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赞美残花的句子,求落花的优美诗句

赞美残花的句子,求落花的优美诗句



赞美残花的句子目录

急求赞美残花的诗词名句

求落花的优美诗句

求赞美花的名句

急求赞美残花的诗词名句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

“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

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

“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

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

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

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

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

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求落花的优美诗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

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廉纤细雨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求赞美花的名句

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

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

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

果子人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它的花朵凋谢了,那是它的成功还是它的失败,抑或是我的失败?

我想。

与它的同类相比,它那美丽绽放只有短暂的一瞬间,可它为这绝

短的辉煌酝酿了多久?我的等待,我的呵护是不是值得?我问。

哦,不!它因我的关怀而心存感激,决意要回报与我。

它汇聚了

全部的精气,在一瞬间迸发出来,耗尽了全部的力量,但却把那份挚

爱存于心底,开始了下一次迸发的积聚。

它无视人们的怨言,它知道

自己是为了什么而灿烂的,它清楚在这个缤纷的世界里,它属于它的

主人,因为他爱它。

它不在乎这样的辉煌是不是永恒,它想要奋力投入,它渴望达到

美的极至,即使香消玉陨也义无返顾。

辉煌之后归于平淡,平淡之后

又再次辉煌,那,辉煌也好,平淡也好,不都是构成它生命和爱的永

恒的元素吗?

因为,实在的,花朵的绽放只是它心中爱的一次迸发,爱不会因

为花朵的凋谢而死去,依然在心。

可是,我的昙花,这时已经没有了演绎生命和爱的力量,它仿佛

是在那次的冲刺辉煌之后猝然倒下的,我还能期待它的下一次吗?不,

不!我不相信它会这样连句道别的话都不说就匆匆离去,我相信我可

以救活它。

绢花,纸花,塑料花……假的花也是美的。

放在那边,直到积满

了灰。

我却是不太爱假花的,虽然,它是好看的,仅仅好看,而已,没

有灵魂。

热爱真花,因为,她是有生命的,能绽放光彩,会黯然凋零。

是那花落前的瞬间震撼着我。

假的,是没有那分临别的灿烂的。

花的精神,对人,也是一样的。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

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

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

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努力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菊花如此多娇!自古以来,人们颂菊、赞菊,有多少诗人、作家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又有多少骚人墨客给人留下了关于菊的佳作名篇。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诗词写出了花与人的关系,道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伟大的革命家陈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光辉诗篇,深切表达了革命者不畏困难、敢于斗争的豁达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花是大地生命中灵动的色彩,花是春天的使者,花是美丽纯洁的化身,花是人们心驰神往的仙境里的主角。

人们赞美花香,赞美花色,更赞美花的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天天鲜艳,日日灿烂,直到变成泥巴,芳香依然如风一样飘,净化着空气。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