外是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玩爆竹。“啪啪——啪——”,爆竹声在空中一次次的回响,带着孩子们甜美的笑容,带着新春的祝福,传遍了每家每户。厨房里是奶奶来回穿梭的身影。大小的碗叠放着,大部分碗里头已摆满了洗切好的材料。客厅的茶几上是爷爷提前几天买好的水果和特产零食。厚重的大衣被他们褪下,见阳光将他们劳作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透出岁月的痕迹。

夜晚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日的热闹,黑色将它们笼罩其中,可每家每户开着的浅浅橘灯宛如前行时永远的停靠站,温暖而安定。我们一大家子都围坐在餐桌前,磕磕家常,享受丰盛的'晚餐。奶奶做八宝饭的手艺可谓是技艺娴熟。松软的米饭中藏有丝丝甜意,红枣的装点令人赏心悦目。据说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这令我对它的喜爱无法自拔。

春晚的精彩层出不穷,夜也临近尾声。钟声敲响的那一刹,伴随着空中一朵又一朵绚烂烟花的盛开,20年的完美结束,21年的崭新开始。

年有团圆的味。传遍千家万户,仍能朴实如初。

春节习俗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慢慢淡去。

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最新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也叫除夕。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

各位朋友: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