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北壁观后感800字,山水作文800字

北壁观后感800字,山水作文800字



北壁观后感800字目录

读赤壁赋有感800字

山水作文800字

.<,阳刚作文>为题 800字 作文

读赤壁赋有感800字

中国古代的文人中,有很多令我景仰不已的人物,但其中只有两个人是我心目中能称之为仙的,一个是诗仙李白,另一个就是古人才子的典型代表----苏轼。

而他的《赤壁赋》,这篇我最喜欢的散文,可称得上古文中的经典。

赤壁,本来不是古战场所在地。

自然雄浑的山势,奔腾咆哮的江水,在秋江月明之夜,显得分外安详。

这种动静相兼的自然景观,构成了赤壁秋夜特有的韵味。

苏轼面对客人的洞箫,无言以对,禁不住灵魂的黯然,无奈之中,只说了一句,“何为其然也”。

想借此,掩饰住自己外在的沉默与内在的喧腾。

而客人的回答,却又加深了这种沉默的态势:一世枭雄曹操,当年挥戈赤壁,那气象,那阵容,那不可一世的辉煌,而今安在?或许,任何丰功伟绩,在时间面前,都微不足道。

任何生命,在时间面前,都绝对无依。

任何人,无论伟大,无论渺小,在时间的追赶下,最终走向虚无。

与其在尘世苦苦挣扎,抛却人性与生命,为那虚幻不存的东西,不惜扼杀,摧毁,甚至葬身荒野,远不如渔樵江渚。

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举匏尊,寄蜉蝣,渺沧海,如果有可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这当然仅仅是想象。

事实上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就导致了人的困惑性,生命的内在价值究竟何在。

所以,在生命的自我走向里,任何得意都有失意,任何失意,当然也可能有得意,但人生更多的时候,是无奈。

无奈之际,我们除了把情绪或者情感自我转向以外,还有什么呢?当年徐文长在政治上失意之后,情感扭转遇到误区,不得不对自己下手,对自己下手不成功之后,又不得不把这种自戕的心理转到对艺术的顽强追思,正是因为这种追思,我们今天的书画苑囿里,才有了一朵潇洒飘逸的不死之花。

苏轼在此,借客人之口,表达出自己的基本人生态度。

仕途不顺,不如求归。

归隐,是失败文人们的崇高妄想。

当年陶渊明在政治上误入歧途之后,很快矫正自己的心理视角,赶紧回家,过上真正苦闷的幸福生活:物质与精神的悍然决斗,使得老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更加自我完善,咬牙切齿地走向不归的远方。

苏轼在此,不得不再一次展现自我的基本情愫:在这逃亡的路上,真的有自我的尽头吗?苏轼内心没底。

内心没底的苏轼又不得不再次面对。

这是一种矛盾,自我与他我的矛盾。

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矛盾呢?这又回归到了宗教。

宗教,在苏轼的生命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宗教总是在苏轼无助的时候,从幕后走了出来,充当了精神教父。

在苏轼对客人的回答中,几乎都是宗教伦理的翻版,这其中,有佛教,也有道教。

苏轼在这种自我解嘲的辩论中,展现出苏轼对生命二元的理解,也表达出苏轼对生命本我的尊重与正视:水,逝者如斯,却未尝往;月,盈虚如彼,却卒莫消长。

从变者而观,天地不能一瞬;从不变而观,物我都将无穷。

于此,无论英雄豪杰,无论山村野夫,都没有必要去羡慕什么,只要按照自我的生命轨迹走下去就是。

再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正如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物我共有,又何必去杞人忧天?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不好好享受生命的快乐,反而去忧心忡忡,于情于理,能说得过去吗? 这一段回答,明确表达了苏轼的自我生态观:生命无论走向哪里,也无论富贵贫穷,都不值得高兴或者悲哀。

生命有限,主要是过程,而不是结局,作为我们自己,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灵魂。

正如伊壁鸠鲁所说,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和健康,灵魂没有困扰。

因此,无论生命走向如何,有酒就喝,困来就睡,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曾经有人问一得道高僧,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老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

我们纵观苏轼的一生,旷达是主体,苦难是客体,欢乐是媒体,在黑夜里追寻自我是绝缘体。

苏轼在此的答复,实际上是以乐写哀,只是我们今天阅读的时候,已经很难体会当事者的苍茫。

苏轼的内心理所当然在煎熬中:今天如此,明天呢?如果没有明天,那是例外。

这当然是潜台词。

纵观苏轼的这篇赋,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叙事走向在文本中是弱化的,情绪转换是显性的。

通篇的情感暗示都控制在弱化的叙事当中。

但弱化并不等于没有,叙事脉络的清晰走向,也可以理解成是情感的支线:白天——月夜——白天(早晨);叙事经过:游赤壁——从流飘荡——主客对话——主客把盏——主客酣睡;情绪转换:喜悦(物我一体)——悲伤(物我各异)——喜悦(物我又一体)。

如此的转换,我们不多不少有些明白,苏轼此为的基本目的不外乎是:任何外在的叙事,都是为内在的情感张本。

任何生命,无论伟大,渺小,健康,残缺,都是时间女神的馈赠。

对此,我们没有必要隔离自我,也没有必要背叛自我,更没有必要相互背叛,我们只能珍惜,如岁月珍惜黑暗,如生命珍惜死亡。

这其中,对生命个体,对生命种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表达自己的敬畏。

山水作文800字

乐山者坚,乐水者柔,乐山水者懂人生。

大自然赋予了山水之深邃,赋予了山水之玄妙,而人类,从古至今,都从未停止山水之思考,未停止山水之领悟。

山,自然之土石堆砌而成,坚强而弘毅。

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那些所谓坚强的草木无一人不有所折服,惟独苍山,千万年来始如一焉,这份傲视风雨,顽强挺立,千万年来不曾后悔的气魄,是多少人之不及,为多少之神往啊!你软弱吗?你退缩了吗?不妨去看看山!只有当你怀着目的,双脚在松软的黄土中留下印迹,踏过结实的石块,一番跋涉,到达顶点时,你才能深深体会到那份气魄。

站在山顶,你的高度似乎增长,站在山顶,你的目光也为之宽广;站在山顶,你才感觉到自己也能成为巨人!于是你自信了,是山教你的。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人迷惑,惆怅,又不知有多少人在山中确定了方向。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王安石坚定自信的感悟:“贷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则是杜甫登上雄伟泰山,受益无穷而发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之所发。

其实大山所给予每人,都不尽相同,为何你不去获取你的领悟呢?

山虽坚毅,但画家笔下不常常有山,却常常有水。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八月湖水平,涟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振岳阳城。

”才发现,不论是一凄美颓废的画面,还是一幅雄深奇景,若加入了水,则意味无穷。

为什么?就是因为水的深邃,谁也无法看透那纯净的水,究如诡变的云雾。

一道小溪的可玲,可以愉乐人的心情,一支小河的流淌,可以平静人的鲁莽;一条大江的汹涌,可以激起人的斗志;一片大海的广褒,可以广扩人的胸怀。

是以智者喜居而近水,不仅可以获得无限哲理,也可享受水给人身心带来的净化。

俗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但真正圣者乐于山水,山水之乐,何穷何匮?独品山之刚毅,独品水之轻柔,乞若山水交溶,刚柔并济。

不知多少人为山水所迷往,所流连。

著名诗人王维自人遇挫,乐于山水,使得失活闲适清幽,成为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如其所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之色,如桃源一般,令人向往。

如我独自一人时,不禁每每幻想,一片枫林繁茂的山谷中,有一湖绿水,倒映着晚秋落叶。

我同古人隐士一般,平凡地独居于此山水之中,无争、无挂,生活简单,纯洁地如毫无暇庇的天空……这正是山水之魅力。

以上所感,炼于一句话,乃:乐山,乐水,乐山水;品坚,品柔,品人生。

.<,阳刚作文>为题 800字 作文

阳刚”是宇宙之准则,“阴柔”是人定胜天之根本。

阴阳之道是中国的哲学本源。

当今之天下,阴盛阳衰,本末倒置,失根本而追末梢,此为“树欲静而风不止”。

伪娘盛行,娘娘腔大行其道,此谓阳刚失也。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宇宙天地人生之法则。

地球离不开太阳,文章离不开阳刚。

失掉此准则,便是谬误。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作文秘诀》,将写作文概括为四句话,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我以为作文不是“做作”文,文章的表达得流畅自然为最佳,作文可以写得“阳刚”一点。

那么何为“阳刚”? 文章的“阳刚”就是透过浮华的表面,以真性情寄予文字,就有点简洁明了的韵味。

浮华的辞藻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缺少一针见血的深刻。

这种硬伤如同“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

既然心中尚无愁绪,为何满篇泪眼婆娑。

奢华的排比句堆砌起来并未让人感到语势的强烈震撼,反而让人萌生疑问,“这些词语为何被生拉硬拽至此处?”举个例子来说,读宋词的人都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婉约派大都是“小桥流水”“哀痛凄凉”,一开始读起来心中倒是和作者搭起了一座桥梁,也感受到了文章内暗蕴的一阵淡淡的哀伤,但当你读得多了体会得深了,你会有种吃肥肉的感觉,肥肉虽香,但腻得渗人。

这时你会感觉心中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似乎不是那么强烈,因为作者因情因事所激发出的感情只寄托在一些套语滥调上,它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相反地,豪放派所包含的就多了,拿苏轼而言,前一页你还停留在“大江东去”地恢宏情景之中,后一页你就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我们与作者之间因情感相似而建立起来的桥梁是那样坚固。

它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真性情,率真而可爱,潇洒而豪放。

哀伤也哀伤得真切,潇洒更潇洒得自然。

这种细腻大概给人的就是“阳刚”的感觉了吧。

既然读起来有了这种“不真切”与“真切”的差别,那么我们在落笔的时候就不必为华丽的词句思索良久。

韩愈谈到做文章的时候说:“唯陈言之务去”,套词滥调统统都省去,美人不必都是“柳腰桃面”,风景不必都是“春花秋月”。

记得前一阵读过胡适先生作的一首诗,叫《乐观》。

那时候新文化运动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胡老先生弃掉文言文的繁长冗杂,做了一首白话新诗,第一段是这么写的:这株大树真可恶他碍着了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 树根也掘去哈哈 好了读完之后或许你会诧异,这首诗真的出自胡先生而不是一个刚入学的孩子?我已开始也有相同的疑问,但是我思索了几天觉得这大概就是胡先生的真性情,胡先生的“阳刚”。

既然我有这种意愿将它写出那就大胆地平铺直叙;我有这种情怀将它定义为诗那它就是一篇打破格律舒服,脱去音韵枷锁的小诗;我有意以调侃的口吻写上“哈哈”,那我就不妨在其后再注上一个叹号来彰显我的真性情,这又有何不可?与阳刚作文相对的就有“阴柔作文”,归根结底,这类文章阴柔就阴柔在它隐藏了自己的真性情。

它们的作者出于炫耀又或其他目的写文章本身就与写作的根本目的相悖。

既然文字无法承载自己的真性情,那又何必将它卸载纸上来促使矛盾的产生呢?这个问题让我无从解答,但当我们身处在这浮华的时代中,看到“阴柔”的《最小说》拿下众多冠军,郭敬明拿着限量版LV和笔记本在自家屋顶上自拍时,我承认我真真正正地败了,败给了这个时代,当然更败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现在提出“阳刚作文”这个概念就是在这浮华的世界里种下了一株荷花,我们渴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风,但是我们仅仅奢望的是“阳刚”一点的文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需要“阳刚”的东西更多,不仅是文章上的“阳刚”。

我们需要人格上的“阳刚”。

我们不一定强势,但一定不是弱者;我们不一定固执,但一定不会轻易放弃;我们不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一定不会随波逐流。

我们的阳刚是建立在这个时代上的,我们追求一种质朴的自然,摆脱那些低级的无病呻吟。

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人格面对纷杂,这才是“阳刚”的完美诠释。

物质上的富有从来不会像精神的富有一样充盈。

所以说我们在提出“阳刚”作文的时候更希望的是人格上、精神上的独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需要,也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

我们写不出“阳刚”的文字,正因为我们缺少人格精神上的阳刚。

这种阳刚的缺失源于我们缺乏自身对事物、对社会的思考,只依赖于外界看似五彩缤纷的传媒,对于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

我们接受的是快餐文化,而没有人能真正十年如一日的研读典籍。

这是一种悲哀,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近似于共性的悲哀。

这种悲哀类似于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劣性根”。

劣性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勇敢正视它。

缺乏阳刚的人格,我们用时间来打磨。

用最直接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我们需要的是真性情,需要的脱离温室后自己的独立,需要的是纯粹的直接。

既然做不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把意思表达的准确具体,就把事情做得直接有效。

以手写我心,以心来看世界。

我想这大概才是“阳刚”的真正目的,毕竟这世界需要的是说真话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