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故乡的抒情范文(19篇)

故乡的抒情范文(19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写作意图和目标读者的考虑,以及语感和感染力的传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故乡抒情散文

故乡的四季是分明的,春天和风细雨,温暖舒适;夏季潮湿闷热,酷暑难熬;秋天凉爽干燥,金黄遍野;冬季白雪纷飞,北风凛冽。相对这分明的四季,唯独对秋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故乡的秋是干爽的,这种干爽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体会的到。一早起来,便能看得见清清爽爽的蓝色的天空,蓝的透明,蓝的清澈,蓝的没有一丝杂质,仰望这蓝色的天空,人的心灵也开朗了起来。夏季的天空,总被雾蒙蒙的水汽笼罩着,里面蕴含了大量的水分,一不留神便会噼里啪啦的下起豆大的雨点,让人防不胜防;而唯独秋天的蓝天,干爽的让你心静,让你心火全无。田间劳作休息的时候,人们习惯坐在田间地头的大树下乘凉喝茶,聊一些趣闻琐事,时不时爽朗的笑声飞出,充溢着丰收的田野。秋天明晃晃的阳光被浓密的树叶挡住了,偶尔有几束阳光透过枝叶,镜子般的落在地上,或者照在乘凉的人的身上,但是没有人刻意的躲避那阳光,阳光虽然强烈,但是那温暖的感觉实在是好。

秋天来的时候,那色彩斑斓的美景慢慢的、不断变换着就出现在了眼前。最先感受到秋天气味的是田野里庄稼,你看,玉米在桔杆中间露出金黄的籽粒,对着你笑呢;豆荚俏皮的鼓起饱满的肚皮,腼腆的藏在枯黄的叶子下面,怕你发现呢;高粱突兀的站在那里,也许被瞩目已久的缘故吧,害羞的脸都红了……站在山坡望去,田野里金黄和红色交杂,期间还有少许的绿色,犹如巧工秀出的一副地毯。山坡沟渠里栽种的杨树,原本在夏季滋润的丰腴碧绿的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叶子的边缘显露出一丝黄意,那一圈的黄晕包着里面的碧绿,煞是好看。等到深秋到来的时节,满山谷、满河边的杨树叶子都变枯黄的时候,那真的是一个壮观,满眼的金黄,犹如片片的黄金叶挂在树梢。阵阵的秋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伴随着响声,片片金叶飘落地面,顿时,地面上、半空中是金黄的世界。

故乡的秋是酸酸甜甜的。故乡是典型的丘陵山地,走在低矮不同的山岭上,随处可见成片的各种果园,这一片的苹果园,那一片是山楂林,还有这里一棵那里一棵的梨树、柿子树、板栗等等。故乡淳朴的人不会在乎口渴后的行人随意采摘成熟的果实止渴的,你可以随意采摘你想吃的东西,但是只限制你吃,大量的采摘那是不行的。咬一口成熟的苹果,酸中带着丝丝的甜味,金黄的梨水分极多,甜的有点巧克力的味道,红的有点发紫的山楂,一般的人不敢多吃,酸的你直皱眉头,吃多了会倒牙……成熟的果实散发出的浓郁的酸甜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深深吸一口,沁人心脾。在秋日的阳光下,看着漫山遍野金黄或者红色的景色,嗅着酸甜的空气,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醉了。

故乡的秋,我拿什么来形容你呢?

回到故乡抒情散文

虽是清明时节,但一路都是好天气。淡金色的阳光从车窗外泻入,撕成一条条的,像金色的琉璃,阳光打在手上、脸上,碎了,似乎释放出一阵难以捉摸的暖。车子在没有尽头的高速公路上疾行。爷爷和母亲似乎睡着了,父亲在专心致志地开车。除了如翅膀振动般的风声外,很安静。我盯着车窗外飞快地离我而去的景物,心中似乎被什么东西牵引着,期待着什么。

是那从未谋面的故乡吗?爷爷今年已73岁了,很想回老家看一看。父亲同意了,正值清明节,全家人便回家乡祭祖,当然包括从未去过那里的我。

是让先祖知道我是谁吗?还是让我知道我从哪里来?

车子缓缓地驶入庭院,长辈们都出来迎接,一张又一张陌生的脸都布满了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父亲一一告诉我这个奶奶叫什么,那位爷爷是谁,我机械地重复着,但这种陌生被长辈们亲切的笑声融化了。这就是故乡吧。

从高高的石阶上走下来,一幢灰黄的瓦顶老屋静静地立在绿树与农田之间,墙面因数十载的风雨而变得凹凸不平,表面的墙面也有些剥落了,露出坚实的屋子的肌肉,门窗有的紧闭,有的打开着随风扇动,吱呀的.声响如时间的齿轮不停地转动,屋顶的青瓦也因雨雪的冲淋,变得光滑而泛白。似乎一切都记载着时间的流逝,很快,难以捉摸,很慢,可以一寸一寸地记载下来。

推开面漆剥落的老木门,吱呀声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时间的急流中。堂屋里很安静,陈旧的木制家具,有些透光的屋顶,墙上脱落破碎的大字报……历史如烟一般扑面而来,让我有点站不住脚。进入卧室,灰尘在丝束般的阳光中飞舞,四柱床和木桌、衣柜仍摆着,只是笼上了一层灰土地制成的外衣,墙上贴着不知什么年代的旧报纸,挂着逝去曾祖母的照片,我轻轻走上前,用指尖触摸着这些墙体,粗糙不平,质地不一,上面还有些大小不一的小洞,摸过之处还带下厚厚的一层土,可又感觉很清凉,细腻、柔软,从指尖传来一阵温暖,直达心底,一种未曾谋面但又十分熟悉的感觉袭来,很亲切,很熟悉,沁人心脾。

转身,从落满灰尘的玻璃窗向外看去,像是隔着迷雾看世界,一半是光,一半是影,光与影交错间,我内心在历史与现实中徘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又一下子在我脑子里涌现。

爷爷终于忍不住,哭了,已布满岁月的脸涨得通红,复杂的情感流淌着,爷爷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述着家族的故事,我默默地听着,仿佛听着时间的声音和情感的流动。

这就是历史吗?故乡的历史,一个家族的历史。

上祖坟,纸钱化为一只只灰白色的蝴蝶,乘着丝一般的青烟飞舞着,像是告知逝去的灵魂来自后人的看望。顺着山坡俯视,大片金色的油菜花随风舞动,变换着姿态,不规则的田块有的已犁过,有的还覆盖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绿,拼成一幅抽象画,韵意难以捉摸。风中,我听见了长辈们说的什么光宗耀祖的话,望着无尽的故乡山野农田,心中一震,如似明白了什么。

原来,故乡是灵魂最终的根基,家是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我是家族的一员,我要为家族而努力。最终,不管飞行多远,我仍要回到家中,回到故乡。

夕阳余晖,一半是光,一半是影。--。

哦故乡抒情散文

落叶纷飞终归根,游子天涯望故乡。

——题记。

转眼间我已上高中了,城里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淡泊故乡的存在。唉,想想曾经无拘无束的故乡生活,真是怀念有感慨啊!

于是乎,昨天一大早我便和我父母一同回老家。沿途风光显然无法再提起我的兴趣,而我只对故乡那一溜的美景情有独钟。

距老家3km的告示牌刚从汽车上方掠过,故乡热闹的街市轮廓就映入眼帘。当车子越来越靠近故乡的怀抱,我正了正身子,伸头远眺,还是一样的街道,还是一样的有趣杂耍,还是一样的吆喝声,还是一样的家乡的土音……多么亲切呀,这是来自灵魂深出的共鸣,这里是我的根,无论我这片普通的叶子落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根在这儿,这个使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深入家乡,车边的人象往常一样走过,手上提着刚买的菜,脸上挂着微笑,亦有三五成群的小孩玩着我小时候的游戏;更多的是赶着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游子。

哇!金灿灿的刀子就扑在我家门口的水泥地上,阳光使他们的颜色愈加金黄,小稻子们贪婪的吸收着那属于他们的阳光,有的还咧开了嘴,应该是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地方高兴吧。满地的稻子似变成了金色的河流,我随着稻香河流奔跑,就像那个上幼儿园的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的梦。这样的奔跑总使我的心跳更加畅快,故乡的稻香里有我的梦。

这就是我可爱的故乡,我是一片翩翩的落叶,纵然我飘向何处,我都会把心寄向我的故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忆故乡抒情散文

城市是一片钢筋森林,越来越缺乏柔韧的姿态,让人倍感存在的逼仄。我发现想离开城市,心比车的速度还快。

明媚的春光,带着一种补偿的味道,晴朗了目之所及处的天弯,绸缎般的丝丝云彩,遮挡不住流泄的春光。眼中的树木,荒草,原野,村舍人家,虽然还带着灰败,萧条,寂聊的影子,但春已经如破土的小草,枝桠上的芽孢,舒展倦容的麦苗,波光潋滟湖面,依依摇曳的杨柳,绽开了朦胧的笑脸。

原野一片苍茫,风无拘无束的畅游在春的怀抱,播撒着丝丝暖意。视野中的那一簇簇青绿,倒春寒后,以更绿,更茁壮的蔓延步伐点燃春的激情!

心就这么随着感觉,回到了故乡。

千泉湖。

故乡的千泉湖,位于我生活的小村庄正北的沼泽之地。千泉湖因有大小泉眼三千多个,这些泉眼大的有七八十平米,小的如若针尖,但泉泉相连,水域面积达五千多亩而得名。站在湖边,风息时,湖面像碧绿的翠玉,温润而有光泽,倒映着湖岸芦苇直插云霄的奇观。就连湖中簇生的芦苇,蔓生的水草,野生的鱼儿,都仿佛睡在了丰腴的河床上而悄无声息。风起时,湖面碧波荡漾,一簇簇细如根茎的芦苇,一片片蔓生的水草,摇曳在视野,起初是不断晕染开了的涟漪,波波荡漾的心底,风大时,层层波浪叠踏而来,带着湖水的潮腥,春寒的浓烈扑面而来,扯开岁月包装的心茧,梦里世外随心徜徉。

千泉湖,我童年岁月的的感伤地,如今划过记忆的寒霜,一如少女时的模样,婀娜在十数载久别重逢的故乡,昭然着更为巨大的胸怀,而生的更加的楚楚动人。

曾经千泉湖以其自然水资源的不断再生而充满不息的活性,也因此成了野生鱼类自然孕育的天然温床。当人们看到仿佛铺了一层绿色绒草甸的湖里,野鱼欢蹦乱跳地穿梭时,贫穷,饥饿成了一触即燃的导火索,止不住捕捉的欲望,想着法子去钓,去捕捞。小有所获时,人们就会奢望的更多。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尝试着自制捞鱼的器具,记得父亲是用白色细丝的网兜,在网口穿上可以收放的丝线,捞鱼时绑在一杆长长的木杆上,放入湖中捞鱼。每次捞鱼时,我们都要跟着,但父亲总不许我们靠近千泉湖,说是把鱼儿吓跑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疼我们,怕我们掉进湖里有危险。

待在湖边的我们,总是闲不下来,看着父亲捞到桶里的鱼儿,纳闷地吐着泡泡,或是翻起了白眼,就开始可怜他们了,央求父亲把它们放回湖里,这时父亲总会不让我们失望,放回去一两条。

儿时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空气里就会弥漫着或浓或淡的蒸煮鱼的味道,那时候吃清油是定量供应的。所以母亲总把捞来的鱼,在井边的石墩上,用刀背刮去鱼鳞,剔除鱼鳃,然后就是破肚取出内脏,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锅里先用大火烧开,然后用小火,甚至是微火熬煮,快出锅时加入食盐,葱花,大白菜嫩叶等,这样炖出来的鱼汤,鱼和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了糊状而有营养的补汤,放凉后更是成了胶着的肉冻状,吃起来总是入口即化。

母亲还会给我们做蒸鱼吃,把洗净的鱼,用刀在鱼被鱼腹上,斜划上几道深痕,撒点食盐,倒点酱油,滴两点白酒后,放入蒸耙上的盘子里,盖好锅盖,用慢火蒸,直到出锅时撒点葱花,滴点清油,就已经是我们儿时岁月的美味了。

记得我家还在村子的老居民点居住时,门前有一条浅浅的小溪,每当盛夏来临时,小溪里就挤满了到处冒头打水仗的孩子们。但是稍大一点的孩子,也许慢慢滋生的羞怯心里,也许是不满足于小溪的浅显。偷偷地把目光聚焦在了村北的千泉湖。平素大人们总是叮嘱孩子们不准下湖游泳,捞鱼,怕出危险。但总有胆大的孩子,趁着父母午睡时,邀约着去千泉湖游泳,捞鱼,甚至学回了在湖岸的荒郊处生火支架烤鱼吃。

这种冒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尚未被消化呢,危险就不期而遇了。村里的一位据说水性最好的哥哥,在那个午后跳进水里后,再也没能浮出水面,起初伙伴们以为他在玩潜水,直到好一会湖面都没有动静,孩子们才吓坏了,有人哭喊着哥哥的名字,有人跑回家叫大人。那个下午,村民们几乎都来了,想尽了一切法子,也没能捞到那个哥哥,一种恐惧夹带着悲伤笼罩了村庄。

千泉湖,从此被搁浅在了故乡的隔壁沼泽地,成了家乡人敬畏自然的一面明镜。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千泉湖底是一片水草悬浮的无边沼泽,当落水者不幸因冰凉刺激腿脚抽筋而不能划水自救时,就会落入湖底的沼泽而无法自拔,挣扎时愈陷愈深,直至被吞噬。

当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故乡时,也吹醒了寂寞的千泉湖,人们把千泉湖周围筑起了高高的堤坝,水域深的地方修建了铁质围栏,水流缓的地方开辟了垂钓区域,同时人们也发现了他的旅游开发价值,建起了千泉湖旅游度假庄园。

蒙古包临湖而建,当人们在这儿度假驻足时,可以欣赏到桦树、灌柳、沙枣、红柳等林木生机勃勃,狐狸、野兔、野鸡,野鸭,狍鹿、黄鸟、鱼鹰在这里物竞天择繁衍生息。能见到白鹭亮翅,成双成对的鸬鹚觅食;偶有惊吓,水中的鸟群顿时群起腾飞,齐鸣空中。还可以观赏千泉湖景区附近开辟的鱼塘,螃蟹养殖地等。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湿地草甸的自然风光,还可驾船在水道中畅游、垂钧,以及在合适的季节雨后采蘑菇,独享自给自足的天然美味,充分领略旖旎的大自然风光和水域特色。

此刻的我被融化在这自然的怀抱里,隔着遥远的目光,目睹着从林深处的人家,安静地独享着自然的馈赠,拓荒为农,捕鱼为乐,燃起岁月的烟火。

千泉湖,故乡着力保护的自然景观,缺少了芦苇的簇拥,爱抚,滋养和相傍,有点落拓和突兀。

芦苇塘。

芦苇塘,那是儿时记忆里一片碧波荡漾的海洋,记忆中的春天总是从那一片芦苇塘开始的,春风一吹芦苇就探出鲜绿鲜绿的头,叫醒一簇簇,一片片,直到绿了整个芦苇塘,芦苇塘的春天是和孩子们连在一起的。

每到这时我们就会迷恋在芦苇塘里,挖野菜,寻鸟窝,割青草,逐蝴蝶,玩着玩着,芦苇就像和我们赛跑似得节节拔高,转眼就长得好高好高,成了一片茂密的丛林,成了我们捉迷藏的天然乐园。不过可怕的是,同伴还没有找到我们呢,我们正美滋滋的时候,冷不丁会从密林深处窜出了一条青蛇,它们的肤色与青草太相似了,当我们看清楚时,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或是紧贴我们的身边“嗖”的一下就窜过去了。爸妈说蛇有毒,吓得我们有几天不敢钻进芦苇丛里,但是没过几天我们就忘了,因为芦苇塘对我们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诱惑力。

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茎。以根茎繁殖为主。根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一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芦苇叶鞘呈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披针形,排列成两行。每到端午节来临时,父亲就会带着我们穿梭在芦苇塘,寻找又大又厚,而且有韧性,不容易出现裂隙的芦苇叶,一片一片地铺平,轻轻地帮扎好带回家,由母亲泡在大的铁皮盆里,给我们包又香又甜的粽子吃。

夏秋之交时,芦苇开始抽穗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多成白色,分枝稠密,向斜伸展,稍下垂,风儿吹来时,卢花如洁白的雪花,零星的云朵,自由的精灵,童年晶莹的梦,随风飘洒,婀娜多姿,柔美无暇,随遇而安。

每到秋季,地里的庄稼收完的时候,村民们就开始有组织地为造纸厂收割芦苇。整个芦苇塘长势良好的芦苇,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村民们全部放倒在芦苇塘里,一排排整齐地晾晒着。

一些边边角角的,长势不是太好的,沟壑里被遗漏的,就会被村民们收割回家,扎成苇把子,穿成苇帘子,用来盖房。或是有巧手的人,编成苇席铺在炕头上。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总会立着一些芦苇捆。当家人不小心哪儿划拨了,或是伤口化脓了,就把芦苇杆破开,取出里面的透明内膜贴在伤口上,每天贴一两次就会好了,它的神奇作用,就像现在的创可贴。

而今翠波连绵的芦苇塘已踪迹全无,被拓荒改造成大片的农田,人们凭着发展的眼光,把越来越作用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芦苇,挤兑出故乡的家园,风把顽强的种子丢在了潮湿的沟壑,排碱渠畔,以及千泉湖里,芦苇变得稀疏枯黄矮小。但它们仍以孱弱的身姿,寂莫成行,慰藉着故乡消失的风韵。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想这是一种诗意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柔弱而优美,低头而谦逊,沉思而快乐,但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宇宙空间,越是表面脆弱的,也许会有更深的思想与灵魂的光辉。

沙枣林。

我的故乡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北缘,当父辈们开始在这片戈壁荒漠中修建家园,拓荒种田时,野生的沙枣林就倔强地生于这严酷的环境里,沙枣树以其粗糙陋黑、迂回弯曲,干瘦坚韧的枝干,以它对抗自然的蛮霸的姿态,阻挡着风沙肆虐,祖祖辈辈荫庇着故乡人的生活。

沙枣树也叫银柳、香柳、桂香柳,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属防风抗旱固沙的天然卫士。沙枣树一长就是几十里、上百里,绵延成林。

沙枣开花是在端阳前后,满树银叶片下,缀满了米粒大小的花蕾,成土黄的大漠颜色。当风儿春来,鸟儿啁啾,蝴蝶逐香,蜂儿缠绵,雨露滋润时,沙枣花就会撩起修长的外衣,挨挨挤挤爬满枝桠,沙枣花香,可以香飘百里,飘渺在村庄的时候,总会唤起孩子们追逐的记忆。

放学了,放牧时,孩子们就会相约着钻进沙枣林,爬上枝桠,闻那花香,摇那枝干,让阳光,雨露,花香,鸟鸣,串起童年的风铃,一路摇曳,一路欢歌。

沙枣花开,不似茉莉的暗雅幽香,不同于牡丹的馥郁袭人,亦非桂花的清雅淡泊,更不是梅花的寒香傲骨。沙枣花香是阳光、大漠、黄沙、戈壁,劲风的凝聚和升华。

深秋时节,寒霜降下,草木萧索,沙枣树经寒霜洗礼后树叶落尽,留下满树的翡翠玛瑙。形如蚕豆,肚儿圆圆,青涩绿,沙漠黄,玛瑙红,一嘟鲁,一嘟鲁,压弯了枝头,像极了秋天的眼睛,充满了诱惑的光芒。

孩子们的心,再也静不下来,有时人在课堂,心已经融进了沙枣林,放牧时也一样,丢下牛羊,让它们在山坡里随意放逐。自个儿钻进林子里,站在树下摇那枝干,用长长的树枝瞅准了敲打,或是干脆爬上树干,满口袋,满书包,满衣服兜地边吃边采摘,心满意足了才肯恋恋不舍地回家。

沙枣树枝上有尖尖的小刺,有时一不留神,就会刮破了手指,划破了衣裤,让童年在疼痛与快乐中留下回味的记忆。

如今的沙枣林,依然是古老的树木盘根错节,压了新枝,败了老枝,不断繁衍生息,远望去,像一幅故乡繁衍续写的族谱图。沙枣树棵棵相连,根根相绕,密生的华发带着季节的温度,记载着岁月的枯荣。它们扎根于干旱,盐碱含量多的荒漠地带,以曲折向上的迂回姿态,以抱拥成林的抗风沙方式谱写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歌。它那褐色的,驼背弯曲的枝干,像父辈们历经艰辛砥砺的岁月素描。它那银灰色的叶子,像饱经沧桑的的老人,不断续写的银发情怀。

胡杨。

车缓缓前行中,大漠胡杨出现在了我的视野,胡杨,沙漠中的卫士,以劲挺的英姿,傲立于荒漠,用它春的绿色,秋的金黄,生动着大漠的岁月。

胡杨,又称“胡桐”、“眼泪树”、“异叶杨”。为杨柳科落叶乔木。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戈壁荒漠中,照样枝繁叶茂。因此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喜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沙漠河流流向哪里,胡杨就会跟随到哪里。所以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驻足的痕迹。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故乡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很快的我眼前连绵的沙丘上,出现了一棵棵劲挺的胡杨,在春色暖阳的照耀下迎风低语,沙沙传情。林中几乎没有其他的植物,绵延的沙丘细软而温热,只有胡杨在它的怀抱中自由地绽放,以它独有的生存方式,迎接着大自然的挑战。

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中,以横插旁卧,横亘苍穹的生命姿态,述说着“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古老神话。

胡杨三千年的漫长轮回,让人不禁开始思考生命的问题,多少风雨岁月,多少寂寞等待,多少凝重苍凉,多少蓄积勃发,用生命本有的倔强和顽强,选择了沙漠。造福着铸剑为犁,拓荒兴业的故乡人。

经历过大漠戈壁岁月的父辈们,对胡杨有着一种天生的眷恋,它那刻着时光年轮的沧桑老皮,它那执着地扎根于大地深处的不屈根系,它那与沙漠共荣辱的活化石情节,生生不息地传唱着征服岁月的凯歌。

我曾到新疆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里去欣赏大漠胡杨,曾亲自感受过两人都环抱不过来的千年胡杨,那里的胡杨已经有了胡杨人家的血脉亲情,而胡杨人家仿佛踩着胡杨的大漠踪迹而相傍相依。

现如今故乡的胡杨,因祖祖辈辈生存的需要,沙漠戈壁变良田,而委身于寂寞的边缘。

但这些寂寞的胡杨,是祖辈走过艰辛岁月留下的痕迹,回顾历史,人类曾无休止地征战,坚持不懈地拓荒,而胡杨却执着地站立于今,这是一种生存的态度。

阳光像被清洗过一样,格外的让目光清爽,绕过时光的纠缠,铺满一地的亮丽,被自然俘获的心呀!暖融融地沉醉在故乡丰满的河床上。芦苇,沙枣林,胡杨,千泉湖仿佛镶嵌在岁月沙滩上的一枚枚贝壳,带着风沙的烙印,被记忆不断地捡拾。

千泉湖边,芦苇丛旁,沙枣林里,寻春的人们,或者是和我一样追忆故乡情的人们,眺望的目光被拘囿在一块块不成形的荒地改良中,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这一切没有第二种选择,所以有些东西终会在我们不断寻觅的目光中淡出历史。

抬头的瞬间,有风筝被放逐在苍茫的视野,孤独的旷野之风,仿佛看到春姑娘般,吼声更热烈了,携着五彩的风筝,跳起了荒原狂舞,穿越了城市的高度。

忆故乡抒情散文

晚霞,在故乡是一道特别绮丽而绚烂的风景。是一幅描绘在画家笔下的彩屏,流淌着激情,像一对恋人热吻过后的微微泛起的绯红,故乡的晚霞像失火的天堂,燃烧着整个苍穹与远山,熊熊烈焰,映红了我的村庄,故乡的晚霞像一首诗歌,在岁月与年轮的印章上写下豪情万丈的风骨,吟唱着我的梦想,故乡的晚霞像半堆火团染透了整个地平线,红红火火,鲜艳无比,在村庄的孩子与老人的心中化作一盆夜间的炉火,温暖如春,酝酿成父辈们的灯塔。

晚霞中的村庄,在一片通红通红的火光中,我们约定好村里的伙伴,在麦场的草堆与木柴架起的茅房间捉起了迷藏,玩起了老鹰抓小鸡,嬉笑声,叫喊声,暮归的牛羊声,声声入耳,快乐着幸福着,村庄,是孩子的快乐天堂,村庄,是晚霞沉睡的温床,渲染着希望,生命,还有那些童年里的故事。

这些年间,我到过很多地方,经历过许多夏天,与不同的村庄,也仰望着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晚霞,总是找不回当初故乡的那种景象,那种在心中自然而然滋生的感觉。有一年我在车上经过河北无极,时日是傍晚,看着车窗外的无极,那些蜿蜒起伏的山岭,莽莽苍苍的树林,一条曲折流淌的小河,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美丽,如此留恋。那一刻我真的想从车下跳下,一同在那个神往的地方静静的守望着,看着烟幕中的飞鸟,溪水,那个并不富丽的小城,因为那里有我此生想念的一个女孩,大学毕业那年,她选择了教育工作,去了那个地方,我想当我再一次去欣赏,怀念那段擦肩而过的城市,心中的悲凉便在那些梦境中的晚霞里悄无声息地褪色。

这些年,时常在黄昏来临之时,我倚窗而立,在远方的天边目睹着,注视着,思念着,那个遥远的故乡,那个清朗的天空,那个魂不守舍的女孩,那道人生是烂漫的晚霞。闲暇时,我写着自己的人生,一些诗词,在回味中品茗着青春的苦涩,年华的醇厚与芬芳。

这些年,身居闹市,行走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追求着,奔波着,与城市为伴,在喧嚣中生存,往日的辽阔在高楼林立中阻挡着,那些工业的烟尘与雾霾困扰了我凝望晴朗的天空,魂牵梦绕的晚霞,几次次试图找回那些自然界的风的清柔,雨的甘霖,月的皎洁,花的娇艳,成为一种释怀,一种勉强。

这些年,在时光的枷锁中把故乡与亲人几乎遗忘。每当享受这种无奈的生活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自己的故乡,像那些年未曾长大的日子,在村庄里同邻家小孩爬在墙头,攀登树木,放着牛羊,捉着蛐蛐,扮着鬼脸吓着小女孩,走在乡间的埂头,瞅着那些碧绿碧绿熟透了的西瓜,在暮色中望着晚霞。

跟在奶奶的身边,坐在灶间一把一把往锅底填着柴火,煮着米香,熬粥的热气腾腾,看着火光,噼哩啪啦的燃烧声,蒿草的野香,在家的味道里久久荡漾。看着父亲将一支支柳树条编制成箩筐,盛满粮食,装满瓜果,在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五彩缤纷的花朵开满田园,与母亲在院落里撒着米粒,喂养着呱呱乱叫的小鸡,逗弄着不听话的小狗,啍啍唧唧的饿着了小猪,看着它们可爱的模样,在晚霞里,就是这样的村庄,黄土窑洞的热炕在母亲的一把把柴火里点燃,炊烟袅袅,我们闻到那永远消除不掉的气息与欲望,在岁月里,在晚霞里。

人生就像那时光里的晚霞,经历着季节的不同变迁,有清风明月的静思怀念,有碧空万里的浩瀚,晴朗,蔚蓝,高远,明净,时而淡淡,时而浓浓,时而甘淳,时而质朴。在若干的年月里,我们即将老去,可是故乡的晚霞永远在我的心中,永远在生我养我的村庄那一头,燃烧着,生命的绚丽,不变的地老天荒!

故乡,村庄,父亲,母亲,屋子,菜园。黄昏里的天边,你看,那亿万年的孕育,有一粒种子在萌芽,呵!故乡!

故乡抒情散文

20多年前,我呱呱坠地,自打我懂事起,便被老人告之乡里那脍炙人口的典故,那口气中满是自豪。岁月匆匆,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时,便不自觉的带上了20几年耳濡目染属于故乡的矜持。我的家乡就是文风鼎盛的桐城。

青山隐隐,水迢迢,家乡有灵山秀水,集天地灵气于斯。安得不人才辈出?四百年前,大明左佥御史左光斗于天下人之前痛斥魏阉,值沧海横流之际显英雄本色;一百年后,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演绎六尺巷之故事,亦为治世之能臣。当豪华褪去,依然有桐城派引领中国文坛百年风骚。前有戴名世、方苞,后有刘大魁、姚鼐……桐城人的智慧也并非局限于此。明末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方以智,近代教育家吴汝沦以及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前人已逝,风流犹存。留给了我们后人除了无尽的追思,更多的是我们赖以立高望远的文化遗产。

数百年文风昌盛,重读尚文造就家乡人“穷不丢书,崇礼尚文”的优良传统,读书之风经久不衰。大量高素质的桐城人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武装投入到了家乡的经济建设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眠山名入踪迹和文物遗存随处可见;小龙山则以石奇、洞幽、花海而闻名遐迩。“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此河名曰“龙眠河”。此外还有浩瀚的菜子湖,碧波荡漾,湖面欧鹭翔集,百舸争流。如今在家乡人的经营下,这些地方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让人们在古老而又醇厚的文风中得到熏陶,在自然中得到放松。当夕阳西下,沐浴在金光中,品一杯香茶,眺望远山,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

中国文化向来强调“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受传统文化影响甚深的家乡人更是不能割舍那一份对家乡的思念。情意浓浓,眷念深深,无论离家多远、离家多久,当他们沿着206国道穿越,就会清楚地了解桐城的现在。一座座农家小楼如雨后春笋,人们衣着光鲜。公路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川流不息……只有深入家乡,去直面家乡的变化,才能说的具体、爱的真切。对我来说,才能树雄心、立壮志,为家乡的建设,报效祖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6年8月,桐城撤县设市。自那以后桐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栉鳞节比的高楼大厦飞速的拔地而起取代昔日荆棘满目房屋陈旧的状况。市区道路框架基本拉开,城市规模迅速扩展。我们桐城人锐气改革、勇于创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家乡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先进首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桐城儿女正用自己的双手勤劳治富,一心一意奔小康,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桐城奔小康需要我们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

“奔放新时代,放飞新梦想”是我们桐城人民几千年来的梦想。

回忆故乡抒情散文

我的童年全然被“土”包裹着。土的路面,满身是土的小同伴,家门外残存的土筑的荒屋……在种种有关“土”的记忆中,故乡的土坡实在是可以拿来讲讲的。

儿时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惊奇。每个人在幼时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冒险家。土坡的一些回想便是从“冒险”开始的。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来路不明的土坡。说它来路不明,是因为至今想来这土坡无缘无故的横卧在那儿,实在有些突兀。土坡之下是一洼泥泞的空地,当然,这是在夏天的时候。至于冬天的风光,我的那部分记忆就像被窃去了一般,任凭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土坡之上是几座刚刚落成的小二楼。虽不华丽,但也不难将它们划入现代建筑的范畴。而这倾斜的有些吓人的土坡似乎就成了一架连通原始和现代的斜梯,无声无息地承接着岁月的更迭。

但是,管他呢,我的小同伴们可不想这么多。土坡,可是一处惬意的冒险圣地呢。每次去土坡之前,我们都花很长时间筹备。用省下来的钱买一些红薯,伺机从家里摸一根筷子,当然火柴也是必不可少的。

土旦像一位严肃的司令官,挥舞着手臂:“兄弟们,爬上去。”一声令下,大家便一齐冲将了上去。而我却迟迟不敢迈步,我向上望了望,土坡虽然不高,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颇有几分高耸入云的感觉。我深吸一口气,向后挪了几步,呐喊着,借助惯性一下子冲到了半坡上。手却没有抓牢,反又倒滑了一大截。我紧闭双眼,蓦地想起电影中被奸邪小人推下山崖的侠客,不禁啜泣了起来。“快点,伸过手来。”一名同伴手抓着坡壁,回头对我说。

后来,我迷迷糊糊地爬上了坡顶。是我的“队友”把我拉上去的吗?

然而,下坡却不是件易事。一位勇猛的兄弟三两个大跨步冲下坡去,如低空飞翔的猎鹰,直直地扎在了泥堆里。从我的角度看,极像一个嵌在地上的“大”字。

土坡下的“烤薯盛宴”同样令我着迷。我们会寻些干草、干柴,把干草点燃,再把干柴搭上去。没过多久,青红的火苗就会窜起来。红薯被一个一个地塞进红红的火堆里,伙伴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心里的稀奇事儿。可惜,大多时候,当我们用筷子把红薯扎出来时,才发现只是熟了一层皮。

当然,并不是每次都是我最后爬上坡顶的,而烤的红薯,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日益绵熟。

而今,土坡下泥泞的空地被一个正在修筑的居民区覆盖。而坡上小二楼的巷口也不知何时装上了一闸铁门,永远地将土坡的另一端锁上了。

故乡抒情诗歌

里面有数不清的骡马牛羊。

一声声吆喝积攒着豪放,

一步步柔情翻腾着回肠,

一年年岁月记录着增长,

一世世人生改换着沧桑。

使牛去耕地,用手去扬场,

换车赶时代,富裕盖楼房,

播种的是种子,丰收的是希望,

故乡的土地啊,真像是哺乳的亲娘!

里面记载着数不清的往常。

往常的日子,往常的时尚,

往常的人流,往常的悲怆。

一次次走过一次次回想,

一回回念叨一回回增加份量,

曲曲的小道伸向远方,

弯弯的小路能不断延长,

故乡的小路啊,真像是牵挂的亲娘!

里面的故事多过万花齐放。

少儿时的乐园在水边流淌,

成年人的乐府在河中梳妆,

那里是姑嫂们洗晒的天堂,

那里是叔伯们灌溉的脊梁。

小河是乳汁啊世世温香,

小河是血液啊代代炎黄,

故乡的小河啊,真像是养育的亲娘!

里面的岁月充满了辉煌。

祖辈们在此定居建庄,

大槐树迁移没有遗忘,

与天奋斗驱走了凄凉,

与地奋斗建设了粮仓。

一排排房屋垒起了希望,

一条条街道沟通了四方,

一代代人群共筑着时尚,

故乡的街道啊,真像是祖母的亲娘!

故乡的伙伴漂漂亮亮,

里面的欢乐如小鸟儿飞翔。

一块儿捉泥鳅,在一起耍迷藏,

一块儿去割草,在一起放牛羊,

一块儿谈天地,在一起赶课堂。

欢欢乐乐不知道啥叫忧伤,

蹦蹦跳跳更不管那山高路长,

儿时的光阴就如同池塘边的蜻蜓一样,

故乡的伙伴啊,真像是新婚的亲娘!

故乡的老人健健康康,

里面的记忆挂满了慈祥。

过去了的是奋斗,面临着的是展望,

失去了的是贫穷,享受着的是恩养。

小事做得下,大事多无妨,

家事常叨念,国事放身上。

一代代匹夫有责,天下兴亡!

一代代弘扬继承,家旺国昌!

故乡的老人啊,真像是世代同根的亲娘!

故乡的房屋幽香幽香,

里面的温馨弥漫着前街后巷。

她象是李白的静夜思,源远流长,

她又象是岳飞的满江红,斗志昂扬,

她更象是毛泽东的沁园春,红遍东方。

房屋的古老凝聚着的是先贤无量,

房屋的现代连结的是后辈超强。

房屋的历史见证着的是饱满的故乡。

故乡的房屋啊,真像是功高的亲娘!

故乡的思念幽长幽长,

故乡的土地无边无疆。

故乡的小路象那不朽的桥梁!

故乡的小河同那海上的导航!

故乡的街道比那天上的太阳!

故乡的伙伴似那无穷的宝藏!

故乡的老人强过地球的磁场!

故乡的房屋才是人生的心脏!

故乡的思念啊,真像是离不开的亲娘!

故乡的竹抒情散文

在我的故乡—皖南丘陵地区,四季分明而雨水充沛,盛产各色竹木花卉,如有一些大得几个成人都合围不过来的水桦树,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故乡称之芍药)和名贵的刁蓝花...然而我独对故乡的竹念之甚深,许是它修直、坚韧和纯朴之故吧。

故乡的竹有很多种类,最主要的有毛竹、桂竹、水竹、苦竹、宽叶竹等等,每种竹又各具特色,给我留下了一串串的记忆。而这些记忆,总是那么清丽而又浸透着淡淡的乡愁。

故乡的竹除毛竹外,大部分是桂竹和水竹了,山前山后,到处有有它们的身影,或成片成片地布满山岗,或与一些落叶乔木相杂共生,生命力极强。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每年春末,正是农民们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们到山上拨笋。拨笋其实是一件既有趣有危险的事,说它有趣是因雨后的春笋长得快,当你一边拨时,一边还能偶尔听到它们生长时发出的叭叭的声音,于是寻声而去,总能找到一大片新鲜的嫩笋,那种惊喜实是无言能表的;说它危险,是因当你穿梭在竹林乱石之间,有时不幸被树枝竹丫刮伤,同时还要当心有一种叫“竹叶青”的蛇,这种蛇专门住在竹枝上,其颜色与竹并无二样且毒液无比,只要被告它咬一口便立即殇命。但尽管如此,我们每次总能拨到一大袋竹笋回家,之后便去掉笋壳,或炒或煮,其味极其清香鲜美,那种滋味现回想起来还是那么悠长,更令人感慨的是:不正由这些普通的竹笋养活了我们吗?它们对我有养育之恩呵。

桂竹和水竹长大后,它们的竹节间距一般都比较长,砍伐后是家用最好的竹器材料,用它们编织竹蓝、竹筛非常秀美。孩子们则往往用来做“击水筒”(一种相互博击的玩具),互相嬉戏,给童年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故乡还有一种竹是宽叶竹,因为它的叶比较宽大,故而得名吧。宽叶竹身子不高,最高的也只有一米多,但它的叶宽,于是故乡的人们有时用它来代替苇叶包粽子,煮熟后却比用苇叶包的粽子更清香,其叶经清洗后可反复使用几次呢。

《故乡之恋》抒情散文

沿途风光无限,我却归心似箭;一路高速前行,心中依然嫌慢。这就是我这次回故乡时候最初的心情。其实早已经过了不惑的年龄,对于异地与故乡之间的关系,早已经在心中比较衡量了千百次,总是满怀激情而去,有些失望而归。坐在大巴上,虽然极力想用某些不愉快的回忆浇灭这急不可耐的热情,却依然花解不开对故乡的浓浓思念热恋之情。我早已明白,如今世风变迁,人世沧桑,故乡早已经不是我心目中的故乡,人情早已经不是我童年记忆里的人情。这故乡虽不是那故乡,但心中的那份执着与纠结却依然像常青藤一般挥之不去,解之不开。虽远隔千里之遥,却常常日思夜想,魂牵梦萦。有时午夜梦回,仿佛仍然生活在童年的故乡时代;有时仰望一轮明月,禁不住心像插上了翅膀,不知不觉之间,仿佛又一次回到了故乡。

我的故乡就是这么一块神奇的土地。那里是一望无际的.美丽大平原,那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人情朴实简单却充满真情,不仅盛产小麦玉米,而且还有大豆高粱、芝麻花生,即使是田间地头的巴掌大一小块地方,也会盛开几簇鲜花,或者长出一株大树。故乡是掩映于绿油油树林之间的充满古朴气韵的红墙碧瓦,故乡是村头碧波荡漾的悠悠池塘,故乡是充满着浓浓亲情的不改乡音,故乡是饱含着关爱与依恋的写意画卷,故乡是记忆里永远飘扬而不散的袅袅炊烟,故乡是永远长不大一直都天真无邪的少年少女,故乡是夹杂与古戏与歌剧之间的民间小调,故乡是那些越来越远却越来越容易激起无限回忆的亲人无限牵挂的乡愁和那些永远也不退色的一张张印在心头的笑脸!

来不及细想,来不及回忆,来不及眷恋,来不及吐露我感慨万千的心事,我总是风尘仆仆而来,匆匆忙忙又离去。

如今的故乡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有些改变让人欣喜,有些改变令人叹息。正如那日夜不息滚滚向前奔流的黄河,载着梦想,载着希望,也载着泥沙,载着岁月,飞速向前,一日千里。站在村头,看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回顾当年其乐融融的老屋,竟然像怀念一部古书一样,里面有许许多多简单却不舍而且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渐渐都随着一个个老年人的离去而渐渐消逝,正如最伟大的文学巨着《红楼梦》没有后三十回一般,虽然留下巨大的缺憾,却无人能够传承,无人能够继续,无人能够改变这悲剧的结局。站在明月之下,仰望故乡的星空,一时间我竟然融化在这洁白如银的月光之中,不知从何处而来,不知到何处而去,无需强求,不须进取,只是如夜空里的点点繁星,仿佛原来就是如此,今后也会如此,仿佛从未曾离开,今后也不会离去,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的微小的心而已。

故乡的一声问候将我从冥想中拉回,望着儿时玩伴鬓角的丝丝白发,突然心中就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诗来:乡愁是一曲缠绵在心头的短笛,偏偏在风清月白的夜里响起!

故乡抒情作文

昭君端坐在奢华的马车上。她要为中原百姓安宁的生活,远嫁匈奴。为了她对大汉天子的承诺,化解战争。

月光静静地泻了下来。无语,濡湿了道路。车轮滚过,轮印深深。深深地,在她心中,留下了痕。路并不平坦。

月光濡湿了道路,也润湿了昭君那苍白的脸颊。车轮碾过,在路上留下了痕,深深的。

也许这是值得的。不是吗?自己的命运同大汉是连在一起的。这桩政治婚姻,也许可以真的化干戈为玉帛,使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为了这,也是值得的。

昭君轻轻地拭干了泪。

那里没有文明,但中原的文化可以被带去;那里没有亲人,但中原有时刻牵挂自己的亲人;那里没有幽幽月色,但故乡的月护送自己一路。

月,清冷中透着幽幽的温暖。静静地,泻了下来。在路上,留下了痕。

路,并不平坦。车轮滚过,留下了痕,深深的。

最后一次了,再让我望一望故乡的月儿吧!最后一次了,再让我望一望故乡的路吧!泪,己止不住。

回忆故乡抒情散文

看过并且写过一些关于过年的文章,尤其以回忆孩提时期过年,留在内心深处美好记忆的作品令人感动。我也写过这样的短文,说的都是小时候过年买鞭炮,穿新衣服,拜年磕头给压岁钱之类的,年味儿十足的那些事情,每每写到这些东西时,确实是感到亲切,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留恋。

过年放年假,无论做学生时期,还是上班这么些年的年假,都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每年的年假都很叫人憧憬与期待,年假里留下过许多的记忆让人回味。

说到了过年,想到的大多都是年味儿十足的欢乐美好,其实,也有一些过年的经历是另外的体验,同样让人们思考受益。

记忆之河随着岁月的钟摆一步步流淌,有些记忆渐渐的模糊,而有些事情却越发的清晰。故乡的那条河,河里的那水,冬季结上的那冰,年假里发生在冰上的故事,打开记忆的闸门,会如同小河流水一般涌动着。

村子北边就是小说《红旗谱》中的千里堤,堤内就是故乡的潴龙河。小时候的潴龙河河水清清,春天里两岸的长堤上绿树成荫,柳枝婆娑起舞,到了夏天,鸣唱的知了趴在柳树的枝杈上,孩子们自己做好的沾网趁着不备的瞬间就把知了沾进网里。秋末冬初寒冷了,有船工摆渡着木船,听着船工的歌声,小船儿在两岸之间渡来渡去。冬天,河床上河水冻上一层厚厚的冰,冰面上孩子们溜冰戏耍,欢快的像飞翔的一只只小鸟在冰上飞舞。腊月初,天气往往很冷,河床上依然是厚厚的冰,等到了腊月底,就到了六九末,七九初,有的年头赶上暖冬,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常言道,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耕牛遍地走。说明送走了冬天,春天又来了。

年假里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没有繁重的假期作业,孩子们轻松自在欢快的度着假期,迎接新年的到来。

孩子的视野是窄,小时候到河对岸村子的集市上去购买年货就觉得就是很遥远的地方了。跟着大人去赶集,看着大人们迈着大步走的那么轻松,孩子跟不上大人的步伐,只有跑得气喘吁吁,此时真的是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高考制度恢复。放年假了,期末考试的卷子与奖状落在了教室里。假期不再像过去那么轻松,天天赶着作业,心里还是愿意把卷子,把奖状交给家长看看。一直等到了腊月二十九下午,我才决定去一趟学校,赶在年前把卷子取回家。回来的途中,一路的空旷,置办好年货的人们就等着在家过年了,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行走。

到对岸的学校读书,春夏秋冬都要走过这条河。故乡的这条河,也不是总那么温顺美好,夏天,有的时候河水暴涨,洪水肆虐。就是到了冬天,也有它不友善的时候。

当我独自一个人走到冰面中心时,突然听到“咯吱”一声,冰面上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裂缝,心里的恐惧与绝望顿时间使脑海一片空白。奋力的冲过去,脱离了那塌陷的冰区。奔跑中,卷子与奖状散落在冰面上,没有再回去取。春节后开学时,望着流淌的河水,早已看不到卷子的踪影。天佑我闯过了那次风险,从此,没有再敢溜过冰。这个年假是带着惊魂与失落度过的。

人们得到过故乡河水的滋润,体会过戏水的欢乐。但也有过河水对我考验另外的这种经历,还有过由此而引发的一些思考与成长。

大自然给予了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没有地震与火山爆发,就没有高山,没有高山就没有河流,没有河流就没有人类和其它各种生命现象。人类生命是大自然赋予创造的,因此,我们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故乡的那条河也是高山流水,春夏秋冬,冰雪风雨,日月星辰转换形成的。大自然有它斗转星移的规律变化,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认识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规律,不认识不尊重大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认识了解掌握尊重敬畏大自然,就会从大自然中获取营养和得到恩赋。

第二年夏季,我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县高中。补回了那张失落在冰面上的考卷。

如今距离那段难忘的时光,感觉好像很久远了,而记忆里的那条河依然清水依依,碧波荡漾,家乡时刻装在心间。马上就要进去腊月,期待着今年年假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与乡亲团聚,去家乡的那条河边看看,站在千里堤上,眺望蜿蜒缠绵奔向远方的河流,寻找一下儿时的影子,重温一下故乡儿时的那些梦。

又回故乡抒情散文

清晨,曙光初露。

故乡的土地上,我静静的伫立。一缕缕炊烟,打破了微蓝的格调。几只啁啾的麻雀,吵醒了静谧。北方的春天来的太晚,水节气,依然这样寒冷。远处的山,披着雪做的披肩,在那里证明着什么,近处的柴草垛,似乎让人看到些温暖。

村庄还很安静。偶尔听得到几句人声。却不知从哪里跑出来一只吧儿狗,远远的在哪里冲着我吠,跳跳的样子逗得我直笑,也许是我太久不曾亲近这土地,它们都觉得我陌生。

童年的回忆,就这样如风卷浪涛,涌来。

面前的这条小路,是从我家到外婆家的必经之路。我用逐渐长大的脚,一年一年不知道走了多少个千次万次。记得原来路边有杏树。总是看着那花苞,或是绿绿的果实垂涎三尺。折几枝花,或是用棍子敲下来几个酸酸涩涩是杏子,都是欣喜若狂的样子,会一路跳着跑着哼着歌,去外婆家了。

此刻立于此,恍然二十个年头匆匆逝去,不觉中,我已是而立之年。很多年在外面上学工作,回来的时间屈指可数。难怪村里的老大爷看见我,说我是路过要到南边更远的村子里去的,还告诉我怎样坐车。我也懒得解释我是谁家的丫头,就笑而不答。

斑驳的墙壁,高低的房屋,空旷的田野,觅食的鸟鹊,都这样近切的在我的面前,这是多少回梦里出现的景象啊!只是物是人非,就连曾经的那一双在我身后微笑的眼睛,此时早已变成了一座孤坟。不知道那个孤独的灵魂,是否还常常徘回于此,常常记得曾经的纯真无暇。

天很冷,气温在零下,没有戴手套,手指有些僵硬。握着手机,握着感动和温暖。纠结还是纠结的,只是对与错,是与非,我自己无法辩清。哪怕此刻我呼吸着故乡洁净的`空气,头脑如此的清醒。

车来了,一声鸣笛把我的思绪终止。车上满满的,都是外出打工的孩子们,我居然都不认识。就连表哥家的磊磊,也是老半天才认得。这孩子大概对我也有些陌生,过了段时间才喊我姑姑。看他们一个个挤在一起,脑袋凑到其中一个手捧着的平板电脑前喊着纸牌游戏,那样朝气蓬勃的样子。我欣然的笑了。岁月总是匆匆的在指缝间溜走,留下的什么,带走的又是什么。

车子驶进省道,把故乡抛在身后。又要回去喧嚣的世界,又要低下头走路。刚刚这片刻的宁静变得弥足珍贵。回头望望,那片养育我的热土,渐行渐远,我竟然,泪眼婆娑。

回忆故乡抒情散文

回忆像一杯酒,甘醇而馥郁;像一抔泥土,厚重而清芬;像一面镜子,明净而遥远。故乡就像那甘醇的酒,像那厚重的泥土,像那明净的镜子,深深地牵引着我的心,令我无时不刻不能忘怀。

故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是久久不能割舍的记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值得用一辈子的光景去回味。

城市化越来越发达了,随着新农村的兴起,许多老的.村落都是被改造的对象。即便是未拆迁,也是在风雨里飘摇,只剩断壁残垣,一派荒芜。在故乡,现在还能清晰见到的大概只有石磨了,它失了以前的功能,被弃在一旁,格外醒目,却也格外令人伤感。赫然想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句子来。世事变迁,沧海须臾。

记忆中的老屋有百年了,奶奶说,她嫁过来时就有了四十多年了。老屋是传统的土坯房,我年幼时,它已是一个垂暮老者,风雨在它的脸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有一边在风雨的侵蚀下坍塌了,又在雨水的浇灌下,杂草肆意横生,早已不能辨识它的全貌。唯有原来大厅角落的石磨,可能是太过沉重,留存了下来,未经风雨,竟也不曾消损。许是性格如此,每次见到那个石磨,都难免耿耿于怀。

老屋的石磨,原是极重要的研磨工具,每逢节日喜庆时分,都需要用上它,煎饼的原料、豆腐的原料、辣椒酱的原料都需要用它。把挑好的玉米粒碾成粉末,把大豆碾成浓浓的豆渣,把晒干的辣椒碾成粉末,都是它的功劳。

石磨磨出的固然好吃,但其中的过程也值得回味。每次用石磨的时候,都是一屋子的人聚在一起,大人推磨,奶奶填料,姑姑在一旁辅助。汩汩的白汁顺着口子流出,一下就装满了一大桶,累得气喘吁吁,即使是大冬天,也会汗流浃背。

用密布把把豆渣滤出,滤干的豆渣也不是废弃不管,可以放在阴凉处做成豆腐渣,用新鲜的葱做成一道美食。滤好的豆汁就可以做豆浆、做豆腐,豆腐做好了可以做成豆泡、豆腐乳。豆腐乳的汤汁用来做水蒸蛋,别有一番滋味。

不仅我们家,同族的有三个老屋,都用着这个石磨,每逢过年过节,石磨沙沙的声响就是一支动人的乐曲,彻日连绵。

后来,我们也搬进了新房子,新时代,再也不需要笨重的石磨了,但没了它,终究是少了什么。每次想到它,总兀自感怀:无可奈何花落去。

岁月像大河里的水匆匆而去。离开了故乡,身居都市的我再也没机会见到当时那种热闹的场景了,每天见到的,只有冰冷的混泥土和行人匆匆的背影。

怀旧的性格总是让我对旧物尤其珍爱,不管是石磨还是故乡的老屋,就像在上饶尚美医美变美一样,以前的样子只能在心里默默念怀了。

老屋的石磨定格在当时,就像故乡的记忆镌刻在脑海。记忆犹新,泪水却模糊了双眼,再也回不到从前!

哦故乡抒情散文

哦,故乡,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是《封神榜》里传说周王制黑龙的地方。这里有我呱呱落地时的第一声啼哭,有我懵懵懂懂的初恋,有我披上红盖头时的欢喜。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年我如同一棵花树,就那么活生生地被移植到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种痛并快乐着的矛盾心情至今仍然让我不忍回忆。曾经有多少次我在梦里梦外呼唤着您的闺名‘灵台’,我挚爱的故乡!

如今,我离故乡少说也有好几百里的路程,虽说不是太远,但是口音还是略有不同。每一次只要听到操有家乡口音的人,我就会错以为他们是我的娘家人,是我至爱的亲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故乡那片水土孕育出来的血液。故乡,无论我走得多么远离开多么久,永远也走不出她深情的目光。那里有我像大山一样巍峨的父亲,有我像河流一样娴静的母亲,有我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亲人,有我赖以生存的根!

二十年的光阴荏苒,我回去的次数扳着一个个手指头都能清清楚楚地数得过来,而且每次都是行色匆匆,呆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七八天。

包里取出一叠冥币和一瓶老酒,轻轻地放在父亲的坟头虔诚地祭拜,我不由自主地想,那粗壮的井绳呢,如今是否还在老地方时不时地晃悠??那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就像我最爱的父亲,永远地躺在了地底下,崭新的红砖青瓦房里只留下日渐消瘦的母亲,一天到晚望着窗外发呆。

小时候我和我的兄长以及大姐一起打过水的那口井,早已被挖掘机给不动声色地填平了,种上了红肥绿瘦的树。母亲喂养过的那一头又一头肥壮结实的老黄牛,以及一群又一群爱下蛋的老母鸡和我美好的童年一样,恰似一溜风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村子里不见了那口常年长满青苔的老井,不见了那个裂了好几条缝的木轱辘,不见了那条又粗又长的井绳,不见了那个用铁环禁锢成的大水桶。那几个曾经陪着我一起玩过的小伙伴,一个个怀里抱着心爱的小孙子,悠闲自在地坐在大树下高一声低一声地拉着家常。

哦,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小时候撕苜蓿根、起牛粪、赶牛饮水的日子被风吹走了,那些鸡毛键子呢,谁会偷偷地塞入我破旧的小书包里?还有那磨得闪闪发亮的小石子,又有谁与我一起围坐在尘土乱飞的黄地上玩?又有谁会与我一起爬上树上去掏鸟蛋?是谁?是谁?哦,是我最可爱的小伙伴!是他们陪我在故乡的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哦,故乡,你知道么,有多少次我曾祈求上苍,让我和你相依相偎永生不弃……。

回忆故乡抒情散文

春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块块翠绿的庄稼地,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把整个小山村装扮的格外美丽。

故乡的春天,朝气蓬勃,既繁华又热闹,处处散发着清幽迷人的气息。到了谷雨前后,也是我们农忙的时候了。人们提前去集市购置种子,置办农具,购买化肥等,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春种了。大家都在田间地头,开始忙碌,有种玉米的,有种葵花的,有种土豆的,处处都是春耕忙活的景象。到了周末,我和二哥也去地里帮忙干活。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父亲和母亲拿锄头在前面挖坑,二哥在后面端着盆子上化肥,而我在最后提着篮子撒葵花种子。虽然那时候干活辛苦,但我们一家人都很快乐,父亲喜欢开玩笑,常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比较顽皮,喜欢偷懒,有时也会唱一些跑调的民歌,讲一些有头无尾的故事,也会把大家惹得哭笑不得。大哥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去了城里,每到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和我们团聚,所以我的童年,大多时间都是二哥陪我一起度过的。

过了农忙的时候,我还常常带上伙伴们去山上的古城堡里玩。听大人们说,这座古城堡有些年头了,是为了抵御外敌而修建的,以前还在上面打过仗,也在里面住过人。还有人说,城墙上面有两条大蛇,是专门看护这里的,还叮嘱小孩子千万别上城墙。我们刚开始听了还有点害怕,但后来,我们几个调皮鬼聚在一起,商量着一起爬上城墙一看究竟,最后大家意见统一,鼓足了勇气,手里都拿着棍子,一起爬上了可怕的城墙,但并未见到大人们所说的守城大蛇。城堡中以前是我家的苹果园,尤其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我最喜欢和伙伴们一起在果园里追蝴蝶、抓蜜蜂了。当抓到蝴蝶的时候,我们特别兴奋,那就是我们得的“战利品”。有时候我们还在这里做“过家家”的游戏,有时也会借着花开的美艳,模仿电视剧中,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那时候别提多高兴了!

到了夏天,大地一片葱茏,各种鸟儿虫子的叫声,在这个幽静的小山村里跌宕起伏。乡间小路的两旁,槐花飘香,麦田里的蝈蝈正在放声歌唱。故乡的夏天就是一副有声有色的水墨丹青画!

在夏天最主要的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了。“五月五,过端阳,插柳条,粽子香。”这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童谣。

到了端午节这天,父亲很早就去河边採柳枝了,等我们都醒来的时候,家里大小房门上了都插上了带着露珠的新鲜细柳梢,我觉得此刻我们这个家有种诗情画意感觉。其实端午节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节日。这天大人们会给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在脖子上戴上漂亮的荷包,手腕、脚腕都系上五色彩线。孩子们经常在一块玩的时候,会各自炫耀着自己戴的荷包,互相攀比着,都说自己的最好看、最漂亮。我们在这一天不光能吃到香甜的粽子,还能吃到我们本地的荞麦凉粉。真的很喜欢过这个节日。

大人们都去忙了,我们小孩子怎么能闲着呢?除了有时候给家里帮忙外,我也会约上几个好伙伴,去野外游玩。你猜,我们今天要干嘛去?告诉你,要去捉蝈蝈了!

我们手里提着早就编制好的蝈蝈笼子,一路上又说又笑,交流着捉蝈蝈的方法,大家此刻都很认真的在听,似乎要执行一场重大的任务似的,都显得很一本正经!夏天的田野上,一片壮丽优美的景象,各种五彩缤纷的野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显示着它们迷人的风采。当一阵阵清幽的夏风吹来,浓浓花香沁人心扉,近处的花朵在向我们轻轻点头,远处虫儿的鸣叫声似乎也离我们更近了。当大家走到了一处山坡跟前时,停下了脚步,蝈蝈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好像有好几只在叫。我们进行分工,悄悄地向着叫声方位走去。当离叫声越来越近的时候,自己不由得紧张起来,生怕被蝈蝈发现偷偷跑掉。于是,我蹲了下来,仔细地寻找着草丛中的蝈蝈。我猛一抬头,看见一只油绿油绿的大蝈蝈正趴在草梢上,十分显眼,看来要行动了,我用一双小手轻轻地靠近蝈蝈,然后双手猛扣,蝈蝈就这样被我抓到了,哈哈,太开心了!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天抓了好多呢。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这时候西边飘荡着艳丽的云霞,太阳公公正在躲在云层里,夸赞着我们这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们!

在夏天的时候,我最喜欢爬山了。一到周末的时候,就会约上几个小玩伴,去爬山。山上不光有好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我们找蜗牛的化石,可以做成哨子吹;还可以在山洞口捉蚁狮玩,这种虫子我们叫它“透透门”,在干燥的土壤上面钻一些“小漩涡”,只要拿小棍子在漩涡中间搅几下,它就出来了,不过它行走的速度很快,还会倒着走路,倒是挺好玩的。

除了有时候去爬山,我们还会去河里摸鱼。我们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河,河边长着一排粗壮的杨柳树。天气炎热的时候,坐在树底下特别凉快,树干上还会渗出很多水珠。这条小河,流淌的速度很快,但水不深,我们会卷起裤角,拿上自己家里背东西的背篓,在河中间捞鱼。有时,除了捞鱼,我们在这里还常常游泳戏水,不过水里有一种动物,还是挺害怕的,那就是水蛭了。它会附在人的皮肤上,头钻进去吸血,我们都叫它“水钻子”。所以每次游泳的时候,我们先要把水搅浑,这样水蛭就被赶跑了,这样下水才安全。有时候也会捉水蛭来玩,在水清的地方看见水蛭了,我们把手伸进水里,这样水蛭就扒上去了,然后把手拿出来,用另一只手拍打几下,它就掉下来了。然后我们把手擦干,把水蛭拿在手里玩,因为手干燥了,它就钻不进去了。最后等玩腻了,我们会用牙签之类小棍子在水蛭尾部插入把它身体翻过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有些生命力很强,你如果不管,它会自己慢慢又翻过来,如果把它扔进水里,自己也能翻过来继续存活。

夏天的时候,我除了正常上学,还要每天去放牛。那时候,我家里养了一头老黄牛,放学回家,吃完饭以后,叫上我的伙伴,一起去放牛!我很早就学会了骑牛,其实大人是不让骑的,可是我那时候比较顽劣,偏偏不听话,非骑不可,最后也就自然而然的每次骑牛出行了。我们一般都去村子后面的大梁山上去放牛,因为那边野地很多,草比较茂盛。其实说起放牛也是一种乐趣。在去山上的路上,我们骑着牛,唱着歌,吹着清凉的风,还能嗅到淡淡的花香,听到沿途虫鸟的叫声。现在想起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地里的庄稼开始丰收,人们脸上露出的喜悦笑容,就是秋季里最美的风景!

俗话说,“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丰硕的成果”。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秋天就是最幸福的季节,因为我们辛苦一年的劳作,在这个时候就要见到成效了。

秋天不光是丰收的季节,更是美丽如画,让人回味无穷的季节。先说这时的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苹果树上挂满的一颗颗又红又圆的苹果,就好像小孩子的笑脸一样,又可爱又讨人喜欢。还有紫色的葡萄,黄黄的梨,整个一个果园里,成了水果的童话世界,我想,他们在没人的时候一定玩的很开心,就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天真无邪。

收回来的玉米皮,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感觉好幸福。

秋天最大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了,这也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很热闹也很幸福,在这一天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尤其是晚饭特别丰盛,有很多水果还有我最爱吃的月饼。记得二哥特别喜欢吃桃子,看见桃子就像丢了魂似得,谁也抢不过他。那时候虽然家里条件差,但一家人都很快乐,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家人团圆更幸福的事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节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还有家乡的亲人。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好多年过去了,最疼爱的爷爷和奶奶也相继离开了我们,如今父母也已苍老了许多,时间带走了过往,却永远带不走对亲人的那份牵挂!

记得有一年,我生病了,整整呕吐了一个晚上,母亲一夜没睡,一直守在我身旁照顾我,等到天还没有大亮,就让父亲带着我搭乘第一班班车去市里看病。那时候,爷爷和奶奶都在市里做生意,我只有在放假的时候去看他们。等车到了市里,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下车后,父亲背上我一路奔跑,紧急赶往医院,等到了医院的时候,我看见父亲一只脚在流血,原来在来医院的途中,父亲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破酒瓶子,他一路上忍受着疼痛送我到了医院,虽然我那时候比较小,但那段往事我一直记得。

冬天,寒霜素裹,枯叶飘零,大地一片苍茫。

故乡的冬天,可以用宁静祥和来形容。到了冬天,田地开始上冻,小河开始结冰,人们也就在这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花草树木这时都进入了休眠期,但人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围坐在火炕上,要不一起聊天,要不一起看电视,或者干一些其它的小活,总之生活很是融洽。

冬天虽然枯燥无味,但有时候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和趣味来!

冬天的早晨,一片清寒,很多人此刻都蜷缩在热烘烘的被窝里,只有一些老人会选择这个时候晨练。等快到晌午太阳出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热闹了!人们都纷纷走出家门,选择一块向阳的地带,围聚在一起,尽情的享受着冬天特别的“日光浴”。

在冬天,虽然天气冷,没有什么美景观赏,但这里的人们会自己创造一些娱乐。其实到了晚上,也很热闹。好多人都会去别人家里串门,聚在一块聊天谈笑,或者打打扑克,或者一起围坐在火炕上手搓玉米。这些场景,在其它季节是很少看到的,恰恰是这些朴实团结的生活,使我们这个小山村更加的和谐温馨,那时候的人们虽然不富裕,生活艰苦,但每个人都生活的很快乐。

说到冬天,最美的景色,莫过于下雪的时候了!一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如鹅毛般飘飘荡荡,落到房子上,如棉絮覆盖,银光闪动;落到山坡上,如白云堆砌,洁白无瑕;落到树上,如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当下了一夜的雪,早上推开门,白茫茫一片,一股寒雪的清香袭面而来,让人神情清爽无比。走进白雪世界,仿佛住进了童话的天堂。大人们很早起来开始扫雪清道,而孩子们此刻无比的高兴。每到下雪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童年玩雪的场景!

最喜欢在雪中玩耍了!我们自己会做滑雪板,在坡路上坐着往下滑真是太刺激了!还有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画画,都是很有趣的项目。记得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等中午的时候雪停了,很多人都出来散步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正在玩耍,看到别人家扫的雪都堆在了门口,我们就出了一个主意,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输赢,谁输了将要被其他人用雪埋掉。事后想想,那次真的很危险,要是埋在雪里时间久了真会出人命的,那时候对安全意识不强,只要觉得很好玩,也就没想那么多了!

冬天,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过年了。我们当地过年非常的隆重,不管大人小孩都盼望着过年。

春节前夕,大人们已经置办好了年货,差不多腊八前后,就要杀猪了,说起来我家的那头猪,我也是有贡献的,平时我还采了不少野菜喂它呢。过年的时候,杀猪的师傅很忙的,要提前打招呼,不然还真顾不上。到了杀猪的这天,杀猪师傅很早就来家了,父亲这天会叫几个邻里乡亲过来帮忙,首先去杀猪师傅家里把他杀猪的工具全部搬来,这些工具中除了刀具和去除猪毛的凿石刮子外,还有一个木质的大桶,这个桶是用来烫猪用的。当选好地方,要用几根木桩搭一个架子,这个架子就是用来挂杀死后的猪的。看到这个架子,让我联想了电视剧中把人吊起来,用鞭子抽打的场景,真有点渗人。等一切就绪后,母亲在厨房用大锅烧水,等水烧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去猪圈抓猪了!

父亲先会把猪赶出来,这会,先上去两个人抓住猪耳朵,后面一个人揪住猪尾巴,一起使劲往杀猪场拉。等快到的时候,杀猪师傅就出手了,这时候四五人合力把猪抬到木桌上,杀猪师傅左臂夹住猪头,口里用牙咬着刀,桌上下方放一个盆子,这个盆子是专门接猪血的,恐怖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有些胆小的孩子,都不敢看,用小手捂住了眼睛。猪的叫喊声越来越大,听的人心里直发颤,就在这时,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了猪的脖子下面,直看一股鲜血喷射了出来,那场面还真有点吓人。不过杀猪师傅的脸上毫无表情,看来这也是职业习惯吧。我们小孩子平时见到杀猪师傅,心里总有些畏惧,感觉他们杀猪那么厉害,想必杀人也一样很厉害吧,哈哈,也许是杀人的电视剧看多了吧。

大年三十,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乐道的观看着春晚,厨房的锅里正煮着猪肉,一股股香味从厨房飘进了客厅,真是让我们垂涎三尺啊!不过等会就可以吃到香烹烹的美食了!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平时很少吃肉,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杀了猪才有肉吃。看了一会春晚,有人叫我出去一块放炮,我们还点了一堆篝火,大家都从篝火上面跨过去,这意味着跨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些把我们叫醒,给我们换上新缝制的衣服,跟着大一些的孩子去村里三年内有服孝的家里,上香献纸钱。等到初四以后,很多村子里会举行社火表演,有马社火、黑社火,镇子上还会有高台、秧歌表演,有些地方还会唱戏。一年最热闹欢快的时候莫过此时了!

时光依旧匆匆流淌,流浪的脚步还未停歇,穿梭在纷乱的世界里,经历着人情冷暖的变故,品尝着酸甜苦辣的沉重。流浪的人,疲惫的心,端起一杯醇香的老酒,唱起一首深情的老歌,迎着清凉的夜风,伴着柔婉的月光,思念着故乡亲切的人,回味着家乡的优美的景。

童年的回忆,不光在我孤独的梦里停留,还将继续陪伴我向前行走······。

追逐故乡抒情散文

苦苦的乡愁,犹如幽怨的疼痛,让急促的脚步,总是停不下来。

印象中的故乡,是堆满收获的麦场,是石碾急速旋转的碾压。

急切地行走。扑面的柔风,是故乡亲情的召唤。它所隐喻的情怀,将久久难忘的乡愁,点缀皓月当空的天际。

故乡是灵动的圣土,故乡是精神的家园。无论你走向何方,灵魂深处的惦念,都是悠长的情愫。

无论是身处险境,还是在柔情中独舞。老屋穿越的都是温暖。

将记忆的心弦收拢,却无法收拢乡愁的温暖。连同乡愁的暗香。

点燃一支烟,缠绕心头的乡愁,是永久都不会逝去的的追梦。

无法拒绝大海的深蓝。血脉渗透的每一滴血,都是力的澎湃。

大海的惊涛拍岸,我不会惧怕,更不会怯懦。融入大海深处思想的深邃,并不是思想的坠落。思想的深邃,是我眺望精神家园的荣光。

在水一方。忍受的煎熬,不是疼痛。脊梁上深深浅浅的烙印,都是看不见的伤痛。只要明月高悬,呼吸还在,生命就会不老。

不知道面对大海,你是怎样的一种表情。心灵的密码,不允许你我有丝毫的懈怠。

追逐意象的灵空,将贪婪的心思关闭,隔世的'唏嘘,一定是豁达包容的伟岸。

只要记忆的心弦,不再决堤。一切的暗流,连同漫天尘埃,都会在奔涌中回归深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竖起耳朵,听到的总是喧嚣不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回眸往事,盘旋的总是伤怀缱绻。

疯长在骨子里的疼痛,是嘎嘎作响的守望。簇拥岁月的皱纹,必定不会停下脚步。

不敢看你不舍的眼神,爱的祈祷,早已在晨曦中慢慢散去。捂热胸口的抒怀,也早已掩饰不住尘埃的嘈杂。

给我一个拒绝你的理由,给我一个不再混沌的回眸。收拢的火焰,那是是晚霞的惊诧。

哦故乡抒情散文

老屋的前面有一棵果树。

秋日的夜晚,月明星稀。夜风袭来,树影婆娑。一颗红透了的果子穿过树叶重重地跌下来,落在果树下松软的泥土里。果树的脚下是一片菜畦。一串串西红柿有如一盏盏小灯笼,簇拥着压弯枝茎。修长的菜豆荚从毛茸茸的叶子中垂落下来,吃也吃不败。邻居的花猫翻过矮墙,从齐整的葱叶间窜过,轻盈地跳上窗台,钻进老屋。屋檐下挂着的,不再是祖母生前攒成的红辣椒,而是一排生了锈的锄头。它们是古老的文字,镌刻着祖辈和父辈曾经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画面。寂寞的蟋蟀是夜的歌者,整夜躲在灶台的缝隙里永不疲倦地唱着。

祖父祖母生前居住在老屋的时候,这里便是菜畦,如今,老屋成了父母的厨房。夏秋之夜,老院的热闹不减当年,唯一不同的是砍了一株老去的梨树,栽了一株果树。三十载岁月悠悠,果树如今已是亭亭如盖,繁密的枝叶遮挡了半个小院。父亲在果树底下安了张石桌,这里已然成了小外甥们假日游戏的乐园。一直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在菜畦看父亲栽果树时的小男孩,父亲还是那个一家三代人中最高大的擎天柱。如今,祖父母早已成了我童年深处的记忆。偶尔入梦,祖母还是盘坐在炕上凝神t望着窗外,不说话。祖父依然守着灶台,手里端着烟锅,盯着跳动的炉火,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不说话。一直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天天觊觎着菜园里第一根长成的黄瓜的男孩,如今,灯影下父亲羸弱的身影已不再魁梧。

母亲像往常一样,在灶台忙个不停。当母亲把切好的葱丝放在烧红的菜籽油里时,伴随着哧地一声,那股香味瞬间弥漫了整间老屋,一种道不出的熟悉和欣喜,很快复苏了童年的记忆。母亲一边做饭,一边给我讲述着村里的人事变迁。后街张三驴的女儿过去是村里的大裁缝,手巧得很,姑娘也长得喜人,前些天,跟着村里来的一个卖货的侉子给跑了;二姐家今年种的几亩甜瓜收成不好,估计连肥料钱也收不回来;三姥爷家的孙孩开大车太瞌睡了,在高速上出车祸死了,今年才二十出头,娃他爹妈从早到晚抱着头就是个哭,哭得眼睛也看不见了。

我和母亲不紧不慢地说着话,父亲坐在一张小椅子上,偶尔抬头看看我们,不明就里地冲我和母亲笑笑,然后又开始坐着发呆。不一会儿,父亲就开始在椅子上打起盹儿,母亲便提醒他回屋休息。近些时,父亲的耳朵越来越背。我猴在父亲身边,搬着他的耳朵说给他买个助听器。父亲听了之后微微一笑,“买啥助听器,听不见了我心里倒清静”。父亲说这话时,很得意,神采飞扬的。灯光把父亲的影子投在昏暗的墙上,拖得长长的。

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村子里是安静的。白日里,大人们都忙于田间地头耕种收获,只有天真的孩童在午后的阳光里饶有兴致地追逐嬉戏,言笑晏晏。间或一阵隆隆的呼啸声从房屋中间穿过,车载喇叭上播放着很时髦的“江南style”,其间夹杂着声嘶力竭的叫卖声,“玉茭子换红薯喽――”。尔后,孩子们蜂拥而上,像花果山的猴子,爬满卖货的车斗。

村子里的时光,就像静静流淌的小河,澄澈而舒缓。我的心已然像雨后的瓜蔓,伸展着,甚至有些肆无忌惮。一位作家在一篇文中写道,自己定居城市多年,城里人有的生活他都有了,甚至可以向富人一样体面地拥有城里的各种物质、服务甚至尊严。可当他在努力融入这个城市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这城市根本不属于他。他说,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在内心深处永远有一根牵引,把他牢牢地锁在故乡的泥土。

我们已经被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新生活所异化。

只要一上班,踏入那座制造人的工厂里,我便不再是我。白天我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晚上又总是陷入无止境的失眠和接连不断的梦魇中。我梦到我制造出来的人革了我的命,造了我的反;或者,我总是心紧肉跳地行走在只有电影里才会有的“阻且长”的路上;再者,便是梦到父亲病重。次日,我再被准时的闹铃惊醒。起床,大小便,洗漱,最后照照镜子里人模人样自己,然后跨上电驴咆哮着到达批量生产的工厂开始一天机械的工作。与一个个人微妙地交换着貌合神离的眼神,说着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大家会在相互的争食中绵里藏针,甚至明火执仗。有时仅仅是做好自己,却不小心引来别人憎恨。在昏暗的角落里,他们会露出狰狞的面孔说你的.坏话,甚至当着你的面阴阳怪气地编排你。有时,我恭谦地做别人的垫脚石,他们则右脚踩着你的头颅,左手叉腰,同样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快意的笑声。也许,都是被逼的,被淋漓的现实所逼的。我俨然成了一个异类,一头怪物,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家乡的水真甜啊,家乡的炕头比城里的床也躺着舒服。我一觉总能睡到次日吃中饭。然后,母亲站在窗外小心地敲几下玻璃,唤着我的乳名叫我起来吃饭。遗憾的是这种时光总是短暂的,且愈来愈少。

老屋的前面有一株果树。从一枝果苗到绿树成荫,她努力地壮大自己,把头伸向广阔的蓝天,向上、再向上,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再深、再往深。当秋风一起,果实挂满枝头,然后一颗颗红透了的果子便脱离树干,落在树底下的泥土里。古语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父亲是那株果树,也曾是脱离枝干的果子,我也即将是那株果树,而现在是那颗熟透了的果子。虽然我脱离了枝干,但我还是落在了果树底下松软的泥土里,享受着果树的荫庇与芬芳。

家,也许不是一个地域概念,根之所在,方是心之归宿。

七律回乡偶书。

一抹金晖染素秋,千载白云点青空。

瓜坠矮墙蒂欲落,狗吠深巷隐却闻。

昔我往矣酬壮志,此日归兮叩柴门。

听得慈母一声唤,尘俗尽洗忽返真。

故乡之恋抒情散文

有位作家说,他羡慕那些生活在城市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不论他们故乡曾经是多么的贫困落后,村庄是多么的破旧不堪,但那里总是有无穷温馨甜蜜的回忆值得他们一生去慢慢品味,我就是这千千万万中幸运的一位,我永远爱着那美丽的故乡,就像《我热恋的故乡》这首歌中唱的“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

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就像今天的心情,快乐总在心头雀跃,从小妹家吃过午饭就直奔父母家了。

领略过多少遍这相同的风景,踏过多少遍这相同的路,但每次回家总是有不一样的心情,家有喜事时满怀喜悦的幸福,过年过节回家探亲时重逢的温馨,总是在故乡的山谷里像回音一样回荡,失去亲人时悲痛欲绝的心情,失望时彷徨迷茫的心情,失败时痛苦绝望的心情,都会在故乡温暖的怀抱中得到安慰,在这寂静的`驿站里休憩养伤,再整装待发。

走进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位于群山环绕的一个小山腰的阳面,五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有小溪在山谷中快乐地奔腾而下,有层层梯田沿小溪向下延伸,有茶园在梯田两边星罗棋布,像一个世外桃园。

记事时这里住着父亲弟兄五个一共二十八口人,在这里老人和孩子怡然自得地生活着,而如今许多孩子长了翅膀飞走了,有几个长辈静静地离去了,只有三家十四人住在这里,十位老人中只剩下我爸妈以及我四叔和三婶了,四叔和三叔家迁到隔岗去了,有三处房子己空无一人,曾经繁荣的小山村清冷了许多,田间地头少了和我打招呼的许多弓腰劳作的亲人,看着眼前这两处大门紧锁的房屋,我不禁有些伤感,屋里的发生的故事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出现,仿佛还在昨天,可所有的温馨都随风飘去,只留下斑驳的记忆被锁在屋内,只有屋前那颗老梨树,在树杆上镌刻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再看看下面四叔家的房屋,也似乎缺少了什么,每次回来总听见四婶和她的鸡和猪自言自语大声说话的声音,总看见她在菜园里种菜,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她旁边和她聊聊天,可去年四婶离逝了,在她家对面的山岗上静静地躺着,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了,他家虽在隔岗盖了新房,但七十八岁四叔每天像上班似的早晨来这儿,晚上再回那个新的家,一边看着四婶留下的一群鸭子,一边好像仍在听着四婶的唠叨,这种感情总是让人感动着。

母亲年轻时在门口种上了品种繁多的果树,说等她老了留给外孙孙子们吃,她终天如愿以偿了,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总是收到她捎的香脆可口的桃,又大又甜的梨,又大又红的草莓……她也乐在其中,美在心里。

车子停在宽阔稻场上,爸妈从屋里迎了出来,我立刻闻到到了香喷喷的鸭子香味,原来妈妈正在家准备丰盛的晚餐,爸正在家剥豆角。

走到屋前,看着满树的石榴红着脸羞答答地看着我,挂满枝头的枣子在对我微笑点头,黄澄澄的柿子提着一个个小灯笼迎接我的回来,花台上的小花向我绽开了一个个笑脸,青翠欲滴小白菜点缀着单调的土壤……,我被这丰收的喜悦陶醉了。

喝过茶,我陪着妈妈聊天,老公陪爸爸聊天,坐在妈旁边,发现妈的头发又白了许多,妈看到我回来想起了她回娘家的场景,有些伤感,她说她不像外婆那样爱美,经常染发,她不想染发,嫌麻烦。外婆家离这不远,以前我每次回来时,她总是兴冲冲地赶来,和我们一起分享重逢的喜悦,而每次妈回娘家,她总在屋内转来转去,总想找点好吃的让她捎回来,而如今,这种感动又在我和妈之间一遍一遍重演着,她和外婆已阴阳两隔,永远也见不着外婆了。

妈为我准备了许许多多的土特产,装满了车后备箱,吃晚餐时,遇见了四叔,父亲挽留了他一起吃饭,看着兄弟两人边吃边聊开心的样子,我们便又聊起大叔、二叔、三叔以前来我们家玩时的情景,不知道这样的温馨情景在何时又变成回忆,永不出现了。

吃过晚饭,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家的路,远处黑魆魆的群山已居夜色中入睡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万家灯火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群山之中,只有两旁的小树在灯光照射下一片碧绿,偶而有一两个稻草人对我们扮着鬼脸,默默地为主人看守着地里的庄稼,金黄的圆月总是在远处的山顶旁和我们的车如影随行,车上载着满满的物品,心里装着满满的亲情,离开了故乡的怀抱。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