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事迹材料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

作为劳动模范,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即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尽职尽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篇1

__是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择优种子研究室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五一劳模事迹材料作为一名年轻科技干部,她处处以身作则,踏实苦干,虚心好学,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奋斗在杂交粳稻育种生产第一线,通过"籼粳搭桥"等技术,培育出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被列为上海市杂交粳稻主推品种。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五年来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第十届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和第七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创新天才"等荣誉称号。

刻苦学习,岗位成才

育种是一项创新性强而不易出成果的实践性工作,曾有多少"寂寞高手"苦苦追寻一辈子而遗憾告终。科学无止境,杂交粳稻育种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只有不断地创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水稻育种时代步伐。

__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杂交水稻专著、劳模事迹简介、上网查资料、捕捉杂交水稻领域最新信息,虚心向育种专家学习请教。如在考察和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课题时,碰到疑惑,刨根问底,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又如抓住天南地北育种单位云集海南南繁的有利条件,冒着炎炎烈日,向水稻育种专家请教育种技术,共同交流、探索育种新技术,潜心研究亲本材料的特性,总结、探索科学杂交育种方法,提出了"只有走籼粳杂交的育种技术道路,产量才能有重大飞跃"的育种思路。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成功育成强优势、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与优质高产丰产性好的不育系杂交。通过"籼粳搭桥"技术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于__年__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__年获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经几年推广种植,"秋优金丰"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企业劳模先进事迹具有8公斤潜力,常规种植亩产65公斤,解决了多穗与大穗、大穗与高结实的矛盾,"秋优金丰"米质经检测,1__项指标均达农业部优质米一级标准。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水稻科研既是一门脑力劳动,更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活,尤其对于水稻育种人员来说更是如此。育种工作长期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和条件下来完成,气候愈是恶劣,工作愈是紧张和繁忙,有人形容育种人就象一只"候鸟",一直跟着太阳迁移在上海和海南之间,南繁北育,其中的艰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育成和推广一个品种至少需8至9年的时间,周期之长,

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两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世代进展,每年奔走于上海和海南之间,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阴雨绵绵的雨天,她都毫不间断地出现在水稻育种试验田,特别在海南基地配组期间,工作量大,人手少,从早上六七点钟进行人工剪颖,中午再到稻田进行人工配组授粉,供电所所长个人先进事迹经常忙到下午1、__点钟才吃午饭,为了随时掌握和了解水稻亲本材料的生育状况,需不间断地下农田,往往是在水田里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累了到田埂上休息一会,接着继续观察各种农艺性状,回到办公室及时整理数据,研究育种思路。在平时,她经常放弃休息日观察水稻的生长规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稻育种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免费为农民传授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热心解答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农民的好评,成为农民的忠实朋友。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劳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制种生产的规模发展问题。她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现代农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制种亩产达到15公斤,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制种产量,加快了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秋优金丰"的推广。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篇2

10多年来,她精心打造房地产开发公司这支队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承担了大量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全国劳模事迹材料。

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让千千万万百姓住上优质舒适的房屋,有了称心如意的家。在公司取得非凡业绩、发展壮大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推进慈善公益事业,赢得

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获得了“全国劳模”、“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江苏省慈善之星”等诸多荣誉,展示出新时代女性的骄人风采。

身居陋室,自小立志盖好房对许多出人头地的人来说,苦难童年经常是规律性的成长起点。自幼家境贫寒,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和家人寄住在水渡口一间简陋房屋的情形。“房子是向人借的,质量很差,一下雨就漏得不成样子,而且到处漫水。”说,儿时生活的艰辛在她的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让她体味到了百姓的冷暖,也练就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

从那时起,她就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在改善自己境遇的同时,多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一些帮助,让他们享受到社会的温暖。

1982年,淮安二建面向社会招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了名。然而,公司在招考时却规定:谁抬黄沙多就选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服输的强忍着刚失去父亲的悲痛,从一楼到五楼爬上跑下,一口气抬了26筐。考官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一个25岁的柔弱姑娘竟这般顽强!正是这26筐黄沙,奠定了了今后的人生航向,成为她实现“为百姓盖好房”梦想的起点。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篇3

——真诚服务情系顾客 平凡岗位奉献爱心

马小静今年35岁,中共党员,从2004年开始就是呼伦贝尔步森百货大楼电脑商场的一名营业员,2007年被评为单位的优秀服务员,2008年被评为单位的服务标兵,2011年她又光荣的入了党组织。她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她常说:“世上没有永远忠诚的客户,只有以优于竞争对手服务和产品品质赢得客户。”为此,她总是以真诚和热情的服务,以及优质的商品诠释着她的职业。正是靠着这种“思于客户之先,完美服务”的理念和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超值服务换来顾客信赖

2014年入夏以来,北方频频遭遇大范围高温天气袭击,呼伦贝尔也不例外,车内是阵阵闷热,车外是烈日炎炎,但马晓静依然顶着烈日上门为顾客服务。有一次上午9点多她来到天润花园某客户处送显示器。按照惯例,这种货物通电试机即可交付,但客户不太会使用显示器,马晓静立即细心地教他开机关机,每个按钮都讲一遍使用法和功能。4个小时过去了,顾客终于自己会调试显示器了,满意的露出了笑容,而挥汗如雨的马晓静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当日下午两点多马晓静又敲开了一位老顾客的家门。询问电脑的使用情况,帮顾客清理灰尘。下载一些软件,在她结束工作时,这位顾客又说需要个路由器。马晓静赶回单位拿了路由器给他送去,然后又帮着调试,直到暮色降临她才踏上回家的路。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马晓静刚打扫完卫生,就有几位气冲冲的顾客拿着电脑向她的柜组走来。“你这电脑啥质量,我才玩了几天就蓝屏,打不开了呢?”您好,欢迎光临!这时马晓静赶快迎了上去。“好啥,你这破电脑,给我换台!”马晓静说您别着急,我帮您看看!经过检查,原来不是机器的质量问题,而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她帮顾客重做了系统,维修好了电脑。弄气冲冲的顾客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意地走了,后来,这位顾客成了马晓静的老顾客,并介绍许多朋友来她这里购买电脑。在马晓静看来,唯有用多一份的责任与全心细致的服务,才能换来客户最衷心的认可。谈起几年来的电脑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马晓静感慨道,只要为客户全心服务就会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有一位买电脑的刘先生说:“干电脑这么多年我一直是马晓静忠实的客户,其实电脑的质量都差不多,我就是看中她的服务和待人的真诚。我们不太熟悉,我们单位的电脑出了问题,我让她帮忙看看,她二话没说就来了,这份责任心很让人感动。”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电脑销售人员,马晓静一直坚持做好新员工的“传、帮、代”工作,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经验与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共享,为步森百货电脑行业发展默默奉献。

炎炎烈日下,有马晓静为客户服务的身影;深夜的灯光下,有她对顾客不断回访。马晓静就是这样,在风雨中走过了十一载寒暑,无悔付出,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着新时代电脑人,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奉献爱心乐于助人为乐

在生活中,马晓静也是一个大爱无边的人。临近冬季,马晓静娘家的邻居刘大娘该买煤了。刘大娘家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伴也去世了好几年,从妈妈口里知道这回事儿后,马晓静两口子第二天天没亮就到了刘大娘家,找了辆大车到宝矿帮着拉煤。由于天气冷买煤的人特别多,排了半天的队才买上,卸完煤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刘大娘留她们吃饭,他们说啥也没吃。

在单位,马晓静可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事儿她都第一时间去,春天由于天气不稳定,感冒是经常事儿,和她相邻柜组的小田,就得了感冒,马晓静忙先忙后为她买药打水,中午又帮着买饭,下班还陪着一起到公交站点,小田激动地说,“你就是我亲姐啊!”

自所在企业成立爱心基金会开始,生活并不富裕的她年年都主动捐款。但生活中除了给孩子买些新衣服和有营养的食品外,自己花销很少。在2011年,公司三楼鞋城的一名营业员的爱人不幸溺水而亡。听到这个消息后,马晓静赶紧给她送去了慰问金,并鼓励她坚强起来。在马晓静的关心下沉浸在悲痛中的同事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2014年公司成立红十字会,她又主动献血,并号召大家奉献爱心。

好事善事,马晓静做了很多,但她总是说这是她应该做的。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马晓静用她的真诚和爱心,诠释着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应有的责任。青春无悔,继续前行!

中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事迹篇4

——丹心执守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传授知识,点燃智慧,润泽生命……这是李建东从教29年的真实写照。在李建东的教育生涯中,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做教研组长16年。几十年,打造了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炼就了她循循善诱、技艺精湛的教学技能,形成了她宽严有度、润物无声的教育风格。她用自己的学识,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同事的钦佩。而这背后,则是她的付出和奉献。

在班级管理上,李建东全心奉献。即使母亲身患重病期间她也从未耽误过工作,无论多疲惫,只要跨进学校,她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她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对学习方向非常迷茫。李建东发现了他的思想波动,便帮助他挖掘生物方面的潜质,为他的学习提供了动力。最终,这名学生以644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她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被授予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紫禁杯”特等奖。

李建东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经过多角度反思,她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素材。2012年,她主持区级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同年,她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受到专家好评。作为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她主持的“整体把握函数主线教学”研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