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蒙曼防疫观后感,读《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1200字

蒙曼防疫观后感,读《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1200字



蒙曼防疫观后感目录

急急急,最好今晚,求百家讲坛 近期15期的 观后感 300字左右。

读《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1200字

同时,蒙曼防疫观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卫生防护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措施,从而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这个时期也让我认识到了卫生习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平时注重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的来说,蒙曼防疫观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纪录片,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疫情期间人们的生动形象和抗疫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共同抗击疫情,让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急急急,最好今晚,求百家讲坛 近期15期的 观后感 300字左右。

一口气看完蒙曼的百家讲坛之武则天,已是凌晨两点了。

合上书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什么,能够让一介女流之辈能够突破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在权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盛唐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是什么,能够让她在充满坎坷变数的政治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呼风唤雨,成为母仪天下继而又母权天下的龙上之凤;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丈夫和儿女的利益,来达到她渴望已久的权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够让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让李唐后人来替代武家王朝?纵贯她叱诧风云、波诡云谲的一生,是那么得富有戏剧性,又是那么得惊心动魄,令人回味良久。

历史从来都是一张张的智力拼图,后人只有永无休止地考证、拼凑、续接,才有可能一点点地接近她的真实面目;然而历史又是血肉鲜明的,一切历史的传承,无不在文字的渗透和纪录中容颜妩媚。

喜欢蒙曼的讲解,是因为她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轻松自如地为读者和观众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坐标,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她确实可以成功地让历史缩影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也曾有幸,在龙门石窟观摩过貌似武则天的卢舍那大佛,有幸在乾陵无字碑前伫立思索;只是我有心无力,我的学识和阅历还无法去打开那扇雄奇与苍凉的历史大门。

所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人殚精竭虑、化繁为简,让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能够轻松而愉快地了解武则天的平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位教授用这种态度读史研史传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古老而神奇的中华文明会让我们感到惊诧,感到博大,感到自豪。

我们会问:在浩瀚如海的历史长河中,武则天又是我们取几瓢之饮呢?所有的历史玄疑只有在时间的面前才会变得清澈,变得透明,而我们永远看不清的,则是时间那最最神秘的面容!

--------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

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

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

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

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

”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

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

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读《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1200字

读《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

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

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

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

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

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

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

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

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

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春

  一年四季,春为始。

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

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

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

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

“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

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

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欣赏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

我们和他们,相遇在美妙的诗篇中。

  夏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

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

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马拉松追寻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

读作者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

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

由景到情,自然随性。

荷风竹露,诗人捕捉到安静的夏夜里的天籁。

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欣赏。

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待与故人梦中相见。

人生在世,谁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遗憾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自在。

  秋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

秋,是清凉的,秋日的诗,也是清新优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快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

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自在。

诗美,景美,人格美。

  冬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

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

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

诗风昂扬,铿锵有力。

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

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

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

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