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励志句子

祭奠伟人观后感,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祭奠伟人观后感,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祭奠伟人观后感目录

《伟人周恩来》观后感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伟人周恩来》观后感

[这是对《伟人周恩来》的感想]

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诞辰纪念日。

今年的这一天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3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悼念周恩来总理。我看了回顾历史的纪录片《伟人周恩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重温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不仅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爱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从小就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在大人们的尊敬中,在老师的课堂上,或是儿时的屏幕上,我的记忆已经模糊。

唯一忘不了的,是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深深地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是小学时的课文——“天灰蒙蒙的,冷……”寒风凛冽的十里长街,记录下的是人们对总理无尽的思念和浓浓的爱意。

一个个泪痕满面的镜头,一张张痛哭失声的面孔,男女老少,都在为同一个心愿:再送周总理一程。

试问,大千世界,有几个人能有人民这样的拥戴?硬要说是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再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就会热起来。

我对从小学到现在的周恩来总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时人们的悲伤,我可能还不像当事人那样清楚,但对我来说,可以切身体会到那种悲伤。

似乎它已不仅仅是人民和国家干部面前的哀悼,更像是亲人面前的诀别。

的,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这样一个爱人民胜过爱自己的好总理,这样一个在人民心中像亲人一样的好总理。

他的一生,不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写照吗?我想,无论多少年后,中国,乃至世界,都会记住周恩来这个名字。

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爱护,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将永远光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

每当提起周恩来总理,总会涌起感动和敬意,是观后感《伟人周恩来》观后感。

他亲人民,爱人民,把一生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才能、豁达的外交风格、高超的外交艺术,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他身为国家总理,却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多少党员干部的楷模。

顾念万机,带病工作,直到临终,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箴言。

他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人民日报》原副梁衡先生《大无周恩来》一文中有这样精辟的精辟——“六大无”:死不留灰,生无后,官不现身,党无私,劳无怨,死不留言;“六大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

生命的终结,就像他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在宇宙中飞翔。

正是这种超然,成就了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看完电影,在被周恩来总理对国家和人民的博爱所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思考,优秀的国家干部真正给人民带来了什么?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人民浓浓的爱,是人民深深的爱恋。

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忠诚地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宗旨、体现着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作为全党的楷模,周恩来总理是忠诚、高效、廉洁的人民公仆,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政清廉。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现实生活中以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鞭策自己。

周恩来总理的党员风范,是入党前我思想上的又一次洗礼,给予了我深刻的指导。

同时,也使我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自觉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作风。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会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参观了上海鲁迅纪念馆,以寄托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位于1951年建立的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内。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增建的新馆。

新馆是一座江南民居式的两层建筑,青瓦墙壁,高山墙壁,正面墙壁上鲜明地镌刻着周恩来总理当年亲笔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三个白底黑字。

一进门就是庭园,右手边是“百草园”,里面种着许多鲁迅笔下的何首乌、木莲藤等植物,还有从绍兴特意迁来的石井栏、乌船等。

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就已经被鲁迅作品特有的气氛吸引住了。

穿过庭院,有一个宽敞的大厅。建筑材料和建筑语言都很现代,有一种和洋合璧的氛围。

大厅的左手边有两层高的房间。五米高的鲁迅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拿香烟,神情肃穆,目光深邃,陷入沉思。

一楼还有“奔流艺苑”和“朝华文库”。

前者是特别展览室,举办画展。巴金书名的“朝华文库”一人一库地收集了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过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遗存,包括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等十六位专家,他们的身上也折射出鲁迅的光辉。

我从大厅上台阶,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室。

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壁各高二?六米,宽一?六幅一米高的浮雕用黑玉雕刻而成。

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了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和生活,生动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陈列突破常规的年编展方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创造者、文化火种播撒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之文化交流,对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产生深远影响。全方位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展现了伟人的光辉。

纪念馆,展览,丰富的藏品和展品是关键。

鲁迅纪念馆拥有与鲁迅相关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一百六十余件。

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图片,让人倍感亲切。

“藤野老师”“墓>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原稿,《毁灭》的译稿等,鲁迅在去世前两天完成的未完成的原稿《太炎先生想起的两三件事》,说明鲁迅先生真正用自己的笔战斗、工作到最后我肃然起敬,倍感振奋。

展厅里陈列着鲁迅发表第一篇文章《斯巴达之魂》的《浙江潮》、发表《孔乙己》的《新青年》杂志、刊登鲁迅致中央书信部分内容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等。

鲁迅的遗物、实物、照片也很珍贵。

照片有与宋庆龄、肖伯纳合影的,也有与内山完造合影的。

遗物有鲁迅喜用过的金不换笔和文房四宝、先生穿过的毛衣、长衫、用过的油灯、烛台、怀表、词典、老花镜、参加杨铨追悼会时用过的伞、读过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等。

这一切都是鲁迅光辉人生历史的佐证。

展览还采用了多种艺术展示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电脑、影像、音响、光电控制等高科技手段,给人以强烈而全新的感受。

比如《阿Q正传》、三味书屋的活动模型、MTV《野草》、电影《阿Q正传》、越剧《祥林嫂》、《鲁迅在东京》等的放映、鲁迅去世前十天与青年版画家围坐聊天的人偶等,都吸引了我的目光。

特别是最后放映的鲁迅逝世时由明星电影公司拍摄的资料影片《民魂永在》,再现了上海市民万人空巷送葬鲁迅的悲壮场面,具有催人泪下的震撼力。

大厅和演职员表外设置了多台触摸屏,游客还可以点击查询有关鲁迅的各方面资料。

离开鲁迅纪念馆后,我参观了公园的鲁迅墓和山阴街道的鲁迅故居。

现在这一带成了鲁迅的世界。

走在鲁迅的世界里,我的心无法平静。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映入我的耳朵。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不会死,这里分明依然回响着他伟大的声音,依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